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孫中山的日本“誌士”們 孫中山沒有繼承中國的道統

(2007-06-15 20:49:15) 下一個

孫中山走下神壇

有人說,孫中山奉獻一生為國為民,不戀棧權力,必定稱得上是偉人。這是常見的觀點,但並不符合曆史史實。孫中山一生為的是自己權力,辛亥革命並不是他不戀棧權力,而是他不得不交出權力,因為當時的軍事,經濟和才學等各個方麵,孫文無法和袁
世凱相提並論,而說孫文一生為了權力,是指他和在東北成立的偽政府一樣,孫文也在廣州成立了偽政府,並自己任命自己為非常大總統,之後是不斷革命。在當時,北洋政府才是國際上承認的和法政府。孫文的不斷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什麽?請看1923-1924年間孫中山主政的廣州市.

孫中山於1923年2月返抵廣州後,到1924年11月才離粵北上。在其離粵前夕,由廣東各界人民策動組織的「各界救粵聯合會」在香港發出通電,指控孫中山「禍國禍粵」十一大罪狀:搖動國體,妄行共產,縱兵殃民,摧殘民治,破壞金融,抽剝民產,大開煙賭,摧殘教育,蹂躪實業,破壞司法,鏟滅商民團。〔華字1924。11。15〕

這粵人控告孫中山禍國禍粵的十一大罪狀,是過大半世紀以來被國人忽視的史實,也是統治者摧害人民的暴行中,被當權政府掩蓋(cover up)起來的史實。1923,24年間,北京政府徒具其虛名,實際上為直係軍人曹錕,吳佩孚所操縱;廣州方麵,則有孫中山憑依滇桂軍的勢力,建立大元帥府。在海外中立的香港《華字》日報把南政府與北方政府作一比較:

北京政府非法而尚有法;南方政府護法而實無法。凡到過北京的人,大概總要承認。即未到過的,隻看北京報紙的言論新聞,何等自由。昨日罵黎菩薩(指黎元洪),今日罵高淩蔚,其餘批評政府,和監督政府,更觸目皆然。可憐廣州的言論界,戰戰兢兢,不敢出一大氣,報館則常時被封停版,記者則常怕槍斃和監禁。茶樓酒館,高標「莫談時事」,稍一不慎,就加以逆黨的名號,不死於明誅,必死於私劍,用種種的暴力來鉗製民口,使人民敢怒而不敢言,道路側目,約法上言論自由的條文那裏去了?

北方軍閥互相打架,絕沒有拉夫充兵,並肆行屠洗的慘劇。可憐在號稱三民五權護法政府都城的廣州市,日驅市民作炮擋子,大半一去不複返。故常見『披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雲霄』的慘劇,約法上人民身體自由的條文那裏去了?尼庵僧堂,本屬法團私產,盡被沒收。可憐僧尼多無家可歸,約法上信教自由的條文那裏去了?剝奪人民生命財產之自由外,又於人民精神上加以種種損害,明開煙禁,公包雜賭,務使禍流數代。試問北京城裏有這種黑狀麽?。。。。南方政府壞在暴徒手;而北方政府則壞在官僚手。〔華字1923。9。20〕

換句話,北京政府是一個庸碌無能的腐敗政府;而廣州政府卻是一個殘酷無法的暴力政府。這是《華字》在西關屠城血案事件發生前一年,對孫文政府的評語。(1924)10月廣州屠城血案事件發生後,美國總領事簡慶斯(Douglas Jenkins)說:『廣州市民給孫中山的殘酷態度駭啞了,人人對孫個人痛恨切齒』〔美5777/Canton 171,1924。10。18,廣州〕。

下麵對廣州政府的殘酷政策,試就其三個特色作一分析:

(一).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以鍾錫芬案為例:鍾是廣州市參事員,因反對沒收寺觀庵堂廟宇為公產變賣的提案,被市長孫科扣留,指為附逆(指附陳炯明),趁機勒罰五萬元。結果,經人從中調解,罰款一萬元,始獲釋放〔華字1923。5。31,6。18〕。粵籍國會議員馬小進在北京發言反對孫中山變賣三院,致使「盲人老人乞丐流離失所」,亦被指為附逆;馬氏致友人函中說:

小進此次反對中山變賣三院,固屬迫於公義,亦即所以愛中山,乃毀我者,故造謠言,謂為受陳派钜金收買。小進讀書廿年,一無所能,惟自問操守二字,尚足自信。此次南旋,始終未見陳派一人,訴諸良心,無慚衾影。〔華字1923。6。15〕

孫政府不但以莫須有,「附逆」的罪名來鎮壓異己,而且用之為勒索稅款的手段,把廣州弄成一個恐怖世界。例如,1923年8月下旬,廣州各銀行,及土絲各大行商曾開秘密會議,一致反對政府新增辦的營業牌照稅,決定不肯申報,但即被政府探得其事,馬上接到大本營命令,大意說:『聞該行等密議反對,此時政府軍餉緊急,該商等應勉為其難,為各行倡率,今若此則無異附逆行動,請力勸諭各行眾遵行』。各行商接函後,大為惶恐,因為「附逆行動」,嚴重的可判處死刑。各行商遂改變前議,隻得申報服從。〔華字1923。8。31〕

(二).      「以黨治國」
孫中山仿效蘇俄,實行「以黨治國」,使「有組織有權威之黨,乃為革命的民眾之本據」(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之語)。可是,這個「黨治」施行於民間,實際上的效果如何呢?我們可以從一位署名「香山老人」致香港《華字》報社的函中,窺見到一些真相(香山即今中山縣)。老人的函中說:

餘自辛亥(1911年)至今,避亂海外者凡六次,以年垂七十之人,生當亂世,實屬不幸。十二年來之紛擾,以今年為最慘。省城與別縣吾不知。予香山人試言香山怪狀。石岐有國民黨分部,各鄉鎮有分區,一般強徒,藉此包官府,包土匪,無所不為。尤甚者,迫人入黨,謂本黨係大元帥作總理,入黨則受大元帥保護,否則屬逆黨,屬亂民,必遭殺戳。始則少年血氣之輩,如蟻附膻,近則農夫粗工,亦受驅迫。

餘年老居鄉,不問世事,本無入黨之必要。六月時為勢所迫,卒之一家十三口,除小孩外,入黨者八人。查入黨費富者十元,中人家六元,貧者二元。予初擬納費而不注冊,該分部長不允,謂每年仍要納常費,予不得已遵繳八十元,但非吾所願也。吾香山之如吾被迫者,不可數計。聞諸三點會雖猛,亦未常加人以暴力。廣東尚長此以往,恐永無安寧之希望。〔華字1923。11。30〕

「香山老人」的遭遇固然是地方黨人憑勢敲詐人民的不法行為,但是在政府權威所在的廣州市,《華字》報導黨治的情形說:『粵京以黨治國,非黨人不能任官職。而番攤公開,鴉片公賣後,攤與煙均為黨人辦理,固不待言。今某大學籌備處某科長,又兼任鴉片公賣處局長,。。。是為粵京學界之敗類,彼等則曰黨治之成績也』。〔華字1924。5。17〕

孫中山口唱「民權主義」,而其違背民權最基本原則的行為,莫甚於破壞司法獨立,實行「黨化司法」,強迫司法人士入黨。

(三).      愚民手段
1923年孫中山因向新寧鐵路索款三十萬元不遂,於7月中旬下令徵收該路為軍用,並援引美國在歐戰時期收管民有鐵路為先例〔士蔑1923。7。20〕。美國歸僑李洞雲致函《華字》,說明歐戰時期,美國政府為便利軍事運輸起見,確曾收管民有鐵路,但對鐵路公司的每年收入,照數依法償還。李在函中說:

(美國政府收管民有鐵路辦法)在西報上固常見之,即金山(指美國)華文各報,亦屢有登載。(大元)帥府中人,既曉援引美例,必深知無疑。今之車腳補回與否,一字不提,但雲收歸國有,則非遵依美國先例辦理可知矣。或曰:闊人隻知要錢,美例不美例,管他甚則。不過,帥府群彥欲捧出那位西式自由神,嚇嚇四邑(指廣東省台山等四縣)金山伯,而不知其舞文弄墨,實無異於欺詐取財也。〔華字1923。7。26〕

根據英國的報告,孫政府於1923年內,強征廣州的總數,達一億二千萬元之巨〔英10294/188,1924。8。14,廣州〕。1923年10月美國總領事簡氏報告廣州的情況說:

孫政府在廣州繼續拉夫,平民怨聲四起。各種各式的苛捐雜稅,更促成社會之不滿,罷市工潮之頻發。雜稅中包括魚販,黃包車夫,戲院,酒店,飯館等等。魚稅引起魚場罷市,現已調解複市。飯館稅引起全市大小飯館閉門停業,但政府堅持徵收此稅,至今仍在談判中。海關經紀人的工會被罰款十萬元港幣,該工會認為政府非法罰款,實為藉口抽取軍餉之用,現工會會員如碼頭裝貨工人等,正在罷工中。〔美5246,1923。10。1,廣州〕

六個月後,簡氏又報告說:『廣州的煙館賭場繼續做繁榮的生意,孫政府所謂的禁煙局,實際上是抽煙稅的籌款機關。賭場大都為軍隊所包辦,政府隻得賭場的一小部份收入。孫中山政府以不合法契據為藉口,而沒收的私產,共值約一千五百萬港幣。但迫得以低價變賣,因買者恐孫垮台後,其產權將不為新政府所承認』。〔美5416,1924。3。12,廣州〕

在西關屠城事件發生前三個月,即1924年7月14日裏,香港《華字》對孫政府有下麵一段的評論:

廣州市本來是一個莊嚴璀璨的市區。但自孫政府執政以來,便弄成一個恐怖的世界。從前他們未有執政之前,天天的攻擊人家怎麽樣不好,怎麽樣黑暗,怎麽樣野蠻,而自家則大吹特吹他們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怎麽樣好處,怎麽樣救國,怎麽樣代人民求幸福。我們腦筋單簡的人民,一聽見這良好的主義,莫不歡天喜地的表同情於他。以為他們是先覺的智者,確具有三頭六臂,拯人民出水火,而登衽席上的能力。所以出力的有人,出錢的有人,幫著他們,以為他們執了政權,則我們一般人民,必定得無窮的幸福了。而不知他們自執有政權之後,所幹的事,大大不對,我們不獨不能得享有絲毫的幸福,反被他們壓迫到不能出氣。

孫政府在廣州的成績,除了破壞地方,荼毒人民之外,絕對沒有一點的好處。重徵租稅哪,苛抽雜捐哪,強拉夫役哪,變賣公產哪,雜賭公開哪,鴉片公賣哪,白晝殺人哪,擄人勒贖哪,以及壓抑輿論哪,大興黨獄哪,凡此種種所為,別人所不敢幹的,他的則優為之。日出不窮,猶未已也。搜括人民的脂膏,剝削人民的骨髓,以飽他們的私囊,供給那一班吃人不吐骨的凶狼兵士,而至於掘無可掘,抽無可抽,日暮途窮的時候,則又連他們向日所持以欺世盜名盜利的三民主義,也想犧牲不要,而欲試驗共產主義的政策,朝三暮四,可知他們實在沒有一定的宗旨,一定的方針,而且沒有一點的人格。

(四).      結語
黃炎培所描述陳炯明主政下的「一歲之廣州市」,與這個孫中山所統治下的廣州市,相隔不過兩年,廣東人民的處境,竟有如由天堂墮入地獄之比,真令人浩歎!

國民黨人說,陳炯明想做廣東王,所以在廣東做些好事;但是孫中山要武力統一,爭取全國民主,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所以廣東人民不免受些犧牲。 我們試問,二十年代廣東人民付了重大代價,中國人民究竟得到些什麽好處? 東征北伐(主要是得俄援之助)軍事上算是成功了,但是結果還不是落得一個腐敗專製的國民黨政權,又喪失了外蒙古的主權,卒而引致了1949年的共產革命。『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結果『目的』與『手段』分離不開,這是中國人民必須記取的沉痛曆史教訓也!

孫中山沒有繼承中國的道統
李敖有話說

在台灣我們可以看到,出這種書叫《中華道統述要》。這由陳立夫提的字,告訴我們從皇帝以來,湯堯禹舜以來一直到孔子,到孟子,到韓愈,到宋朝朱子,到明朝的王陽明,到孫中山到蔣介石,看到沒有?這個道統,就這麽傳下來了。

國民黨有一個文學侍從之臣,跟我打過官司的,一邊打官司兩個人還喝咖啡,他的名字叫做徐副官。他有一次跟我談到,他說凡事能夠被敵人抓到的武器,我們都要抓,不管我們需不需要,別人有我們就要抓這個,因為它是個武器就要抓,道統可能變成一個武器,那我們就要抓。為什麽呢?它證明了這個狗,一脈相承其來有自,所以這個道統,這兩個字對我們有利,我們就要抓。

共產黨不講道統嗎?共產黨也有他的道統啊,馬列恩史啊,馬克思列寧恩格斯,這都是也有他道統相傳不是嗎?你不合乎這道統的,就是邪魔歪道就不是正統,就是左道旁門就要打倒不是嗎?所以徐副官說,共產黨也講究道統,這就是整個的國民黨的說法,也是這樣子。可是我們說道統本身這個觀念,作為一個武器而言,的確大家都要搶,國民黨就搶到了這個道統,可惜孫中山畢竟是喝過洋墨水的,他不太內行玩中國的這種傳統的東西,所以孫中山有生之年,他沒有談過他是繼承道統的,所以笨蛋胡適,要在孫中山的全集裏麵,找到孫中山談道統的話,找不到,為什麽呢?這些資料在我李敖找出來了,原來全都不在。

孫中山的全集裏麵,是孫中山死了以後,他的徒弟戴傳賢,他們捏造了孫中山的話,說孫中山繼承了中國的道統,孫中山說他繼承了堯舜禹湯文武的道統,周公、孔子道統。可是這種繼承,我跟大家講,本身也是一種荒謬,他的荒謬什麽東西呢,我給他列個表大家看到沒有,在一九二五年戴傳賢說,孫中山談到這個道統,到了孔子以後沒有了,可是一九三一年,蔣介石的文章裏麵又談到,到一九三三年蔣介石,再談到道統,沒說沒有,到一九三四年蔣介石談到道統,到一九三九年蔣介石說談道統,就是說相繼不絕,兩個人互相造謠。可是戴傳賢說,到了孔子就停掉了,然後一直跳,跳到孫中山的身上來,蔣介石說沒有停繼續跳,就跳到了這個王陽明身上,跳到了朱熹身上,然後最後跳到我蔣介石身上,兩個人扯謊都不一樣。到一九五二年蔣介石還談道統,你看到沒有?我把他列出來,一九二五、一九三一、一九三三、一九三四、一九三九、一九五二,這個變化,資料是這樣子被我李敖抓到,控製排比分析講評,講給大家聽,大家才知道,原來國民黨的這個戲法,是這麽唱的啊,國民黨的謊話是這麽說的,原來所謂的一脈相承,是這麽樣玩的,這時候我們才知道,蔣介石是怎麽樣的控製這個思路。

我們曆史的淵源,從韓愈到孟子,都是這種道統思想的提倡者,這是我們中國思想的一部份,隻是最後被國民黨用來做政治炒作,用來困擾我們,用來困擾中央研究院的院長胡適,用來使孫中山死不暝目,這麽一個鬧劇,最後總算拆穿了。可是拆穿的過程裏麵,大家知道我李敖花了多少心血,畢竟使大家知道要拆穿一個觀念,要靠證據,我今天把證據整個端出來,給大家看。

“孫大炮”誤了三代的客家人!!!
在上個世紀初,有個落魄的中國文人姓孫,名文,號中山,為了造反輾轉南洋,美加。孫文,又號稱“孫大炮”,這個名字,有二層含義,第一層含義顯示其本人的危險性,第二層含義,指其人有點不切實際,隻會紙上談兵(“大炮”在廣東方言中就有類似的含義)之意。孫中山確實是清朝政府最大的危險分子,同時孫文在反清和治國上,都顯得碌碌無為,空話,大話講了很多,實際的施政均顯得很可憐,所以,孫大炮確實是孫文的最佳的花名。
    話說孫中山在南洋期間,會唔了廣東和福建的各個地區的僑領,其中包括客家人。客家人是遊離於廣東及南中國大陸主流群體外的一群人,對孫中山的“宏偉計劃”頗感懷疑,而且孫中山這個外鄉人能否給客家帶來幸福尚未可知。為了得到客家人的支持,不知從何時開始,孫中山是客家人的訊息在南洋華人的上空飄蕩。因為客家人一直有重親情,鄉情的品質,這是客家人聚族聚出來的性情,所以當客家人獲悉了這一重要的訊息,馬上對孫文有了好感。也有好事者當麵詢問孫文其是否客家人,孫文不置可否。有了孫中山“不置可否”的首肯,雖隻是模棱兩可的答覆,但天真的客家人,那裏知道其中的含義呢?傳聞加上不否認,難道不是肯定?因此,孫文是客家自家人的傳聞,似乎得到了證實。天真的客家人,從此,把孫文當作自家人,無私地支持他的革命鬥爭!
    終於,孫中山靠別人打的江山,登上了“臨時大總統”-“非常大總統”的寶座,客家人無不為自家人登上顯赫的位置而自豪。不管是大陸的客家人,還是台灣的客家人,一直以來,都把孫中山當作是自家人。台灣的客家向國民黨遊行示威時,還掛著“孫中山”的肖像。孫中山在客家人心目中,簡直是族神的化身。
    孫大炮雖然治國無為,但其誇誇其談的作風,為中國人留下了“三民主義”。孫大炮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孫大炮麾下的客家人,堅定不移地追隨著,無論孫大炮是下野還是得勢。客家人為孫大炮浴血奮戰,客家人也是為自家在浴血奮戰。
    孫大炮,一直到死,都沒有向客家人說過,他不是客家人。
    客家人,一直到孫中山死後,還認為孫中山是客家人。
    現在,廣府人終於站出來啦,說孫中山是廣府人,罵我們客家人假廣府人的族神,無恥。
    客家人,多麽的無辜,多麽的無助,多麽地震驚,多麽地食驚!~
      一個存在了一個世紀的“事實”居然就這麽輕易地變更。讓很多人不敢相信。
    一代“偉人”居然隱瞞他的“身世”?為什麽?有何目的?
    勇敢者,麵對事實;痛苦者,痛苦掙紮!
    當年,清政府玩弄客家人,利用客家人,拋棄客家人,屠殺客家人;
    一個偉大的政客,一個民主的“先驅”,也玩起這個遊戲來?
    也許,孫大炮的本意隻是團結客家人,但孫大炮這樣做,顯然已經傷害了客家人脆弱的心靈!
    苦難的客家人,在曆史長河中,受過無盡的苦難,嚐過無數的艱辛。
    南方的鄰居罵客家人是“犭客”,是“獠”,客家人沒有流過一滴眼淚!而是忍淚,耕山,讀書,下南洋,發展家鄉!
    南方的鄰居現在罵客家人亂認“祖宗”,客家人也不會哭的。客家人曾經天真過,客家人現在會變得更成熟!
    客家人,應該汲取曆史的教訓,千萬不要相信政客之言。李登輝,陳水扁口口聲聲說自已是“客家人”,這是一種“過河拆橋”的伎倆,千萬不相信!台灣省的客家人!(本文沒有把孫文當作李,陳的意思,隻是類比,特此聲明)
    吃一暫,長一智,願我們的客家人更成熟,更智慧!

孫中山的日本“誌士”們
  今日看到孫中山寫的《有誌竟成》,其中有一段記錄了他的很多日本朋友,原文時這樣的。
  
  “抵日本後,其民黨領袖犬養毅遣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來橫濱歡迎,乃引至東京相會;一見如舊識,抵掌談天下事,甚痛快也。時日本民黨初握政權,大隈為外相,犬養為之運籌,能左右之;後由犬養介紹,曾一見大隈大石尾崎等,此為予與日本政界人物交際之始也。隨而識副島種臣及其在野之誌士如頭山、平岡、秋山、中野、鈴木等,後又識安川犬塚久原、等,各誌士之對於中國革命事業,先後多有資助,尤以久原犬塚為最。其為革命奔走始終不懈者,則有山田兄弟、宮崎兄弟菊池萱野等;其為革命盡力者,則有副島寺尾兩博士。此就其直接於予者而略記之,以誌不忘耳。其他間接為中國革命黨奔走盡力者尚多,不能於此一一悉記,當俟之革命黨史也。”
  
  這些人名,很多還是挺耳熟的。犬養毅在1931年底到1932年作過日本首相,後來被殺,屬於比較有名的人物。天隈重信,名氣也不小,1914年任日本內閣首相,曾經提出侵略中國的二十一條。副島種臣,曾任日本樞密院副議長和內相,一直力主侵略朝鮮。頭山滿是黑龍會首領,黑龍會倒不是黑社會,是受軍方支持,對中國、朝鮮進行侵略滲透的特務組織。中野,即中野正剛,也是主張侵華的急先鋒之一。平岡浩太郎,是日本福岡煤礦礦主,不知道這個福岡煤礦和侵華時使用勞工是否有關係,尚未考證。還有這裏提到的山田兄弟中的山田良政,直接參加孫中山在惠州組織的起義,結果戰死。
  
  孫中山對這些日本“誌士”心存感激,他們有的出錢,有的出力,有的還出了命。我覺得這些“誌士”這樣賣力支持孫中山,無非這樣幾種可能,或者是這些日本“誌士”真心愛中國,認為孫中山的革命有利於中國,所以發揚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來支持孫,第二種可能是真心愛日本,認為孫中山革命有利於日本利益,所以支持孫。
  
  孫中山在提到惠州起義時還記載:
  “旋遇清廷有排外之舉,假拳黨以自衛,有殺洋人圍使館之事發生,因而八國聯軍之禍起矣。予以為時機不可失,乃命鄭士良入惠州,招集同誌以謀發動,。。。。時台灣總督兒玉指頗讚中國之革命,以北方已陷於無政府之狀態也,乃飭民政長官後藤指與予接洽,許以起事之後可以相助。。。。。不圖惠州義師發動旬日,而日本政府忽而更換,新內閣總理伊藤氏對中國方針與前內閣大異,乃禁製台灣總督不許與中國革命黨接洽,又禁武器出口,及禁日本軍官投劾革命軍者。而予潛渡之計劃乃為破壞。”
  
  從這裏看,支持孫中山的不僅有“誌士”,還有政府政策,兒玉源太郎當時擔任台灣總督,後藤新平是行政長官,也是在統治台灣過程中最有“成就”的一個,可見支持孫中山曾經是一個時期日本的政策,當時日本不僅是出錢,還支援武器,派遣軍官。孫中山認為惠州起義之所以失敗,主要是日本政府政策變了,可見至少在一個時期,日本政府是積極支持他革命的。
  
  其實,當時兒玉源太郎不僅在經濟上、裝備上、幹部上支援孫,還派兵登陸廈門,南北呼應,可以說是在軍事上互相配合了。主要是伊藤博文在英國壓力下取消了計劃,同時也取消對孫的支持。
  
  惠州起義因為日本政府政策的改變而失敗了,所以隻剩下假如,假如當時日本沒有內閣變換造成的變化,孫中山的革命或許提早十年就成功了,試想,可敬的“國父”領著由日本軍官指揮的革命軍,扛著日本政府援助的槍炮,在日軍的配合下殺進中國,那是多麽威風啊,中國的前途真是光明無限啊。
  
  不知道該慶幸還是惋惜,反正看孫中山自己的記載,對這段失敗真是惋惜不已啊。 汪精衛在名古屋去世的時候,三位前、現首相前往告別;遺體回國,小磯首相、近衛前首相前往送行。至少在醫院的時候,有沒有媒體在場;再說了,汪精衛既死,已沒有利用價值,他們這是做給誰看呢?
  另外誰說說看,就汪本人而言,投日或者不投日,哪一個利益更大?說他因為愛國所以投日當然是扯淡,但說他為了個人苟且或者榮華富貴,好像更沒有根據吧。汪精衛投日,就成原來名義上GMD二號變成一號,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說孫中山,怎麽扯到了汪精衛。一個是“革命先行者”,一個是漢奸,嗬嗬,似乎扯不到一起的。
  武昌起義,武昌是沒有外國人的影子,不過孫中山一活動,外國人的影子倒出來了,孫中山自己的記錄是:
  ——到英國時,由美人同誌鹹馬裏代約四國銀行團主任會談磋商停止清廷借款之事。先清廷與四國銀行團結約,訂有川漢鐵路借款一萬萬元,又幣製借款一萬萬元。此兩宗借款,一則已發行債票,收款存備待忖者;一則已簽約而未發行債票者。子之意則欲銀行團於已備之款停止支付,於未備之款停止發行債票。乃銀行主幹答以“對於中國借款之進止,悉由外務大臣主持,此事本主幹當惟外務大臣之命是聽,不能自由作主也”雲雲。予於是乃委托維加炮廠總理為子代表,往與外務大臣磋商,向英政府要求三事:一、止絕清廷一切借款;二、製止日本援助清廷;三、取消各處英屬政府之放逐令,以便於取道同國。三事皆得英政府允許,予乃再與銀行團主任開商革命政府借款之事。該主幹曰:“我政府既允君之請而停止吾人借款清廷,則此後銀行團借款與中國,隻有與新政府交涉耳。然必君回中國成立正式政府之後乃能開議也。本團今擬派某行長與君同行歸國,如正式政府成立之日,就近與之磋商可也。”時以予在英國個人所能盡之義務已盡於此矣,乃取道法國而東歸。過巴黎曾往見其朝野之士,皆極表同情於我,而尤以現任首相格利門梳最為懇摯。予離法國三十餘日,始達上海,時南北和議已開,國體猶尚未定也。    這個所謂孫中山帶來的外國人的影子
    其實孫中山是希望列強停止支持清王朝。當時列強還是在幫助清王朝鎮壓革命,英國控製的海關繼續把重要的海關稅收解往北京。
    而不是孫中山要投靠列強。
    孫中山回國時明確告訴同誌們,並沒有帶著任何錢款回來,隻帶著革命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清王朝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孫中山就應該和帝國主義鬥爭,幹嗎去求他們不要支持清朝。這不是與虎謀皮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