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波士頓一河之隔的劍橋,向來以學府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而著稱。人說近朱者赤,估計近名校也會為公司增益吧,至少招員工這兒是人材濟濟,而與名校的技術合作當然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難怪製藥公司如諾華丶輝瑞等先後搬進劍橋,這幾年穀歌丶微軟之類的高科技公司也紛紛搶占地盤。估計要拆建哈佛附近那些曆史悠久的老建築沒那麽容易,於是麻省理工學院附近便大興土木,有錢的公司買地建樓,沒錢的或不願建樓的就租房,大家都想占一席寶地。公司多了,飯店也越來越多,讓我們這些在附近上班的人有了許多飽口福的機會!
雖在以前的吃在波士頓係列已專門寫過中餐,說到劍橋的亞洲風味還是不能不提中餐。最著名的當屬木蘭台菜了,可惜去年聖誕節前夕一場火災,至少還木板封門,何時重開依然是個未知數。另一家不錯的川菜館川泰緣,則成了大興土木的犧牲品,被迫拆遷,關門大吉。這兩家一關門,附近能說得上名字的就剩五月花和鍾園了。這兩家其實也算曆史最長的了,五月花據說曾經是中國城外的第一家粵菜館。這兩家的午餐都應比較美國化而不受中國人青睞。五月花去年換了老板,加了些馬來西亞風味,不過也沒覺得好吃。除了午餐,也曾在五月花點菜吃過不少次,留下印象的不多。一魚二吃還不錯,需要提前打電話確認有活魚,鎮江骨屬於孩子愛吃的那種甜酸味,不喜歡他家的中式牛柳,其實隻是紅燒牛肉塊,醬油總是很多肉又黑又鹹。鍾園在周末去吃過一、兩次,隻記得有個黴幹菜餅,味道不錯,卻也是很多年前了。
很喜歡二街上的泰國餐館 The Similans, 據說是波士頓小有名氣的BrownSugar 的分店。喜歡那裏的泰式飯點,就是菜名沒有英文字的,正不正宗我就不知了,味道好就行,尤其喜歡加一個荷包蛋在飯上。還有就是天冷的時候去了,來一碗Tom Yum Goong, 暖胃又好味。於是天冷想岀去吃飯時,常常會想起這家。
Bon Me是家小小的越南店,是從餐車起家的。這兒隻有二、三張小桌子,以外賣為主。菜點也簡單,越南三明治和涼麵,可以自己選主料、配料。簡單卻生意興隆,每天午飯期間,那外賣的隊總是延伸到門外的。天好的日子,和朋友一起去買個三明治或一盒涼麵,找個樹蔭下的椅子,邊吃邊聊,簡單而快樂著!
三街上的Fuji, 雖然小貴,壽司還是很新鮮美味的,拚盤也很漂亮。喜歡那兒的二人桌,簡潔清新,在那兒聊天,心情也會輕鬆的!
劍橋中心廣場附近有幾家印度巴菲店,價廉物美。常去的那家叫Desi Dhaba, 這兒是我和我的俄國女友約會的地方。她是我以前公司的同事,比我先加入那公司,現在還在那兒,已經在那家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了!這家印度店正好在那公司和我的新公司中間,雖然品種不多,吃午餐足夠了。印度餐館我最愛的就是Naan,在這兒可以吃個夠!雖然後來經常聽到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多吃不好,但碰到Naan我依然控製不住自己。去年我以前的公司搬家了,朋友再要過來得開車了,不知下次什麽時候才會再相約在此。正能量的想一下,會不會對減肥有幫助呢?
在波特廣場有個不大的室內食品街,久聞那兒有一家很好的日本拉麵店,菜單很簡單,豬肉或更多豬肉,辣或不辣!我這愛吃肉的人,自然對這麽中心突出的店大感興趣。可惜去吃了二次,並沒喜歡上,是期望值太高?倒是很喜歡樓裏的一家日本小店,有著各式精致的日式禮物。
Koreana 有朝鮮烤肉和午餐盒飯,環境不錯。這周剛和中國同事一起去烤肉,我們十二個人點了他們十人套餐。蔥油餅和泡菜餅似乎味道沒什麽區別,雖然後者是加了泡菜的。有二種烤牛肉,味道不錯。韓國泡菜炒肉片年糕挺好吃但得很努力才能找到肉片和年糕。炒米粉偏甜,各式小菜味道一般。現成大家都減肥,所以量也夠了!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歡他們的午餐盒飯。
從前的亞洲風味餐館基本隻專營某國菜係,近幾年很多融和亞洲各國菜肴的Asian Fusion 店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店一般環境會好一些,價錢可能稍貴些,口味則也多樣些。劍橋的Thelonious Monk Fish便是這麽一家店。他家除了有很多壽司的選擇,還有亞洲各國風味的飯、炒飯、湯麵、炒麵,菜單好幾頁,估計再挑剔的人也該找到自己喜歡吃的吧!
工作周午餐想吃亞洲風味選擇還真不少,這裏隻能算蜻蜓點水了。現在隻希望公司附近能有家好點的中餐館,吃頓午餐或外賣帶回家當晚飯,那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