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第八大奇跡 古代史 中世紀

(2007-07-24 15:48:25) 下一個

世界第八大奇跡  古代史 中世紀

史前史是指有在文字記載之前,人類所經曆與演變的過程。人從何而來?現代社會自何而起?這些問題非於一朝一夕間成型,同樣的,也非單一學科試圖解答的疑問:哲學、宗教、曆史學等學科都曾試圖回答這疑惑,但過去這些學科解答問題時往往缺乏強而有力的佐據或根據,而淪為各說各話或解釋力不足的窘境。比如說,歐洲天主教會依舊約聖經〈創世紀〉開頭幾章解釋開天辟地以及人與萬物之源,認為人與萬物為上帝所創為上帝所庇祐而不消殆,而人類被逐出伊甸後經過繁衍洪水毀滅巴別塔等事件後,逐漸創造出文字記載的社會。但此說的前提-上帝是否存在,從古至今便爭議不斷。而且,麵對時而被人們發掘,卻無人見過的古怪生物遺骸,以及遍及歐陸的古怪遺跡,卻無法提出有效解釋。

相較於這些學科的研究或方法,史前史研究試圖用另一種方式解釋人類起源的過程:首先,在解釋物理作用上,史前史先借用了地質學上均變說的論點:即假設相同的情況下,相同作用力會留下相同的效果,因此造成之間的差別僅在於作用力的大小與時間的長短:比如說,滴水能穿石。同樣的,涓涓細流也能切割出巨大的河穀。不同的是,前者的作用可能僅有數月或數年,作用力可能是隻有指甲大的水滴,但後者作用時間可能長達數千或數萬年,且是以驚人的水流進行作用。基於這種假設,我們便可以透過今日觀察到的作用現象,去解釋古代各種時間點產生現象之原因。

另外,史前史研究又引用達爾文的演化論作為依據:其假設物種是由共同的遠祖因環境變遷演化而來。故人類出現之前勢必有許多共祖存在,而這些祖先物種當具有人類身上的種種特質,這種特質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加強而明顯,故越晚近的祖先應越接近人類的形貌才對,而且這些祖先物種應該有某種特征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透過類比即可發現。

由於這兩點皆為假說,史前史本研究身勢必要更為嚴謹才行。因此,整個史前史實際上是透過器具與類人骨骸的發掘取得對“過去”的線索,然後以今日得到可確定的經驗進行“對話”:也就是以嚴謹的邏輯複原過去的樣貌。由於無法查證史前史獲得的知是否正確,因此史前史研究必須盡可能確保以上三者:關於過去的線索、推理的邏輯、現在獲得的經驗這三方麵完全正確。換句話說,史前史本身即是種全然透過歸納法所得到的科學知識。這種方法立論的學科,也許會被科學哲學或科學工作者質疑其效用,但在目前無其他發法可循之下,史前史仍是研究人類無紀錄的過去曆程中,最值得信賴的知識。對於人類起源之疑問始終是各文化各文明試圖解答的問題。在文藝複興之後,西方對此問題的追求日漸熱絡,而其中最早為大家所接受的即是神創論:


1

古代史一詞,用法相當模糊。其所指稱的曆史時期依各文明發展情況快慢而有所不同,但就其上限而言,一般是以文字的出現作為古代史與史前史的分界。  古代史的下限,則各文明不同。就中國曆史而言,依照目前中國大陸的官方史學,稱呼1840年以前的全部中國曆史為“中國古代史”。 在台灣、海外,“古代史”可能為先秦的同義語(此時又稱“上古史”);以內藤湖南為代表的多數日本史學家則以東漢滅亡為中國古代史的下限(如穀川道雄《世界帝國的形成》)。就歐洲曆史而言通常以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為下限;也有以610年為下限的。就日本曆史而言通常以鐮倉幕府建立,或者是平清盛建立第一個武家政權為從古代到中世的下限。古代史之後的曆史時期,一般稱為“中世紀”或“中古”;但如采用1840年以前為“中國古代史”這種說法時,之後就直接銜接“中國近代史”。

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跡的說法的是前3世紀的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


世界七大奇跡是指古代世界上7處宏偉的人造景觀:

埃及的吉薩金字塔(仍存在)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毀於地震)
土耳其以弗所的亞底米神廟(毀於火災)
希臘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毀於地震)
埃及的亞曆山大燈塔(毀於地震)
希臘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毀於火災)
土耳其的摩索拉斯王陵墓(毀於地震)

大金字塔是在吉薩陵墓區三座金字塔中最古老及最高的,現位於開羅市市郊。它是世界七大奇跡中最古老及殘存至今的建築物,用了超過20年時間興建,約在西元前2560年完成。它作為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希臘語為 Χεωψ, Cheops)的陵寢,也稱“胡夫金字塔”。

 

Image: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jpg

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是古代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又稱懸園。在前6世紀由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修建的。現已不存。空中花園據說采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台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並且有灌溉係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係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巴比倫文獻中,空中花園僅是一個謎,甚至沒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園。

Image:Ac artemisephesus.jpg

亞底米神廟(Temple of Artemis),位於土耳其以弗所,是經過120年的建造,於公元前550年建成的。亞底米神廟的建造由呂底亞王國的克羅索斯發動,後來在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時建成。亞底米神廟是希臘神話阿爾忒彌斯女神的神廟(聖經中翻譯為亞底米,既羅馬神話的月亮女神狄安娜),位列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長425尺,寬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據稱建築時間前後長達220年(相比之下,大希律王建耶路撒冷聖殿也隻用了46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廟毀於大火。傳說亞曆山大大帝誕生於神廟被毀的同一天。


Image:Rhodes0211.jpg

羅得島太陽神銅像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約建於公元前292至280年.此巨像是太陽神海利歐斯的青銅像,由無數鎔化的武器和銅製品鑄成。高約37米,像自由女神像那麽高,矗立在希臘羅得島上的羅得港港口,巨像的兩腳橫跨在入口港的兩端,船隻可以在跨下通過。據說建成後沒幾年便因強烈地震而倒塌,留下一片瓦礫,是七大奇觀中壽命最短的一個。

Image:Pharos of Alexandria1.jpg

亞曆山大燈塔(阿拉伯語:منارة الإسكندرية‎)位於埃及的亞曆山大對麵的法羅斯島上,因此也叫做“法羅斯島燈塔”,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大約在前283年由小亞細亞的建築師索斯特拉特設計,在托勒密王朝時建造。由於曆史的模糊記載,預估高度從120米到135米之間。亞曆山大燈塔有三層底層是正方形的塔基中層塔身為八角形,頂層為圓柱形的燈火樓,裝有反射鏡,據說夜間可以照亮方圓40公裏的區域,用作地中海上航船的指航。亞曆山大燈塔在1326年毀於地震。

 

 

Image:Statue of Zeus.jpg

宙斯神像,位於希臘奧林匹亞城,是古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的作品。大約建造於公元前457年。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神,宙斯神像也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神像原本是放在一座神殿內。神殿以表麵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使用大理石建造,並由三十四個科林斯柱式支柱支撐。然而這座神殿於公元5年被大火摧毀。宙斯神像雖因被運到君士坦丁堡而幸免於難,但最終亦難逃厄運,於公元462年被大火燒毀。

 

 

Image: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jpg

摩索拉斯王陵墓(古希臘語:Μαυσωλεῖον Ἁλικαρνασσεύς, Μαυσωλεῖον τοῦ Ἁλικαρνασσοῦ (Ἀλικαρνασσοῦ),是一座位於古希臘城邦哈利卡納蘇斯(今土耳其博都茹姆)的陵墓,墓主是波斯帝國在當地的領主摩索拉斯(Mausolus)夫婦,修建於前350年左右,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今日英語中“陵墓”一詞(mausoleum)即源自摩索拉斯的名字。陵墓雖然曆經戰火,但是在很長時間內仍保持完好,後在一係列地震中被毀壞。1494年,聖約翰騎士團奪取該地,並修建要塞抵禦奧斯曼帝國,他們使用了震落的石塊作為原料。1522年,傳聞奧斯曼帝國要大舉進攻,騎士團遂又一次挖掘陵墓,以期獲得更多石料。在挖掘過程中,幾位騎士發現了摩索拉斯的墓室,但當他們次日回來打開墓室準備尋找財寶時,發現整個墓室已被搬空。此事究竟是騎士團還是當地村民所為,一直無人清楚,但是後世的發掘顯示,早在騎士團到來之前,墓室就多次遭到盜墓賊的掠奪。


2

中世紀(約395年—1500年),是歐洲曆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由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計算,直到文藝複興之後,極權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從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一直到公元9世紀,絕大多數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學者都按照聖奧古斯丁的觀點,認為人類是處於曆史的第六個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即《聖經》在“啟示錄”裏預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一個被曆史學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中世紀黑暗時代”這個詞,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藝複興人文主義學者彼特拉克所發明的。他周遊歐洲重新發掘和出版經典的拉丁和希臘著作,誌在重新恢複源本羅馬古典的拉丁語言,藝術和文化,對自公元四一零年羅馬淪陷以來的變化與所發生的,認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義者看曆史並不按奧古斯丁的宗教術語,而是按社會(學)的術語,即通過古典文化,文學和藝術來看待曆史;所以人文主義者把這900年古典文化上發展的停滯時期稱為“黑暗的時期”。

彼特拉克把歐洲曆史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羅馬與古希臘時期;二是“黑暗時期”。人文主義者們也相信,總有一天羅馬帝國會再次興起,重新恢複古典文化的純潔性。14世紀末與15世紀初,人文主義者們認為一個現代時期(Modern Age)已經開始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一個“中世紀”已經形成了。

因此,自起人文主義者起,曆史學家們對“黑暗的時期”和“中世紀”也多持負麵觀點。在16世紀與17世紀時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們也把天主教的腐敗寫進這段曆史中。針對新教徒的指責,天主教的改革者們也給出了一幅與“黑暗的時期”相反的圖畫:一個社會與宗教和諧的時期,一點也不黑暗。而對“黑暗時期”許多現代的負麵觀念是來自於,17﹑18世紀啟蒙運動中的康德和伏爾泰的作品中。

19世紀初, 浪漫主義運動轉變了這種對“黑暗的時期”負麵一邊倒的趨勢。它給出了一幅祥和的圖畫: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紮根於大自然的生活;同時也回應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以理性完全超越感性的作法,以及由正在興起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汙染。浪漫主義者對待“黑暗時期”的觀點,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慶祝那個時期文化活動與節日中,通過所展示出來的風俗與發生的曆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義運動後的19世紀下半葉,考古學取的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不為以前的學者所知的曆史文獻與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來。而1939年發現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薩頓骺(Sutton Hoo)寶窟,以及中世紀研究的著名學者查理哈斯金(Charles H. Haskins)的研究發現,使得“黑暗時期”看上去不再是一個合適的詞匯。20世紀中葉以後,在英語國家中的專業學者文獻裏,“黑暗時期”這個詞漸漸地消失。

查理哈斯金寫道:“曆史的連續性排除了中世紀與文藝複興這兩個緊接著的曆史時期之間有巨大差別的可能性,現代研究表明,中世紀不是曾經被認為的那麽黑,也不是那麽停滯;文藝複興不是那麽亮麗,也不是那麽突然。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之前,有一個類似的運動,即便它不是那麽廣傳。

所以,原來的“中世紀黑暗時期”現被改為專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這段歐洲曆史。

 
中世紀的城堡隨著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相繼出現了一批蠻族國家。先後有法蘭克、倫巴德、奧多亞克、勃艮第、汪達爾-阿蘭、東哥特、西哥特、盎格魯·薩克遜等王國建立。王國之間戰爭不斷,其中盎格魯·薩可遜、法蘭克王國存在的時間比較長。

作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蘭克人,在486年打敗高盧軍隊,由克洛維建立起墨洛溫王朝的統治。克洛維通過和羅馬教廷的聯合,占領了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全部領土。隨著法蘭克王國不斷的擴張,到了6世紀中葉,征服了勃艮第、圖林根、巴伐利亞和薩可遜的一些部落,成為當時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並建立了封建采邑製。751年,宮相矮子丕平成為法蘭克國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大帝統治期間國力達到最盛,吞並了倫巴德王國,奪取西班牙邊區,占領東巴伐利亞,征服阿瓦爾汗國,西歐的大部分土地都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領土。查理曼大帝死後,法蘭克王國發生兄弟戰爭而分裂,在843年8月簽訂《凡爾登條約》經國家分為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和意大利王國,現代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疆域就是以這個條約為基礎的。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在5世紀中葉進入大不列顛群島,在6世紀末,7世紀初,形成了7個王國,英國曆史上稱為七國時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國吞並了其他6個王國,從此誕生了英格蘭(England)。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以親屬關係要求繼承王位,遭到拒絕後,以武力奪取了英王之位,稱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底王朝,但是這也造成了日後百年戰爭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 - 1135年)統治時期,隨著王權的加強,社會矛盾激化。1215年約翰(無地王)被迫簽署《自由大憲章》。1264年的內戰期間,亨利三世被西門·德·孟福爾俘虜。1265年孟福爾召集國會,成為英國議會的開端。從1343年起,國會分成了由貴族組成的上院和代表騎士、市民的下院,確立了議會君主製。與此同時,西法蘭克王國演變成了法蘭西王國,並加強了王權,羅馬教廷被迫遷往法國南部的阿維農,並自上而下召開三級會議(一級為高級教士,二級為貴族,三級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議會君主製。

德國的前身東法蘭克王國地方政權很強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結束後,國王由地方權貴選出,但更多是名譽,國王的權利和地方諸侯平等。這個特點被曆史學家認為是其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原因。951年,奧托一世率軍占領了倫巴德地區,其後的奧托二世進軍羅馬。1155年腓特烈一世攻占米蘭,教皇為其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全盛時領土包括了德意誌全境,意大利中、北部,西西裏島,捷克、瑞士、愛沙尼亞、普魯士。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個城市聯合抵抗(即倫巴第聯盟),並被打敗。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溺水而死,占領區也紛紛獨立。


意大利一直不能統一,羅馬教皇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國,並且偽造了《君士坦丁贈禮》文件,聲稱當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羅馬城,拉特蘭宮等地交給了教皇。教會統治非常嚴厲,並且控製了西歐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結婚,主張禁欲,要求人們將一切獻給上帝才能死後上天堂,另一方麵聖職買賣現象又很嚴重。宣揚三位一體、原罪說等經院哲學,嚴格控製科學思想的傳播,並設立宗教裁判所懲罰異端,學校教育也都是為了服務於神學。在教皇格高列裏一世(590年 - 604年)時期,古羅馬圖書館也被付之一炬。

在德國宗教改革後,意大利產生了文藝複興運動,並擴展到歐洲很多國家。這是湧現出了許多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馬基雅維利、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哈維、弗蘭西斯·培根等等。

中世紀時的經濟主要是封建製的莊園式自然經濟。出現了一批商業城市:巴黎、裏昂、都爾奈、馬賽、科隆、特裏爾、斯特拉斯堡、漢堡、威尼斯、熱那亞等等,形成了一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貿易區。16世紀以後,興起了工場手工業,最初是佛羅倫薩,隨後是佛蘭德爾,而圈地運動使英國迅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加速了貿易,從而發生了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工場手工業也使進行戰爭的武器產生了飛躍,火炮和毛瑟槍逐漸代替了騎士的刀劍,也使舊式的城堡喪失了防禦能力。而工場手工業業催生了資本主義經濟。到中世紀中後期,各種手工行業由個別經營,漸漸演變為成立工會,“專業”這個概念在這時期萌生。



由於古代世界七大奇跡奇跡大多已經毀滅,後人又提出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跡:

意大利的羅馬鬥獸場
利比亞沙漠邊緣的亞曆山大地下陵墓
中國的萬裏長城
英國的石圍圈
中國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
土耳其的聖索非亞大教堂
另外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也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

3

此外,美國人洛厄爾·托馬斯還曾提出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觀: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
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
阿拉斯加冰河灣
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瑪洞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美國黃石公園

4

世界近代史,(英語:Early Modern Times,“近代早期”),是接續中世紀的一段曆史分期。一般以1500年左右的文藝複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等一連串歐洲曆史大事的發生為起點。對於下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到法國大革命為止;有的認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70~80年代為止,也有的認為以1990年即資本主義進入壟斷時期為下限。甚至有些人認為一直至今(不分現代史、當代史)。原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學術界一直采用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起點,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為下限,近來與國際學術界接軌後逐漸開始接納國際學術界的觀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