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華麗、勞民傷財 公祭風當刹!
(2007-07-03 14:19:55)
下一個
奢侈華麗、勞民傷財 公祭風當刹!來源: 人民網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近年來,以曆史神話傳說故事為由頭,一場場公祭大典在全國各地競相開場。從公祭黃帝、炎帝延伸到祭舜帝、祭大禹、祭伏羲、祭女媧、祭孔子、祭老子、祭孫子、祭司馬遷、祭諸葛亮等等,規格不一的各類公祭頻頻上演,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如火如荼,頗有“燎原”之勢。
我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說:“過與不及者,皆非正也。”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祭祀賢哲先人,本來無可厚非。但張揚到不適當的程度,就會適得其反,南轅北轍,使公祭變成公害。
一個時期以來,公祭大典也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麵子工程的一部分。有的脫離實際,不自量力,盲目跟風,隻講轟動效應,不講實際效果益;有的牽強附會,望文生義,小題大做,嘩眾取寵;有的故弄玄虛,編造神話,褻瀆科學,宣揚迷信。動輒大轟大嗡,興師動眾,奢侈華麗,揮金如土,建廟宇,塑金身,毀良田,修廣場,平山頭,築亭台。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築巢引鳳,借梯上樓。到頭來勞民傷財,收效甚微,熱鬧一陣之後,曲終人散,“門前冷落車馬稀。”如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女媧山舉辦了一次女媧公祭大典,“投資1500多萬元人民幣”,塑造了18米高的女媧雕像,建起了女媧祭壇、聖母亭、問天閣等景觀。而竹山縣是全國592個特困縣之一,去年全縣財政收入剛過億元。
一些地方,大凡有個名人,總要拿出來公祭,且重複爭祭,互相搶彩。如諸葛亮,山東臨沂祭,湖北襄樊祭,陝西漢中祭,誕辰祭、逝世祭、出山祭,全國各地有多個諸葛亮紀念地,祭祀活動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祭女媧,與女媧“沾邊”的河北涉縣、甘肅天水、山西長治等地都曾舉辦過祭祀活動。甘肅天水祭伏羲,河南周口祭,河北三樂也祭。河南新鄭祭祭黃帝,陜西黃陵祭,浙江縉雲也祭。“你方唱罷我登場”,諸葛到處顯靈,女媧遍地開花,伏羲東奔西走,黃帝到處安家。
一些地方,還把公祭活動“程序化”、“古裝化”、“庸俗化”。諸如獻貢品、鳴銃、擊鼓、撞鍾、奏樂、獻酒、敬酒、恭讀祭文、行禮、樂舞告祭、進香、作揖等等,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不信馬列信鬼神”,這和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製度是極不相容的。有的地方還規定,“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 把公祭活動 “節日化”、“固定化”。還有與公祭活動如出一轍、異曲同工的各類文化節和造神運動,帝王將相頻頻登台,把公祭風演化得登峰造極。有的為了重塑一個帝王形象,不惜破壞自然景觀,投入千萬元巨資。卻沒有想到這些錢如用在扶貧上,能幫助老百姓修多少路,看多少病,解決多少實際困難。
奢侈華麗,勞民傷財,對公祭泛濫,老百姓十分不滿,把它形容為“五個一工程”,即:抬出一個死人,建了一座假墳,演了一場鬧劇,花了一堆金銀,坑了一方百姓。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節約性社會,公祭之風當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