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軍為什麽不進攻陝西?

(2007-06-18 09:07:55) 下一個
1    日軍為什麽不進攻陝西?
倭寇是要打敗國府的,因為國府是中國的合法政府。日本目的是重慶政府妥協,和滿清要統治中國是兩碼事情。
進攻西安是沒必要,在華陸軍(除針對蘇聯的關東軍以外)都是非主力部隊,人員也不多,主要目標是重慶政府和維持現狀,更不用說絕大部分的海、空軍都在東北、東南亞和本土。
奪取陝西不成問題,問題是沒這個必要,戰略重心都已轉移到太平洋,再擴大與力量不相稱的地方實無必要。節省點吧!!東北的抗聯曾經何等“強大”,但當時那裏根本不是共產黨呆的地方,數10萬關東軍在精心準備對蘇作戰的時候順便把“匪”給 剿了。 抗戰意義的重要性隻是國產的,曆史有目共睹,汪精衛的路或許更正確。汪精衛的路或許更正確   汪的做法,在西方可行,有生存的土壤,在東方,尤其在信奉殺身成仁的中國不可行,中國人不認可,況且咱們麵對的是失去理智的日本的軍人政府,還是不可行!

有多種原因.日軍留下共軍總部,可以在全國牽製國軍力量;日軍麵前的陝西有共軍國軍數十萬,山西河南還有相當的國軍共軍,後方不穩,不敢拉長補給線;日軍主攻方向也是政府軍控製下的中部南部.相對而言,陝西不是最重要的軍事目標,日軍兵力有限,隻能用於打擊最重要的敵人——重慶政府及其軍隊,然後是占領戰略要地,打通戰略交通線。日軍進攻陝西不知道能得到什麽,甚至連兵馬俑也未必能發現。
日軍不進攻陝西是因為兵力不足,日本在華已投入100多萬軍隊占其當時總兵力的三分之二,有點力不從心的意思,此其一;其二是陝西比較貧窮,對日本以戰養戰的策略沒有太大幫助,所以日本當時把有限的機動部隊都投在了一些中國比較富庶的地方。
“擒賊先擒王”,此種在中國自古家喻戶曉的道理對於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人焉能不知。翻閱《中國抗日戰爭史》便知日軍占領山西後就多次渡河偷襲(畢竟兵力極其有限),一度還占領陝西境內的渡口。但陝甘寧邊區對此早已戒備,在八路軍主力渡河東征之初就把2個團及各師直屬部隊,如騎兵營、炮兵營、輜重營等8000餘人留駐後方,編為留守處。1937年12月,中央軍委決定,將八路軍後方留守處改編為留守兵團,肖勁光任司令員,莫文任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團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1938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陝甘寧邊區各部隊由留守兵團指揮。此時留守兵團轄三八五旅、警備第一至八團、綏德警備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部。至1940年,留守兵團直轄三八五旅、三五九旅、警備一旅、關中警備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13個團,31000餘人。這支“禦林軍”多次粉碎日軍偷襲作戰,捍衛了黨中央的安全和邊區人民的安定。
1944年日軍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會戰,首攻河南,直逼潼關。胡宗南恐西安危機,在陝西與河南交界爆發靈寶之戰,終擊退已強弩之末的日軍。
從1938年3月至1939年底,日軍以數千至萬餘兵力,在優勢火力的支援下,向邊區河防頻繁發動23次進攻,付出重大傷亡,卻屢遭失敗。八路軍留守兵團河防部隊,使千裏河防始終未被日軍突破,開創了抗戰的江河防禦作戰中絕無僅有的輝煌戰績。下麵列舉兩次經典的戰鬥:
1938年2 月日軍開始攻取軍渡,和邊區僅一河之隔,開始直接威脅陝北邊區。
1神府河防戰鬥:3 月13日,日軍26師團一部2000人,炮20門開始向神府河防轟擊,同時出動飛機10餘架助戰,並嚐試第一次渡河,半渡之際被迂回至側後的警備第6團(由留守的120師工兵營編成)一部襲擊,斃40餘人,傷百餘。我軍僅傷6人。
2第一次宋家川戰鬥:5 月109師團一個旅團附炮30門企圖渡河,10日夜,東渡的警八團主力在離石城西北王老婆山伏擊了西進日軍1個大隊,殲敵200餘人,我軍傷亡80餘人。
1939年6月,侵入山西的日軍在從軍渡進犯吳堡縣宋家川渡口的同時,向附近的綏德縣棗林坪一帶河防區猛烈炮擊,
此外戰事不斷,日軍數目不斷增加,高峰期達到兩個師團的,一次性出動兵力達15000 人,並四次進占軍渡,大的戰事有1939年1 月、6 月、9 月、11月、 12月,使中共於1938年8 月調回前線作戰的359 旅。
1939年12月至1940年1 月,120 師轉戰冀中,為鞏固後方,回師晉西北,攻 取方山等地,把日軍隔離在同蒲線一帶,從此邊區不再是直接抗日的區域了。
同時,1938年11月20日,日機開始轟炸延安。20、21日兩天,多次轟炸,投 彈159 枚,炸傷炸死我軍民152 人,炸毀房屋380 門,抗大校舍被毀,毛澤東被 迫從延安城內鳳凰山麓遷至延安城外楊家嶺。12月12日,日機第三次轟炸延安。 此後,日機不斷轟炸長安。1938年9 月8 日,日機43架次,投彈200 餘枚,炸死 炸傷58人,延安城內房屋150 間被毀。10月15日,日機71架次,分四批輪番轟炸,延安城內房屋大部被毀。這是日機轟炸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損失最大的一次。 至1941年10月26日,日機最後一次轟炸延安,前後三年日機共轟炸延安17次。



2    八路軍如果真如自己所說的是在敵後抗日,為什麽不在東北發展根據地?
關東軍的實力比整個在華陸軍實力還強,你以為抗聯和八路軍個個是超人,況且也不符合我黨發展實力的目的,連正規日軍小部隊都不敢去碰,還東北去挑逗關東軍。

至於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作戰,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晉察冀及山西南部地區外,山東、蘇北、河南等地原來就有國民黨軍隊在敵後遊擊,並存在著地方政府。八路軍、新四軍一般是以支援抗戰的旗號進入這些地區,然後取而代之,並非直接奪取日軍占領下的地區(山東部分地區是從無政府狀態由起義而獲取的)。
東北早期有抗聯,在遭受軍事失敗後,恰逢日蘇條約簽定,蘇聯承認滿洲國,中共既不能支持,也不能公開反對,隻好暫時放棄對這一地區的經營。
東北冬天氣候嚴寒,生存極難,日寇兵力強大,交通方便,加之以滿洲國的名義蒙蔽人民,抗聯將領趙尚誌、楊靖宇等先後犧牲,與日寇有國仇家恨的謝文東、李華堂等被迫投降,所以東北抗日活動逐漸衰落。東北有所謂的中共領導下的抗聯,實際是蘇共(共產國際)領導
八路軍當然是在敵後抗戰,但主要集中在日本人兵力相對空虛的地方,比如華北戰場,當時日軍主力都被國民黨軍所牽製。東北沒有八路軍是曆史的原因。


3     日本真想一口氣滅亡中國嗎?(是否有完整的作戰計劃)
日軍的侵華步驟,日本早在明治維新後就已製定了極為周密的稱霸戰略步驟,並環環緊扣。第一步,朝鮮;第二步,台灣;第三步,中國東北滿蒙;第四步,全中國;第五步,全世界。
盡管日本有著戰略意義上的 長期規劃,但在7。7 之後, 有具體的侵略方案嗎?
迄今為止,沒有發現日本有吞並中國的計劃,除了那“欲征服.....必先征服.........”的幾句鬼話。實際上,在戰爭期間日本一直在謀求和平解決,但終於因為不肯放棄全部所得利益,主要是東北,一次次和談都無果。其實日本如果肯退出東北,國民政府必會同意和平,國際也會承認,則現在台灣恐怕還被日本占領,聯合國中國的地位也可能是日本的。
老蔣同日本講和的條件是退出華北,恢複77事變以前的態勢,東北是不敢奢望的,77以前他的如意算盤是想發展數年,攢點家本,尤其是整編部隊(德械師?),而後同日本人開戰,但倭人搶先挑起戰端,老蔣無法實現整編計劃,這是造成軍事上的失敗原因這一,這是弊,但從長遠看,應該利大,如果日本人不打,而是占著東北不還(指望老蔣開戰取勝,以中日實力對比還是懸點),那現在東北姓中還是姓日還難說啊!
這可能是宣傳和心理戰吧,日軍7.7開戰的時候都很倉促,哪來什麽完整的計劃  且是自做決定,未與最高層商量並得到允許!
參考李宗仁回憶錄
李宗仁回憶錄對於日本的戰略問題已經分析得很透徹了。日本的大戰略目的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從而迫使中國政府簽定城下之盟,替日本代為統治中國。在開始時即使是最狂熱的日本軍閥也沒有直接占領並統治中國的具體計劃。因此表現在其軍事戰略上一直是企圖尋找並殲滅中國軍隊主力,以及為了這個目的而進行的截斷中國獲取外援通道的軍事行動。並不是簡單的奪取土地來進行直接的統治,如德國之進攻蘇聯。由於其大戰略完全錯誤估計了中國政府抗敵的決心,軍事戰略也就一錯再錯,本來就兵力不足還要四處分兵,散布在整個中國東部,力圖截斷所有的中外交通路線。結果造成軍隊呈點線分布,僅能控製幾條重要的鐵路線,廣大的地區內則中國地方政府大多仍然存在(抗戰之初的山西、河北、山東部分地區政權瓦解,以後各地貫徹持久抗戰原則,政府不再輕易撤退)、軍隊大多保存,形成犬牙交錯、環環相套的戰略態勢,戰線曲折到無以複加的地步,日軍占領區如一個個表麵積最大化的小氣泡,需要更多的軍隊來設防。如此戰線綿長,更難集中兵力來殲滅中國軍隊主力,陷入無法解脫的困境。


4    抗戰真的是我們自己打贏的?
不是  
抗戰是反法西斯戰的一部分,反法是大家一起打贏的,不是誰獨自的功勞,即使出力最大的美蘇也不會說自己獨立打贏了什麽。


5    日軍轟炸延安

1938年11月20日,日軍開始轟炸延安。 

11月20、21日兩天,日機對延安多次轟炸,投彈159枚,炸傷炸死我軍民152人,炸毀房屋380間,抗大校舍被毀。毛澤東被迫從延安城內鳳凰山麓遷至延安城外楊家嶺。 

12月12日,日機第三次轟炸延安。

此後,日機又多次轟炸延安。 

1939年9月8日,日機43架次猛烈轟炸延安,投彈200餘枚,炸死炸傷58人,延安城內房屋150間被毀。 

10月15日,日機71架次,分四批輪番瘋狂轟炸延安,延安城內房屋在這一天轟炸裏大部被毀。 

至1941年10月26日,日機最後一次轟炸延安。

前後三年,日機轟炸延安這個黃土高原上的縣城竟達17次。

至1941年10月26日,日機最後一次轟炸延安。 是啊, 怕影響換妻和地下合作了   由於延安的地形特點,轟炸的危害並不是很大,日軍的轟炸對延安人民的生活影響也不是很大。並且前期吃了虧後,延安進行了疏散,都不在城區了    繼續轟炸沒有任何意義了   46年延安在戰前進行了疏散,結果據說1946年國軍轟炸延安時最好戰果是幹掉了一頭驢!

日軍停止轟炸延安的同時,也停止轟炸重慶。為什麽?日軍航空兵(日軍沒有空軍)主力投入南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