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教外交:中國與印度的軟實力競技場

(2007-07-05 14:28:33) 下一個
佛教外交:中國與印度的軟實力競技場 ZT

Sudha Ramachandran撰文/隨著中印爭奪在東亞和東南亞影響力的拉據戰愈演愈烈,印度正訴諸軟實力的手段,來支持它的政治和經濟外交。中國以印度是 “局外人”為由,試圖把它排斥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事務之外,印度為了抗衡這個論調,遂竭力強調其淵源綿長的佛教文化。
佛教發源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不過在印度盛行數百年之後,佛教卻在其發祥地衰敗。後來,佛教傳遍整個亞洲,在斯裏蘭卡、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日本、南韓、西藏、蒙古和中國等遍地開花。

為了弘揚佛法,曾有不少佛教僧侶遠行。一些學者更特別來到印度的佛教學府,學佛取經。從古時開始,印度與外國的思想、哲學、宗教和文化傳統的交流就很密切。這種交流所產生的影響,至今在整個亞洲也可以看到、感覺到。新德裏如今強調它與東亞和東南亞之間的聯係紐帶,正是這種共同的佛教遺產。

印度外交部一名官員說,“中國試圖通過把印度描繪成局外人,將其排斥在東南亞事務之外。但印度強調,幾千年來正是佛教把它與這些地區緊密聯係起來,由此不動聲色地澄清了它並非局外人。”

盡管佛教的創始人、後來被尊稱為佛陀的悉達多·喬達摩(Siddhartha Gautama)降生在尼泊爾而非印度,但他一生的重要生平事跡,包括他的啟蒙、第一次布道或涅盤,都是在印度。全球重要的佛教遺址,也大多數都在印度。

印度數十年來,一直強調它與東亞和東南亞的文化和文明聯係。最近,泛亞地區攜手推動複興那爛陀大學(Nalanda University)的倡議,正好為印度這種軟實力外交增添了新的動力。

位於印度的那爛陀大學,是古代的一間高等學府,原本是佛教研究中心,後來也傳授藝術、天文、政治和語言方麵的知識;後來在大約公元12世紀開始衰落消失。如今,印度、日本、新加坡和中國等多個國家正攜手合作,在那爛陀興建一所國際性大學,讓這所聞名遐邇的高等學府重現昔日風采。

複興那爛陀大學計劃的指導組織由諾貝爾獎得主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領導。雖然印度是複興計劃的核心,但中國也力求令世人勿忘它與這所大學的聯係。中國不僅是指導組織成員,還捐贈資金在這所大學修建玄奘紀念堂。那名印度官員說,“它確保世人注意它與佛教的聯係。”

玄奘是公元7世紀的中國佛教學者,曾在那爛陀呆了兩年。玄奘對佛教的貢獻很大。在印度期間,他把印度佛教經文翻譯成中文。後來,學者們也是在他翻譯成中文的經文_堙A找到印度佛教失傳的文獻。

佛教雖然在印度誕生幾個世紀之後才傳到中國,不過如今中國的佛教徒,卻比印度的多。據統計,中國的佛教徒多達1億,是全球佛教徒最多的國家。

近年來,中國一直努力樹立支持佛教發展的形象,吸引世人對其佛教遺產的注意。據說在文革期間被搗毀的寺廟已被重新修繕。去年,中國在杭州舉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來自37個國家的佛教和尚和學者出席了這次盛會。

中國彰顯支持佛教事業的發展,與其西藏政策也不無關係。上麵提到的那位印度外交部官員說,“北京破壞了藏傳佛教,並用受國家控製的佛教取而代之。如今,它又擺出支持佛教的姿態。中國想軟化自己在東亞和東南亞,更重要的是在西藏的形象,因此北京正在加強與佛教的關係。”

他又說,杭州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就是旨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國是一個睦鄰友好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提供一個國際平?,向全世界展示北京在1995年任命的班禪額爾德尼喇嘛堅讚諾布(Gyaltsen Norbu),以及展示它支持佛教發展的姿態。班禪喇嘛是西藏的二號精神領袖;頭號精神領袖是達賴喇嘛。1959年北京出兵鎮壓西藏獨立運動後,達賴逃亡至印度。他沒有獲邀參加這次盛會。

盡管中國努力彰顯自己的佛教淵源,但有關西藏的爭議,仍對其努力蒙上了一層陰影。那名印度官員說,隻要達賴和數百萬西藏佛教難民仍留在印度,中國有關支持佛教發展的說法就易受質疑。他又道,北京過去曾血腥鎮壓過西藏佛教徒,如今對佛教展現出的友好姿態是值得懷疑的;相比下,印度的紀錄卻是無可挑剔,因為印度為逃離中國迫害的數百萬藏民提供了庇護。這名印度官員稱,在保護佛教發展方麵,中國不可能與印度媲美。

印度官員承認,印度過去沒有好好強調它在佛教界及佛教遺產中的重要作用。上文提及的那名官員說:“從前,印度將佛教遺產監護人的身份和在佛教界的領導地位拱手相讓,並迅速被日本和中國等國家挪用了。”

現在,印度正在糾正這一政策。巴格奇(Indrani Bagchi)在《印度時報》撰文說,“過去5年來,印度一直努力奪回印度應有的名銜──那就是,印度是亞洲文明的中心。從很多方麵來看,印度是亞洲地區的文化潮流引領者。”

去年,印度出資在中國洛陽修建了一座佛教寺廟。這所廟宇建在白馬寺_?情C2000年前,中國一帝王曾在白馬寺,迎接遠從天竺而來的佛僧。那名官員說,“洛陽那座寺廟是按照印度風格修建的,它是要向世人表明,佛教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這是為了說明,中國的佛教是來自印度的舶來品。

印度把佛教置於它在亞洲的軟實力外交的中心位置。新德裏這樣做,不僅是要提醒區內國家與它的長期聯係,而且還要提醒這些國家,它們的文化根基在印度。

外界都知道,印度和中國之間存在領土紛爭,而且它們還在軍事和經濟方麵激烈競爭。在這些紛爭中,誰贏了誰,就能在未來幾十年主導亞洲乃至全世界。中印兩國就佛教承傳所有權的角力,雖然遠不及其他方麵的角力明顯,但卻同樣地重要。這場有關佛教的激烈角力,關乎了中印兩國中誰是亞洲的“文明發祥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