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寶”周立波
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衣食住行、各行各業發生了天翻地複的變化。【上海滑稽劇團】演員周立波創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成功演出,轟動了上海灘。
這個周立波,不是已故湖南老作家(寫【暴風驟雨】、得“斯大林文學獎”的那一位)。而是的的刮刮正宗上海人,小名“波波”,號稱“上海活寶”,還很年輕,卻下過崗(被【上海滑稽劇團】開除公職) 、經過商、出過國、坐過牢…,經曆複雜,視野開廣。
他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從喇叭褲、爆炸頭談起,全中國隻有上海發過半兩糧票、上海人“螺螄殼裏做道場”的亭子間、三層閣樓、假領子、永久牌自行車、兩喇叭收錄機、土裁縫仿製的名牌西裝、貼上商標的蛤蟆鏡、城磚一般厚重的大哥大…一直侃到如今時髦的話題“世界風雲”“金融海嘯”“股市起落”“超女李宇春”“歌星費玉清”“山寨文化”“領導出訪”等等,都繪聲繪色,妙趣橫生。舞台屏幕上,還配合放映了形形色色各種各樣老照片。伴隨著溫馨的懷舊元素,喚醒民眾記憶,表述了三十年來祖國變化大,百姓受益多,使現場觀眾由衷地惑歎道:“一個不會感恩的人,是沒有幸福感的。” 處處蘊含哲理,寓教於樂,我作為一個海外華人看了,深受啟迪又倍感親切。
“上海活寶”周立波在侃侃而談中,還穿插種種才藝表演,尤其是模仿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幾代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惟妙惟肖,堪稱獨家絕活。一、二個標誌性動作、一、二句經典性語錄,就讓現場“炸鍋”一般,笑聲爆起,掌聲雷動。
他妙語如珠笑侃股市,亦生動有趣,入木三分。從最早追溯唐朝的股份製,一直到改革開放後第一次出現“認購證”,和觀眾一起回顧了中國股市特有的潮起潮落。開初,“人人以為自己是股神,炒一個賺一個,連小菜場賣蔥的阿姨都說:我有消息的!”“去年的股市是‘腦充血’,充法充法,就半身不遂了。”“股票這個東西,當您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定要賣出;當您痛哭流涕的時候,一定要買進啊!”“如果說,06年到07的10月份之前,我們中國的股市是‘科幻片’的話,叫無所不能;那麽07年到08年就變成‘驚悚片’了。”“現在中國股市基本上屬於-老板進去,癟三出來。”“人才進去,棺材出來。”“博士進去,白癡出來。”“楊百萬進去,楊白勞出來。”“進去的時候想發財,出來的時候想發瘋。”“握著雙槍進去,舉著雙手出來。全部繳槍不殺!”“想學巴菲特進去,被扒層皮出來。”“小康家庭進去,五保特困出來。”“拍著胸脯進去,抽著耳光出來。”“男人進去,太監出來。”“周立波衝進去,周扒皮逃出來。”“大小便正常進去,大小便失禁出來。”“證券公司門口不是都有大屏幕的嗎?又沒翻過紅過,一直碧碧綠。麻雀又看勿懂的,它們以為共青森林公園到了,它們以為延中綠地到了,一個個衝上去,衝一個死一個。”“我們的股市不但玩人,而且還玩鳥,連鳥都給你們玩死了,那我們還玩個鳥嘛!”“要做到漲跌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盈虧隨意,任由天外雲卷雲舒。如果你做股票能做到這種境界,你基本上已經不是人了。”…… 這些周氏俏皮話都是“波波”的即興發揮,信手拈來,脫口而出,隨即深入民心,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成為風行一時的網絡語言。
沒有絢爛多彩的華麗服裝,沒有新奇炫目的舞台裝置,周立波獨自一人,全憑嘴一張,說的都是老百姓親曆親見家常事,話題野豁豁,東扯西拉,句句離不開國計民生,挺實際、特嚴肅,一本正經,曆曆如繪,骨子裏卻充滿了“上海活寶”周立波壓捺不住的幽默感。
“上海活寶”周立波獨創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可貴之處在於正確地表達了民眾心聲,才會受到普通老百姓的熱烈追捧。連演數十場,場場滿座,一票難求。連上海市長要親臨欣賞,還得從“黃牛”手中高價購買黑市票(上海美琪戲院票價為388元,現已炒到千元以上) 。
每晚120分鍾,要讓台下千餘名觀眾平均爆笑六百多次。不到兩秒鍾笑一次,分分鍾都要笑三、四十次,真乃是古今中外演出史上的奇跡。莫怪這個“波波”,受到眾多教育界、藝術界、文化界人士稱讚和激賞,著名學者餘秋雨說,周立波這樣的喜劇演員在上海舞台上,要一百年方能出一個,堪稱“稀世珍寶”。
“上海活寶”亦由此得名。
流行於江浙滬地區的南方滑稽戲,最早雛形是賣梨膏糖的“小熱昏”,漸漸吸收了江南民間戲曲和中外喜劇、鬧劇的精粹,從街頭表演、唱“堂會”,逐步走上舞台。一人演出的便稱作“獨角戲”(“獨腳戲”)。
獨腳戲演員說唱時事新聞,亦是上海灘的老行風、老作派。解放前,蔣經國坐鎮上海,平定物價,打擊囤積居奇的不法奸商,號稱“打老虎”。當時,有個說唱藝人“蓧快樂”,每天在電台裏以“浦東說書”等形式、運用“金鈴塔”等民間曲調,演唱“打虎動態”,報道“打虎”新聞,亦很紅火。多少年過去了,“蓧快樂”鋒快淩厲的“打虎”之聲,至今猶存於耳。
周立波對獨腳戲藝術創造性地作了繼承和發展,他借鑒蘇州評話(不是評彈“小書”,而是一人作場的“大書”)、北方單口相聲和香港“棟篤笑”、歐美“脫口秀”諸多表演形式,才獨創了今天的“海派清口”。
周立波的表演取名為“清口”,是為了自律,與“葷口”、“粗口”相對立,通俗而不惡俗,拒絕黃段子,不嘲弄殘疾人,不拿弱勢民眾開涮,以詼諧見長,幽默取勝,營造健康文明的藝術氛圍。說噱逗唱,優雅,風趣,點到為止,見好就收,無疑是發揚了他啟蒙老師周柏春冷麵滑稽的含蓄風格。
改革開放是大題目、“主旋律”,作為文藝形式搬上舞台,不太容易說好。“正說”往往形成刻板的思想教育,“戲說”又容易陷入庸俗的泥沼。周立波涉及的內容方方麵麵、包羅萬象,他緊緊抓住社會熱點,娓娓道來,演繹、評判。談論到奧運、股市、災情、房價、溫家寶訪問民眾以及出國演講遭遇扔鞋事件,和美國總統小布什的不同風範等等。在生活中,我們對高高在上的國家領導人總是遠望或仰望的,而“波波”善意的調侃、風趣的揶揄,卻是平視甚至俯視的,使觀眾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這就叫: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在他抖出一個個響亮的“包袱”中,大玩特玩“綿裏藏針”“正話反說”“聲東擊西”“背麵敷粉”… 各式各樣的語言魔方、障眼手法,虛虛實實打出了變幻莫測、令人猝不及防的“壓線球”。
“上海活寶”周立波擅長“肉裏噱”,想想要笑、愈想愈笑、笑了還笑、想了又想、心領神會、妙不可言。譬如,“08年年頭,總理就說:2008年,將會是最困難的一年。總理說這句話之前,什麽都沒有發生。總理話音剛落,什麽都發生了…”“每次我們都能在電視上看到溫總理在老農民家裏,總挑最髒的人握手,(仿溫總理握手狀)總理說:嗬,我們來晚了!”“後來他(鄧小平)在卸任之前不放心,怕他們再把門關掉,他就把門框也拆掉了,才有我們的今天。” “這三十年我們兩隻輪子少了,四個輪子多了,原來坐出租的是大戶,現在坐出租的算散戶”“最惡劣的就是抽筋舞(作抽筋狀),三四百個人一齊跳,好像都找不到廁所一樣。”“以前女生的泳衣,大家還記得伐?就好像…六百多個百葉結穿在身上一樣。後來總算加了一圈裙擺,好像甲魚的裙邊一樣。”“(磁懸浮)大手筆,一百個億,解決了三十公裏的交通難問題。”“一個人想要一輩子開心,你就去做好人;想要半輩子開心,你就去做官,因為,你還要拿出半輩子去憂國優民;想要一個人開心,你就去做夢;想要一家門開心,你就去做家務;想要一桌子人開心,你就做東;想要每個人同時開心,你來看上海活寶周立波!”…俗中有雅,雅中有樂,笑中寓意,意中寓趣,說笑中的“潛台詞”讓大家自己去參悟、體會吧,這是聰明人與聰明人智慧的對話,話說一半又留一半,引而不發,心照不宣,處處留下遐想、深思的餘地。即使在語言技巧上,亦使我學到多多,得益非淺。
“上海活寶”周立波,對趙本山的弟子小瀋陽有句話不太認同。小瀋陽經常愛對媒體“謙虛地”說,“我就是一個沒文化的人。” 周立波反駁,你沒文化,你的觀眾不會都沒有文化吧!我們從事文化事業,業者怎能沒有文化,而不去學習文化,又去傳播文化呢!
確實,現在有些喜劇劇員在舞台上的表演,隻是通過怪異的扮相、變態的動作、下流的暗示、打情罵俏、挑逗、挖苦、胡鬧…來取悅大從,博得笑聲和掌聲。這無異於索求,淪落為乞討,隻會引起“有文化”的觀眾厭煩和憎惡,甚至造成生理上的不適和痛苦。
但顧“上海活寶”周立波的出現,能給不太景氣的演出市場帶來勃勃生機。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