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的萬言書 批評朱元璋的殘酷誅殺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江西吉水人,解綸之弟。
生於世宦之家,六歲能詩,是個神童。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縉即日上封事萬言,略曰:“臣聞令數改則民疑,刑太繁則民玩。國初至今,將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嚐聞陛下震怒,鋤根剪蔓,誅其奸逆矣。未聞褒一大善,賞延於世,複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明成祖時開文淵閣,解縉與黃淮、楊士奇等人入直文淵閣。明成祖年間奉詔主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1407年)告成,晉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因立太子事, “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丘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曰:‘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縉。而太子既立,又時時失帝意,高煦寵益隆,禮秩逾嫡,縉又諫曰:‘是啟爭也,不可。’帝怒,謂其離間骨肉,恩禮寢衰。”(《明史》)
為漢王高熙所惡讒,永樂五年(1407年)以“泄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貶為廣西參議,又為李至剛所構陷,改貶交趾。永樂八年(1410年),因私見太子,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下獄五年,永樂十三年(1415年)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帝見縉姓名曰:‘縉猶在耶?’於是紀綱用酒將他灌醉,全身赤裸,凍死於雪地。妻子宗族徙遼東,仁宗即位後詔歸其妻子宗族。後諡文毅。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複其官贈朝議大夫。 解縉善書法,尤善狂草,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著有《文毅集》。
解縉的確是個大才子!《明史》中節錄了一段他寫的萬言書,批評朱元璋的殘酷誅殺與刑罰,話說的很露骨,分量很重,但解才子很聰明,將一切歸咎於臣子缺少忠良之心,朱元璋讀後“稱其才”,不僅不治罪,還很喜歡他。
附:解才子的萬言書
臣聞令數改則民疑,刑太繁則民玩。國初至今,將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
無一日無過之人。嚐聞陛下震怒,鋤根剪蔓,誅其奸逆矣。未聞褒一大善,賞延
於世,複及其鄉,終始如一者也。
臣見陛下好觀《說苑》、《韻府》雜書與所謂《道德經》、《心經》者,臣
竊謂甚非所宜也。《說苑》出於劉向,多戰國縱橫之論;《韻府》出元之陰氏,
抄輯穢蕪,略無可采。陛下若喜其便於檢閱,則願集一二誌士儒英,臣請得執筆
隨其後,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關、閩、濂、洛。根實精明,隨事
類別,勒成一經,上接經史,豈非太平製作之一端歟?又今《六經》殘缺。《禮
記》出於漢儒,踳駁尤甚,宜及時刪改。訪求審樂之儒,大備百王之典,作樂
書一經以惠萬世。尊祀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皋陶、伊
尹、太公、周公、稷、契、夷、益、傅說、箕子於太學。孔子則自天子達於庶人,
通祀以為先師,而以顏、曾、子思、孟子配。自閔子以下,各祭於其鄉。魯之闕
裏,仍建叔梁紇廟,贈以王爵,以顏路、曾曨、孔鯉配。一洗曆代之因仍,肇起
天朝之文獻,豈不盛哉!若夫祀天宜複掃地之規,尊祖宜備七廟之製。奉天不宜
為筵宴之所,文淵未備夫館閣之隆。太常非俗樂之可肄,官妓非人道之所為。禁
絕倡優,易置寺閹。執戟陛墀,皆為吉士;虎賁趣馬,悉用俊良。除山澤之禁稅,
蠲務鎮之征商。木輅樸居,而土木之工勿起;布墾荒田,而四裔之地勿貪。釋、
老之壯者驅之,俾複於人倫;經咒之妄者火之,俾絕其欺誑。絕鬼巫,破淫祀,
省冗官,減細縣。痛懲法外之威刑,永革京城之工役。流十年而聽複,杖八十以
無加。婦女非帷薄不修,毋令逮係;大臣有過惡當誅,不宜加辱。治曆明時,授
民作事,但申播植之宜,何用建除之謬。所宜著者,日月之行,星辰之次。仰觀
俯察,事合逆順。七政之齊,正此類也。
近年以來,台綱不肅。以刑名輕重為能事,以問囚多寡為勳勞,甚非所以勵
清要、長風采也。禦史糾彈,皆承密旨。每聞上有赦宥,則必故為執持。意謂如
此,則上恩愈重。此皆小人趨媚效勞之細術,陛下何不肝膽而鏡照之哉?陛下進
人不擇賢否,授職不量重輕。建不為君用之法,所謂取之盡錙銖;置朋奸倚法之
條,所謂用之如泥沙。監生進士,經明行修,而多屈於下僚;孝廉人材,冥蹈瞽
趨,而或布於朝省。椎埋嚚悍之夫,闒茸下愚之輩。朝捐刀鑷,暮擁冠裳。左棄
筐篋,右綰組符。是故賢者羞為之等列,庸人悉習其風流。以貪婪苟免為得計,
以廉潔受刑為飾辭。出於吏部者無賢否之分,入於刑部者無枉直之判。天下皆謂
陛下任喜怒為生殺,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古者善惡,鄉鄰必記。今雖有申明旌善之舉,而無黨庠鄉學之規。互知之法
雖嚴,訓告之方未備。臣欲求古人治家之禮,睦鄰之法,若古藍田呂氏之《鄉約》,
今義門鄭氏之家範,布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勸,旌之複之,為民表帥。將
見作新於變,至於比屋可封不難矣。
陛下天資至高,合於道微。神怪妄誕,臣知陛下洞矚之矣。然猶不免所謂神
道設教者,臣謂不必然也。一統之輿圖已定矣,一時之人心已服矣,一切之奸雄
已慴矣。天無變災,民無患害。聖躬康寧,聖子聖孫繼繼繩繩。所謂得真符者
矣。何必興師以取寶為名,諭眾以神仙為征應也哉。
臣觀地有盛衰,物有盈虛,而商稅之征,率皆定額。是使其或盈也,奸黠得
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於補納。夏稅一也,而茶椒有糧,果絲有稅。既稅於所
產之地,又稅於所過之津,何其奪民之利至於如此之密也!且多貧下之家,不免
拋荒之咎。今日之土地,無前日之生植;而今日之征聚,有前日之稅糧。或賣產
以供稅,產去而稅存;或賠辦以當役,役重而民困。土田之高下不均,起科之輕
重無別。膏腴而稅反輕,瘠鹵而稅反重。欲拯困而革其弊,莫若行授田均田之法,
兼行常平義倉之舉。積之以漸,至有九年之食無難者。
臣聞仲尼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近世狃於晏安,墮名城,銷鋒鏑,禁
兵諱武,以為太平。一旦有不測之虞,連城望風而靡。及今宜敕有司整葺,寬之
以歲月,守之以裏胥,額設弓手,兼教民兵。開武舉以收天下之英雄,廣鄉校以
延天下之俊乂。古時多有書院學田,貢士有莊,義田有族,皆宜興複而廣益之。
夫罪人不孥,罰弗及嗣。連坐起於秦法,孥戮本於偽書。今之為善者妻子未
必蒙榮,有過者裏胥必陷其罪。況律以人倫為重,而有給配婦女之條,聽之於不
義,則又何取夫節義哉。此風化之所由也。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尚書、侍郎,內侍也,而以加於六卿;郎中、
員外,內職也,而以名於六屬。禦史詞臣,所以居寵台閣;郡守縣令,不應回避
鄉邦。同寅協恭,相倡以禮。而今內外百司捶楚屬官,甚於奴隸。是使柔懦之徒,
蕩無廉恥,進退奔趨,肌膚不保。甚非所以長孝行、勵節義也。臣以為自今非犯
罪惡解官,笞杖之刑勿用。催科督厲,小有過差,蒲鞭示辱,亦足懲矣。
臣但知罄竭愚衷,急於陳獻,略無次序,惟陛下幸垂鑒焉。
解縉無中生有
永樂年間的一個中秋之夜,明成祖朱棣大宴群臣,剛要開宴賞月,月亮突然被雲彩遮住。成祖令解縉就此賦詩,解縉出口成章,吟出《風落梅》一首:
“嫦娥麵,今夜圓。下雲簾,不許臣看,拚今宵,倚欄不去眠,看誰過,廣寒宮殿?”
成祖聞言,異常歡喜。
確實,中秋無月是個憾事,但聰明的解縉一聯想,也就立刻念出一首情深意長的好詩。不信請細品:雲遮霧障,的確已看不到美麗的嫦娥了,但既然寂寞嫦娥乃天姿國色,就定然會有客造訪廣寒宮。那麽,來者是誰?是伐桂的吳剛,還是桂花樹下淘氣的玉兔?是從銀河岸邊飄來的織女,還是神話中也上過月宮的唐明皇?果然越想越有詩意,越想越神奇,這就是成功的“無中生有”。
還有例子。也與解縉有關。明成祖有個貴妃死了,祭祀時把大學士解縉請了來,讓他朗讀祭文。那所謂的“祭文”不過是—張白紙,上麵除了叫個“一”字並沒有文字,實乃典型的“無”。但解縉不慌不忙,立即變“無”為“有”,開口讀道:“巫山一片雲,峨嶺一堆雪;上苑一枝花,長安一輪月。雲散,雪消,花殘,月缺。嗚呼哀哉!尚饗!”
如此看來,“無中生有”的確是—種極有趣的表達技巧,也的確能使人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