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波士頓圖書館瀏覽,被一本書吸引,是因為它獨特的書名:記一忘二三。是本散文集,作者叫李娟。雖不熟悉這個作者,我還是隨意翻看了一頁,發現與其中一段話頗有共鳴:“我發現,很多刻骨銘心的記憶一旦形成文字,似乎就隻剩下強烈的情緒鼓動其中了。讀起來可能還不如自己隨手記錄的流水帳精彩"。就是這麽一個偶然的遇見,讓我決定繼續寫我的月月瑣碎,雖然流水帳出於筆拙的我很可能乏味多於精彩。若能在忘二三時幫我記住一,便亦是值得動筆的。
二月的重頭戲自然是過年!待正月十六吃完晚飯,我突然覺得挺失落,這個年怎麽就已經過完了?今年剛學了個新名詞叫儀式感,看著文學城裏諸多的新年爬梯與美食篇,懷舊與迎新文,覺得自己似乎沒有付出努力讓這個年過得更有儀式感。
2月5日是豬年新年!其實我一月就開始了計劃,那便是跟老大約時間全家一起吃頓飯。兒子先是說年初二晚上有空,我想那正好我們周末采購年貨,初二全家一起吃頓團圓飯。結果2月1日中午兒子來了個電話問可不可以改到那天晚上,真是計劃不如變化!那是周五,正是家中糧草將斷時,就決定幹脆去飯店吃一頓吧。
我家三個男人都是無肉不歡類,所以選了去一家日本店吃烤肉。打電話卻被告知預約已滿,等座大約半小時到一小時,於是決定早點去碰運氣。下班先回家接老二,然後再去接老大,到飯店時晚上六點還不到,結果說要等二到二個半小時,這和碰個壁門羹也差不多了。情急中想到隔壁有家四川飯店,還好那兒有空位。點了老二愛吃的辣子雞,老公愛吃的爆炒腰花和孩子們喜歡的孜然羊肉。我饞口水雞,結果再一次的失望,怎麽在美國就是吃不到好吃的口水雞呢?還試了一個新菜叫成都街邊燒烤,有魚、肉、土豆和藕,還挺好吃。不管怎樣,全家一起吃頓團圓飯,雖說早了些,那就算迎新年吧!
2月2日是周六,又去朋友家海吃一頓。這朋友夫妻倆口都是大廚,我們每年春節都有幸被邀請去他家一起過年,今年依舊是酒足飯飽,極為盡興。
2月3日小年夜,別說是做飯了,連吃飯時間都沒有,因為晚飯時間正逢美式橄欖球超級碗。在波士頓這麽多年,全家人先後(我最後)入鄉隨俗地成了愛國者隊的球迷。老二去他的朋友家看比賽並爬梯了,我倆也懶得做飯,於是一人抱著一堆零食,邊吃邊看,還好愛國者隊再次奪冠,讓我們的小年夜雖然簡單卻也美滿。
也許這年前的活動太豐富,也許是白天要上班的緣故,等到了大年夜,竟沒心思做年夜飯了。想著冰箱裏還有些剩的餃子皮,便一半做了水餃,一半做了鍋貼,這就是我們的年夜飯了。年夜飯一簡單,便決定初一也別複雜了。於是年夜飯吃完後,泡了些年糕幹,初一晚餐肉絲青菜炒年糕。邊吃邊想,這能算是過了一個革命化的春節嗎?想著周末得多做些好吃的彌補一下。
年初三,下午我們部門辦新年慶祝活動時我還做了個自願者,負責經營著茶桌,為大家介紹中國茶文化並沏水泡茶給同事們品嚐。寫到這兒突然想起阿慶嫂了,嗬嗬!
可那天晩上睡覺時便覺全身酸痛,這流感一來便不走了,一個多星期都沒精神也沒味口,補吃的計劃自然也泡湯了。
元宵節將至,又饞鮮肉湯圓了。最近幾年一到元宵節便想念鮮肉湯圓,饞極了隻好自己動手。於是年年元宵節我都會做鮮肉湯圓,可卻怎麽也做不出記憶中的味道。今年這年已經過得簡單了,於是下決心怎麽也不該再省略這一步了。結果這次做的很接近喜歡的味道了,咬一口還有湯,非常開心!
挑剔的老二嚐也不嚐鮮肉湯圓就說不喜歡吃。我想到儀式感那詞,便決定也專門為他做幾個小麻球,再發揮地告訴他元宵節是要吃圓的湯圓或至少是圓的麻球了,圖個團團圓圓!因為這是他喜歡的甜點,便也嘻嘻哈哈似懂非懂地邊吃邊喊著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