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紅軍得重病 國家管嗎?

(2007-07-03 19:55:12) 下一個

老紅軍痛憶長征前最後一戰:萬餘紅軍鬆毛嶺陣亡

====================
老紅軍得重病 國家管嗎?

我姥爺今年85歲是在解放戰爭中當兵的是在四野 還參加過抗美援朝
每月有民政發的200元錢 現在一條腿不能動了需要做手術
我想問一下 國家能給點錢做手術嗎
我需要怎麽做

===============




  麻辣火鍋騰細浪,

  生猛海鮮走魚丸。

  桑拿按摩周身暖,

  麻將打罷五更寒。

  更喜小姐白如雪,

  三陪過後盡開顏。

 

老紅軍痛憶長征前最後一戰:萬餘紅軍鬆毛嶺陣亡


老紅軍林攀階


當年鬆毛嶺一場惡戰,萬餘閩西紅軍長眠於此

橫亙於長汀與連城交界處的鬆毛嶺,海拔955米,該嶺以東是連城、上杭、龍岩,以西是長汀、瑞金。

1934年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進入最艱難的階段,國民黨50萬軍隊向中央蘇區推進,鬆毛嶺成了中央蘇區東線最後的屏障。

鬆毛嶺之戰,成為紅軍長征前在閩最後一戰,在這座山嶺,一萬多名紅軍將士用自己的生命為中央紅軍實施戰略大轉移贏得了寶貴的集結和轉移時間。

硝煙未散,紅軍便在鬆毛嶺腳下含淚遠征,美國著名作家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寫道:紅軍談到它時,一般都叫二萬五千裏長征,從福建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陝西北部道路的盡頭為止,其間迂回曲折,進進退退……

講述 敵軍穿皮鞋不會爬山 我們衝下去肉搏

鬆毛嶺保衛戰,一萬多名紅軍將士和長汀地方武裝戰士永遠長眠於山嶺間。此役成為紅軍長征前在閩最後一戰,《長汀縣誌》記載:“死亡枕藉,屍遍山野,戰事之劇,空前未有。”

“當年參加鬆毛嶺戰鬥的人,基本都戰死在嶺上,有的一個連就活下一兩個人,像我這樣能活下來的,真是萬幸。”曆史需要講述者,為了找到當年曾經參加過鬆毛嶺戰鬥的親曆者,記者整整尋找了1年,在上杭縣才溪鎮一個偏僻山村裏,91歲的老紅軍林攀階第一次向外人講起發生在1934年9月的那段往事,“那場戰鬥打得實在太慘了,不願意去想,一想就要哭。”

投入鬆毛嶺作戰的國民黨軍第36師,和第87、第88師同樣為第一批裝備德械裝備的部隊,屬於國民黨中央軍最精銳部隊。

林攀階回憶說,當時福建省軍區派他去紅二十四師政治部做宣傳和保衛工作,第一次戰鬥是敵人到達連城朋口的溫坊村,就在鬆毛嶺附近。由於敵人行軍疲勞、地形不熟,我們運用夜戰近打,結果殲滅敵軍一個旅。溫坊戰鬥結束後不久,蔣介石派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於9月中旬飛抵龍岩,協助蔣鼎文部署進攻鬆毛嶺,一場惡戰拉開序幕。


1934年9月24日上午7時,鬆毛嶺保衛戰打響,敵軍幾個師團猛攻,天剛亮,飛機猛炸,迫擊炮亂轟。我們隻有發揮近戰優勢,使敵機發揮不了作用。敵軍穿皮鞋不會爬山,我們猛衝下去肉搏,同時居高臨下用機槍掃射,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滿山都是死屍。當然我方也傷亡很大。戰鬥中,上杭才溪、南陽等地赤衛隊紛紛支前慰勞紅軍。但隨後,戰鬥更加激烈,戰爭更加殘酷了。

敵軍發瘋一般一撥接一撥往上衝,打過來的子彈像下暴雨一樣,從我們的頭頂掃過來。半天不到,嶺上的樹都被打斷了,山嶺甚至被密集的炮彈“削”去了一層。紅軍的工事被嚴重破壞,戰士們隻能等敵人衝近陣地後,用步槍、手榴彈等輕武器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傷亡相當慘重,守在附近的一個排,傍晚不到就隻剩下幾個傷員,其他全部犧牲了。我們剛要去支援,敵人又衝了上來,“轟”的幾聲,傷員們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

說著,林攀階眼角濕潤了,他擺了擺手,“山上到處是屍體,血把土都染紅了,太慘烈了……”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

鬆毛嶺戰鬥進行到第三天,林攀階接到通知,撤到山下看守俘虜。紅軍長征後,他留在福建參加遊擊隊。

鬆毛嶺上,七十多年前的戰壕,仍依稀可見

祠堂前含淚告別 鬆毛嶺不會倒!

鬆毛嶺山腳下一處古樸的村落,就是中複村。1934年9月29日清晨,在鬆毛嶺震天響的槍炮聲中,數千名紅軍戰士默默站在村中觀壽公祠堂門前大草坪上,他們即將遠行。

村裏老人描述了那時發生的一幕:剛從鬆毛嶺撤下的紅九軍團在觀壽公祠堂門前召開群眾大會,大雨中,紅九軍團參謀長郭天民高聲說:“鄉親們,紅軍又要去執行新的任務,要轉移到別處去了。我們走後,鄉親們要做好堅壁清野。”郭天民最後堅定地告訴村民:“不要擔心,紅軍還會打回來的!”說完,紅軍當場向鍾屋村赤衛模範連、少先隊發槍三百餘支,還有一箱箱子彈。鍾屋村區蘇維埃主席蔡信書則含著淚說:“我們是為蘇維埃而戰,鬆毛嶺不會倒,鬆樹倒了,明年春天還會長。向觀壽公起誓,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當天下午2時,紅九軍團兵分兩路,九團隨軍團直屬隊為一路,從鍾屋村出發,經河田前往汀州城。七、八兩團因鬆毛嶺左側唐古堖高地陷落,被迫重新參戰,推遲一天出發。長征,就此開始……

中複村有一座古樸的廊橋,當地人把這座橋叫“紅軍橋”。七十多年前,村裏的年輕人就是在橋頭報名參加紅軍,而後跟隨著部隊開始漫長的征途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此再沒能回到故鄉。

1934年底,從長汀、寧化等地,有21000名左右閩西籍紅軍戰士踏上長征之路。當紅軍長征勝利抵達陝北時,閩西籍紅軍戰士總人數隻剩下3000餘人,18000餘名閩西子弟兵犧牲在長征途中。僅血戰湘江一役,主要由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紅34師最後隻剩下140餘人,近5000名閩西兒女在那裏用生命護衛了主力紅軍繼續長征……

□軍魂80周年·大事記

惡戰鬆毛嶺萬餘紅軍犧牲

1934年9月底,國民黨東路軍第3師、第10師、第36師、第83師等6個師進攻鬆毛嶺。在朱德總司令親自指揮下,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長汀地方武裝共三萬餘人,高喊著“保衛鬆毛嶺,就是保衛汀州、保衛瑞金”口號,在鬆毛嶺這塊僅數平方公裏的狹小山嶺與數倍之敵展開7晝夜血戰。

曆史這樣記載:1934年9月24日上午,國民黨36師、10師、85師分頭向鬆毛嶺發起全麵進攻。28日,中革軍委命令紅九軍團撤出戰鬥,轉移到中複村一帶待命。由紅二十四師接替負責斷後,該師戰到最後隻剩下了一人。福建軍區隨即動員新戰士1600人,從長汀濯田開到中複村補充紅二十四師,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大部犧牲於長汀大同鎮與古城鎮交界的牛嶺。

29日晨,敵人又向鬆毛嶺發起新的進攻,還出動敵機十餘架助戰,下午2時許,左側高地被敵奪占,形勢十分嚴峻。紅九軍團七、八兩團奉命重新投入戰鬥支援紅二十四師,經過反複較量,終於奪回左側高地。至此,鬆毛嶺保衛戰已整整打了7天7夜,一萬多名紅軍將士在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這次戰鬥中,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被紅軍輕機槍擊成重傷。戰鬥一直堅持到傍晚,終因敵強我弱,彈盡援絕,紅軍撤離陣地,鬆毛嶺失守。(記者 侯希辰 肖春道 實習生 盧珠雲 文/圖)




國民黨軍德械部隊的高射機槍陣地。相對於國民黨軍的精良裝備,紅9軍團等部隊不僅裝備低劣,而且基本都是新成立的部隊,訓練程度也很差。





圖為國民黨軍的德械部隊。裝備和訓練都很低劣的紅9軍團部隊,能夠抵抗國民黨軍精銳的第36師等部進攻達7天7夜,並重傷師長宋希濂,可見其戰鬥精神十分頑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