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路憲文對信陽人民犯下罪行,後來怎樣?

(2007-07-27 20:45:14) 下一個
路憲文對信陽人民犯下罪行,後來怎樣?

非常複雜的曆史。

路憲文被判終身勞改,他實際是一個替罪羊,胡耀邦是難得一見的我國好領導人,但是,他的結局,,,

當時,毛,劉,鄧是一派
周是一派,後來,劉又和周合作,再後來,鄧又和周派的合作把四人幫打倒

路憲文這個畜生,信陽人民怎麽不咬死他!信陽事件的處理,有13萬幹部受到審查,983人被撤職,275人被判刑,其中縣級以上幹部50人。但是,吳芝圃卻得以從輕發落:1961年7月,中央任命劉建勳為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改任第二書記。1962年4月,吳芝圃調中南局任書記處書記,並且一直是中央委員。 他自己曾在檢討中說:“省委和我犯的錯誤嚴重得很,罪惡也很大。組織上無論如何嚴肅處理,我都沒話講的。處以極刑,我也應引頸受戮。” 文革中吳芝圃遭揪鬥,死於1967年。 一九七九年中央還為他正式補開追悼會
路憲文被判終身勞改,之後一直被關在河南北部的一個勞改農場,“文革”後還活著,居然乘著平反“冤、假、錯”的 的風頭,給胡耀邦寫申訴,說當年陶鑄王任重冤枉了他,要求平反。胡耀邦批示道:如果連路憲文這樣的人都要平反,我們還搞什麽撥亂反正?

毛和吳芝圃的“河南共產主義實驗”,“信陽事件”的直接操作者是信陽地委書記路憲文,而路憲文的背後則是中共中央委員、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而吳芝圃的背後呢,是“人民的大救星”。

《信陽事件—— 一個沉痛的曆史教訓》——作者張樹藩是1959年的中共信陽地委副書記、行政公署專員,他在重病的1993年,開口給曆史留下了關於“信陽事件”真實紀錄——文章說: “從‘信陽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廣大人民群眾真是太好了。當時信陽地區餓死那麽多人,並非沒有糧食,所屬大小糧庫都是滿滿的,但群眾寧可餓死。也沒有搶過一個糧庫。這證明與共產黨血肉相聯的人民是多麽聽話,多麽遵紀守法,多麽相信黨。而我們某些領導幹部,實在是愧對人民啊!”(《百年潮》1999年第12期)。張樹藩回憶說:一九五九年河南適逢水旱交加,糧食大幅度減產,農民拚死力苦幹,實產210億斤。但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是不管老天爺算老幾的,偏要把大災年當成大豐年。他一手舉著高指標,硬是估產為450億斤;一手托著“右傾”帽。帽子分為八種,先批“三論”(唯條件論、悲觀論、神秘論),又批“五派”(促退派、觀潮派、伸手派、秋後算帳派、爐前搖頭派)。大帽子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黨內人人自危,全省“恐右病”流行。“1958年11月底,密縣已經餓死人,1959年春,豫東黃泛區內浮腫病的泛濫和死人的事態蔓延開來,省委書記吳芝圃在廬山會議上依然起勁地‘反右傾’,‘共產風’再度刮起來,夾帶著瘋狂地‘反瞞產’,哪個基層幹部完不成任務就是‘小彭德懷’,就得像土改時鬥地主那樣挨批挨鬥;哪個農民交不夠糧食,就吊打追逼,關壓拘留,拆毀房屋,全省籠罩在恐怖之中。光山縣委書記一天竟拷打40多個農民,一個被他活活踢死,1959年信陽地區領導班子中9個常委中就有8個同意把全地區糧食總產20多億斤誇大成70多億斤,強行征購,農民顆粒無存,1960年,一邊是大小官倉堆滿糧,一邊是抓人、關人,一邊是100多萬人成餓殍、屍橫於野,有的地方死人沒有活人掩埋。從1959年11月到1960年7月,信陽地區為了追逼糧食,正式由公安機關逮捕的人數就達1774人,其中36人死於獄中;短期拘留的人達10720人,死於拘留所的667人。饑民煮野菜、吃薯葉,幹部還要砸農民的鍋。農民外出討飯,他們圍追堵截。農民麵對滿倉糧食和暴虐的幹部,在黨的教育下,農民不敢懷疑什麽,他們縱然一死,也得‘顧全大局’,‘不能給咱政府抹黑’。”


前無古人“信陽事件”的直接罪魁,並非中共信陽地委書記路憲文,而是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吳芝圃隻是降官半級——1962年調任中南局文教書記(仍是中共中央委員)。 1967年10月19 日,61歲的吳芝圃在廣州病逝後,一直被作為“文革中遭受殘酷迫害含冤逝世”的英雄和名人得到紀念,至今在各種文獻和傳媒中受到紀念與尊重——“改革開放”20多年仍然不能還吳芝圃和“信陽事件”的廬山真麵目。
  2001年7月1日,《河南農村報》刊發了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2001年 撰稿的《中國共產黨在河南大事記》,關於1958年至1965年大事,絲毫不提吳芝圃對“信陽事件”的罪過——
  1958年5月 中央決定撤銷潘複生省委第一書記職務,任命吳芝圃為第一書記。
  11月2日 毛澤東主持召開第一次“鄭州會議”,糾正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等錯誤。
  1959年2月27日 毛主席主持召開第二次“鄭州會議”,重點解決人民公社管理體製和具體政策問題。
  1960年11月12日 李先念、陶鑄、王任重等到信陽地區視察工作,解決“信陽事件”問題。
  1961年1月20日 省委召開二級幹部會議,總結“大躍進”教訓,安排國民經濟調整工作。
  1962年3月25日 省委召開擴大工作會議,確定“借地渡荒”政策。
  1965年8月6日 省委二屆一次全會選舉劉建勳任省委第一書記。
……
如此掩飾,曆史何日能清白?



1949年後毛澤東培養和造就吳芝圃的大事記——
1、 應吳芝圃請求,“毛主席給《河南日報》題寫報頭”。據《河南日報》報史載:1949年9月初,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作為出席全國政協會議的河南代表赴京,請毛主席為《河南日報》題寫報頭,毛主席風趣地說:“各家報紙都讓我寫報頭,那全國報紙的報頭豈不成了清一色啦?還是不寫為好!”但最終毛主席還是破例給了吳芝圃麵子,在一張約八開大小的宣紙上,筆走龍蛇,書寫了四組“河南日報”共16個遒勁大字,於10月下旬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寄到了河南省委。這是毛澤東1949年至1966年期間唯一的一次為省報題寫報頭,可見對吳芝圃的聖眷之隆。
2、支持吳芝圃“二把手”罷免“一把手”。
文革前,省長批倒省委第一書記的成功事例,中國隻有一例,就是河南省長吳芝圃罷免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潘複生。
“1957年春,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潘複生主持製訂《關於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爭取秋季農業大豐收的宣傳要點》,經省委常委通過並發出。然而,8月的省五次全會上,省長吳芝圃突然指責宣傳要點‘是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自此,吳在河南占據主導地位,把持了河南的黨政領導權。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五中全會還未結束,中央就發出通知,吳任省委第一書記,免去潘複生職務。會後,吳從北京把潘揪回了河南批鬥。”
 吳芝圃在“放衛星”的歡呼聲中召開了河南省第九次全會,傳達中央書記處的意見,集中揭發批判潘複生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作出《關於徹底揭發批判以潘複生為首的反黨集團的決議》。吳在會上說:“不要怕潘複生抵抗,要鬥透,從政治上、思想上揭發,要反覆鬥爭……。”會後全省自上而下抓“小潘複生”20萬之多,批潘的大字報已達十幾億張。
張樹藩認為,“信陽事件的發生,與此前河南省開展抓‘小潘複生’的一些錯誤的政治運動有很大關係。這些極左的做法使得人人自危,黨內生活極不正常。從此,很多人都睜著眼脫瞎話,浮誇風、‘共產風’、一平二調風,特別是幹部的強迫命令、瞎指揮風,就大刮起來了,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我記得在1958年秋省委擴大會議上,吳芝圃在報告中講到一個故事,說曆史上有一個人手執寶劍,指石為金。同時又說,過去人們說巧媳婦做不出無米粥是錯誤的,現在巧媳婦就能做出無米粥。就是這樣一些異想天開的宣傳鼓動,把本來已經完全脫離實際的‘大躍進’又推向了高潮。”
3、支持吳芝圃在河南“放衛星”
據徐明《吳芝圃與河南大躍進運動》一文披露,吳芝圃曾說:“河南的大躍進是先從農業開始的,而農業大躍進又是先從……農田水利運動開始的。”這倒是真實自白。
為了取悅毛澤東,吳芝圃主政後的河南省,從各方麵大訂高指標。1958年全省同時有9個大型水庫施工,設計庫容總和達到600億立方米,資金和勞力遠遠超過河南當時(乃至今日)的實力。所有工程均邊設計邊施工,保質保量的作風完全被敗壞;這些水庫多成為“爛尾”工程,一直拖到60年代後期或70年代才得以竣工。此外,河南大躍進期間還修了共產主義渠(1957年11月至1958年7月),宣傳可灌溉1000萬畝農田,但實際隻能灌溉12萬畝,後又全部報廢。1959年11月,位於鄭州黃河上的花園口樞紐動工,13萬民工上陣,此項工程雖在1960年初竣工,但因規劃設計失誤,不得不炸掉大壩。類似渠係工程還有封丘紅旗渠、引沁濟蟒渠,均未收到應有效益。為了一兩年實現水利化,河南竭盡了人力、財力,然而在繼而到來的大旱災中,水利化的“成果”基本上沒有發揮效益。
但是,毛澤東在1958年3月8日至26日的成都會議上,全麵肯定了河南上報的一些比1957年實際指標浮誇2.4倍的假數字,高度讚揚了吳芝圃。吳便又對毛承諾,河南一年就能夠實現四化,四年可變集體所有製為全民所有製。毛在3月20日說:“河南提出一年實現四、五、八(引者按:黃河以北糧食畝產四百斤,以南畝產五百斤,淮河長江以南八百斤),水利化,除四害,消滅文盲,可能有些能做到……可以讓河南試驗一年。如果河南靈了,明年各省再來一個運動、大躍進,豈不更好。”又說“河南的水利全國第一”。毛澤東甚至在成都會議上半開玩笑地稱讚吳說:“你是馬列主義,我是右傾機會主義”。
於是吳芝圃得寸進尺。4月,河南省委第八次全會上,吳芝圃部署全省大躍進。6月8日,《河南日報》報導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畝產小麥2,105斤,11日又報導該社畝產小麥3,530斤。這是全國放出的第一顆“高產衛星”。到10月,吳芝圃宣稱有畝產小麥7,300斤、芝麻5,600斤,單產增長70倍以上;而玉米、高粱、穀子“都比過去平均單產高近百倍”。他引用毛澤東1955年合作化時的一段按語,說:毛主席關於增產十幾倍以至幾十倍的預言,“都已成為生龍活虎的事實了”。不合實際的高估產導致秋季大豐收的“躍進計劃”,河南開始向農民高指標征購糧食。1958年全國糧食征購比1957年增長22.23%,河南則增加了55%,達到75.43億斤!同時還外調14.78億斤,而豫南即信陽等地區,征購竟增加75%以上。
 
4、慫恿吳芝圃創造“人民公社”。
1958年3月,毛澤東在成都主持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把小型的農業社適當地合並為大社的意見》後,吳芝圃馬上在豫南尋覓試點。4月20日,河南遂平縣山查岈山紅衛社率先由27個小合作社、9,369戶合如成一個大社。接著平輿縣也辦了一個。吳芝圃在河南雄心勃勃地開始共產主義的大試驗。
  8月底,河南以全國最高速度實現人民公社化。全省原有的38,473個農業社已合成1,355個人民公社,平均每社達7,200戶,入社農戶已占總農戶的95%。公社普遍采用大兵團作戰的方式,實行“生活集體化,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把黑夜當白天,把月亮當太陽,白天紅旗招展,夜間遍地明燈”,吳芝圃得意地說:“這不是社會上層建築的大躍進嗎?”
毛澤東立即表態支持。毛在吳的陪同下,1958年8月上旬巡視了河南。8月6日到新鄉縣七裏營公社視察社辦工業和棉田,他看到公社大牌,點頭說:“人民公社,名字好。”並轉頭對吳芝圃說:“吳書記,有希望啊!你們河南都像這樣就好了”;“有這樣一個公社,就會有好多這樣的公社”。不久,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提到河南修武的一縣一社,說:“大,好管,好納入計劃,勞動集中、土地集中經營,力量就不同了。”並要求把山查岈山公社的章程在《紅旗》雜誌登出來,“要好好吹一下,一個省找十個人吹。大社要與自然條件、人口、文化等各種條件結合起來”。吳芝圃於是不失時機地在《中國青年》9月號上發表文章《論人民公社》,認為河南將鄉政府與公社合一,與當年巴黎公社是相同的,即馬克思主張的將經濟組織和國家政權融為一體。9月12日,吳芝圃號召“苦戰四晝夜,日產萬噸鐵”,15日宣布全省日產生鐵千噸以上的縣有8個,禹縣高達4,396噸。9月17日,《人民日報》發出社論《祝河南大捷》,稱河南土高爐日產生鐵1.8萬噸,放了“衛星”。9月27日,吳芝圃又通告全國:河南已決定農民吃飯不要錢,實行糧食供給製,“鋼鐵元帥升帳”。結果,大量農民上山煉焦、煉鐵、煉鋼,秋糧爛在地裏無人收,資金、原料白白耗費,工農業生產遭到巨大破壞,農民的體力、精力耗盡,太行、伏牛、熊耳山和大別山區的林木遭到空前的濫伐……而吳芝圃的功勞簿每加記一筆,河南農民就向更深的苦難邁近。(《吳芝圃與河南大躍進運動》徐明)
5、袒護吳芝圃易地做官。
對於河南大躍進的災難,當時主管工業的薄一波將之概括成“見錢就要,見物就調,見屋就拆,見糧就挑”。主管農業的譚震林則向毛報告,1958年冬天,從百姓手中收取的財物折款達30億元,三年勞而無功的水利建設消耗的也許是數十億個工日。
在這樣鐵的事實麵前,1959年初,毛澤東不得不在鄭州會議上承認河南省委與農民關係“有點緊張”,並向河南四個地委負責人承認,河南的窮富拉平是掠奪、是搶劫。但一麵又示意吳芝圃,河南的根本問題在於“民主革命不徹底”。
於是,此時的吳芝圃便將河南大躍進的大悲劇、大失敗、大倒退,特別是餓死兩百多萬人的原因,統統歸結為“階級敵人破壞”,“民主革命不徹底”,要以殘酷鬥爭基層幹部和地主富農來改正錯誤。僅信陽地區就有二十多萬基層農村幹部則被集中起來進行“特殊訓練”,無數地富被關押。
直到1961年元月,吳芝圃才代表省委開始檢查大躍進以來所犯的“左傾蠻幹”錯誤。毛澤東直到1962年4月,才正式免去吳在河南的職務,降職半級調任中南局任文教書記。在廣西第一書記劉建勳調任河南第一書記後,河南省委方作出《關於潘複生同誌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平反決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