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與國外簽訂的邊界條約

(2007-06-05 13:15:39) 下一個

中國與國外簽訂的邊界條約  zt

 

奇怪,新中國與國外簽訂的邊界條約,特別是1990年後都以放棄領土終結?

中俄幾個邊界條約,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國與外蒙古,中國與阿富汗,中國與緬甸,中國與越南。。。。。。。。。。。。祖先留給子孫後代的領土,在我們手裏還能剩下多少????

為什麽會這樣???
中國還有多少尚未收回的領土?
這裏有幾個令人困惑不已的問題:

一、自古以來邊界紛爭總是極難解決的,所以常常可以懸而不決、曠日持久地拖,比如釣魚台,若中國出兵去搶回來,引發一場中日戰爭,那恐怕是太過分了,所以鄧小平曾說過暫且留給後代去解決。至於俄國搶去的兩大塊國土,已經數十年,甚至是百餘年了,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都不肯承認搶占合理,為甚麽政府就不可以讓問題繼續懸著、拖著?是現時中國最貧弱嗎?不是!是俄國熊現在特別強大凶悍嗎?也不是!恰恰相反,現時中國國力正在上升,而俄國則遭逢分崩離析、國力下沉。際此時分而談判邊界,中國有甚麽理由不極力爭取百分之百或百分之五十或百分之三十地奪回國土?我們的政府的愛國主義究竟有幾斤幾兩重?

二、回顧百多年的風雲慘變,美國未占奪中國一寸土地,英國搶奪香港,現已歸還,為甚麽中國的各種各式愛國同誌談到國敵總是把美英視為頭號大敵?而搶奪了中國大片國土、死活也不肯歸還的蘇俄,中國的愛國同誌卻硬要視它為兄弟?為甚麽在國際事務中總要和它同聲同氣?這種愛國主義未免太邪門、太賤格了吧?

三、當發現美國不公平地把釣魚島「送還」給日本,我們(包括筆者)咆哮抗議,鼓蕩起保釣運動,為甚麽我們的政府涉嫌賣國,簽約承認俄國(包括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大片國土的搶掠,我們竟默默無聲,屁也不放一個?我們為甚麽不敦促北京公布中、俄、哈分界協約全文?我們呼天搶地地哭叫巴掌大的釣魚台不容丟失,卻對比釣魚台大幾萬倍的國土被斷送無動於衷,這個愛國主義是不是低能弱智?

中國還有多少尚未收回的領土

中蘇友好同盟協議:(1949)

簽字人:毛澤東, 斯大林

1.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條件承認外蒙古獨立,取消國民政府關於外蒙的不平等條約。並願意根據聯合國民族居住權原則,把南京政府用武力霸占的外蒙領土還給外蒙。

2.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海參威(包括海參威所轄之郊區)是蘇聯固有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江東六十四屯為蘇聯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圖門江出海口是蘇聯主權;“新疆北郊”是蘇聯領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1945年以來南京政府所有索土要求。承認清朝政府1850年以來所有領土條約。

4.烏蘇裏江江域靠蘇方三分之二屬於蘇聯主權,靠中方三分之一屬於中國主權。

5.蘇聯政府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領土的聲明。

6.雙方同盟一致反對台灣國民黨,及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

7.承認清政府關於大連的協議,承認蘇聯在大連旅順的特權。

8.中華人民共和國歡迎蘇聯在新疆、東北、內蒙駐軍,兄弟互助關係。

1945年中華民國和蘇聯加盟條約:

簽字人:王世傑(外長), 斯大林

1.蘇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國地位;蘇聯必須在1950年前撤走在外蒙古境內乃?凶ぞ?K樟??庵泄???悅曬諾淖ぞ???渥ぞ?荒苡美捶炊運樟?K樟?苛乙??5年以內中國政府同意外蒙古舉行公民表決,由聯合國監督表決的公平性。

2.中華民國政府聲明對外蒙古有不可質辯的主權,中國政府1950年10月10日恢複對外蒙古駐軍,用於保護領土完整,不用於反對蘇聯,在同一時間實行蒙古高度自治。中華民國政府同意 100年以內讓外蒙古人民舉行公民表決,由聯合國監督表決的公平性。公民表決的先決條件是1911年被蘇聯用武力驅逐出去的原外蒙各族居民遷回原地,參與投票。中國政府認為,公民表決是決定自治,不是決定獨立。

3.雙方同意就蒙古問題繼續進行談判。雙方同意就東蒙問題繼續進行談判。

4.蘇聯同意無條件撤走蘇聯駐東三省所有武裝力量。同意中國政府恢複原蘇殖民地大連主權;蘇聯承認中國對海參威的主權,蘇聯同意在50內以內撤走蘇聯駐海參威所有武裝力量。

5.中國政府將在1995恢複對海參威的主權,並開放海參威為自由港,對蘇聯免稅。

6.雙方同意就海參威問題繼續進行談判。

7.蘇聯承認江東六十四屯為中國領土。蘇聯承認圖門江出海口是中國主權。

8.中國聲明圖門江出海口是中國主權,為了中蘇友好圖門江對蘇聯開放。

9.中國政府將保留繼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權力。

10.蘇聯拒絕中國對科葉群島的主權要求,但原意同中國政府就所有領土糾紛進行談判。

11.中蘇兩國一致同意江麵主權中蘇各二分之一。

12.本條約需要中國國民代表大會同意,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同意,中蘇最高領導人簽字才能生效

被俄國掠奪的我國領土:五百八十八萬平方公裏

1.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裏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裏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裏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麵積約百萬平方公裏。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裏麵積土地,被俄帝並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鹹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麵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裏土地為俄帝侵占,並逼清廷簽訂璦

琿條約加以承認。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鹹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裏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裏國土為俄帝侵占,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 一八六si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裏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裏麵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帝侵並。

10.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裏麵積土地,被俄帝吞並。

11.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裏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裏土地,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餘平方公裏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麵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裏。

15.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麵積約十七萬平方公裏國土。

16.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

  俄帝侵占我國領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三千八百平方公裏,占全國麵積三分之一。俄帝實乃我中華民族世仇大敵。

  俄國掠奪我國大片領土,實際上還在繼續圖謀中。俄國誘使毛澤東把北方諸省劃為所謂“內蒙古”,等到有一天挑撥中國人互相嘶殺的時候,可以再掠 奪中國文明的發源地!!

釣yu島、南沙、藏南 - 中國失去的領土

  先從近來民憤最大的講起吧。小日本欺人太甚,居然想弄大清通吃伯韋小寶的采邑。釣yu島列島由釣yu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麵積約7平方公裏。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yu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yu島采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yu島的請願還被衝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

後,衝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yu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複。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衝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複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yu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yu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yu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yu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yu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台灣漁船接近釣yu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yu島列島的北小島設置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於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yu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yu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yu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yu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準備用武力排除"幹擾"。

  在東經92度至97度之間的約9萬多平方公裏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是一塊風水寶地,不要以為這裏屬喜馬拉雅山脈就盡是些冰雪滿野的荒漠。夏季,由於迎著從印度洋上吹送來帶著大量水分和熱量的西南季風,這裏溫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可種植許多亞熱帶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稱。

這塊麵積巨大得相當於浙江省而又富饒的地域,卻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存在主權爭議的地區。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政府的代表、英國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員和中國"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討論中國和(英屬)印度的邊界問題。由於(袁世凱)北京政府忙於征討南方的革命力量(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見分歧,根本談不成什麽協議。其實,協議隻不過是英國將攫取到手的權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況英國侵略我國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麽協議的束縛。

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享利�麥克馬洪(英國政府代表)竟背著當時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裏以秘密換文的方式炮製了所謂的"中印邊界線",即"麥克馬洪線"(就是上圖中青色的線),這條分界線與此前國際上習慣認定並在各種官方(包括英國)出版物和地圖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線(上圖紅線,傳統習慣線)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縱深推進,把原本在西藏境內資源最豐富的九萬多平方公裏劃進了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將中國西藏地方曆來有效行使統zhi權的地方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裏。

正是這種將國家領土的私相授受,曆屆中國政府都不承認這條線的合法性。而英國人在西姆拉會議之後二十年時間,出於擔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沒敢公開宣布這個"條約",也沒有在英國出版的地圖上改變中印邊界的傳統劃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戰爭中,中國在失地盡複的情況下,將軍隊悉數撤回至實際控製線(青色線附近)後20公裏,不啻於在事實上承認麥線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裏,耕作建設,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萬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無別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塊土地,再收回已難矣!一時的失策,竟做成了連麥克馬洪也無法做到的事!國人徒喚奈何!

南沙群島則位在南中國海南部北緯4度到12度之間的海域;其中台灣駐軍的太平島在南沙群島西北部,到高雄860海裏,到西沙永興島機場410海裏。距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最近距離各約200、280、330海裏,距前美軍駐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裏。目前南沙群島中,有效控製的島礁共有永暑礁、赤瓜礁、渚碧礁、華陽礁、南薰礁、東門礁、美濟礁、五方礁、仁愛礁、信義礁、仙娥礁等11個島礁。其中永暑礁建有碼頭,足以停靠4,000噸級軍艦;美濟礁近來也興建堅固工事駐紮人員。而宣稱領有範圍為南沙群島全數島嶼。目前南沙群島中,台灣有效控製並駐軍的島礁僅太平島一個,島上則有海軍陸戰隊的駐軍基地(已撤除)與港灣設施(已遭台風毀壞)。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麵積最大的島,並擁有南沙群島僅有的天然淡水,這些因素使得此島成為南沙群島中最具戰略價值的島嶼。台灣宣稱領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越南目前控製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畢生礁、景宏島、中礁、南威島、安波沙洲、柏礁、北礁、西礁、無衛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藍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蓬勃堡礁、廣雅礁、萬安灘、西衛礁、李淮灘、人駿礁等。而越南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數島嶼。

馬來西亞占有彈丸礁、南海礁、光星仔礁。而馬來西亞宣稱領有範圍為南沙群島北緯8度以南範圍海域與島礁,在太平島以南,故與我方駐軍少有衝突,但與菲律賓起過爭執,與其他諸國目前較少傳出衝突。而為了維持東協內部團結的表象,馬來西亞不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問題。菲律賓目前實際控製馬歡島、雙黃沙島、費信島、中業島、南月島、北子島、西月島、司令礁,其中中業島上有一條跑道長1,500公尺、寬90公尺的機場。菲律賓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目前汶萊主張擁有南沙群島中南通礁之主權,但未駐軍。由於國家弱小,國際上很少傳出汶萊與他國領土衝突事件的報導。

目前印尼並未在南沙群島占有任何島礁,也未宣稱擁有任何南沙群島的島礁,但印尼大產油地的納土納群島200海裏經濟海域的東北部,與南沙群島的200海裏經濟海域有重疊之處琉球---中國的土地

全球華人曆經二十餘年,波瀾壯闊的保釣運動在不了了之下,告一段落。然而事實上,近百年來日本軍國主義右翼勢力一直在處心積慮,得寸進尺地蠶食中國領土,從琉球群島到釣魚台群島,接下來就是台灣、澎湖--保釣運動和近年來琉球的事件,不能不使人們再次翻開那本與釣魚台曆史不可分割的曆史老帳。

琉球一直要獨立出日本

年八月因琉球美軍基地的三個美軍士兵,合謀強暴奸一位年僅十二歲的琉球未成年女童,引發了琉球群島空前的反美浪潮,成千上的琉球人走上街頭,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遊行示威,在高喊“美軍滾出去1的同時,另一種潛藏已久的反日情緒也高漲起來。曆史的真實記錄無法篡改,在琉球人內心深處,被日本武力從中國掠奪、吞並的慘痛記憶猶新,已振蕩了多次的“琉球獨立”運動又成為熱點,在街頭巷尾熱烈討論。

書店裏搶購著一本叫《衝繩(琉球)獨立日》的曆史書,鼓動人們爭取獨立出日本,它用曆史向人們訴說“我們不是日本人---琉球國的曆史”(1).琉球調頻廣播電台“溝通”也利用琉球人在九月八日對“美軍基地存廢”進行公投之機,對民眾進行“琉球是否獨立”的民意調查。而公投的結果:人們一致投票決定不接受美軍基地,更不接受日本政府“代做的決定”(2).這使日本高層曾一度如熱鍋螞蟻,最後又是給於琉球巨額財政撥款,又是像對外國元首一樣鄭重接見衝繩縣知事(縣長)、並一再道欠,連哄帶騙才蒙混過關。其間,日本媒介始終守口如瓶,不讓“琉球獨立”問題在大媒體爆光。而此時(九六年九月)正是中日釣魚台之爭一片火熱之際,海內外華人從日本的新聞報道中一定大惑不解,為什麽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此時忙碌的不是釣魚台事務,而是看起來並不緊急的琉球公投問題其實這背後的琉球主權問題比釣魚台嚴重得多!

琉球自古以來就附屬中國

最早在史書上關於琉球的記載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時中原與琉球的商貿發展、人民往來已十分活躍.朝廷曾派出大臣朱寬勸說琉球王進貢臣服隋帝(3)。另一記載是十四世紀,明太祖年間中國的又一鼎盛時期,琉球王正式向朝廷進貢,接受中國保護和冊封,派出大量學生學習吸收中原的文明文化,和朝鮮、越南、緬甸、西藏一樣成為中國的附屬國,即“tributary”的概念,它不同於近代西方“colony”殖民地,但類似於中古歐洲農業文明和“奧匈帝國”時期的“進貢國”或中世紀羅馬教皇統zhi下的“stateswithinstates”的概念(國中之國)”,所以,西方在文化上是不難理解這一現象的,西方原則上視之為一個國家。這樣一直過了兩百多年,到了一六零二年,日本的“薩摩藩侯”就象當時的日本海盜“倭寇”偷襲中國沿海一樣,武力脅迫琉球歸為“藩屬”,在遭到反抗後,於一六零九年派島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虜琉球王,派兵監督琉球內政四十五年。一六五四年琉球王終於擺脫了薩摩藩的控製,感念中國的厚道皇恩,主動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當時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二年進貢一次。此後又是二百多年,尚質王朝貢不絕,采用中國年號,沿用漢唐文化,稱中國為父國,他們之間的關係類似於西方“父子國(affiliated、affiliation)”。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近代,歐洲列強開始遠征亞洲。

台灣事件:日本借口掠奪琉球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1868),日本“明治維新”運動已經開始,雷厲風行的改革在經濟開放、教育普及和社會西化方麵取得巨大進展,但隨之而伴生的爆發心理和軍閥執政的結果,導致這個國家產生了對外野蠻武力擴張的狼子野心。就在這時,發生琉球漁民在台灣遇難的“台灣事件”,給了日本一個借口。一八七一年琉球居民六十六人航海遇風飄到台灣,被台灣原住民殺害五十四人,餘十二人被中國的台灣政府保護,送回琉球,被殺五十四人台灣當局則不過問。這時候日本則以“保護國民”為借口向中國交涉,遭到中國的嚴詞拒絕,大清總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