桑妮搏客

所見 所聞 所思 所憶
正文

2008回國觀感 (上)

(2008-06-19 16:39:57) 下一個

五月底我們回國度假,三個星期跑了四個城市,北京,杭州,餘姚,上海,見了許多親朋好友,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心裏暖暖的。上次回國還是三年前,國內的變化真是一日千裏,短短三年又是一番新氣象。和國人的交流中,有幾個熱門話題讓我十分感慨:

 1.  兒女教育

六月七八兩日是全國高考,我們小心翼翼地安排行程,以免打攪那些家裏有高中畢業生的朋友。想不到我們所到之處,所有的孩子都在應付考試,而所有的家長都全力以赴支持孩子。

 ·        餘姚的朋友告訴我們,高考期間餘姚像樣的賓館全部爆滿,家長們定下考場附近的房間,以便讓考生們休息好。

 ·        一個讀初三的孩子正準備考高中,住在外地的外公突然去世,父母去奔喪。盡管他很愛自己的外公,也想為外公送行,為了不影響複習,孩子沒有同去,家裏安排了朋友陪他,好讓他堅持上學。

 ·        一個讀高二的孩子身高一米九,喜歡打籃球。可在家長的一再勸說下,很不甘心地退掉隊服,離開了校隊,以便集中精力學習。

 ·        一對夫婦在郊區上班,為了讓讀初中的女兒受到好的教育,特地在城裏為孩子買了一套小小的住房,並安排孩子的姥姥陪她同住,一家人隻能在周末團聚。

 ·        一個在內地的家庭,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在考察了數個大城市後,全家搬到上海,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為了讓他盡快趕上學習進度,媽媽為他花150元一小時的高價,請了上海最好的教師做家教。可孩子不習慣新環境,懷念兒時的朋友,故意不好好讀書。這次高考沒考好,可能落榜。他稱自己是全上海最不快樂的孩子。

 ·        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孩子,為了能上好些的初中,父母托了不少關係,聯係到一所重點中學的共建生名額。所謂共建,即單位出資讚助學校,可單位並沒有同意讚助,當然要家長自掏腰包,一掏就是好幾萬。盡管如此,這樣的名額還有許多人搶,隻好靠考試決定。

 為了孩子的教育,大家竭盡全力,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可這些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失去的太多太多。和他們相比,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們太幸福了,

 2.  四川地震

 四川地震仍是全國矚目的話題,打開電視,幾個主要頻道幾乎全天報道和地震有關的內容:抗震中湧現出的英雄事跡,災區救護的詳細報道,文藝界人士救災義演,這些節目製作得真實感人。最讓我動容的是電視中的尋人,一個個躺在病床上的傷員,對著攝像機呼喚親人:“爸爸媽媽,我是某某,在某某市某某醫院,快來找我。” “我叫某某某,現在某醫院,我的女兒在某地某學校上學,有誰知道她的下落,請告訴我。”

 在去長城的路上,四川籍的司機給我講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一個小學校用15萬捐款蓋了新樓,明擺著是豆腐渣工程,即將退休的老校長不敢簽字接收。新上任的校長狠了狠心簽了字,因為不接收孩子們就沒地方上課。之後新校長到處求爺爺告奶奶,陸續找來四十萬捐款,不斷加固這座危樓,同時一而再再而三地訓練全校師生災難來臨如何撤離。地震時這位校長正在校外開會,震後他拚命往學校跑,跑到學校看到學校的樓房依然聳立,而全校師生整整齊齊站在操場,當他得知學校無人傷亡,繃緊的弦一鬆,他昏倒在地。事後記者采訪他,稱他為英雄,他說, 我不是英雄,隻能算個幸運的人。因為當時我已想好,如果學校有傷亡,我一定自殺。

 說起地震,大家都提到為災區捐款,剛地震時,大家都自發地到單位捐款,有捐幾百的,也有捐上千的。可後來不知為什麽,單位又動員大家二次捐款,而且捐款數目按級別作了規定,多少級的捐兩千,多少級的捐四千.要知道我的這些親朋好友都是靠工資生活的技術人員,並不是當官的。個別單位在二捐之後又搞三捐,弄得大家都很反感,抱怨說一定是當頭頭的把捐款當成自己的政績了。有個高中生在第一次捐款時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可不久學校又動員二次捐款,引起這孩子的逆反心理。他把電視上看來的地震損失數減去所有捐款數,再除以全國人口數,得出結論他隻需再捐一塊五。家長一再給他錢讓他去捐,他卻堅決不要。唉,捐款搞成這樣,還叫什麽捐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