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謝安與秦檜--兩位真正偉大的民族英雄

(2007-06-24 10:26:46) 下一個

謝安與秦檜--兩位真正偉大的民族英雄

 

朱海軍:我說嶽飛與秦檜
--------------------------------------------------------------------------------
   《讀〈羅馬的誕生〉說中國曆史》在《西湖評論》第43期上和我的討論組裏發表後,在不到十個小時內我就收到了六封電子信件和三個長途電話,有人痛罵我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中國古代頭號大漢奸秦檜“平反”,竟然“喪盡天良”地“稱頌”秦檜“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勳”。也有人說這篇文章“尖銳犀利”,“讀著特過癮”的。不管怎樣,我很高興,因為因特網讓我痛痛快快地表達了多年來我在紙質媒體上無法表達的曆史思考。

  我讀過很多“前右派”們寫的東西,都說自己被“錯劃成了右派”,都為自己終於被摘了右派帽子而感恩戴德。真他媽的沒勁兒!我要是真的早生三十年且被打成了右派,有人給我摘帽,我一定斷然拒絕,我一定會說:“我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右派,你們沒有錯劃,更不必為我摘帽!”連顧準都沒這麽說,所以,我對顧準很不以為然。

  我不知道當年有沒有因為說了秦檜的什麽好話而被打成右派的。在那個一切為政治服務的年代,曆史不但是當代史,而且是當前鬥爭的“理論戰線”。君不見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從曆史人物海瑞(我對他也有專論)身上開始的。在中國,有很多曆史人物從來都沒有真正成為與當代人無甚關係的“曆史人物”。

  例如秦檜,他至今都還作為“漢奸”、“投降派”、“賣國賊”的代名詞而“活著”,他的“臭味”依然濃烈。“撥亂反正”以來,很多曆史人物都被“平反”了。現在誰還歌頌洪秀全們,痛恨曾國藩們呢?但是,正如焦國標先生說的,五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中,還有60年代初三千萬農民餓死這一曆史慘劇沒有個“說法”(見《讀書》,1998年第12期);我認為,五千年中華民族曆史中,秦檜落罵名這一千古奇冤還沒有昭雪。

  我對嶽飛和秦檜這兩人物感興趣不自今日始。1981年,十三歲的我發表的一首小詩就是題為《聽<嶽飛傳>》,寫的是三中全會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有了收音機;有一天我放學晚,滿街收音機聲都是劉蘭芳說的《嶽飛傳》(可見少年的我曾是多麽“根紅苗正”)。後來在大學,我專門研究過一段戲台、平書中的楊門女將故事,得出結論說,那是失敗者的勝利夢,陽萎者的性幻想。人們歌頌楊家將、歌頌嶽飛,痛恨潘仁美、痛恨秦檜的心理是完全一樣的。所有的宋朝戲都在說,宋朝軍隊是強大的,若非潘仁美、秦檜賣國,宋朝不但不會失敗,還能蕩平遼金,一統寰宇。關於鴉片戰爭,人們也有這樣的臆症:若非琦善賣國,林則徐定能拒敵於國門之外。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一書中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論證了大清必敗,林則徐被失敗者神話了。稍微了解宋朝兵製的人都知道,宋朝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人們想當然地認定,嶽家軍戰無不勝,若非十二首金牌緊催退兵,兵飛定能“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金兀術的這句話給失一千年來屢屢失敗的漢族人多大的慰藉!我不知這句話的來曆,誰要因為這是曆史記載而對它堅信不疑,我勸他讀一讀葛劍雄先生的《假如世上隻有中文》這篇文章。我們中國人很愛拿敵人的話稱讚自己。埃德加·斯諾的名言“我熱愛中國”誰人不知,可是在那個時代,誰敢說“我熱愛美國”?

  “怒發衝冠”這首《滿江紅》詞早有人考證出是明朝人所做,但它已被“石化”到了嶽飛名下,萬古不易。因為我們中國人老是把“理所當然”當做“勢所必然”,進而認定為“事所實然”。有多少段中國曆史象珊瑚礁一樣,是曆史中多得象珊瑚蟲似的軟體動物的精神分泌物形成的?

  國人心目中的嶽飛不過是一介書生而已,一點也沒有大將軍的膽識。他的理想是收複中原,迎回徽欽二帝,假若他成功了,將置宋高宗趙構於何處?這一點我不想多說,因為古代早就有人說過了。

  不能說秦檜是“漢奸”,因為他一生都生活在趙宋的天下,到金國也是代表趙宋出使;也不能說秦檜是“投降派”,因為他並沒有主張投降,南宋也真的沒有投降;更不能說秦檜“賣國”,因為為人臣者,即便位極人臣,哪有“賣國”的資格和權力?我考證過,隻有漢語有“賣國”這種說法,它背後是視國家為一家一姓之私產的根深蒂固的意識。

  我們來看看秦檜到底都幹了什麽: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汴京,李綱主戰,張邦昌主和。秦檜上兵機四事,提出了一個拆衷方案:許割燕山(金要求宋割讓三鎮),被宋欽宗任命為“割地使”,至燕山府而返。靖康二年(1127年),秦檜反對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被逮入金營,旋又隨徽欽二帝北遷。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從金兵營中逃到到杭州(當時不叫首都,叫“行在”),被封為尚書。宋高宗下詔書,表彰秦檜被俘北去後,如“蘇武之在匈奴,常持漢節”。連李綱都親筆寫信給秦檜,盛讚他“精忠許國”。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代高宗接受金國詔書,達成和議。宋金議和的結果是:宋對金稱臣;宋每年向金貢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三,金歸還河南、陝西之地;四、金歸還徽宗梓宮、韋太後及欽宗。這時宋處於絕對劣勢。

  此後不久,金人敗盟,宋金之間多次開戰,嶽飛抗金主要發生在這種形勢下,其曆史作用是讓金人看到了宋的軍事力量在增強,從而增加了宋在議和時的籌碼,使宋金真正形成了對峙局麵。嶽飛抗金實際起到的曆史作用僅在於此。假如嶽飛力量增加,就與金兵旗鼓相當了,假如嶽飛一意抗戰(這是難免的),那麽宋金之間就永無和平,戰爭將持續相當長時間。宋高宗趙構一直處於金兵威脅下,現在稍稍安定,怎能不想享幾年偏安之福,要知道,這半壁江山也實在是得之不易。這大概也是天下老百姓的共同願望。所以,趙構也仿效乃祖趙匡胤,來了一幕規模稍小的“杯酒釋兵權”,殺嶽飛不過是他褫奪軍人兵權的一個步驟而已。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這是中國曆史的一條特殊規律。隻是,在趙構這裏,情況稍有不同:嶽飛們並沒有打敗敵人,而隻是與敵人大體上形成了一種無均衡。從趙構這裏說,嶽飛不死,寶座不穩,福不得享。從宋金兩國百姓的角度說,嶽飛不死,戰亂不止,民不聊生。我說“嶽飛之死,宜乎宜也”,不亦宜乎?殺嶽飛者,嶽飛也;殺嶽飛者趙構也;殺嶽飛者時勢也。秦檜殺嶽飛,是執行王命,順應天意。

  宋金再次議和後,天下太平,幾二百年,直到金宋先後滅於蒙古。

  魏蜀吳三分天下,金宋兩分天下,情況很有點相似。過去學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完全是因為囿於“華夷之大防”,不把金朝當作正統合法之政權。諸葛亮與秦檜所處的地位也多有相似。應該說,秦檜對宋金對峙、兩分天下局麵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秦檜做過俘虜,深知金強宋弱之勢,也深知宋的命運是要麽滅亡,要麽偏安。他很早就在奏章中表達了這樣的遠見。所以,我認為,秦檜的戰略眼光一點都不亞於諸葛亮。要是諸葛亮處於秦檜所處的曆史境況中,或者說,秦檜以諸葛亮為榜樣,不識時務,執意北進中原,那麽,金和宋都將失去二百年和平發展的大好機會。中國必將比現在更加落後於西方。甚至漢族能否保持對周邊民族的文化優勢都很難說(南宋正是漢民族物質精神文明發展極大的一個朝代)。從我所揭示的這個“曆史長距離的合理性”來看,我說“諸葛亮是一個千古罪人”不亦宜乎?我說“秦檜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勳”,不亦宜乎?不亦大宜乎?

(本文作者發刊時已經外出旅行,反對意見和抗議請投寄:apeman@egroups。com本刊不同意作者的曆史理論,熱切希望有識之士撰文批駁,考慮到我們麵對的論敵準備充分,所以建議大家在撰寫批駁文章的時候不要引用以下材料:大中小學曆史課本、民間傳說、說嶽全傳、戲劇。文章也可以直接寄給本刊編輯部)


[狐摘本文] 原貼地址:http://club.book.sohu.com/read-book-204865-0-10.html 
 
 
 
 
朱海軍:謝安與秦檜--兩位真正偉大的民族英雄
 

   黃仁宇的《中國大曆史》我才精讀了一半,讀這本書的筆記我也
才寫了一半。最近我又買到了他的另一本書:《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
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大曆史》姊妹篇。

  關於“確定了南北朝的長期分裂”的淝水之戰,黃仁宇表述了這
樣一個觀點:南朝北伐不成,是因為北伐與移民方向衝突。

  他說:“自從東漢覆亡,中國人口因天災與戰爭的影響,長期由
北向南而由西向東的遷移。即魏晉間的戰爭,也帶著武裝移民的情調,
有如280年之平吳,西普發動了20萬人的兵力,至建鄴收版籍,
則隻有男女263萬,其南征兵力已占當地人口很大的一個比例。·
·····石季龍則徙遼西、北平、漁陽萬戶於兗豫雍洛。淝水之戰
前夕,長安附近的人口又以鮮卑羌羯為多。有如上述,則南朝的北伐,
與這種半自然力量發動的移民方向衝突,不易徹底執行。淝水戰前,
東晉之桓溫,曾克服洛陽,又於369年入長安,終在枋頭挫敗。”

  黃仁宇在《中國大曆史》中這樣說:“公元383年,這流亡政
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帥的絕對優勢的北
方聯軍(淝水之戰)。可是縱然如此,東晉仍無力北伐,僅能保持南
方的半壁江山,以後四個繼之而起的短命朝庭也無不如此。”

  我在讀了這一段後評論說:“嶽飛抗金所取得的勝利似乎比不上
淝水之戰,謝安為什麽沒有揮師北伐,可能就是因為他深知南方不敵
北方,如一意北進,則偏安亦難保。”

  東晉進行過北伐,甚至還取得過攻克洛陽和長安這樣的輝煌戰績,
然而,曆史的潮流不可逆轉,南方偏安的命運不可抗拒。謝安深深地
認識到了南北分裂、南方偏安之“時務”,他沒有“乘勝前進”,逆
天而行,為其不可為,結果“確定了南北朝的長期分裂”。

  謝安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千年紀中數一數二的關鍵人物,他比稍早
於他的諸葛亮明智得多。諸葛亮是上一個千年紀的千古罪人,謝安則
立下了千古不朽之功勳。過去論史者一方麵稱頌諸葛亮北伐,另一方
麵卻似乎沒有人指責謝安沒有北伐。由此可見,人們評論曆史人物的
標準也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

  謝安的功勳是確定了南北朝長期分裂,而這次大分裂卻對中國曆
史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因為南方的偏安極大地推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這次大分裂結束後,隋煬帝開挖大運河,是因為南方經濟已遠遠超過
了北方。隋朝速亡,但唐朝的繁榮有賴於大運河者多多,也就是有賴
於南方經濟者多多。這裏肯定有謝安確定南方偏安有關。李白最敬佩
謝安,謝安對唐朝的確做出了間接的巨大貢獻。

  謝安與秦檜所處的曆史境況非常相似,他們所起的曆史作用也非
常相似。

  黃仁宇認為南朝北伐不成,是因為北伐與移民方向衝突。我認為
南宋北伐不成(嶽飛北伐必定要失敗,韓侂胄北伐實際上失敗),也
是因為這與當時移民方向相衝突。   

  葛劍雄在《江南何時成天堂》一文中說:“北宋末年的大規模人
口南遷持續到元初,二百餘年間又有大批北方人在江南定居。杭州城
裏,由於遷入的北方人占了多數,連當地的方言也北方化了,江南的
其他城市也有類似情況。移民江南帶來了人力、物力,也促進了文化
的進步。人間天堂是近千年開發的結果,離不開北方移民的貢獻。”

  這不是與黃仁宇說的南北朝時候的移民方向完全一樣嗎?黃仁宇
說的移民主要是少數民族向東向南移民,葛劍雄說的主要是漢族人向
南移民,但是,我認為。但是,從北宋末年直到元初,北方漢人向南
移民是在少數民族向南移民的壓力下進行的,這一點葛劍雄沒有明說
罷了。

  南宋初年,北方漢人分成了兩類:能夠與金人相處的,選擇了留
居,做了金朝的臣民;不能與金人相處的,選擇了南遷,到南方做宋
朝的臣民。我認為,北宋滅亡之後,金朝對北方漢人的統治肯定不是
很快就確立的,這期間肯定有相當長時間的“統治真空”,在這段
“統治真空”期間,北方漢人願意南遷的且有能力南遷的,肯定是可
以南遷的。

  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即將占領華北時,很多中國人為了不做
亡國奴,都向南方逃亡了。我注意到了這樣一種現象:向南逃亡至少
是要花路費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就隻有留下來做亡國奴。周作
人不南行,李敖的父親不南行,都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南
行。至於窮苦農民,他們被固著在土地上,不可能離開自己的家園去
南方做更窮的人。

  由此我推斷,在北宋、南宋之交,選擇移居南方的大都是有錢有
勢的北方漢族人,不大可能是“戰爭難民”。有錢人向南移民,當然
對南方經濟大人好處。雖然說“位卑未敢忘憂國”,但是,愛國往往
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就像在今天,移民海外去愛外國,也需要
一定的經濟基礎。

  假如嶽飛勝了金兵後,了解趙構的意圖,也體察當時形勢,斷然
主動退兵,則嶽飛本人可比於謝安。嶽飛抗金起到了向金國示威、增
加南宋議和籌碼的作用。這也確實是功不可沒的,然而僅此而已。中
國人崇拜嶽飛,隱隱有著這樣的心理:假如不是嶽飛被害,則金兵可
退,黃龍可搗,大宋可以統一全國。實際上,趙構、秦檜殺了嶽飛,
保全了嶽飛英雄美名,否則,嶽飛終究必敗。

  謝安和秦檜分別是漢民族兩個千年紀中的兩個關鍵人物。謝安確
定了南北朝長期分裂,秦檜確定了南宋與金長期對峙,他們都確保了
漢族人最富饒的南方領土免受異族蹂躪,對漢民族經濟文化發展做出
了偉大貢獻。謝安和秦檜才是漢民族真正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中華
民族真正偉大的民族英雄。

  《西湖評論》第 0073期

 
 
 
 
朱海軍:答歐陽傲雪論秦檜

  《西湖評論》第73期上一下子發表了我的三篇關於秦檜的文章,
其中兩篇稱秦檜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這比兩個月前挑起論戰
的稱秦檜是“功臣”的那兩篇文章,論調提高了八度。就我個人而言,
這兩篇文章算是我這兩個月在《西湖評論》上論中國曆史文化的一個
小結。

  我很高興地回憶,兩個月前,我發表《我說嶽飛與秦檜》時,立
即激起了軒然大波,而現在,我隻收到了“朱海軍,閉上您的臭嘴!
讀《西湖評論》73期有感!”這樣一句辱罵,作者wangsb該
不是“wangshabi”吧!評論或反駁也隻有歐陽傲雪先生這
一篇。這可能是因為大家認為我的觀點不價值一駁,但更可能是因為
這兩個月來我在《西湖評論》上發表的文章確實起到了“扭轉韓坤”
的作用,使一部分讀者習慣了換個角度看問題。

  這兩篇文章都是讀書筆記,引用的是黃仁宇和葛劍雄的論斷,這
二位是我的站立的“肩膀”。這兩個月來,我讀了不少曆史書,寫了
不少筆記,關於黃仁宇的《中國大曆史》就寫了兩三萬字。比較一下
這兩篇文章和兩個月前發表的那兩篇,明眼人一看便知,我掌握的史
料充實多了,我的論證也精細多了。且不說由秦檜論引出來的觀點,
單就秦檜論而言,我在這兩個月裏取得了很大“進展”。這就是我得
益於這場網上論戰的,所以,我非常感激所有參與論戰的朋友們。這
不是“做秀”,這是真心話。再沒有比論戰更能激發新思想了。春秋
戰國有論戰,所以,春秋戰國有思想;五四時代有論戰,所以,五四
時代有思想。這兩次論戰之間兩千年,中國沒有發生過真正的論戰,
所以,這兩千年間中國沒有思想。“萬馬齊喑究可哀”,真可發千古
一歎!

  我非常明確地把因特網當作一種優越的思想傳媒,這兩個月來一
直在專門為因特網寫作。我粗略地算了算,我的“因特文章”已逾二
十萬字。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思想噴發”。參與論戰的朋友
對我起到了重要的加壓作用。

  但是,我要說,參加論戰的朋友們在這兩個月中卻一無所獲,我
沒見有誰因為與我論戰而提出什麽新見解。我認為這是很可惜的。這
都是因為,與我論戰的朋友們沒有持建設性的開放態度。比如,傲雪
先生這篇就是這樣,讓我對他做一次“建設性答複”吧。

  “錯誤本質:妥協因而能夠保全半壁江山,人民生活在客觀上免
遭破壞。”

  在與人爭論時,最好不要先判定對方是“錯誤的”。關於曆史的
議論,大概根本就沒有什麽是“正確的”。我們誰不曾被教課書灌了
滿腦子“正確的”曆史觀,現在怎樣了呢?胡喬木出國訪問,要送外
國人一部書,季羨林建議胡喬木就送他寫的某部影響十分大的書,胡
喬木竟說“那算什麽”(見丁東,《尊嚴無價》)。依附於某種“上
層建築”的曆史學著作,在這種“上層建築”倒塌時自然就毫無價值
了。留傳千古的隻能是純粹個人的著述。

  歐陽傲雪先生說:“吳晗先生的《談骨氣》應該再讀一讀。”

  我正要到網上敲打吳晗呢,吳晗卻被人推到了我麵前。

  葛劍雄在《兩件有關<海瑞罷官>的小事》一文中(見《看得見
的滄桑》)說,他的老師譚其驤在對《海瑞罷官》的一片讚譽聲中直
截了當地對老友吳晗說了聲“不好”。葛劍雄評論說:“但譚先生又
哪裏會知道老友吳晗50歲學吹打的初衷呢?”葛劍雄還說,中國社
科院的吳曉鈴在哈佛燕京學社做學術報告時披露了吳晗寫戲是出於毛
澤東授意的事實。吳晗一位曆史學家因一部曆史戲而引發了史無前例
的一場“浩劫”,這是一場曆史的悲劇,卻也有很多喜劇甚至鬧劇成
份。吳晗自己有沒有“骨氣”還是個問題呢!

  關於海瑞本人、《海瑞罷官》和吳晗,我都會專門討論的。

  傲雪先生在分析我的“錯誤本質”時,顯然帶貶意地說:“不管
黑貓白貓,咬得住MOUSE就是好貓。”對!我論秦檜所依據的確
有鄧小平理論的成份!!

  傲雪先生說:“流氓把黃花閨女賣給了惡霸,免遭了其他地痞的
強奸。所以是個好流氓。”要打比喻,這個比喻也很不恰當。秦檜主
持與金國妥協,可以比喻為讓趙構將他雖然寵愛卻保不住了的嬪妃
“讓出”了幾個給金人,趙構要是不能“割愛”,很可能一個嬪妃也
保不住。

  傲雪先生說:“朱海軍先生把民族節氣拋開不談。中華民族膝蓋
骨從來是含鈣量很高的,與其恥辱偷生,不如同歸於盡。失去骨氣的
民族隻能扔進曆史的垃圾堆。”

  傲雪先生是精通英語的,我就搞不明白這幾句漢語當譯成什麽
“時態”和“情態”。談論曆史隻能用過去過!

  “中華民族膝蓋骨從來是含鈣量很高的。”這話真讓我這個中華
民族一成員笑了半天。康有為說:人不下跪,長著膝蓋骨幹什麽?漢
族人才有幾天不天天下跪?!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句話被日本人學了去,二戰後期,
日本不但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而且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這就
是為什麽日本雖然敗於美國,卻也保全了自己的領土和國體。“愛國
算術”曾被算過無數次:一百個打一個,還打不過XXX?可是,比
遼金蒙滿的羊都多的漢族人就硬是打不過遼金蒙滿。

  “寧要對敵戰鬥的血,不要異族統治下安居樂業的甜。”類似的
話不知被“說”過多少次了,可它總是需要“說”,而且誰都會“說”。
  
  “尤太民族值得我們學習。”

  是的,“優泰”民族太值得我們學習了。有一期《讀書》上有一
句話說:中國人徒有肉體,沒有精神;“優泰”人徒有精神,沒有肉
體(我一定找到這句原話)。我理解這後半句是說“優泰”民族沒有
了“國體”。可“優泰”民族現在已經有了“國體”,而我們中國人
有什麽“精神”呢?

  《西湖評論》第 0076期

 
 
 
 
 
中國杭州政務論壇  (http://bbs.hz.gov.cn/index.asp)
--  我評杭州  (http://bbs.hz.gov.cn/list.asp?boardid=513)
----  [轉帖]西子湖畔論秦檜  (http://bbs.hz.gov.cn/dispbbs.asp?boardid=513&id=3727)

--------------------------------------------------------------------------------
 
--  作者:旅遊者頻道
--  發布時間:2005-6-30 10:03:00

--  [轉帖]西子湖畔論秦檜
  這個地方,是看荷花的地方。從斷橋過去,這一路是古人的香,一邊是山,一邊是水,分明風景有些溫情處,略不去杭州本色,但有一個廟,卻是大英雄嶽飛的祠處,那是清峻的所在。紅牆黑瓦下,嶽飛英雄的像,高大威風,那“還我河山”大匾下的怒目,足以讓每一個人,皆被這“家國天下”壓榨出一個大大的為國為公的靈魂來。帶著這點高漲的魂靈,再去見那圜丘墳中埋的忠骨,對殺害英雄的奸賊,怎不生滿腔的怒火?
  秦檜的反綁跪像,以生鐵鑄成,另外陪綁的,還有他的夫人王氏,據傳說這個婦人,曾幫老公出主意如何誣諂嶽飛,還有一個萬俟盧,一個張俊,這些人的名字,有時候人們搞不大清楚,那個張俊,實際上是和嶽飛一樣有名的大英雄。我的少年,從三國水滸的連環畫中長大,這一角兩分錢一本的小人書,還包括了全套的《說嶽全傳》,嶽大英雄的傳記從一場大水開始,這個如來佛頭上的金鵬投生的人被放在一個水缸中順水而下,最後到風波亭被殺頭,看書少年的內心被這種曆史故事塞滿一腔的憤懣,直到聽說那個秦檜被鑄成跪像日日在嶽英雄的墳前被千千萬萬的口水所汙,方有所緩解。長大後,有機會買那五塊錢一張的門票拜看英雄的祭廟,自然也不曾忘記往那跪了八百年的鐵像上吐一口痰,似乎這一口口的肮髒的口水,可以一點點洗去這個民族背上苦難汙髒的印記。今天你要有心吐這口痰,門票要三十了,再加上吐痰的罰款,這口痰現不大吐得起。
  這四俱鐵像應當鑄於八百年前,時人都不明白這鐵像的意義何在,似乎隻是為讓人出一口屈辱亡國的惡氣,它們肯定不曾讓我們有過什麽深思和反思,因為很多年後,那個叫明朝的國家,照例還是為一個有鐵騎兵優勢的滿族所征服,這個明朝中,能和嶽飛一樣抗擊滿族鐵騎的袁崇煥,最後被人民剮肉生啖,而吳三桂則為了一個美女送出了江山。是時,那四俱鐵像,一樣在嶽墳前跪著,領受人民憤怒的口水。
  如果我們真的稍作一點深究,就會懷疑:難道秦檜當年真的不明白他殺害嶽飛在曆史上的意義何在,一個狀元、一個宰相,因為什麽理由,不能估計到他所做的事情、他得到的好處,不能和身後的罵名相當?
  一個國家中,有主戰的一派,有主和的一派,這在一個現代的民主國家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我們的曆史中,習慣於在道德方麵對其進行評判,忠臣的反對者,就是奸臣,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們因此會忽略了對事情的本身進行評判,譬如和敵對國家進行談判求得和平的本身,對錯何在?我們就少了一點追問的精神:每年的歲幣,和戰爭的費用相比,是九牛一毛,也是中國因無法剿滅北方民族而采取的示得雙方和平的慣例錢,漢唐莫能免;稱金國的皇帝為叔父,皇帝自己都願意,礙別人什麽事情呢?和戰爭使人民生靈塗炭相比,談判求得和平,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況且和金國議和,並不是南宋朝單方麵乞求的事情,是雙方對等的談判,在這個時候,作為宰相的秦檜命令在開封陷入對峙局麵的嶽飛停戰議和,有什麽錯誤呢?當時在金國,也有和戰之爭,結果是雙方主和的一派都占了上風,才得有一個和議的局麵形成,這個時候叫囂戰爭的嶽飛,有沒有顧恤國家大局?顧恤人民生靈?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紙被中國人指為由秦檜主導簽下的賣國和議,同樣也被金國人指責為賣國和議,其對錯何在?它爭得迎回二帝,收複河南、山西,中國有哪個和方達成這樣大的好處?
  這個和議,因金國主戰派最後得勢而被部分撕毀,這說明,和議的保證,需要能幹的軍隊存在,但是嶽飛在十二金牌召回後,數次自解兵權,摞挑子不幹的行為,就是意氣用事,不見得是忠臣的所為了,因為忠臣以國以民為重,不會把自己個人聲名事業看得如此之重。
  時人從嶽飛的《滿江紅》詞中讀到“直搗黃龍府”的句子,以為嶽飛滅金不過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所以對秦檜所有的憤恨,皆從此出。但是一個人,稍能作一點冷靜的思考,對當時的大局形勢作一個判斷,都能明白那不過是詩人的詩句而已,它以誇張為本色。倘使嶽飛真的“踏破賀蘭山缺”,去“直搗黃龍府”,他的下場,不過就是漢李廣最後的下場,孤軍深入後,被圍就擒還是身死,都是一個英雄身敗名裂的結果。或許可以說,正是秦檜的十二道金牌,拯救了嶽飛,成就了他千古英雄的美名!因為當時的南宋小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在後勤和全民的軍事動員上,對金國發起一個從陝西到山東幾千裏戰線上的戰略進攻,如此,嶽飛對黃龍的進攻,其結果,不過就是當年金國人進攻臨安後,被韓世忠堵在黃天蕩的翻版而已。金國和宋國,都沒有吃掉對方的能力。
  我們不得不自問:我們對秦檜為達成一份和議所作的艱苦努力,是不是太過輕視?
  我們中國人大抵有一個觀念,那就是認為做奸賊十分容易,而英雄要達成一個偉大的目標,則需要一百分的努力。這個觀念本為也沒有錯,問題是在於如果我們判錯忠奸,就會把一個許多本來是十分難以達成,不容易為人理解,需要人十分努力去做的事情,看成一件容易的事情,並把它歸於奸邪。和議,就是一個例子。北上抗金收複失地,固然至大至偉,但是在一個艱難的時世下,和敵國求和,使目前治下的人民在連年戰亂後喘一口氣,過一點安居樂業的生活,也並不是出手即成的事。更何況中國的道德觀念,在曆史上的主和派,曆來都得在道德方麵擔當被指責的角色,一個人,如果在這方麵都有清醒的認識,那麽要他以人民利益為重,以趙家人一統天下的虛榮為輕,作一個主和派,更需要無上的勇氣。
  實際上,嶽飛和秦檜,都是國家的大忠臣,但是雙方因中國文化的影響,及個人性格的限製,水火不能兩立,是宋朝悲劇的根源。如果說秦檜是亡國的大奸臣,又如何解釋嶽飛死後,有幾十年的時間秦檜當權,南宋不僅沒有滅亡,反而有一段最穩定經濟發展的時間?
  其實秦檜本人,在當時,能支撐一個危局下的南宋小朝廷便當安穩幾十年,從曆史的角度,應能當得一個賢相的名號。他之殺嶽飛,一是出於主上趙構的主意,並非秦嶽有仇,在秦的意思中,嶽雲和張憲本來就是牢獄之災,而一同受死,自然就是趙構皇帝加添;二是秦檜身在其位,算是看透國家的本質,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國力的有效動員上,都無法支撐嶽飛作統一北方的戰爭,而這點,恐怕正是嶽飛所不能看到的。秦檜並不是一個邪惡的人,這在嶽飛死後他的作為上更能看到,當時嶽的後人流落到福建,正是秦檜的資助,他們才得以生存下去,而當地方官們出於討好秦的考慮而想置他們於死地時,秦檜斷然阻止了他們的做法。
  這個民族,最後被蒙古人打敗,終於還是成了那鐵騎下的賤民。戰爭也好,和議也好,這一個民族的劫難無法逃避。沒有人去好好想一下一個政治經濟各方麵都相對更加發達的民族,為什麽不能武裝對抗北方騎兵?這難道僅僅可以用朝廷出了個奸人來解釋嗎?但是我們就這樣辦了。用幾千斤生鐵在嶽墳前鑄四個跪像,仿佛把所有的問題全解決了。整個民族,就用這幾千斤生鐵和一個朝代的覆滅撇脫了幹係。
  鐵騎兵打不過嗎?無論是韓世忠還是嶽飛,都破過對方的鐵浮圖、拐子馬;那個不可一世的蒙古朝,最後也被姓朱的人馬打得望北鼠竄。後來姓朱的又被北方來的騎兵所滅,這已經有幾百年的輪回了?我們說事的把一個昏君一個奸臣拖出來批一陣就全了事了。仿佛整個國家的身家性命,本來就隻係在這麽幾個人的身上,和芸芸大眾,和我們全無一點幹係。為什麽一個富裕的國家,其國力不能用一個製度有效地調動起來?為什麽一個文明如此發達的國家,其之經濟不能在促使科學技術發展上發揮效力?為什麽一個這麽早發明火藥發明突火槍的國家,到滅亡了還在用冷兵器對抗北方騎兵?這難道都是秦檜的陰謀詭計使然?
  這個道器相分、重道輕器的民族,要在秦檜身死八百年後,才被海上來的西洋鬼子打開竅。“器”既已無法得到發展,那個“道”也就成了無本之末被翻來複去地研究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到明朝,更出了方孝孺這種為朱姓哪個狗東西當皇帝,而陪死上十族的酸戶頭。而被鑄成跪像的秦檜,八百年來,成為中國人內心反思的魔障,成為阻礙中國人把道理看得更深一層的幽靈。
  幾萬萬的中國人,來過這西湖邊的嶽廟,他們在嶽墳前看到那跪像,內心感到恥辱,但不知恥辱何在?一口口輕飄飄的唾沫,就每個人自己身上該擔當的恥辱,轉嫁到了秦檜一個人的身上。
  我們這個民族,不僅在這一具具鐵鑄像上撇脫自己的責任,而且在這鐵鑄像上折射出了這個民族另一種集體的醜惡。對一個生前有惡的死者,殘忍到罰他千秋萬代的跪,初看似乎體現了這個民族有強烈的悲憤和正義感,但細想,並見這個民族欺軟怕硬的本質。這個奸臣,生前有權有勢,過得有滋有味,並無人敢發怒氣,到他死了成死蟹一隻了,不會說話了,就有千萬隻腳伸出來踩,這種打死老虎的英雄,不是光明磊落的所在。再較一步真,那殺嶽飛的主謀,實在於高宗趙構皇帝,但因其一個皇帝的名份,即使改朝換代了,也沒人敢把他一同綁來跪上,這種心理,難道不是出於向每一代皇帝表示忠心的懦弱?這種懦弱背景反襯下的正義有一個方向,那就是他隻鞭打死了的老虎。
  我想一個民族,如果習慣於往故人死者頭上推卸責任,不習慣自省反思追索各人自己的責任所在,是不容易看到未來的。這樣的壞習慣,我們從民國清末一代開始痛改,但是到今天還沒有脫掉這根尾巴,這西湖邊的鐵像是一個證明。
  
  陳先進於2005年6月12日 作者:陳先進  回複日期:2005-6-27 21:16:00 
--------------------------------------------------------------------------------


 
 
 論秦檜
 
起風雲 [gthhw_8125@sohu] 發表於06-15 14:03 [回複] [發留言] [送禮物]  
秦檜是奸臣嗎?不,是忠臣!
為什麽以前學術界大多數人認為秦檜是“奸細”呢?這是因為他們根據一些古籍記載所做出的定論。但是你如果看過顧吉辰撰寫的《秦檜“奸細”說質疑》,你也會認為秦檜是忠臣。
宋朝張邦昌友婿朱勝非寫的《閑居錄》說,秦檜全家及婢仆從金國歸宋,不是逃歸。朱勝非是擁護張邦昌的,而秦檜是一直反對金人立偽張邦昌,秦檜與朱勝非矛盾尖銳。秦檜執政時,朱勝非被廢居八年。可以斷定朱勝非寫的《閑居錄》認定秦檜不是從金國逃歸,顯然這是對秦檜的打擊報複。
《金人南遷錄》說,天會八年,諸臣害怕宋朝君臣報複,主張放縱秦檜歸宋朝。然而《金人南遷錄》是一本謬誤百出的書,此書對秦檜的敘述是“曉然傅會”,是錯誤的。
南宋許多著名史學家認定秦檜不是“奸細”。例如:李心傳寫的《要錄》說,秦檜不是金人“奸細“,是主和派,不是抗戰派。徐夢莘寫的《三朝北盟會編》說,前禦史中丞秦檜和家屬從金軍占領的楚州孫村中逃歸至漣水軍丁祀水寨。隻使用“逃歸”二字。熊克寫的《中興小記》說,秦檜從敵中歸來,也沒說他是“奸細”。這充分說明金人並不是縱使秦檜歸宋朝。從宋高宗的詔令中可以看到趙構是熱烈歡迎秦檜逃歸宋朝,他將秦檜比作漢代的蘇武,常持漢節。我們從秦檜自己寫的《北征紀實》中,可以看到他在金軍中想盡千方百計,最後才能逃歸宋朝,而他從金軍中逃至宋朝的那些具體的情節,絕不是杜撰。
秦檜逃回宋朝,皇帝趙構稱讚秦檜“忠樸過人”,比作蘇武,朝中宰相重臣如範忠尹,李回等人說秦檜是忠臣,使許多朝臣不再懷疑秦檜是“奸細”,李綱書寫讚揚秦檜“精忠許國”,“立大節於宗社傾危之秋”。等等。
上世紀五十年代,精通曆史的毛主席和幾位史學家座談,當談到嶽飛被殺時,幾位史學家大罵秦檜殺害嶽飛。毛主席說,殺害嶽飛是趙構的旨意,秦檜隻是執行皇帝的命令。毛主席要幾位史學家看看明朝文徵明所寫的詞,在這裏我抄錄文徵明的詞如下:<<滿江紅>> 拂試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又堪悲,風波獄。豈不念,疆折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隻怕中原複。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當時秦檜雖是宰相受到趙構的重用,但不能擺布趙構,也不能恣意鏟除異己。紹興九年,正當秦檜對金議和,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反對,並且請求皇帝趙構“斬秦檜之頭掛街衢”。胡銓成了秦檜眼中釘,但秦檜不敢任意殺害胡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秦檜,連一個樞密院編修官胡銓都不敢任意殺害,怎麽敢殺害戰功赫赫的嶽飛呢?
紹興十年,金人單方麵撕毀和議,攻占中原。因為秦檜害怕趙構為此事遷怒自己的議和政策,所以惶恐不安。當時秦檜連自己的宰相地位都保不穩,難道還敢背著高宗去殺害嶽飛嗎?!嶽飛的獄案是“詔獄”,程序嚴密,外人無法插手,秦檜根本無法公開“矯獄”殺害嶽飛!
秦檜曾上書趙構,說明嶽雲無罪。可是嶽雲也被趙構殺害。秦檜死後,趙構對許多大臣為嶽飛平反的奏折置之不理,不肯為嶽飛昭雪。
這一切充分證明真正殺害嶽飛的人是趙構。
顧吉辰研究員撰寫的《秦檜“奸細”說質疑》,根據古藉記載,論述了秦檜不是“奸細”,而是趙宋王朝的忠臣。近年來有報紙登載文章說,嶽飛被殺,秦檜為趙構背了八百多年的黑鍋。
為什麽皇帝趙構要下令殺害嶽飛呢?當初趙宋王朝不穩定時,趙構重用嶽飛,嶽飛帶兵南下鎮壓了揚麽的二十萬農民起義軍。嶽飛鎮壓楊麽就像盧象升鎮壓李自成,曾國藩鎮壓洪秀全一樣。嶽飛南征北戰為趙宋王朝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正當嶽飛北伐捷報頻傳時,正如文徵明在《滿江紅》詞中所寫,趙構深恐嶽飛北伐成功,徽欽二帝返回宋朝,動搖了他的帝位。史書記載,趙構又害怕嶽飛北伐失敗,激怒金人,金軍再次入侵宋國,怕自己像徽欽二帝一樣,被抓到金國。紹興七年,嶽飛奏請立儲,這已超過了他行使職權的範圍。皇帝趙構最忌諱的是立儲。所以趙構下命令殺害嶽飛。
嶽飛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抗金名將,在他被奪去兵權,即明升暗降時,還不到四十歲,來日方長,此時他為什麽不審時度勢,辭職回家鄉,以圖日後東山再起呢?
從宋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秦檜當宰相時,前幾任宰相在位時間長的幾年,短的隻有幾個月。隻要皇帝趙構看到哪位宰相不順眼,隨時將他貶到地方去當官。這就好像近十年來俄羅斯總理們隨時會被葉利欽普京總統撤掉一樣。
聰明的網友們,如果當時秦檜不執行皇帝的命令殺害嶽飛,他還能繼續當宰相嗎?依我看,肯定當不了宰相。那麽新任的宰相也會執行皇帝趙構的命令,殺害嶽飛,如果趙構決定不殺嶽飛,區區秦檜怎麽敢殺害抗金名將嶽飛呢?
我希望學術界不再罵秦檜是“奸細”。為什麽偏信一些隻是猜測,毫無根據,打擊報複,陰謀詭計所謂秦檜是“奸細”的古藉,而不相信一些古藉卻認定秦檜是忠臣呢?
一個當了十九年的宰相,使南宋在一段時期內不再受金人的侵略,人民過上了穩定生活的人,怎麽會是“奸細”呢?正是一些朝臣試圖動搖秦檜宰相地位,秦檜為了能繼續專權,排斥異己。俗話說:大丈夫不可一日沒權,小丈夫不可一日沒錢。封建社會的宰相們,誰不想盡千方百計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呢?有誰能容忍異己威脅動搖自己宰相地位呢?
對殺害嶽飛的問題,我和文徵明毛主席的觀點一致,我也完全同意顧吉辰研究員認定秦檜是忠臣。 
 
 
 
 
  

為秦檜平反  
 
(2004-12-14 13:34:49)  作者:wjn1000  
 
  查《辭海》中對“漢奸”的解釋為: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族或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祖國利益的叛徒。 

  對這種解釋,我比較認同。 

  問題是,我們在區分和劃分“漢奸”時,卻往往“擴大化了”。把曆史上的一些人物,為了一時的避敵鋒芒,主張求和,暫求“妥協”,以保存實 
力,力求東山再起的深謀遠慮行為也劃歸了漢奸一列。 

  而“臥薪嚐膽”式的暫時妥協在中外曆史上不乏其例。如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列寧就曾同德國作過暫時的妥協,簽署了不太平等的《布列斯特條約》,割讓了大批領土,以換取德國的停戰。但卻為剛剛建立的蘇維埃政權贏得喘息之機。 

  有點與其相類似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國共二次合作”。抗戰甫起。國民政府決定“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蔣介石停止對中共的圍剿,中共決定承認國民政府的領導以及蔣介石作為全國領袖的合法化。這對中共而言,就是妥協,就是主和。抗戰勝利後,中共實力漸大,並瞅準時機與國民黨翻臉,經過三年血戰,終於奪得全國政權!這是最典型的“臥薪嚐膽”成功例子。 

  因此說,主和並不見得就是投降,妥協不見得就是賣國!它與投降完全喪失主權和賣身投靠,認賊作父,並幫著敵人來禍害自己的老百姓完全是兩回事。 

  南宋的秦檜被我們罵了千年,實際仔細想想。他多多少少也是蒙上了冤情的。秦檜的行為,最多是妥協,而非是叛國。他誅殺嶽飛,也是主戰派與主和派之間矛盾鬥爭的結果(如果主戰派力量強大,他說不定也會被主戰派殺了)。對於這樣的結論,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又是漢奸論調。那麽事實如何,請讓我們翻開曆史的厚重麵紗。 

  首先講,秦檜是個知書達理,通曉曆史的文化人。他宋微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補密州(今山東諸誠)教授。曾任太學學正。這就是說,他說話辦事不可能像鄉村野夫那樣沒有頭腦,簡單粗暴;二、秦檜一直是愛國的,這表現在他隨微宗、釣宗被金俘後的一係列表現上,他先是堅決反對金人要扶張邦昌為傀儡。他堅持認為:張過去附勢有權勢者,幹盡了損害國家利益的壞事。在老百姓中口碑極壞。如金硬要立張為帝,老百姓必然揭竿而起;其次,在靖康之年(1126年)金、宋的戰爭中,金要求宋割讓三鎮: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這時,身為職方員外郎的秦檜堅決反對。同意割地的有以範宗尹為首的70人,而反對派則隻有秦檜為首的36人,最後,泰檜等人的意見終於取勝(想必此時的宋朝還比較強大,到不了割地的份上);最主要的是,建炎四年(1130年)金將韃賴帶兵南進時,命秦檜同行。 這為什麽呢?因為韃賴是金國的主和派(金人也不是鐵板一塊,也分主戰和主和)。他隻所以帶上秦檜,自然是為了同南宋講和。而秦檜當然也願意回國效力。為了帶上妻子王氏(免被金留下作了人質)。二人還偽裝吵架,王氏大罵秦受了金的重用,就忘了糟糠之妻。韃賴信以為真,特恩準夫妻二人同行。山陽城被攻陷後,金兵紛紛入城。秦檜等則登船而去。曆經磨難(在漣水時,還差點被宋軍誤會砍了頭),終於南歸。 

  至於秦檜的歸宋,曆來有兩種說法,一是說他主動歸宋的,還傳他曾殺死了看守他們的金軍;二是說,他是被金國有意放回的。而放回的目的,就是同南宋講和。 

  這一點,在《金國南遷錄》中有記載:金國大臣考慮南京複仇事,涉及放縱秦檜歸國。魯王說,隻有放宋臣先回,才能使他“順我”。忠獻王粘罕說,這件事在我心裏已醞釀三年了,隻有一個秦檜可以用。我喜歡這個人,“置之軍前,試之以事”,表麵上雖然拒絕,而內心中經常能“委曲順從”。秦檜始終主張“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政策,今天如能放他回南宋,他必得誌。就這樣,金人決定放秦檜南歸。 

  結果不出粘罕所料,秦檜回到臨安就力主和議,官至相位,專權擅國,殺了一批主戰的抗金將領。其後,使南北對峙局勢基本形成。 

  三、秦檜之所以主和,是鑒於大金、南宋勢均力敵,誰也不能完全戰勝對方的客觀現實,與其常年殺來殺去,不如劃淮水為界,互不侵擾,相安無事。這樣,至少可保南宋半壁江山,保老百姓可以免遭戰火塗炭。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紹興9年(1139年)秦檜不顧主戰派趙鼎、胡銓、韓世忠、張竣、王庶、嶽飛、李綱等人的反對,與金簽署了第一個和約。 

  然而,和平不易。和約簽後不到一年,金統治集團發生內江,主和的韃賴被殺。主戰的宗弼(即兀術,那個我們在小人書裏就十分熟悉的金國將領)上台。宋金兩國重新開戰。戰至後來,局勢開始對金不利。這時趙構皇帝開始打起自己的小九九。他一怕嶽家軍趁勢坐強大,以危及自己的統治,二擔心嶽滅了金國,被金囚禁的欽宗歸國(微宗已死),自己皇位不保。經再三權衡,趙、秦二人認為,還是二國均衡對立為上策。誰吃掉誰都不好。於是,就有了十二道金牌令嶽飛退兵的舉措。 

  冤殺嶽飛毫無疑問是秦檜的千古之罪。但細究起來,也是有其原因的。那就是金國講和的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殺掉嶽飛或查辦有關的主戰派。因此,為了達到宋、金議和的目的。隻好借嶽飛人頭。 

  果不其然,嶽飛被捕後,宋金兩國便簽署了兩國間的第二份和約,史稱“紹興和約”。該和約規定,“劃淮為界,歲幣銀絹各二十五萬,割詔、鄧二州”。 

  和約簽定後一個月左右,嶽飛被冤殺於風波亭。 

  現在,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正是南宋的講和,才保住了華夏民族的半壁江山,才有了南宋近80年的和平。才得以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不至於完全滅亡在蒙元的鐵蹄之下。趙構皇帝因此也有了“中興之王”之說,江南半壁河山亦被治理得欣欣向榮。 

  另外,筆者還認為金國不滅,也避免了宋欽宗的南歸,從而保證了趙構皇位的穩定,也避免了中華民族的再次內亂。至於南宋最終沒有“勵經圖治”、“東山再起”,光複河山,那隻能說明南宋政權的最後腐敗和無可救藥。與當初的議和妥協無關。 

  與秦檜的為“保半壁河山不惜講和”相比,明末吳三桂的不但洞開大門放進清軍,並配合清軍共同圍剿李自成的行為,才是徹頭徹尾的叛變投敵。 

  正是吳三桂的主動投敵,才導致了李自成的迅速潰敗,造成了滿清對中華大地長達三百年的封建統治。中國的徹底衰敗由此開始,在這裏,吳三桂的叛清到底是不是“怒發衝冠為紅顏”已顯得不重要了。這種行為有如下特點;第一是主動,即便是沒有對手的壓力與誘降,也要反水;第二,甚至不談任何條件和要求;第三導致嚴重後果,割地或幹脆亡國,喪失主權,全民淪為亡國奴。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假如沒有吳三桂,中國的近代史肯定可以另寫。但中國之所以能出吳三桂這類的叛徒 、內奸,也不是偶然的事。 

  能同吳三桂並為同類的,則是五代十國後期的石敬瑭。他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地盤,不惜主動向契丹的耶律德光稱臣稱兒,每年貢帛三十萬匹,割讓幽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的北部和內蒙古的一部分)。九三六年十一月,在契丹耶律德光的扶植下,石敬瑭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古城營)正式登基,改國號為晉,年號天福。晉立朝後,為平息臣民的不滿,鞏固自己的統治,特製定了“推誠棄怨以撫藩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財”的國策。(涉及出賣主權的是前兩句)。石敬瑭對契丹是惟命是從,甚至逆來順受。完全置國家利益於不顧。九三七年六月和八月,石兩次派使者出使契丹,請求加封尊號,但都遭拒絕。為了取得尊號,石隻好加大進貢,並搜刮大批民間珍寶,供契丹帝享用。既便是對待契丹派來的使者,石敬瑭也是低三下四不敢有半點慢待。石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兒皇帝”。是真真正正的“漢奸”(石為山西太原人)。 


(責任編輯:洪海)

沒有秦檜就斷然沒有今天的宋體字。

沒有嶽飛,報國的偉大思想,嗬嗬,最多打個小小折扣·

都是政治權利的犧牲品

秦檜可能被冤枉?
秦檜,江寧人。進士出身,有人說他是金國派來的奸細。

公元1126年,強大的金國突襲北宋京城成功。在金人未攻破汴京前,秦檜一直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議立張邦昌為帝。秦檜竟站出來反對,立議狀要存趙氏。結果秦檜被金人俘虜北去。秦檜此舉,頗受人民讚揚。可以說秦檜若不出站來立議狀要存趙氏,就不大可能會被虜走受苦受罪。或許還會在偽齊政府裏做大官享受榮華富貴。 

秦檜到金國後,受到金國大元帥粘罕另眼看待。忍辱負重為徽宗寫乞和書。可以說這完全是忠臣之舉(誰那麽傻寫乞和書,給自己找後人唾罵的理由)。其後他被金太宗完顏晟賜給左監軍完顏昌。在金國期間並不無任何變節之舉。公元1130年完顏昌攻楚州時秦檜趁機逃回宋朝。秦檜說,他是殺了金人監己者,棄舟而來。此說不信也罷,但說秦檜投靠金人並無任何根據,說是秦檜金朝派來的內奸純屬無稽之談。從外處逃脫的例子自古有之,如西漢的張騫從西域匈奴手中逃回漢朝。宋朝也有很多人如辛棄疾、文天祥等等......宋高宗決不是個無能的昏君。宋朝的百官百姓也不傻。秦檜是主和派的代表,但不能說主和派就是投降派,主和派與主戰派隻是看問題的角度或所想的側重點不同。議和秦檜是充分考慮到當時情況,做出的選擇。

宋自開創以來就以統一中國為祖訓,這一點無論北宋南宋都沒有忘記過。隻是對手軍力太過強大,難以實現。幾次努力與嚐試,一直沒有成功。(為了統一中國宋人聯合野蠻的金國出賣了百年和好和對中原文明更親近的遼國,還是為了統一中國,宋朝又聯合更加野蠻的蒙古,滅了熱忠於漢化的金國。)說高宗怕迎會二帝自己就當不成皇帝了,這更是主觀臆想。趙構在即位昭書上說:“同奚兩宮之複。”可見趙構在即位之初就下以迎回二帝為奮鬥目標。迎二帝是趙構首先提出來的。“二帝”也根本就不想當再當什麽皇帝了。(徽宗根本就不想當皇帝42歲就傳位給欽宗,欽宗在金國也托人捎信給趙構,告訴他隻要把他們迎回來,他做平民都是高興的。一個亡國之君哪還有臉麵在做皇帝?)說高宗因怕迎回二帝而主張和談根本就不成立。主和是穩妥的做法,先保存實力,修養生息,以圖日後再戰。主戰是冒險的做法,成功則收複失地,不成則國破人亡。高宗決定采取主和的觀點,完全是經過通盤考慮後做出的穩妥策略。秦檜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和平的談判道路也並非平坦,金國也有主和派與主戰派。秦檜也曾一度被罷免丞相之職。

公元1137年徽宗克死他鄉。同年高宗任命秦檜為主持與金古國議和。經過艱苦的談判到公元1139年在秦檜努力下終於和金朝達成和平協議。史稱 “紹興和議”,和議的主要內容:“宋帝向金稱臣,宋每年交銀25萬兩,帛25萬匹。金歸還偽齊劉豫統治下的河南、陝西部分地區,並送還宋欽宗及宋徽宗梓棺,“許還梓宮、母、兄、親族”。

如果此協議達成秦檜無疑是人民的一號功臣,一、迎回二帝,二、收回領土。雖然一時納錢稱臣,但若知恥而後勇、忍辱負重、臥薪嚐膽,宋國終有一天會報仇血狠。(事實也證明金亡於宋蒙之手)當時人們都以為和平即將到來,欽宗南歸在即。“紹興和議”簽定後,宋高宗就下詔:“淵聖皇帝宮殿令臨安府計度修建”準備讓欽宗回來後賦閑優養。如果高宗不想迎二帝,“紹興和議”簽定前就可以在談判時偷偷的對金人不讓二帝回來。而事實是紹興和議的內容是金國答應迎回二帝......

嶽飛也打算辭職,他呈給高宗的奏章言:“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臣之所情,無避事之謗。”(嶽飛在《乞出師劄子》上,寫到:“異時迎還太上皇、寧德皇後梓宮,奉迎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萬年,無北顧之憂,臣之誌願畢矣。然後乞身歸田裏,此臣夙昔所自許者。”)

可見,這和約在嶽飛及大多數宋人眼力跟本不是什麽賣國條約,人們也對秦檜這些年來的努力艱苦的談判成果非常滿意。同時也說明“迎二聖”根本不是嶽飛與趙構矛盾的根本所在。如果秦檜是賣國賊,如果是賣國條約,那簽定這“賣國”協議也不會長達七年之久,那人民也不會歡欣喜悅了。除非所有的人民都是賣國賊了。






本貼由ZT於2004年7月22日04:31:11在樂趣園〖華夏知青論壇—廣闊天地〗發表.

沒有宋高宗同意和議,區區秦檜、王倫哪敢與金朝和議呢?

 

 

 

 

秦檜啊,
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宋徽宗在詩中意味深長說到兩棵檜樹是棟梁,
是否他早已預感到,
不久的將來宋朝要出現一個名字叫檜的宰相,
是宋朝的大棟梁。

當金人的鐵蹄踐踏我大宋土地,
威逼宋朝,
當許多大宋朝臣主張割大片土地給金人,
你和另外一些朝臣卻極力反對!

你無愧是狀元,
都說你是宋朝的寫詞高手,
那高深的文章令多少朝臣欽佩。
從古至今,
隻聽說,
腐敗官員的財產充公。
荒唐啊————你創造的宋體字也被封建王朝充公。

當金人入侵宋朝
要立張邦昌為偽皇帝
滿朝文武被嚇得不敢吭一聲的時候,
宋朝人民盼啊盼,
多麽盼望大英雄出現啊,
不讓趙家的皇帝宮殿倒下去。
在這危急關頭,
你挺身而出,
帶頭反對金人立偽張邦昌。

你和你全家被金人抓去,
曆盡多少屈辱,
身在金營心在漢。
不知有多少個夜晚,
你將枕頭墊得高高,
計劃如何逃回宋朝......

啊, 
千載難逢的機遇,
建炎四年,
也就是公元1130年,
完顏達賴率領金兵攻打宋朝的楚州。
你隨金兵怕被其所用,
想逃回宋朝。
“日夜無以為計”,
是不是
後來殺死金兵奪船曆盡艱險?
還是你在《北征紀實》中
說是
以催糧為名逃離金營,
差點被宋軍誤殺,
僥幸逃回宋朝。
正是啊,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
你逃回宋朝的時候,
滿朝文武對於你究竟怎樣從金逃回宋,
就像濃霧裏看花,
越看越糊塗,
眾說紛紜......
啊,
連南宋的人們對你如何逃回宋朝,
都沒有一致的看法,
今天的人又怎能敢亂下定論!


你逃回到宋朝,
宋高宗將你比作蘇武,
宋朝大多數重臣讚揚你是忠臣,
你被高宗重用,
從此啊,
南宋有了希望。

你與朱勝非矛盾尖銳,
你當宰相的時候,
朱被你廢居8年。
雖然朱勝非在他寫的《閑居錄》裏,
說你是被金人放回,
可是他是張邦昌的友婿, 
並且與你有仇,
為了報複你,
他怎能不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汙蔑你是被金人放回宋朝?!
你死後三四十年,
陸遊對你沒有好感,
可是,
他在《老學庵筆記》裏,
也公正地認為你啊,
是從金營逃回宋朝!

作者:秋湖白鶴 2005年5月

 

 

 

秦檜啊,你是宋朝忠臣
作者:秋湖白鶴 2005年5月

秦檜啊,
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宋徽宗在詩中意味深長說到兩棵檜樹是棟梁,
是否他早已預感到,
不久的將來宋朝要出現一個名字叫檜的宰相,
是宋朝的大棟梁。

當金人的鐵蹄踐踏我大宋土地,
威逼宋朝,
當許多大宋朝臣主張割大片土地給金人,
你和另外一些朝臣卻極力反對!

你無愧是狀元,
都說你是宋朝的寫詞高手,
那高深的文章令多少朝臣欽佩。
從古至今,
隻聽說,
腐敗官員的財產充公。
荒唐啊————你創造的宋體字也被封建王朝充公。

當金人入侵宋朝
要立張邦昌為偽皇帝
滿朝文武被嚇得不敢吭一聲的時候,
宋朝人民盼啊盼,
多麽盼望大英雄出現啊,
不讓趙家的皇帝宮殿倒下去。
在這危急關頭,
你挺身而出,
帶頭反對金人立偽張邦昌。

你和你全家被金人抓去,
曆盡多少屈辱,
身在金營心在漢。
不知有多少個夜晚,
你將枕頭墊得高高,
計劃如何逃回宋朝......

啊, 
千載難逢的機遇,
建炎四年,
也就是公元1130年,
完顏達賴率領金兵攻打宋朝的楚州。
你隨金兵怕被其所用,
想逃回宋朝。
“日夜無以為計”,
是不是
後來殺死金兵奪船曆盡艱險?
還是你在《北征紀實》中
說是
以催糧為名逃離金營,
差點被宋軍誤殺,
僥幸逃回宋朝。
正是啊,
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
你逃回宋朝的時候,
滿朝文武對於你究竟怎樣從金逃回宋,
就像濃霧裏看花,
越看越糊塗,
眾說紛紜......
啊,
連南宋的人們對你如何逃回宋朝,
都沒有一致的看法,
今天的人又怎能敢亂下定論!


你逃回到宋朝,
宋高宗將你比作蘇武,
宋朝大多數重臣讚揚你是忠臣,
你被高宗重用,
從此啊,
南宋有了希望。

你與朱勝非矛盾尖銳,
你當宰相的時候,
朱被你廢居8年。
雖然朱勝非在他寫的《閑居錄》裏,
說你是被金人放回,
可是他是張邦昌的友婿, 
並且與你有仇,
為了報複你,
他怎能不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汙蔑你是被金人放回宋朝?!
你死後三四十年,
陸遊對你沒有好感,
可是,
他在《老學庵筆記》裏,
也公正地認為你啊,
是從金營逃回宋朝!

 

嶽飛被殺真實原因揭密 

嶽飛在中國可算得上個婦孺皆知的人物。前一陣教育部人們閑著沒事兒幹,或許是想學學日本人修改教科書的樣兒,把嶽飛從民族英雄的寶座上拉了下來,惹得網上網下紛紛聲討,嶽大帥著實又紅火了一把。
評書和正史上都說嶽飛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嶽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嶽飛回都,然後誣陷嶽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裏。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嶽飛到底犯了什麽罪?秦檜說:“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莫須有,就是也許有、可能有的意思,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什麽證據。韓世忠聽了以後當然不服,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這裏就有點兒奇怪了。秦檜要置嶽飛於死地,肯定和嶽飛仇深似海,為什麽不編造點兒證據出來呢?‘莫須有’三個字連韓世忠這樣的武夫都騙不過去,怎麽能取信於天下?常言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那秦檜是個狀元出身、滿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點兒證據來整嶽飛還不是小菜一碟?為什麽偏偏要說出個“莫須有”的千古笑話來?秦檜的“莫須有”三個字,會不會有弦外之音呢?真實意思是想告訴韓世忠——嶽飛有沒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殺他。可是,如果不是秦檜想殺嶽飛,那麽究竟是誰想殺他、而且能殺他呢?結論隻有一個,這就是皇帝趙構。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貞年間,那皇帝殺大臣是家常便飯、袁崇渙、熊廷壁就是稀裏糊塗被殺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趙匡胤以來,就有個不濫殺大臣的光榮傳統,而且那趙構也不是糊塗人,而是被曆史上稱為“中興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條。如果趙構要殺嶽飛,必然有非要殺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說趙構殺嶽飛是因為嶽飛要“迎回二聖”,把趙構被金兵俘虜了的老爸老哥接回來,這樣趙構的位子就坐不穩了。但仔細看看曆史,趙構發12道金牌召回嶽飛的時候,他老爹徽宗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雖然還有個哥哥欽宗在,可是兄弟之間麽,立嫡以賢,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踏糊塗,自己都給抓去了,還有什麽“賢”可稱?更何況老哥還一再托人給趙構捎信兒表忠心,說:你隻要把我弄回去,我當個平頭老百姓就知足了,絕不和你爭天下。
有人說趙構殺嶽飛是因為嶽飛反對議和,是鐵杆主戰派。能戰方能言和,這個道理趙構不可能不懂,怎能單單為了和談而自廢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壞和談,那麽殺了也還說得過去,可是嶽飛已經乖乖地收兵回來交了軍權。為什麽還要殺他呢?當時和嶽飛齊名的抗金明將韓世忠也是堅決主戰的,趙構把他和嶽飛一起召了回來,卻隻罷了嶽飛的軍權,而韓世忠仍然是高官厚祿,過著幸福的腐敗生活。
趙構初識嶽飛,是在他剛即位的時候,嶽飛那時大概才是個連級幹部。史書說,這時的嶽飛曾上書數千言,“大略謂: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書聞,以越職奪官歸。”趙構不是膽子大的人,嶽飛要他親自隨兵打仗,如何肯聽?於是以非法越級打報告的罪名罷了他的官。於是嶽飛隻好投*張所,從頭幹起。嶽飛身先士卒,軍紀嚴明,屢立戰功。這趙構倒也是不念舊惡,紹興三年秋,傳他“入見,帝手書‘精忠嶽飛’字,製旗以賜之。授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製置使,又改神武後軍都統製,仍製置使,李山、吳全、吳錫、李橫、牛皋皆隸焉。”封了嶽飛個省軍級幹部,而且題字,發獎旗“精忠”。有趣的是嶽飛背有四個字是“盡忠報國”,“精忠,”與“盡忠”,怎麽如此相似呢。
這樣,趙構和嶽飛的蜜月階段就開始了。嶽飛是當時軍隊高級將領中最年青的,趙構愛惜人材,破格提拔。
宋史兀荷苄慫哪輳?柏J酢⒘踉ズ媳???藎?氹衷??山饢В?岜?髀??逼胍亞??騎五千逼城。飛張“嶽”字旗與“精忠”旗,金兵一戰而潰……”趙構已經把嶽飛看做自己的嫡係了,越過中央軍委,自己親自寫命令,可見對他的信任程度多高了。嶽飛也真給他掙麵子,把金兵打了個稀裏嘩啦。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授飛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進封武昌郡開國侯。”二十幾歲就是候爵了,老媽也封了國夫人。這還不夠,“飛以目疾乞辭軍事,不許,加檢校少保,進封公。”嶽飛說眼睛有毛病,不想帶兵了,趙構不但不許他辭職,而且加官進爵,幾個月之中就由候爵提拔到公爵,可以說是少有的殊榮。就在這一年,趙構的老爹徽宗死在了金國的監獄裏。
紹興六年,“飛入覲,麵陳:襄陽自收複後,未置監司,州縣無以按察。帝從之,以李若虛為京西南路提舉兼轉運、提刑,又令湖北、襄陽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賢否,許飛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員由嶽飛隨意安置。看來趙構是真信任嶽飛,不怕嶽飛乘機安插私人勢力,更沒有懷疑嶽飛會造反。“居母憂,降製起複,飛扶櫬還廬山,連表乞終喪,不許,累詔趣起,乃就軍。”嗬嗬,這是嶽飛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幹了,老媽死了,要陪伴死人。趙構當然不願意自己栽培的嫡係辭職,連著下詔書要他繼續幹革命。看來這趙構也是個急性子人,不是連下詔書,就是連下十二道金牌。
紹興七年,“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鬥,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裏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裏。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踴疾驅,甫百裏力竭汗喘,拜太尉,繼除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從幸建康,以王德、酈瓊兵隸飛,詔諭德等曰:聽飛號令,如朕親行。”這一段更說明趙構和嶽飛的私人關係極其融洽,聲色犬馬,可以無所不談。“拜太尉”,封了個副總理級的官兒,和當年高俅的級別一樣了。“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就是說讓下麵的官員像服從自己一樣服從嶽飛,信任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嶽飛和另一個元帥張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終喪服,以張憲攝軍事,步歸,廬母墓側……帝累詔趣飛還職,飛力辭,詔幕屬造廬以死請,凡六日,飛趨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悅。”這是嶽飛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點兒毫無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皇上有沒有偏袒他,怎麽能把抗金救國的大業置之不顧,辭職不幹了呢?莫非嶽飛此時受到什麽重大打擊了不成?

八年,“命詣資善堂見皇太子。飛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興基業,其在是乎?”讓嶽飛和皇太子建立親密關係,看來趙構是準備以後讓嶽飛做托孤重臣了。不過這皇太子也不是趙構親生,而是個養子。趙構或許也有個什麽陽萎之類的不育症。有這類症狀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嶽飛以後的日子怕也難過。
九年,“以複河南,大赦……授開府儀同三司,飛力辭,……三詔不受,帝溫言獎諭,乃受。”繼續加官進爵,兼任首都的市長。
十年,“金人攻拱、亳,告急,命飛馳援,飛遣張憲、姚政赴之。帝賜劄曰: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這就是說你愛怎麽幹就怎麽幹,我把大權都交給你了。可見此時趙構對嶽飛還是高度信任的。但是,這距離趙構殺嶽飛隻有一年的時間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殺他不可,肯定是什麽重大事情在這一年之間發生了。
其實趙構本是個多疑之人,就是在給嶽飛加官進爵的時候也不忘試探。當嶽飛屯田的時候,“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想看看嶽飛的反應。嶽飛是個極聰明的人,“飛跋其後,獨指操為*賊而鄙之”,把曹操大罵了一頓,以證明自己不會做曹操,通過了趙構的測試。不過,嶽飛也不是非常會來事兒的人。想當年,秦始皇起傾國之兵派大將王剪攻打楚國,王剪一會兒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棟房子,一會兒又派人回去要塊地。手下人很奇怪,就問他:“您當了這麽大的官兒了,還貪圖那些小便宜幹啥?”王剪笑著說:“大王是個多疑的人,把全國的兵都交給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我胸無大誌,隻愛小便宜,他就放心了。”棋經上說:棄小不就,必有圖大之心。偏偏嶽飛在小節上無可挑剔,不貪財,不好色,家裏沒有小老婆。有個叫吳送美女給嶽飛,也被嶽飛退回去了。年輕時好酒,皇上勸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給他蓋房子,他也不要,說:“敵未滅,何以家為?”還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嶽飛是武將啊,不怕死是可貴的革命品質,可是怎麽能也不愛錢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產,不怕死,再不貪財,那你圖得是什麽呢?沒有缺點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趙構大概也是心裏怕怕。
嶽飛還有個大犯忌諱的地方,就是他的軍隊號稱“嶽家軍”。“先是,紹興五年,飛遣梁興等布德意,招結兩河豪傑……舉眾來歸。其所揭旗以“嶽”為號……金帥烏陵思謀素號桀黠,亦不能製其下,但諭之曰:“毋輕動,俟嶽家軍來即降。”黨和國家的軍隊,要叫也隻能叫趙家軍,怎麽能叫嶽家軍呢?自古皇帝們的心是相通的,趙構對此必然是極不高興。
不過,心裏不高興歸不高興,這點兒事也絕不足以讓趙構下決心殺嶽飛。那麽,從紹興十年到紹興十一年這一年多的時間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了呢?
中國曆史朝代之中,宋朝的天下是來得最容易的。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個沒有賊心也沒有賊膽的武官,但是人緣極好,大概是個周恩來一類的人物。忽然,消息傳來,皇帝柴世榮死了,隻留下一對孤兒寡婦。當時廣大革命官兵們就琢磨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孤兒寡婦掌了大權,肯定要安插自己的親信,把我們趕到牛棚裏去好給新官員們騰位子。幹脆,我們推舉趙大哥當皇帝算了。於是被灌得醉醺醺的趙匡胤一睜眼,發現自己怎麽穿上皇帝的衣服了?黃袍加身啊,這賊船一上就沒法下來了,最後隻得一不做,二不休,就索性奪了老柴家的天下。趙大哥的皇帝來得這麽容易,越想越害怕,如果別人也學著玩這麽一手,我的江山不是就又沒有了?於是把能征慣戰的老哥們兒都請來喝酒。酒過三巡,老趙放聲大哭。哥們兒幾個奇怪呀,就過來問。老趙抹著眼淚說,如果你們哪天也想黃袍加身,那麽我殺你們也不是,不殺你們也不行,不如我多給你們點兒錢,你們回老家腐敗去,你們舒服了,我也放心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老軍頭兒們都退休當大地主去了,不用擔心他們造反。可是外族一打進來就傻眼了,你那些能打仗的人都退休了麽。所以宋朝內憂不多,外患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從遼,西夏,到金,蒙古,反正是誰都能欺負老趙家一鼻子。
趙構的皇帝也來得容易,但是有點兒不名正言順。他本是宋徽宗第九子,老媽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資質也平平。本來無論是立嫡、立長、立賢,都輪不到他頭上。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麽待見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國,別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當人質,隻舍得他。誰知道事情有變,金兵打了過來,老爹老哥被金兵虜走了,趙構從金營裏逃出來跑到了江南,大臣們才擁立了他當了皇帝。畢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的唯一皇子麽。
估計趙構心裏一直有個“得位不正”的情節,老爹徽宗是個處處留情的花心大蘿卜,自己知道的兄弟已經是不少,秘密的私生子兄弟怕是更多,如果哪天哪個兄弟拿著老爹的遺詔來逼自己讓皇帝的位子,豈不就是折子大了?趙構發愁啊,四處收集老爹的秘聞,倒養成了一種獨特的愛好,很愛讀宋朝的革命家史。他爺爺和太爺爺的傳記《重修神宗實錄》和《重修哲宗實錄》,就是他在位的時候,由趙鼎分別在紹興五年和紹興八年完成的。
然而,老趙家的曆史和嶽飛有什麽關係?讓我們看看嶽飛之死前後幾年內都發生了些什麽事情:
紹興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二月,命修《徽宗實錄》”。想來那趙榮帶回來了些趙構老爸徽宗的遺物什麽的,使得趙構忽然想起來要給老爸修改傳記了。不過,徽宗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小資皇帝,除了書畫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國家實在是乏善可陳。那麽著急給他寫傳記做什麽?莫非是聽到了什麽蛛絲馬跡,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於是趙構也不繼續讓趙鼎來寫黨史了,而是該派自己信得過、口頭子又嚴實的秦檜來編寫。
紹興十年,“夏四月韓世忠、張俊、嶽飛相繼入覲。壬辰,以世忠、俊並為樞密使,飛樞密副使,五月遣張俊、嶽飛於楚州巡視邊防。”朝見皇帝以後,這抗金三大元帥之中韓世忠、張俊進了中央政治局,而嶽飛隻混了個候補,看來趙構和嶽飛的關係開始冷卻了。

“秋七月戊戌,秦檜上《徽宗實錄》,進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檜少保。命張俊複如鎮江措置軍務,留嶽飛行在。飛以累奉詔班師”。秦檜筆杆子確實厲害,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修改黨史的艱巨任務。同時肯定還遞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讓別人看到的內部文件,包括許多皇家機密。趙構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害怕,反正給黨史寫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級。幾天之後,就有了趙構連下12道金牌逼迫嶽飛回都的事。
嶽飛一回來,馬上就倒了黴:“八月甲戌,罷嶽飛……九月癸卯,鄂州前軍副統製王俊告副都統製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冬十月,戊寅,詔修玉牒。下嶽飛、張憲大理獄,命禦史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嶽飛七月回軍,八月就丟了官兒,九月有人報告說嶽飛的養子嶽雲和愛將張憲陰謀造反,十月趙構下令修改玉碟,就是皇家的家譜,緊接著就把嶽飛下到了監獄裏。
這一段時間表很有意思:為什麽趙構一見了秦檜修改的《徽宗實錄》就馬上下金牌召嶽飛回軍?把嶽飛下到了大獄裏,緊接著就要修改玉碟?莫非嶽飛和皇家有什麽牽連不成?
嶽飛被捕以後,趙構最初派何鑄審訊。“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無左驗,鑄明其無辜。”嶽飛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何鑄馬上就明白嶽飛是冤枉的了。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頭兒是很流行的,當法官的,總不能認為身上刺個“忠”字就是忠臣吧?這裏的真實過程應該是嶽飛向何鑄說了什麽高度機密,或出示了什麽極有說服力的證據,才使得何鑄認為嶽飛無辜。但是趙構已經將這些關鍵從史書中刪去,讀到才令人覺得這裏費解。
趙構聽何鑄一說,又驚又怕,大秘密可不能傳出去,先恐嚇何鑄一番,罷了他的官,然後就命令秦檜馬上把嶽飛幹掉,殺人滅口。秦檜曾經建議讓嶽飛和張憲當堂對質,以顯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趙構卻說:“勿妄追證,動搖人心。”意思就是說:咱倆都知道老嶽造反證據是假的,你還瞎追證什麽?萬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傳出去,就天下大亂了。什麽也別問了,趕快殺人滅口吧。
“十二月癸巳,賜嶽飛死於大理寺,斬其子雲及張憲於市,家屬徙廣南,官屬於鵬等論罪有差。”這導致嶽飛掉了腦袋的秘密究竟是什麽呢?
自古以來,要造反的人,一定得既有賊心,又有賊膽兒,更重要的是得有賊能耐。如果沒有哪份兒能耐,隻是瞎叫喚造反,壓根兒沒人正眼兒夾你。李逵倒是叫著要“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可是受了招安以後,朝廷隻想殺他的宋大哥,根本不惜得殺他。反而是宋大哥把李逵毒死了。這能力也有虛的,有實的。一如下圍棋的外勢和實地。三國年間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天下英雄,唯始君與操耳。”也就是說:這年頭兒上,真有能力造反的,也就是咱們哥倆了。劉備當時在曹操帳中寄人籬下,幾乎沒有兵,將也隻有關羽和張飛二人,實力弱得連個占山為王的土匪都不如。可是劉備有兩項特殊能力,把外勢張得極足:一是皇叔的身分,而且有皇帝頒發的親戚證書,如果皇帝被推翻了,他可以算八杆子之內的皇位繼承人呢;二是人氣旺盛,願意追隨他的人相當多。這兩項虛力一旦加上實力可就不得了了,所以赤壁之戰以後,曹操一聽劉備得了荊州,嚇得手裏的筆都握不住了。
趙構手下的三大元帥,韓世忠、張俊、嶽飛手下都有十來萬人馬,如果造反誰都能折騰一氣。可是在那個講究忠孝的年頭兒,無緣無故起兵反皇上,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不過如果某元帥拿到一份類似先皇遺詔什麽的東西來搶他的皇位,形勢就完全變了,因為趙構的皇帝是自己封的,沒有老爹的命令,底氣不足啊。特別是嶽飛,年紀最輕,人氣最旺,打起仗來也就勇悍,“嶽飛可千萬別牽扯進去,嶽飛可千萬別牽扯進去,”,趙構大概也是一邊調研黨史一邊禱告。當然嶽飛家的曆史也要調研一番。
嶽飛身邊有兩個重要的女人,一個是他的母親姚氏,一個是他的老婆李娃。李娃比嶽飛還大兩歲,湯陰縣誌上說她日夜協助嶽飛布置軍事,安撫家屬,“部下軍事有謀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會諸將於門,立命捕斬叛者,一軍肅然。這一段就有點兒奇怪了,聽說有人要叛變,把他抓起來,怎麽也應該交給你老公審一下麽,怎麽自做主張立刻就把他一刀砍了呢?莫非也有什麽事要殺人滅口不成?
嶽飛的母親姚氏也有奇怪的地方。“嶽”字在北方許多地方讀做“藥”的音。姓姚的嫁了姓藥的,也蠻巧的。再看看宋史上嶽飛出世一段:“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未彌月……河決內黃,水暴至,母姚抱飛坐甕中,衝濤及岸得免,人異之。”說嶽飛才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黃河發大水了,一家人都被淹死了,隻有嶽母姚氏抱著嶽飛坐到一個大缸裏,才逃到了岸上。看了這段,不但當時的人奇怪,我們現在人也一樣奇怪:月子裏的女人身體是最虛弱的,特別是姚氏,生嶽飛的時候已經30多了歲,高齡產婦,又是第一胎,怕是連掙紮的力氣都沒有剩多少了,怎麽會大水把別人都淹了,隻有她,還抱個孩子逃了出來?就算是在別人幫助下勉強跳進了水缸裏吧,我們知道水缸那個玩藝兒,底麵積小,重心高,有一點兒風浪就翻個兒了,怎麽能載著她母子倆從黃河的大水裏逃出來呢?這裏八成是嶽母姚氏在撒謊。可是她為什麽要說謊呢?
嶽飛背上有四個大字:盡忠報國,野史說是嶽母所刺,因為她太愛國了。當過媽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野史是瞎編。去醫院打針的地方看看,盡是孩子還沒怎麽樣呢,老媽先是眼淚汪汪了。要當媽的拿大針往孩子身上紮出個政治口號?恐怕連後媽都下不去手。特別是在古時候,技術落後,沒有什麽消毒措施,用針刺出血來再往上麵抹墨汁兒,要是來個什麽感染,破傷風一類的,孩子的小命兒就斷送了。而且盡忠報國這四個字,除了忠字外,在那年頭兒都隻能刺繁體字,筆劃相當煩瑣,簡體字要800年以後才能施行呢,要當媽的刺一兩針或許還行,一咬牙一閉眼了。刺上幾百下寫四十多筆劃?怕隻有發了狂的老媽才行。

女人和男人不同,她們可以為愛情發狂,為孩子發狂,但是為政治發狂的卻極少,不過女人為了愛情,或者怕日後認不出孩子來,在孩子身上留個記號倒是可能,唐三藏的老媽不是就一狠心咬掉了他的腳指頭,為了以後好相認麽。但是,嶽飛離家已經是大人了,再變也變不到哪裏去了,而且老媽的相貌不會怎麽變麽,還怕什麽以後失散了認不出來呢?為什麽還要給他身上刻字留記號呢?答案大概是:希望日後如果嶽飛見到他老爹時,能父子相認。
或許會有人說:不對呀,史書上說嶽飛他老爹嶽和被大水衝走了。嗬嗬,這是嶽母姚氏自己說的,沒有見到屍體是不是?為什麽在嶽飛背上留盡忠報國這幾個字呢?最合理的解釋是:嶽飛父母在定情的時候,男方留給女方的定情之物就是一塊玉佩,上麵刻了四個鏤空大字:盡忠報國。嶽母為了以後他父親能認出他來,把那玉佩燒紅了,往他背上一按,“呲啦”一聲,四個字就烙上了。嶽飛疼得直哆嗦,二級燒傷啊。嶽母則心疼得大哭,說:兒啊,你盡忠報國吧。
那麽,嶽飛的老爹究竟是什麽人呢?宋史上隻有寥寥幾字:“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有耕侵其地,割而與之;貰其財者不責償。”隻說他老爹是個農民,忠厚老實的農民。我們知道嶽飛的字寫得很漂亮,詩詞也頗有功底,絕對不像那些附庸風雅的軍閥們。正史說嶽飛“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野史說嶽飛是地主家的佃戶,沒有讀過多少書。農民子弟,又沒有讀過什麽書,成為武將也不奇怪,可是詩詞書法的成就哪裏來的?隻能是老媽教的。能教出這等孩子來,姚氏肯定是詩書家族出身,在那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怎麽會嫁了個普通農民嶽和?
前麵說過了,法官何鑄一見到嶽飛背上的四個字大驚,就認為他是無辜的,沒有造反。如果那四個字是玉佩烙上的,而且何鑄見過那塊玉佩,認識嶽飛的老爹,事情就容易解釋多了。可是何鑄怎麽會認識一個普通農民嶽和呢?就是認識嶽和,也不能保證嶽和的兒子不可能造反是不是?
答案隻有一個,就是那嶽和根本不是農民,而是趙構的老爹宋徽宗。嶽飛則是趙構的同父異母哥哥。那塊盡忠報國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和趙構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而且才幹和人望都在趙構之上,趙構才非殺嶽飛不可。就算嶽飛無心暫時造反,如果牛皋張憲等人也給他玩一手黃袍加身,再用解放北中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來開導他,那嶽飛騎虎難下,就像老祖宗趙匡胤一樣,不反也得反了。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趙構才不願意公開審理,要保密。自古皇帝殺大臣沒有什麽了不起,可是殺兄弟就不一樣了。唐太宗李世民殺兄殺弟,清朝雍正殺兄囚弟,一直落下罵名。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趙構殺了嶽飛和嶽雲後心裏有愧,盡管謀反本來應該全家抄斬,可是趙構才饒了嶽飛的老婆和其它四個兒子,僅僅是流放。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秦檜才覺得罪名難下,糊裏糊塗地說了個“莫須有”,怕萬一定了什麽罪名,下麵拍馬屁的順杆子爬,把嶽飛的祖宗都罵了,那可就罵得是皇帝的祖宗了。
正因為那塊盡忠報國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何鑄見了烙字才大驚,估計他以前見過這玉佩,或者在皇家內庫的帳本子上見過畫樣子。嶽飛既然是皇子,要造反就絕不會交出兵權。既然交了兵權就說明無意造反。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而且那塊盡忠報國的玉佩就是皇家之物,趙構聽了何鑄的報告才會大驚,罷了何鑄的官兒。看來徽宗可能有一批專門泡妞用的玉佩,刻的分別是什麽盡忠報國,精忠報國……一類的話。嶽飛老媽得到的是“盡忠報國”那塊,而趙構老媽拿的那塊寫得是“精忠報國”,後來又給了趙構。趙構文化底子不厚,把“精忠”這兩個字又提給嶽飛的大旗上去了。
正因為嶽飛是趙構的哥哥,嶽母姚氏才要千方百計隱瞞他的來曆。當嶽飛部下有人得知這個秘密以後,嶽飛的老婆才會不經審訊,馬上將該人殺掉滅口。
那麽,皇子嶽飛怎麽會流落到湯陰縣去呢?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宋徽宗的時候,皇宮裏有個姓姚的宮女,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懷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頭兒,為了保證皇家血統的純潔,皇帝和那個女人睡過覺都會被太監登記在皇帝的起居錄上。懷孕的宮女也會被在皇家家譜“玉碟”上記載一筆。那宋徽宗是個風流人兒,一夜情之後給姚氏留下了一塊寫著“盡忠報國”的玉佩。
宋朝時期,朝廷濫殺大臣的事情很少發生,但是宮廷之內後妃爭寵卻是時時有之。有名的“狸貓換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說宋真宗無子,李劉二妃同時懷孕,真宗下詔:先生皇子者受封為後。劉妃本是假懷孕,於是收買了太監,在李妃產後以剝了皮狸貓換下孩子,把孩子說是自己生的,然後誣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將李妃打入冷宮,直到二十年後為包公發現,把她帶回京城,並設計使她母子相認。姚氏懷了皇子以後,就有個沒有孩子的妃子來找她談判,說你生下孩子以後過繼給我吧,我保你以後過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倆兒都吃不了兜著走。姚氏又怕又氣,搞不好那女人也會搶了我的兒子再把我幹掉。盡管嘴上不得不連連答應,她心裏卻在想別的主意

“崇寧元年十二月……出宮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宮女出宮。姚氏聽說了要放宮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幾乎全部的積蓄,買通了太監,混在那些宮女裏麵,出了皇城。姚氏那時已經有七個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別人也不容易看出來。逃出開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來追,也不敢和娘家聯絡,偷偷住在個小店裏。崇寧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嶽飛。嶽飛將近滿月的時候,姚氏發現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沒,急忙帶了嶽飛向北麵逃跑。跑到黃河邊上的湯陰縣,正碰上發大水,過不去了。有好心人過來問,於是姚氏才編了個坐在水缸裏逃難的神話。問她的孩子姓什麽,她隨口就答:“姓姚”,又覺得不對勁兒,才又改說“姓嶽(藥)”。
姚氏把嶽飛帶大,給他取名叫“飛”。飛者非也,就是說他本來不姓嶽。到了宣和年間,嶽飛要去投軍,對姚氏說: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報名。報名要填家庭成員,我爹叫什麽名字?姚氏剛要說:宣和皇帝,才說了宣和兩個字,忽然覺得不對,才改口說:嶽和,你爹叫嶽和。
想到兒子投軍以後就有可能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熱血沸騰,要嶽飛解開衣服,自己把那塊玉佩燒紅了,往嶽飛背上一拍,印下“盡忠報國”四個字,還囑咐嶽飛,以後見了皇帝,一定要讓皇帝看看你的這四個字。嶽飛嘴上答應著,心裏也是一頭子霧水:我在皇帝麵脫前光膀子幹嘛?
後來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姚氏心急如焚,每次見了嶽飛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聖”。那時宋朝經常派人去金國問候宋徽宗和宋欽宗。估計姚氏也給宋徽宗帶過信,告訴他那個逃出宮的宮女生了個兒子,現在是宋朝大將,一定要救他會來等等。那是紹興五年,宋徽宗接到信又驚又喜,一激動死了。消息傳來,姚氏悲痛欲絕,過了一年她也去世了。在臨死之前,姚氏把嶽飛的身世和他講了,嶽飛大驚,自己的父親竟然是皇帝,而且死在了金人手裏。自己居然是當今皇帝的哥哥,和他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
嶽飛覺得心裏亂得很。趙構那麽懦弱,不求收複失地,北方的老百姓們在金兵統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當了皇帝,肯定能把金兵消滅,建立一個富強的中華大帝國。可是趙構對自己不錯,又是自己的親弟弟,怎麽下得了手呢?嶽飛越想越痛苦,哎呀,幹脆,老子不幹了!於是才有嶽飛接連兩次撂挑子,什麽官也不想當了的故事。
趙構那時還蒙在鼓裏,死活不讓嶽飛辭職。而且金人大兵壓境,嶽飛不得已,才又帶兵和金人大戰起來。
可是,日子長了,秘密總有走露的時候。嶽飛有個部下聽到了點兒什麽風聲,馬上被嶽飛的老婆抓起來,殺了滅口。漸漸的,趙構也聽到點兒什麽風聲了。
紹興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二月,命修《徽宗實錄》”估計趙榮應該帶來了宋徽宗的遺物,裏麵可能也有姚氏給宋徽宗的信。趙構一見大驚,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檜以修徽宗實錄為名,好好檢查一下所有的宮廷文件。這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舊文件了,而且在戰亂中又丟失了不少。不過秦檜也是個能人,終於把徽宗的起居錄找到了,其中有:崇寧元年x月x日,帝幸宮女姚氏之類的話。玉碟上應該也有類似的,崇寧元年x月x日,宮女姚氏有孕,後不知所終什麽的。
趙構把日子一對,正是嶽飛的年齡!
秦檜又呈上嶽飛的一首詩:
“寶刀歌.贈吳將軍南行:我有一寶刀,深藏未出韜。今朝持贈南征使,紫萬丈幹青霄 ......使君一一試此刀,能令四海烽塵消,萬姓鼓舞歌唐堯。”趙構看了更是疑點重重:你嶽飛已經是元帥了,怎麽還有一把亮未出來的寶刀?莫非這寶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萬姓鼓舞歌唐堯,”這堯雖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了。你嶽飛寫這個是什麽意思,莫非想讓我把皇帝禪讓給你不成?這還得了,趕快殺了他吧!
嶽飛有一首更有名的《滿江紅》:“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估計這句又把趙構嚇得夠嗆,你嶽飛收拾金國,那隻是從中國版圖的一半來收拾就夠了麽,你要從頭收拾,這是什麽意思?連我趙構一起收拾了?
下半闋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也很有意思。嚴格說來,此句對仗不工。靖康是年號,應該對個人名或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對得有點兒牽強了。嶽飛在這裏是不是也別有所指,指的是國恨家仇的雙重仇恨,為臣之恨,君主被虜,為子之恨,生父被囚。當然此句的原稿也或許是:“君父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對仗雖然工整,但因痕跡太明顯,才該成了靖康恥。此滿江紅有人說是後人偽做,理由是賀蘭山在當時西夏國,離金國遠了去了。嶽飛和金兵大戰,怎麽會犯這等錯誤?應該說興安嶺才對。其實,如果真是後人假托嶽飛之名所做,肯定不會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嶽飛此處用了賀蘭山絕非筆誤,而是這正說明了他的誌向遠遠不止收複宋朝的失地,打敗金兵而已,而且要繼承漢唐的疆土,連西夏國也要滅掉。更有意思的是,嶽飛在此詞中還提到了匈奴。宋朝時,匈奴早已遷移到歐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嶽大帥也有心建立一個橫垮亞歐兩洲的大帝國?既然一百多年以後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為什麽嶽大帥做不到呢?嶽飛的軍事能力不弱於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財力遠勝於蒙古。當然曆史是不允許假設的,但是如果嶽飛的大帝國能成功的話,就不會有持續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亂。沒有亂世的可乘之機,可能也就不會有以後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國。
可惜嶽飛猶豫盡管猶豫,終究還是下不了決心把政權從趙構手裏奪過來。反而被趙構先下了手。嶽飛想來也是後悔得緊,臨死之前除了“天日召召”再也說不出什麽話來了。未曾造反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唉,這個嶽飛呀!

 
 不知此文作者是誰
 
。。。。。。。。。。。。。。。。。。。。。。。。。。。。。。。。。。。。。。。。。。。。。。。。。。。

 

站在現在的角度看,秦檜、王倫執行皇帝的命令和金人議和是有功勞的,因為女真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古老民族,大漢族為兄,女真族為弟,既然是兄弟,這場戰爭就不必打下去,所以議和才有利於中國人民。

 

沒人批駁朱海軍,我來駁他的文章。他認為秦檜是民族英雄是大錯特錯。即使秦檜有大功在宋朝,也隻能說他是宋朝的功臣、英雄而不能說是民族英雄。站在現在的角度看,宋金都屬於中國,秦檜之流何來民族英雄之稱!像八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才是真真正正的中華民族英雄。

 

 

 

 

為秦檜辯護?[編譯]
發表時間:2003-7-22 15:55:00   
  貼出此文不是有意唱反調。隻是此文觀點十分奇特有趣,喜歡曆史者不妨把玩一下,看是否有點道理。 
  前麵我已貼過了他對夏禹的考證,見[夏禹是殺人奪國,毀滅古代文物的第一大罪魁!]一文,現再編輯一下他對秦檜和嶽飛的看法,此老是千百年來為秦檜辯護的第一人,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可能大家難以接受,奇文共欣賞是也。全文翻譯如下: 

  秦檜之惡名遠播中外,婦孺皆知,千餘年來中國人從來不當他是人,說他沒有人格、漢奸、賣國賊、是個壞到不能再壞,惡到無法再惡的大惡人。且遺惡時間最久,至今仍令人咬牙切齒地痛恨不已。甚至秦檜的子孫也不敢姓秦,即非同宗也紛紛改姓,唯恐受到連累,把食品中的油炸糕也叫做油炸檜。 
  秦檜之墓在建康,墓上豐碑屹立,不鐫一字,因當時的士大夫鄙其為人,兼畏物議故不敢作神道碑。孟琪滅金回,屯軍檜墓,令軍士糞溺其上,人謂之穢塚。他所遺世的文字,文物也理所當然地為國人所鄙視,這是必然的了。 
  秦檜之賣國固然可恨,而千餘年之唾罵也足以抵矣。作者既不姓秦,似不便作秦姓的孝子賢孫而為秦檜昭雪,唯公道自在人心,同情生自天性,過份毀譽也有傷雅道。因人累物,對古玩界也是一大損失,茲將個人所感略誌於下是非固非所及,若能因此而將古人之真跡減少毀滅於願足矣。 
  夫秦檜之失在於擇主不明,他的過失和嶽飛是一樣的,但世上論及二人竟有天壤之別,即秦檜之惡已至極,嶽飛之美已至巔,其實二公所為又何嚐不同也?蓋人臣事君,在擇主,如遇無道君,不忠固屬不當,即忠又何嚐不是助桀為虐?其實在無道的君主之下,忠否都是不能有好結果的,然嶽、秦同事昏庸的康王,其所得的批評也太不公允了點。 
  試想康王之時的宋室的江山已危如壘卵,徽、欽蒙塵,國已無主,康王趙構坐視不救,逃到南京做他的皇帝去了,還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鬼話來,其實是個預謀,按理,無論怎樣論序排輩也輪不到他做皇帝。其實是早有預謀,捷足先登。既是預謀,他那裏還想把徽、欽兩宗接回來?在康王之意,隻要金宋並峙,能常保其帝位,於願足矣。所以當臣子的當揣明帝皇的心意,明了其居心,能導則導,不能導則掛冠以去,如韓世忠之遊西湖是也。 
  可惜二公之智均不及此。秦檜不能導帝於善,卻奉君之惡,固屬非妥。但武穆不明康王之心,任性為之,亦未盡是。豈不知此時的天下是趙氏的天下,主人想把天下送人,當臣仆的卻以天下為己物,竟以自己所見者為是。要知道,天下的事都是相對的,並無絕對的道理,嶽飛違背主人意見而擅自行之,不蓄人言,不服指揮,成見太深,亦非一代完人應有之態度。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秦檜和嶽飛的主張到底誰對誰錯,也應有全麵的考慮,再下定論。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當時金人國勢之強,兵力之盛,足以滅宋而有餘,其所以未南逼,是因為金人不慣在南方居住,心不欲滅宋,並非宋之兵力尚足以支持。當時的南宋朝庭,皇帝昏庸,文官愛錢,武官怕死,士兵膽怯,糧餉不足,將帥拔扈,諸將領各自割據,久已不知朝庭為何物,從嶽家軍,韓家軍,張家軍等名目,可見中央早就失去了編製的能力,此時若無秦檜之振作,即使金人不南侵,也沒有後來元朝興起,宋室也必定要自行消亡了。且秦檜之於宋室並沒有不忠的行為,他不過是一宰輔之臣,一切秉康王的意誌行事,與金議和是康王的政策,康王欲殺嶽飛不過是假助了秦檜之手,如康王不欲殺,檜何敢殺之? 
  一個國家的實力係素養所成,不是放大炮說大話可以嚇走敵人的。如果嶽飛能將宋君的愛國心、愛民心、愛父母心愛祖宗心勸導發現,將文官愛錢武官怕死的心理革除盡淨,從而統一軍令,強大軍庫,武器優裕,糧餉充足,有可勝金人的實力,此時若為秦檜殺之,這是真可惜了,秦檜也是該獲此千古罵名。但嶽飛沒有一點可以依憑,他不過乘金主新立,軍隊換防之時,稍有小勝,竟大吹大擂謂是可痛飲黃龍,任何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不過是快人快語罷了,武穆幸而被殺,遂得享此大名,否則必為金人所敗,此語徒遺笑柄罷了。 
  秦檜當時的意思是以能戰而後能和,乘嶽飛小勝之時正可求和,然後整理內部以圖恢複,此時如無秦檜,宋室必亡,嶽飛豈隻是殺身而已?宋室尚能偏安,秦檜之助也,嶽飛未為金人所虜,亦秦檜之力也。 
  試看嶽飛死後之數十年,宋寧宗時韓侂胄為相,請議追封嶽飛為鄂王,追奪秦檜之王爵,改諡謬醜,此時完全照嶽飛的主張辦理,定議大舉伐金,且傾全國之力,遠勝於嶽家軍部份之兵力,而實力尤倍之,此時的韓侂胄也就是嶽武穆的化身了,應該能痛飲黃龍府了吧?結果非但沒能恢複片土,反而淮西之地盡失,連求和都不能夠了,不得已隻好把韓侂胄的頭臚送上金庭,稱臣納幣而後已。 
  嶽飛幸而死,不然隻有丟人,絕不能成名,君不見,韓侂胄之名天下有幾人知道的?我們論人宜據理,不憑運,尤其不宜人雲亦雲,應有自己的主見,如是如此,則古代的遺物均有保藏的價值,不可因一時之憎愛而改毀其作品,是好古者應有之態度也。

 

 

 

[轉帖]我為秦檜夫婦辯護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線  (2005-11-04 09:08:41)  來源:天府論壇·天府時評 
    尊敬的曆史法庭主審法官、各位陪審員:
  我今天在夢中接受了當事人秦檜夫婦委托,將秦檜夫婦陷害嶽飛一案上訴至貴法院。本律師為其作無罪辯護,懇請法庭判決我當事人陷害嶽飛罪名不成立並為其恢複名譽。
  主要事實及辯護理由如下:

  一.幾百年以來,我的當事人一直被當成漢奸、賣國賊的典型跪在西湖邊的嶽飛塑像前,忍受世人的唾罵,後人飽受歧視。迫於社會輿論壓力,幾百年一直無人為其辯護。本律師認為,即使是十惡不赦之徒也有依法為自己辯護的權利。如果我的當事人犯罪事實鐵證如山,經過公正的審判、辯護、證據質疑後,將其罪行昭示天下,更能警示後人。為了維護法律公正,本人決定義務為其作無罪辯護。

  二.本案原用法律程序不當。幾百年前的一個夜晚,我當事人未經任何法律程序也未允許辯護就被治安協管員(執法時未出示任何有效證件)強行押到西湖邊的嶽飛塑像前跪下,並且被非法剝奪了上訴權利。沒有經過法定程序就剝奪我當事人的人身站立自由是對人權的公然踐踏。此違法行為不予及時糾正將會造成大量冤假錯案。

  三.本案事實不清,疑點很多。
  幾百年來,曆史道德法庭一直采信我當事人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嶽飛的證據。並據此判決我當事人有罪。本律師認為,此證據恰好相反能證明我當事人無罪。
  中國從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的傳統,如果我的當事人真處心積慮要害死嶽飛,即使找不到罪名也肯定要栽贓罪名在他身上,怎會公開說嶽飛的罪名是莫須有。我的當事人會如此弱智嗎?
  本律師需要提請法官和陪審員注意的是,我的當事人既是位高權重的丞相;又是智商很高的科舉狀元還是仿宋字的發明人。我當事人要陷害嶽飛隨便都能給捏造很多罪名,決可能說嶽飛罪名是莫須有。
  本律師根據以上情況推斷,陷害嶽飛的真凶另有其人。此人權力極大又不受任何約束,隻有他可以用任何理由(包括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元帥級幹部。我的當事人顯然不具備此作案條件。

  四.以史為鑒才能麵向未來。
  中華民族的曆史是災難深重的曆史,也是屢遭篡改的曆史。 前天說洪秀全是反抗清朝暴政的英雄,今天就說他是窮奢極欲的色鬼;原來說張獻忠是農民起義的英雄,現在又說他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昨天還說國民黨是不抵抗的投降主義,今天又說國民黨在正麵抵抗日本……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
  麵對太多被歪曲的曆史,不正本清源談何以史為鑒;曆史冤案都不能昭雪還談什麽麵向未來。我今天寧願背上漢奸的帽子也要努力為當事人翻案,正是還曆史以真相的一種嚐試。
  我呼籲專家、學者、當事人的後代、受害者的後代、掌握證據的人勇敢地站出來為本案補充證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曆史真相,同樣人人有責。
  
  尊敬的法官、尊敬的陪審員,本律師上訴此案決不是為漢奸、賣國求榮者翻案。而是為了還曆史以真相。
  嶽飛的死一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悲劇的根源在萬惡的封建專製製度、在於朕即國家不受任何約束的權力。
  曆史不能重來,但錯誤可以重犯。今天如果我們不能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如果我們放過真凶;如果我們不能伸張公平與正義,就不能真正防止悲劇的重現。那將愧對我們的曆史,愧對我們的良知。
  餘祥林、聶樹斌等的冤案告訴了我們:
  當權力不受任何約束的時候;當真相被刻意掩蓋的時候;當全社會隻能有一種聲音的時候;當辯護的權力被任意剝奪的時候……
  誰敢保證悲劇不發生在他的身上?
  
  上天賜給你一雙慧眼就是讓你去發現事實的真相;上天賜與你睿智的大腦就是讓你去獨立思考;麵對錯綜複雜的曆史疑案。我懇請各位陪審員拋棄世俗偏見。公平與正義,在我心中,更在你們手中。
  請各位陪審員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本著以人為本、疑罪從無的原則判定我當事人無罪!
  
  
  請被上訴人收到上訴書副本後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逾期不提交不影響本案審理。
  
  附件
  
  證據一
  《中國通史》宋史部分
  此證據清楚表麵宋金交戰,雙方各有勝負。我當事人是當時宋國丞相,對宋國軍事秘密、後勤供應了如指掌。此證據(尤其是嶽飛的朱仙鎮大捷)足以證明,我當事人未向金國提供任何軍事情報;因此我當事人被金國收買,賣國求榮、陷害嶽飛的說法不成立,請法庭不予采納

  證據二
  本律師發表於本網絡的帖子《嶽飛不是省油的燈》,此證據證明受害者嶽飛自己也有許多缺點,他目空一切多次違抗皇帝命令,而且直言不諱,在皇權致上的封建製度下他的性格缺陷很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他的遇害與我當事人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證據三、四、五……
  請各位支持者補充

看<南宋皇朝>,秦檜才是民族英雄[轉貼]
ISBN  7-5080-2591-1 : CNY100.00  
題名與責任  南宋皇朝 [專著] : 文學本 : 40集曆史電視連續劇 / 徐海榮總編劇  
出版項  北京 : 華夏出版社, 2001  
載體形態項  620頁 : 圖 ; 26cm  
語言  chi  
一般附注  杭州市“五個一工程”重點作品  
內容提要  本書反映宋室南渡,建都臨安(杭州)直至最後滅亡的全部曆史過程,全方位地展示了南宋皇朝在偏安杭州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風物、人情。  
主題  電視文學劇本 -- 中國 -- 現代  
電視文學劇本  
中圖分類號  I235.2  
著者  徐海榮 總編劇  
2001I235.2a書刊保存本庫書刊保存本 13層 
2001I235.2a中文圖書基藏庫中文基藏 7層南 
2001I235.2X725中文圖書閱覽室中文社科圖書第二閱覽室


該劇被列為杭州五個一工程,在這部劇的開頭就寫明:民族融合是不可抗拒的,在這部電視局中,對嶽飛采取了明褒實貶的手法,
第一、嶽飛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一個抗金英雄的事跡被一筆帶過了,在劇中根本就不提嶽飛從一個士兵經過與金軍奮戰而逐漸成為一個軍事統帥這一事實,而讓他從一開始就成為趙構的親信。並成為了宋高宗趙構對付其他大將和抗金義軍的一個打手,如為了阻止趙構去金國議和以挽救北宋的危機,嶽飛在趙構的授意下組織學生暴動,打死了力主議和的王尚書,然後就是金軍占領了開封靖康之恥發生了。
第二,在劇中為了突出這一點,設計出嶽飛的第一個夫人——劉夫人先被金人奸汙了,然後被楊厶所救 ,而嶽飛卻利用她來迷惑楊厶,從而達到消滅農民起義軍的目的,而劉夫人也最後認清了嶽飛,最後自殺死在嶽飛麵前(在劇中楊厶被設計成了一個一心為民族的英雄,如他為了抗金而秘密訓練了二十萬大軍準備北伐,並打算任命嶽飛為統帥).第二個夫人更被設計成了曾經是趙構臨幸過的女人,趙構為了扶持和考驗嶽飛,將她嫁給了嶽飛.而嶽飛為了表示忠誠從沒和第二個夫人同過房(當然在劇中是嶽飛也很生氣,但在嶽母的“教育”下,還主動向夫人跪下認罪);而且在劇中還暗示趙構與嶽飛都同時暗戀了和他們的母親年齡差不多的李清照(而且把趙構就描寫成了一個有戀母情節的孩子),而李清照似乎更喜歡嶽飛,以至於當她和嶽飛在一起談趙構向他表白她很像他的母親時,諷刺趙構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結果趙構聽了很生氣,差點處罰了嶽飛(隻是因為李清照也在場,才沒有作出來)。
第三、在全劇中沒有出現“嶽家軍”一個字,開頭就是趙構麵臨其他將領的抗命,而將嶽飛從一個小兵在一年的時間裏提升為節度使,而嶽飛在全劇中除了沒有辦法不描寫的郾城大捷,不是吞並其他抗金軍隊,就是消滅農民義軍,最大的一次戰役還是和劉齊的偽軍打的,
第四、在劇中,嶽飛的死因被設計成了為了阻止趙構削其兵權與十位領兵大將歃血為盟共同抵抗趙構,而趙構為了保持國家元氣,不得不殺了自己最親信的嶽飛以敲山震虎。
第五、嶽母在劇被描寫成一個膽小怕事的老太太.她的刺字不再是為鼓勵嶽飛去抗金,而是阻止嶽飛投入楊厶農民起義軍的隊伍,而嶽飛的女兒成了秦檜養子秦喜(被嶽飛鬧事打死的王尚書之子)的未婚妻,而且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了秦檜如何不計前嫌甚至請李清照來作媒。
第五、全書中先大力描寫了秦檜如何在金軍中大義不屈,後來為了實現曲線救國而假裝投降,從而取得金軍的信任被放回南宋,而秦檜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深謀遠慮為大局的人,比如處死嶽飛時,故意不寫一個叫施全的人冒死為他收屍的事,而成了秦檜為嶽飛收屍,而且嶽飛在劇中死的時候,秦檜為了成全嶽飛讓嶽用劍自殺(而實際是被毒死的)。
第六,在劇中很少有南宋將領英勇抗金的描寫,往往是一筆帶過,著重於描寫他們間是怎麽樣爭權奪利的。在全劇中描寫宋軍的抗金事跡最多落實在劇本中也不會超過2000字。而且在劇中還故意不提完顏亮準備全麵進攻南宋的事,而成了南宋主動進攻金,更是將南宋主張抗金抗元的人描寫成了一些全無全劇觀念,誤國誤民的書生。而且在劇中金人對宋人也很好,比如高宗的母親就寧肯給金人王爺作小妾也不願意回宋作太後,而且最後被趙構氣死了.趙構之所以命令嶽飛進攻金國也是因為知道了他母親作了金王爺小妾的事,而金一答應送回他母親,他就立刻收兵回國,然後將抗金的將領兵權全收回來了。
第七、文天祥被寫成了一個一心求死的“忠臣”。而在元朝廷中,蒙古人一直都不願意殺他,而那些投降的漢臣,則被描寫成理解文天祥的誌向(在投降的漢臣中不是他的弟弟文璧,就是他的好朋友張弘範)全力成全他的人

 

為什麽說秦檜是大英雄呢?當金人攻入宋朝要立張邦昌為皇帝時,宋朝滿朝文武被嚇得連屁都不敢放,隻有大英雄聰明的秦狀元將生死置之度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帶頭反對金人立偽張邦昌.為此,金人將秦檜及其全家抓走.

 

 

為秦檜說句公道話 
  讀了《300冊來自監獄的圖書》(載2005年6月15日《科技導報·教育周刊》第二版),總覺得有些話要說一說。 
  該文報道的是一位服刑人員的助學義舉。既是服刑人員———且刑期不短,13年———則肯定犯有罪行。過去一提起罪犯,人們腦海裏便浮現出一副十惡不赦的妖魔形象。現在罪犯也能做出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事,而且得到客觀報道和公正評價,實為社會進步的表現。 
  “文革”期間曾大批特批中庸之道,其實現在看來,長期統治中國人思想的,恰是一種偏激思維。首先是用一種“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將人分成“好人”和“壞人”(至今人們看電影、電視,還習慣於發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然後分別按“好”和“壞”的類型去強化。好人完美無缺,千人頂禮萬人膜拜;壞人一無是處,千夫指斥萬世唾罵。這種思維,在杭州嶽王廟表現得最為直觀,最為強烈。在那裏,嶽飛氣宇軒昂地享受著各種榮譽稱號,秦檜卻帶著老婆跪在嶽王腳下,你一個耳光,他一口唾沫,千百年來人們習以為常,沒誰認為有什麽不妥。其實秦檜和嶽飛都是有本事的人。嶽飛自學成才,文武兼備,秦檜受的是正規教育,狀元及第。你知道現在應用最普遍、最通行的宋體字是誰發明的嗎?就是秦檜。隻因他是罪人,至今稱這種最規範、最有美感的字體為“宋體”而不叫“秦體”或“檜體”。當然功不抵過,不能因為秦檜對於文化事業的貢獻而原諒他誣陷忠良的醜惡行徑。但是人們想過沒有,嶽飛遇害的根源在哪個身上?嶽飛與秦檜,一個是元帥,一個是宰相,同屬國家“一把手”直接管理的高級幹部,豈是誰想誣陷就誣陷得了的?如若不信,請你推敲一個細節:當時為了把嶽飛從前線調回來隔離審查,朝廷可是連發12道金牌啊!這12道金牌,沒有皇帝老兒點頭,秦檜敢發嗎?控製國家必須控製軍隊,這是任何國家、任何朝廷的領導人都會認準的死理,否則他就會丟掉江山。秦檜作為一介書生,能將統兵數十萬的嶽元帥輕易調回?他不過在執行皇帝的旨意啊!當初皇帝老兒為了保住江山,一個勁地鼓勵嶽飛賣命,待到抗金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卻又忽然想到父親和哥哥被營救回來必然複位,那樣自己又當不成皇帝了。於是釜底抽薪,讓嶽元帥徹底消失。後來為了收拾人心,又為嶽飛恢複名譽,秦檜幾位辦案人員自然得承擔責任。主謀得了實惠又賣乖,從犯成了替罪羊,這樣的事例還少麽? 
  也許有人會說:皇帝老兒心懷叵測,秦檜你不要迎合嘛。當然這就要批評秦檜覺悟不高、人品不好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嶽飛不也是聽命於皇帝嗎?當年他奉旨鎮壓楊麽起義,八百裏洞庭血肉橫飛,想那楊麽被處死的慘狀,也不會亞於嶽元帥的就義。然嶽元帥的運氣比秦檜好多了。假如楊麽有個兒子卷土重來奪了江山,說不定要委屈嶽飛跪在楊麽墳前了。 
  當然這隻是假設,不可能實現的。我們現在據實而論,就算秦檜罪惡滔天,是否就要被鑄成銅像跪在那裏,年複一年地遭受虐待?“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有一條即“不虐待俘虜”,一般人念一念、說一說、唱一唱都感到蠻人道的,但對當事人則是個嚴峻考驗。若被抓住的俘虜就是你的殺父仇人,霸占你老婆,強暴你姨妹,你能壓抑住“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切齒痛恨,做到不打不罵也不搜腰包嗎?但是解放軍正是以不虐待俘虜的博大胸懷贏得了民心。試想,如果用以牙還牙、冤冤相報的理念指導軍事行動,共產黨能得到江山嗎? 
  大家不要以為我是在調解秦檜與嶽飛的矛盾。秦嶽二位早已作古,任人毀譽,地下無知,但反映在他們身上的那種偏激思維,則是於今日構建和諧社會而不利的。“文革”期間我們動不動就是把某人“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人家已經剃了陰陽頭,戴上高帽子,承受著奇恥大辱,我們這裏還高喊“痛打落水狗”。為什麽沒有同情心?回憶當時的心情,我們看這些人也就像世人看秦檜,總覺得他們“罪有應得”。 
  如不認真“修理”一下偏激思維,莫說構建和諧社會,就是有人再搞一次類似“文革”那樣的災難性運動,也會風生水起,順理成章。作為國民,你不擔心麽?作為教育工作者,你心安理得麽? 

(責編:劉金蘭 作者:東方弧)

 

 

看到“討論秦檜專欄”後,想起以前的一個帖子。附在後麵
               
                      秦儈為什麽要跪下?

近千年來,人們一直讓秦儈跪在嶽飛的像前。直到前不久,一位藝術家才讓秦檜身上纏繞著繩子,把雙膝直了起來,可是此舉卻引來了鋪天蓋地的批評。那麽秦儈為什麽要跪下呢?殺死嶽飛的究竟又是誰呢?
當時的情況是,由於“二聖(宋徽宗、宋欽宗)” 被金人虜去,宋高宗才當上了皇帝。而根據當時的實力,金人也沒有力量再向宋發起更大的攻勢,兩國處於相對穩定的階段。在宋高宗看來,最大的心病就是怕“二聖”歸來,自己將失去皇位。所以宋高宗選擇了與金人求和的國策。
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什麽是愛國。封建時代,“朕即國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說,皇帝就是國家!愛國就是忠君! 嶽飛當時統兵一方,高唱“滿江紅”,誓要打敗金人,迎回“二聖”!試想,如果嶽飛真的打敗金人,迎回了“二聖”,那麽直接受到威脅的是宋高宗的皇位。所以所有召回嶽飛、封嶽飛為樞密副使(明升暗降,削其兵權)、讓大理寺審判、直到最後賜嶽飛死,都是皇帝的最終決定,也應該是皇帝真實意誌的體現。宋高宗在“嶽飛斷案”上的批示是“嶽飛特賜死”!試想,如果沒有皇帝的決定,縱然有十個秦儈,又能將嶽飛怎麽樣呢?而宋高宗所做的一切,也不過是在維護國家的穩定。如果嶽飛真的打敗金人,迎回二聖,那麽大宋就會有三個皇帝,國家將會出現更大的動亂!宋高宗為了讓嶽飛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急於出兵,可以說仁至義盡。為了籠絡嶽飛,多次對他加號晉爵,而嶽飛四次上書力辭不受。在“朕即國家”的時代,“精忠報國”報的又是哪一國呢?
秦儈又是什麽樣的人呢?據資料記載,秦儈自幼聰穎異常,政和年間中狀元。後來位及宰相,前後執政19年。對於宋高宗這個“國家”來說,他最能體會皇帝的心思,一心致力於與金人和解,劃界而治。他所能做的事情,隻不過是給皇帝建言,供皇帝參考罷了。封建時代文武官員的最高境界是“武死戰,文死柬” !一個大臣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皇帝,如果皇帝覺得建言不對,可以不采用甚至罷了他的官(其實,宋高宗也確實罷過他的官)!
所以,嶽飛的死隻與當時的國家政策和皇帝的決心有關,秦儈最多隻能負一點間接的責任。可是到了後來,善良的人民不敢直接指出皇帝的錯誤,社會一直流行的口號是“皇上英明,奸臣誤國”,讓秦儈跪在嶽飛麵前,這是否冤枉了秦儈?
在一個法製的國家,秦儈不僅應當站起來,還應當鬆綁。任何責任都應當由作出決定的人或組織承擔,而不應該有一個辦事員或說了兩句建言的人承擔!

 

曆代宰相有誰能比得上秦檜偉大呢?

 

 

[轉帖]徹底為秦檜平反-------真實的秦檜遺囑: 秦檜《遺表》  
   這裏說說真實的秦檜遺囑: 秦檜《遺表》  

  《三朝北盟會編》,宋代史學名著,南宋徐夢莘編,二百五十卷,采編年體例。 徐夢莘(1126年—1207年),江西清江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大部份時間在家著述,《三朝北盟會編》成書於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記載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迄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完顏亮伐宋,共計四十六年宋金關係的史料。三朝係指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該書成書於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史料收羅廣泛,凡詔敕、製誥、書疏、奏議、記傳、行實、碑誌、文集、雜著等,悉取盡收,按年月日標示事目,加以編排,征引的文獻達二百多種,後又編《北盟集補》50卷,惜已失傳。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二○:  

秦檜《遺表》曰:‘死生夜旦之常,難逃大數命義。臣子之戒,敢竭愚衷。屬餘息之將辭。戀清時而何及?伏念臣早緣末學,奮自書生。當見危致命之秋,守策名委質之分。畫疆之遣,元樞飛掩。報之符存趙之陳,具寮奉懲斷之指。倉皇皇奔走從君,衣冠不變於中華,覲會自依於常度。雖曆九死其未悔,猶冀一言而可興。草徽廟之二策,身居營窟,心在周行。洎浮海以言旋,舉同朝而趣異。下石而擠者紛至,奉身而退者累年。荷上聖之深知,排群疑而複用。延登右揆,峻陟維垣。專秉任於鈞衡,奉疇谘於帷幄。入而告後,玉音常許。其無心出則稱君,輿論共推於得體。上遵成算,複建中興,惟聰明睿智之絕倫,因古昔帝王之未有。挺身死難,救民於仗節之初;修睦休兵;尋盟於奏峨眉山之後。是謂樂天,以保天下繼代,以率功名居然。甯親以甯神,盈城而盈野。德之厚也,臣何力焉?臣感陛下推心委用之誠,進期畢命;睹陛下求治焦勞之切,退欲忘身。但知方疾以盡公,不敢辭難而避事。仰勤宸注,親屈帝尊訓詞矜惻於孱軀,天步邁臨於寢室。戴恩慈之俯逮,徒感咽以何言。顧愚臣知遇之若斯,雖舉族捐糜而曷報。而臣上負乾坤之造,莫知藥石之功,病在膏盲,命垂晷刻。闕廷注想,難瞻穆穆之光;黽鼎妥安,尚抱拳拳之恨。念籲天而靡逮,忍將死以猶言。文雖不倫,義或有取。伏望皇帝陛下,惟新盛德,謹保清躬,萬壽無疆。行奉東朝之養五兵,不試永居北極之尊。益堅鄰國之歡盟,深思社稷之大計,謹國是之搖動,杜邪黨之窺覦。以治亂為著黽,以賢才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從,緩刑乃得眾之方,訓本乃富民之術。雖淵衷之素定,在愚慮之實深。凡此數端,願留聖念臣形留神往,淚盡辭窮。憂國有心,敢忘城噸之策;報君無路,尚懷結草之忠。’   
  
  秦檜的《遺表》很是感人,可以稱得上忠肝義膽,不比諸葛亮的出師表差,秦檜他主張修養生息,養兵,以利後戰。 他說:“行奉東朝之養五兵,不試永居北極之尊。益堅鄰國之歡盟,深思社稷之大計,謹國是之搖動,杜邪黨之窺覦。以治亂為著黽,以賢才為羽翼,事有未形而宜戒,言或逆耳而可從,緩刑乃得眾之方,訓本乃富民之術。雖淵衷之素定,在愚慮之實深。凡此數端,願留聖念臣形留神往,淚盡辭窮。憂國有心,敢忘城噸之策;報君無路,尚懷結草之忠。”  

  早期的秦檜也是個忠義之人。公元1126年,金兵突襲北宋京城成功。在金人未攻破汴京前,秦檜一直主張抗金,反對割地求和。在金人的威逼下,宋朝百官議立張邦昌為帝。秦檜竟站出來反對,立議狀要存趙氏。結果秦檜被金人俘虜北去。秦檜此舉,頗受人民讚揚。可以說秦檜若不出站來立議狀要存趙氏,就不大可能會被虜走受苦受罪。或許還會在偽齊政府裏做大官享受榮華富貴。秦檜到金國後,受到金元帥粘罕另眼看待。忍辱負重為徽宗寫乞和書。可以說這完全是忠臣之舉, 誰那麽傻寫乞和書,給自己找後人唾罵的理由。其後他被金太宗完顏晟賜給左監軍完顏昌。在金國期間並不無任何變節之舉。公元1130年完顏昌攻楚州時秦檜趁機逃回宋朝。   
   後來的秦檜主和並沒什麽不對,宋高宗趙構本人在秦檜的生前和死後,多次把對金議和的首功歸於秦檜,據《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記載:  

卷一五八,紹興十八年八月癸醜日(陽曆1148年9月12日),趙構和秦檜的談話:  
‘朕記卿初自虜歸,嚐對朕言:“如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遂首建講和之議,朕心固已判然。而梗於眾論,久而方決。今南北罷兵六年矣,天下無事,果如卿言。’  
卷一六九,紹興二十五年十月丁酉(陽曆1155年11月19日),即秦檜死後次日:  
‘執政奏事,上曰:“秦檜力讚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複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  
卷一七○,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乙未(陽曆1156年1月16日):  
‘上謂魏良臣、沈該、湯思退曰:“兩國和議,秦檜中間主之甚堅,卿等皆預有力。今日尤宜協心一意,休兵息民。”’    
   和、戰問題,是兩軍對壘中經常發生的事,其共同目的,是取決於是否有利保存自己,和爭取時間發展自己。南宋紹興情勢如何呢? 清人趙翼說:“宋之為國,始終以和議而存,以不和議而亡。”“澶淵盟,而後兩國享無事之福者,且百年;元昊跳梁,雖韓(琦)範(仲淹)名臣,猶不能製,亦終以歲幣餌之,而中國始安枕。當北宋強盛時已如是,況南渡乎?”, 見《二十二史劄記》卷二十六. 近人陳登元先生把趙翼這個觀點具體化,以為“秦檜在偷安半壁,中原殘破之時,其所以力主和議,實不得已中之不得已也。”其主要理由:(一)國家經濟困難,支持不了龐大的軍費開支;(二)軍事力量不強,至收潰卒群盜,以充王旅,將驕卒惰,軍紀廢弛,不足以戰;(三)文武不和,不可與圖大業。“因此可知秦檜議和,有人以為保全東南者,非無以也。”, 見《金陵學報》第一卷第一期. 陳登元先生列舉的這些現象,在南宋初年都是存在的,因而建炎間屢屢敗給金人。  
  
   和約對宋朝是有利的。紹興和議是南宋和金國在1141年達成的和議,南宋朝廷在急於求和下,接受了金國的苛刻條件。 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南宋軍在反擊金軍的南下中,取得了順昌等地。至此,南宋可戰而不戰。為了徹底求和,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朝廷解除了韓世忠、張俊、嶽飛等大將的兵權,同年十一月宋、金雙方達成共識,十二月末,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子嶽雲、部將張憲被害。次年三月才完成“紹興和議”全部之手續。 隨著和議達成,金亦放還宋徽宗靈柩和高宗生母歸宋。 紹興和議使宋、金之間維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期間雙方雖然偶有衝突,但衝突之規模不大。  

條約內容要點如下:  

重劃宋、金兩國的邊界,東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關為界,宋割唐、鄧二州(在今河南省內),又重定陝西地界,宋失去商(今陝西內)、秦(今甘肅內)兩州約一半土地予金。  
宋奉表稱臣於金,金冊宋主為皇帝。  
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須遣使稱賀。  
宋每年向金國繳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為什麽秦檜被後人視為賣國賊呢?這完全是後來南宋政治的需要,明朝和辛亥革命也繼續把這個曆史謊言散布擴大。秦檜是政客們爭名奪利的犧牲品,同時,一個性格有缺陷的戰將嶽飛被無限的神化。  

秦檜身後,對於他的評價問題,有宋一代,官方就幾經變化。紹興二十五年十一月,高宗為褒其主和之功,題其神道碑額曰:“決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為申王,贈諡曰“忠獻”。太常博士曹冠撰諡議說:  
   故太師贈申王秦檜,光弼聖主,紹開中興。安宗社於阽危之中,恢太平於板蕩之後;道德光天地,勳業冠古今,雖備道全美,不可主一善名一功,而崇報之典,嚴於定諡。尤當先其報國之大節,傳道之效焉。謹按諡法:慮國忘家曰忠,文賢有成曰獻。宜賜諡曰:“忠獻”。 見《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卷一百七十.     
   事過五十一年,寧宗開禧二年四月,以外戚入主大政的韓侂胄準備興師北伐,使禮部侍郎李壁奏貶秦檜,奏疏說:    
   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複開於臣子之口,宜亟貶秦檜以示天下。  
   於是削奪秦檜王爵,改諡號為“謬醜”。製詞說:“兵於五材,誰不能去之,首弛邊疆之備;臣無二心,天之道也,忍忘君父之仇。”“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 見續資治通鑒》宋紀卷一百五十七. 評價全部翻了個個,製詞成為當時傳誦之作。  
   結果,開禧北伐失敗,韓侂胄成為妄啟兵端的罪魁禍首。時任禮部侍郎的史彌遠獻計誅殺韓侂胄,函韓侂胄之首向金人乞和。為了討好金人,還恢複了秦檜的王爵,再贈以諡號。《續通鑒》評論說:“當時用事者,亟欲反侂胄之政,而不頤公議如此。” 見《續資治通鑒》宋紀卷一百五十八.   

  元代修的《宋史》,照抄嶽飛子孫寫的美化嶽飛的家集,同時,也把秦檜列入《奸臣傳》。  

  上述種種,無論是褒是貶,都是當權者根據政治需要來確定的,秦檜不過是個皇帝手中的玩物。 但秦檜本身卻總是忠貞愛國的,可以說是死而後已。他沒有錯,趙構主和也沒有錯。想象漢武帝,他的武功不是因為前麵文景之治,才有本錢大打特打麽?趙構時代休養生息,為後來南宋揮兵北上創造了基礎,盡管南宋北伐還是敗了。  
   元代為少數民族入主中華,對儒家所講的“嚴華夷之辨”多所避忌,然修《宋史》仍將秦檜列入《奸臣傳》。但是,曆來的史家也不無異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點:(一)秦檜力主和議,乃“保全東南”之舉;(二)南宋向金人屈膝投降,高宗作為最高統治者,應負主要責任;(三)秦檜所以得政、專國,是因為他的主張迎合了高宗的願望。  

  到了明朝,為了鼓勵抗擊北元的鬥誌,秦檜再次遭難。秦檜和嶽飛名聲在南宋的大起大落很有戲劇性色彩,非常容易包裝成正反派的明星。明朝文人偽造嶽飛的詩詞“滿江紅”。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嶽王廟,有與嶽飛被殺有關的秦檜、王氏、萬俟_、張俊等四人跪像,也鑄造於明代。  

  到了辛亥革命,民國把明朝的驅除靼虜的一套又全部學來了,當然,也再次掀起了貶低秦檜和神化嶽飛的新高潮。個人對明朝和民國沒有任何好感,明朝200年沒有統一北元,卻反複大修長城,民國更差, 武昌起義的時候就是打的是十八星旗,意思是把滿蒙藏疆出賣給各個列強以換取支持他們的革命,最後真的把外蒙給驅除了。    
   再說說宋高宗(1107年—1187年)趙構,南宋開國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靖康元年(1126)趙構曾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短期為人質,後得以回國。 1127年汴京淪陷時,他在當時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與江蘇省的南京市有別)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期間趙構被金兵追殺,一度在海上飄泊,至紹興元年(1131年)正式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民間有傳說“泥馬渡康王”。在位初期因為動亂,起用主戰派李綱、嶽飛等等。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秦檜等人,並處死嶽飛、罷免李綱、韓世忠等等。 由於當時金國已經占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領土,宋高宗授意丞相秦檜和金議和,簽定紹興和議,以稱臣賠款為代價,取回一部分實際上由金控製的領土,迎回宋欽宗(後來金未放欽宗)。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宋高宗僅有一親生之子趙旉,早夭。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位於太子趙眘,是為宋孝宗。 從高宗禪位看,他並不貪戀皇位,而嶽飛屢勸沒有子嗣的宋高宗立嗣,為高宗所忌,最後以“莫須有”罪名殺死嶽飛。從這個罪名看,按當時宋朝的法律,嶽飛確實該殺。  

莫須有,南宋時期中古漢語的口語,曆史學家李傲的解釋是“難道沒有嗎?”,後來為了包裝嶽飛這個明星,莫須有被文人解釋成了憑空捏造。  
   嶽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幹涉高宗立嗣的問題,不需要證實其謀反罪名就可處死:  

南宋張戒《默記》記錄如下:薛弼以甲字正月,道由建康謂戒曰: ‘弼之免於禍,天也。往者丁巳歲(注:紹興七年為丁巳年),被旨從鵬(注:嶽飛字鵬舉)入覲,與鵬遇於九江之舟中。鵬說曰:“某此行將陳大計。”弼請之,鵬雲:“近牒報:虜酋以丙午元子(注:指宋欽宗之嫡長子趙諶。靖康元年為丙午年,當時宋欽宗立趙諶為太子)入京闕,為朝廷計,莫若正資宗之名,則虜謀沮矣。”弼不敢應。抵建康,與弼同日對,鵬第一班,弼次之。鵬下殿,麵如死灰。弼造膝,上曰:“飛適來奏,乞正資宗之名。朕喻以卿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與也。”弼曰:“臣雖在其幕中,然初不與聞。昨至九江,但見飛習小楷,凡密奏,皆飛自書耳。”上曰:“飛意似不悅,卿自以意開喻之。”弼受旨而退。嗟夫!鵬為大將,而越職及此,取死宜哉!弼又雲:“不知若個書生教之耳。”’  

《金佗粹編》卷二十一《籲天辨誣》卷一《建儲辨》引熊克《中興小曆》如下:‘紹興七年夏四月,上詔飛入覲,弼亦移書趣飛行。至是飛偕弼入奏事,飛以手疏言儲貳事,衝風吹紙動搖,飛聲戰不能句。飛退,弼進,上視之色動。弼曰:“臣在道,常怪飛習寫細字,乃作此奏。雖其弟子無知者。”’  

趙鼎《忠正德文集》卷九《辨誣筆錄·資善堂汲引親黨》:‘鼎丁巳秋再相,適嶽飛入朝奏事。翌日,上曰:“飛昨日奏乞立皇子,此事非飛所宜與。”鼎奏曰:“飛不循分守,乃至於此!”退,召飛隨軍運使薛弼諭之曰:“大將總兵在外,豈可幹預朝廷大事!寧不避嫌?飛武人,不知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公歸語幕中,毋令作此態,非保全功名終始之理。” 弼深以為然,曰:“當子細諭飛,且諭幕中諸人也。”’
   有關嶽飛背後的字是否為其母所刺,到現在還有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嶽飛背後的字應是“盡忠報國”而非“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傳亦有記載),多數研究認為現今不少人認知的“精忠報國”,應是受到宋高宗禦賜“精忠嶽飛”四字,並由嶽家軍以之為旗幟與金兵作戰的誤導。慷慨激昂,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為全世界華人所熟知。但是,嶽飛的傳世文才《滿江紅》, 並非嶽飛寫的,實際是明代人偽作,寫作年代不早於明代中葉,此事史學界李傲, 餘嘉錫, 夏承燾等人有定論。該詞的偽造要從嶽飛被神話的兩個階段談起。嶽飛和關羽一樣,被神話成忠義的代表。嶽飛子孫神話其先輩,手法是對嶽飛敗仗不提而隱藏起來,而誇大甚至編造嶽飛的勝仗,這些美化的曆史竟然收入《宋史》。  

  有趣的是,二十四史中,《宋史》,《遼史》,《金史》,這三史均由元脫脫等撰寫。的紀傳體史書。由於《宋史》隻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倉卒寫定,檢校難周,又出於眾人之手,因此,它在文字修飾,史料剪裁、史事考訂、全書體例等方麵,難免有錯誤,甚至互相矛盾,因此後世有重修宋史的提議,清代陳黃中編《宋史稿》219卷、陸心源編《宋史翼》40卷,朝鮮的李算編了148卷的《宋史筌》。  
   嶽飛的美化恨容易從《金史》中的記載揭穿出來。嶽飛不是百戰百勝,《金史.王伯龍傳》中就記載“軍渡采石,擊敗嶽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金史.完顏昂傳》記載“宋將嶽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倉卒出禦之。時桑柘方茂,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金史.仆散渾坦傳》記載“天眷二年,與宋嶽飛相拒。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金史.完顏宗秀傳》記載“宗弼複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嶽飛軍於亳、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  

  《宋史》動不動就說嶽家軍殺敵“數千數萬”,甚至有“以五百騎兵破金兵十萬”的胡編,除了上麵澄清了的偽造之外,還有偷換概念,實際上,嶽家軍在大部分戰鬥中所殲滅的敵人,並不是真正的女真“金兵”,而隻是“偽齊”政權的“偽軍”,以及被金兵抓壯丁來的“簽軍”,這種“簽軍”,隻是作為一次性使用的炮灰性質的部隊,用來在交戰時擋在前麵消耗對方的箭石,是從老百姓中抓來的壯丁人,後來也經常使用這種手段。甚至很多都不算是軍隊,連“簽軍”的名義都沒有,所謂嶽家軍的赫赫戰功很多就是靠殺這些沒有什麽戰鬥力的本民族的“簽軍”和“偽軍”建立起來的。大家應該記得,當時“金兵”中有人稱嶽飛為“嶽爺爺”,這些人就是“金軍”中的漢人“偽軍”“簽軍”部隊,這是當時漢人的口語。從情理上來說,女真金人也根本不可能去稱呼異族敵人而且是自己手下敗將為“爺爺”。  

  嶽飛子孫如此美化其祖先,但是,《滿江紅》竟然沒有收錄入其家集裏,連相關記載也沒有,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現在徐階所編的《嶽武穆遺文》,是根據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嶽墳詞碑收入的,且趙寬碑記中提及的嶽飛另一首詩《送紫岩張先生北伐》經明人考證也是偽作。此外,詞中“踏破賀蘭山闕”也是一個破綻。賀蘭山入於史書,始於北宋。唐宋人以賀蘭山入詩,都是實指,賀蘭山在今內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土地,而金國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內。嶽飛不可能以在西夏境內的“賀蘭山”來比喻攻打金國黃龍府的誌願,這是牛頭不對馬嘴。實際上是,明代北方韃靼族常取道賀蘭山入侵甘、涼一帶,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將王越曾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一個勝仗,因此,有學者推測“踏破賀蘭山闕”是王越或者王越手下文人所作歌頌勝利的詩詞。  

  鄧廣銘 在其文“再論嶽飛的《滿江紅》詞不是偽作”辯護說,"第一個應當解答的問題是,如果《滿江紅》詞確係嶽飛所作,何以不曾被嶽霖、嶽珂收集到,不曾編入《 家集》之中?據嶽珂在《家集序》中所說,其父嶽霖對於搜集嶽飛的各類作品,確實是作過一番極大努力的,而嶽珂本人在這方麵卻沒有作過什麽工作,隻是加以編次刊印而已。" .  
 
   鄧廣銘的辯解軟弱無力,毛選才5卷, 而嶽飛子孫的家集竟然有10卷, 誰能想象的出數百年後, 今天的毛詩詞裏麵沒有毛最佳詩詞?有網友說,"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在他死後近200年才被發現的", 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 《滿江紅》這麽動人的詩詞是直觀的, 有點知識的都知道, 而音樂是5線譜, 沒有相當的音樂修養的人看不懂,也奏不出來, 極少數人才可以發現的. 嶽飛的《滿江紅》詞的確是偽作, 否則,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宋朝沒有,元朝的雜劇《宋大將嶽飛精忠》沒有, 怎麽在明朝突然冒出來?   
  最後,總結一下,秦檜力主和議,乃“保全東南”之舉, 南宋向金人屈膝投降,高宗作為最高統治者,應負主要責任,議和本身並沒什麽錯。秦檜是愛國的忠義之士,嶽飛也是愛國的將領,兩個人都愛國的,不過是主戰或者主和的差別。嶽飛的死是他自己的責任,他不該幹涉本來無後的高宗立嗣。  

  過去,政客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醜化秦檜而神化嶽飛是錯誤的,今天,我們不再需要一個虛假的曆史人物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的曆史上愛國人物很多,比如,晚清抗著棺材收複新疆的左宗堂。教科書上已經不再稱嶽飛是民族英雄了,這是個進步。促使我寫這個帖子的根源是我無意中看了一個文章,說某地為了開發旅遊資源,要樹立秦檜跪在嶽飛母親墳頭的雕像,這也太過分了。為此,寫此貼還秦檜的曆史清白。  
  
 看看嶽飛的後人多囂張: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5/06/09/001042283.shtml  
南京秦檜後人反對祖先跪拜嶽飛母親墓(組圖)-----稿源: 南京晨報  
近日在江西省九江縣廬山腳下的嶽母墓前,當地政府鑄造了秦檜等五奸臣反剪雙手的跪姿白鐵鑄像。然而,南京江寧是秦檜的家鄉,至今還生活著他的許多後人,昨天自稱是秦檜第三十二世孫的秦良先生表示:“秦檜已在西湖跪了嶽飛,憑什麽還要跪嶽母?”  
秦先生情緒激動地說:“人自宋後愧姓秦,我從來不向陌生人提到我是秦氏後人。但就跪像問題我要為祖先說幾句話。首先,當年秦檜殺害嶽飛時,嶽母已經去世好幾年了,我認為秦檜和嶽飛母親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沒必要下跪啊;其次,在西湖嶽飛墓前,秦檜已經跪了幾百年,現在憑什麽又要跪嶽母呢?”  
駱主任向記者介紹了當地政府為什麽要恢複秦檜等跪像的原因。“1996年,九江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專門撥款100多萬元重修了嶽母墓,恢複了嶽母祠、嶽飛守孝祠等史跡。2004年,江西省政府要求嶽母墓申報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九江縣政府又撥出10萬元款打算再恢複秦檜等五奸臣跪像,同時全國的嶽飛後人也捐款2萬元,後來就用這筆捐款鑄造了秦檜等五奸臣跪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