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死得最窩囊的帝王 殉難於廁所的君主?!

(2007-06-09 11:58:24) 下一個

死得最窩囊的帝王 殉難於廁所的君主?!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6月6日中午,晉景公姬孺 正準備品嚐新麥,突然覺得肚子發脹,便去廁所屙屎,不慎跌進糞坑而死。姬孺 很可能是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殉難於廁所的君主   

《左傳》原文: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國君要去糞坑邊上出恭麽? 難道他們沒有馬桶? 疑惑中……  根據醫古文的記載,那個拉肚子死掉的好像是由於腹瀉脫水,而不是掉進廁所.陷,在古代醫學是有特指的.“陷”應該是中氣下陷,元氣暴脫之意 



扯淡的死法多了

 

吃春藥吃多了死的,趙飛燕、趙合德的老公,大泄不止,慘啊……(唐朝很多皇帝就是嗑藥嗑死的),

 

讓兒子把腦袋割了的,但親手砍的好像沒記載……

 

讓宮女給勒半死的(明嘉靖皇帝曾經被宮女勒過,不過沒勒死)。。。。。。,要什麽花樣有什麽花樣。

 

有個明朝的皇帝和太監泛舟湖上,不幸船翻了, 這位皇帝乃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是當時淹死的,而是被救起來後得了大病,就要了他的老命。死的時候才31歲,連個兒子也沒留下,於是他的堂兄弟朱厚驄即位,是為明世宗嘉靖皇帝

 

永遠沒有最,隻有更!要知其祥請看《25史》《資治通鑒》。柏楊的《皇帝之死》也不錯,這兩本書很好看。

 

 

那鼎練舉重給壓死的……
秦始皇的堂曾祖父…這個說的是秦悼武王(前329——前306),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十九歲即位,在位僅僅四年,卒年23歲。其實他不是當時就被壓死的。他的力氣很大,常不甘示弱,有一次,他到周都洛陽去,和一個名叫孟說的力士比賽舉鼎,由於用力過猛,把腿給折斷了,幾個月之後就死在了洛陽。他的墓葬在其父親旁邊,即今天陝西省鹹陽市五陵原上的周陵鄉的公陵(秦惠文王)、永陵(秦悼武王),這兩個陵墓一直被認為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墓,所以當地也被稱為周陵。

 

 

 

被狗熊折騰死

 

什麽和狗熊卡架被撓死的,是漢朝的某位皇子。是漢武帝的兒子,如果不是他太喜歡跟狗熊野狼之類掐架,弄得朝臣側目,本來還是有幾分指望繼位當皇帝的。就因為有這怪毛病,最後皇位歸了別人。沒了想頭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地跟野獸撒瘋,最後被某一頭狗熊整死了。跟當時古羅馬帝國的角鬥士一個死法。唯一的不同是:他是自願的。

劉髀先生是劉徹先生第四個兒子,一場大屠殺下來,他不像他大哥劉據先生那麽被牽連在內,已屬萬幸,更不要說坐皇太子的寶座矣。劉徹先生的第五個兒子劉胥先生,是個莽漢型的花花公子,他喜歡空手跟猛魯——狗熊之類的動物——決鬥(《西京雜記》上說,在後來的某一次搏鬥中,被抓破胸膛,一命歸陰)。

 

 

 

 

死得不知所謂

春秋時期的宋閔公了,宋閔公手下有個猛將叫南宮長萬,據說是當時第一猛將,但有勇無謀,因此在齊宋聯軍攻魯時,戰敗被俘,在宋魯和好後被釋放回國。宋閔公比較愛開玩笑,有時就拿南宮做過魯囚來取笑他。 一天,南宮在宮中玩戟給大家看,正巧這時周莊王死,將立新君,宋國就要派人去吊賀。南宮長萬就說讓他去,宋閔公取笑說:“宋國即無人,何至以囚奉使”,意思是說宋國即使沒有人才,也不至於派一個囚徒當使者,眾人大笑。南宮怒曰:“汝知囚能殺人乎?”宋閔公便罵道:“囚賊,怎敢無禮?”不想南宮長萬果真動起手來,幾拳打死了宋閔公。 這個宋閔公可以說是死得不知所謂了!

 

 

殉難於廁所的君主?

晉景公姓姬,名據,《左傳》名獳,是中國春秋時代諸侯之一晉國的一位君主。前599年至前582年在位。其父為晉成公,晉成公即位後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繼位,是為晉景公。晉景公曾攻敗楚國,使楚莊王、楚共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前582年,晉景公在吃飯前感到腹脹,便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死亡(《左傳》記載:“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庶齋老學叢談》·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元盛如梓撰。如梓,衢州人。庶齋其自號也。嚐官崇明縣判官。其書多辨論經史,評騭詩文之語,而朝野逸事,亦間及之。分為三卷,而第二卷別析一子卷,實四卷也。大抵皆隨時掇拾而成。如載陸遊姚將軍、趙宗印二詩,惜不得姚名字,而《渭南集》實有姚平仲傳,王士禎《居易錄》已摘其疏。他若引《左傳》晉景公病,如廁陷而卒,謂國君何必如廁,而以為文勝,其實不知《國策》趙襄子、《史記》慎夫人皆載有此事。古人樸質,不以為怪,豈可執此以證《左傳》之誣?又於賈似道有豪傑之譽?載曹東畎媟俚之詞,皆為失當。然如駁《吹劍錄》謂廣陵散不始於王淩母邱儉,以姑蔑墓證韋昭注《國語》之非,此類亦頗見考據。又各條之下,間注出某人說,蓋如梓猶及與元初故老遊,故所紀多前人緒論,頗有可采雲。

 

 

[ 陷 ]拚音:xiàn繁體:
部首:阝部首筆劃:3字意五行:金
康熙筆劃:16簡體筆劃:10台灣筆劃:11
拚音輸入:xian五筆輸入:BQVG吉凶寓意:凶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阜字部】 康熙筆劃:16 部外筆劃:8

【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音?。【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 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6月6日中午,晉景公姬孺(左邊應為犬字旁) 正準備品嚐新麥,突然覺得肚子發脹,便去廁所屙屎,不慎跌進糞坑而死。姬孺(左邊應為犬字旁)先生很可能是曆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殉難於廁所的君主    記得原文是這樣:將食,漲,如廁,陷而卒--[左傳]

國君要去糞坑邊上出恭麽? 難道他們沒有馬桶? 疑惑中……  根據醫古文的記載,那個拉肚子死掉的好像是由於腹瀉脫水,而不是掉進廁所.陷,在古代醫學是有特指的.“陷”應該是中氣下陷,元氣暴脫之意  記得還有一個桑門巫者給他算命,說他活不到吃今年新麥的時候,結果果然,

曆數史上死於“如廁”的帝王 晉景公“陷而卒” 

 公元前581年仲夏,晉國有幾處地方的小麥已經早熟了。預言家桑田巫早就說過:等不到吃上這年的新麥,國君晉景公就會死。景公決心讓桑田巫吃癟。他急令農夫獻上新麥,同時殺了桑田巫———你先死,寡人吃給你看!

  還沒來得及吃,景公驟然腹脹,急忙如廁,“陷而卒”。自有文字記載以來,這似乎是第一個死在廁所裏的君主。

  《左傳》隻用了“陷而卒”三個字來形容景公的死亡狀況,後世的考據家因此有了發揮空間。有人根據此前名醫對景公的診斷結果———“病入膏肓”(這也是該成語的出處,膏肓似即“心前區”),推斷說他可能本來就有便秘,加上排便太使勁,故而猝發心絞痛、腦卒中而死;也有人說,先秦時期的廁所真是太簡陋了,連國君的都不咋地,能一屁股跌進糞坑裏淹死。

  從此之後,如廁成了君主們的致命時刻。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相關記錄:

  217年4月,羅馬皇帝卡拉卡拉率軍征討帕爾特人(居住在古波斯北部的遊牧民族)。8日,他在行軍途中下馬解手。禁衛軍長官指使一名手下,從背後用匕首將他刺死。

  1562年11月17日,納瓦爾(中世紀歐洲國家,位於現法國西部和西班牙東部)的國王安托萬-波旁率軍圍攻魯昂城。那天,他躲在工事後麵小解,敵人用短筒火槍將他擊斃。

  1589年8月1日早上,法國國王亨利三世正在大解。一個多明我派教士求見,呈上一紙所謂的“重要情報”。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過密信讀了起來,教士趁機拔刀,刺入他的小腹。亨利三世傷重而亡。

  1760年10月25日,長期便秘的英國與愛爾蘭國王喬治二世在方便時用力過猛,心髒病發作而死。

  1796年11月17日,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國務會議開到一半時出去解手,在廁所突發腦出血而昏迷,37個小時後駕崩。

  這份如廁駕崩記錄雖不甚完整,但已足以讓人掩手紙卷而長歎。關於讀書寫作,歐陽修推薦“馬上、枕上、廁上”為TOP3場所。若事關死亡,相信有的君王會選擇壯懷激烈的馬上,有的會選擇風流或安寧的床上。至於不甚榮耀的廁上,那是命,君王們隻能祈求這種小概率事件莫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廁者便所也。最早有文字記載見《左傳》,“晉侯如廁,陷而卒。”古代“廁”字,原為(內“青”外“口”,音qing。)《廣雅,釋宮》,同“清”字。所以廁的原來本義是,“清為廁,以其不潔,常常清除之也。”《辭海,1936年版》

廁所也者,顧名思義正所之側也。所以廁所就有了不少優雅的名字。“雪隱”是其一也。宋代名僧雪竇寺明覺禪師,在杭州靈隱寺廁所執役三年,而成高僧;福州雪峰寺義存和尚,也做過多年的廁所打掃工作,並修得正果。所以“雪隱”便成了廁所的代名詞。唐《諸經要義》說:“佛是為公眾建造廁所,清潔廁所的,因此軀體會發出金光。”後來,禪宗信徒大都能從不淨之處,深切領悟生活的哲理,這是治廁成佛的例子。《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初到開封先做“菜頭”,後來才升“淨頭”的,足見廁所在古代極被重視。

據說廁所也有主管的神祗。《搜神記》書中有文字:“廁神者,萊陽縣何氏女,名婿,字廉卿,自幼讀書辨利。唐垂拱三年,壽陽刺史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遂陰殺之,置其屍於廁中。魂繞不散。如廁,每聞啼哭聲,時隱隱現,且有兵刀嗬喝狀。自是大著靈異,人為屍祝之,懸箕而降,能知禍福。神死於正月十五,故獨顯靈於正月也。”言之鑿鑿,有根有據。

宋朝文人宋郊《元憲集》有“默記淮南王事”的詩:“室餌初嚐謁帝晨,宮中雞犬亦登真。可憐南麵稱孤貴,才作仙家守廁人。”宋朝劉克莊不以為然,反駁說:“升天雖可喜,削地已堪哀。早知守廁去,何須拔宅來。”此事可為前段的佐證。

一邊如廁,一邊做學問,則非宋代文學大師歐陽修莫屬。歐陽修在他的《歸田錄》還說:“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有嗜好,在西洛時,嚐與僚屬言平生性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讀小辭,蓋未嚐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書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詠之聲朗然,聞於遠近,其篤學如此。餘謂希深曰:'餘平生所做文章,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尤可屬思爾,此語皆妙,妙在親切不浮也。'”

講了不少美食的清代學者郝懿行著的《曬書堂筆錄》書中有一條《入廁讀書》雲:“舊傳有婦人篤信佛教,雖入廁時亦諷詠不輟,後得善果......”

這些文字,堪稱廁中香語,讀書佳話。即勸世,又勸學。

我以為,宋公挾書如廁,怕別人不知道,書聲朗朗,抑揚頓挫;這雖然需要勇氣,但常此以往,就鬧不清何為書室,何為廁所了。錢公坐讀經史,因經史深奧,須正襟危坐。臥讀小說,因小說香豔,則可以催眠。如廁讀小辭,因小辭多半簡短易讀,情趣怡然。即消化精神,又排除汙穢,一舉兩得。而歐陽修大師則是上等功夫。馬上顛簸,竟能寫出怡情山水,汪洋恣肆的文字;枕上溫馨,依然做出悲憤蒼涼,點評時政的文章;廁上聞臭,卻也豪情滿懷,匡扶社稷。這就是歐公之所以為大家的根本。

不過我還有不少疑惑,古代廁所當不是坐式的吧,也絕對沒有象東晉文人裴啟《語林》說得那樣:“石崇廁有絳紗帳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所進錦囊,實籌(拭便用具)。”象《世說新語·汰侈第三十》補充記載:“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沈香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那樣的排場,蹲著那裏還如此從容不迫,還如此慷慨激昂,看來古人功夫著實了得。

困惑歸困惑,卻也十分佩服,據周作人先生《苦竹雜記·讀書入廁》篇說:“ 佛教徒......即以入廁一事而論,後漢譯《大比丘三千威儀》下列舉‘至舍後者有二十五事’,宋譯《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六自‘雲何下風’至‘雲何籌草’凡十三條,唐義淨著《南海寄歸內傳》二有第十八‘便利之事’一章,都有詳細的規定。”周作人先生上過“設在聞得到綠葉的氣味青苔的氣味的草木叢中,與住房隔離,有板廊相通。蹲在這陰暗光線之中,受著微明的紙障的反射,耽於瞑想,或望著窗外院中的景色,這種感覺真是說不出地好。......聽蕭蕭地下著的雨聲。......所以那從屋簷或樹葉上滴下來的雨點,洗了石燈籠的腳,潤了砧腳石上的苔,幽幽地沁到土裏去的雨聲,更能夠近身地聽到。實在這廁所是宜於蟲聲,宜於鳥聲,亦複宜於月夜,要賞識四季隨時的物情之最相適的地方。”

廁所既然有如此的詩情畫意,當然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比附了。明代文人王思任曾作《坑廁賦》雲:“......雖廁亦屋,雖屋以情,唯越所有......”明顯的提出了“廁所文字”的要旨。《清稗類鈔》說一落第舉人,生活無著,遂建一收費公廁,並立一匾:“盡其所有”。舉人的用意當然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去考慮的了。廁所對聯如:“有小便宜;得大解脫,橫批為‘鞠躬盡瘁’”。寓意深刻,妙不可言。如:“進去三步緊;出來一身輕。”刻畫也及其生動。還如:“饒汝絕世英雄,來時定當哈腰屈膝;任你貞潔烈婦,至此也要解帶寬裙。橫批‘是非之地’”。簡直妙言解頤,忍俊不禁。

不過我至今沒有看到大家或者小家的美術作品,這也許是一種憾事。至於入廁讀什麽樣的書,好像並無定論,我基本傾向周作人先生的看法:“上廁時看點書卻還是可以的,想作文則可不必。書也無須分好經史子集,隨便看看都成。我有一個常例,便是不拿善本或難懂的書去,雖然看文法書也是尋常。據我的經驗,看隨筆一類最好,頂不行的是小說。至於朗誦,我們現在不讀八大家文,自然可以無須了。”

 

 

古代的廁所與便器

  何謂“廁所”?從字義上看,古代的“廁”,從廣,廣像屋;從則,則當側,這可將廁所解釋為“設於房子旁邊的側屋”。
  較早的典籍稱“廁”為“清”,或作“溷”、“圊”。《說文》雲:“廁,清也。”《釋名》雲:“溷,為濁;圊,為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廁所又稱“偃”,《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注雲:“偃謂屏廁。”看來古人參觀居住房屋,必到廁所去檢查一番,而廁所還須用屏障掩蔽。
  以上釋說,大致勾勒出了廁所的最初形狀及作用。它顯示了春秋戰國時期,廁所的建設和使用就已經十分規範。《墨子·旗幟》就曾記述那時的公共廁所:在道外設屏,以30步為周長,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
  公共廁所發展到了漢代,已需專人管理。《太平廣記》卷八《劉安》條記述:
  劉安成仙,遇仙伯,坐起不恭,語聲高亮。於是仙伯的主者奏劉安不敬,應斥遣去,讓劉安“謫守都廁三年”。
  這雖是神話,但由此可見漢代的城市公共廁所已有一套規矩,而且水平也不低。
  又如豫東所發現西漢梁孝王之王後墓,為目前國內最大崖洞墓,其主要建築結構有天井、貯冰室、車馬室、排水道、棺床、庖廚、浴室、廁所……墓中最為叫絕的用具之一就是廁所——便池右側立一石質扶手,鑲於便池後立石板中,坐便池上有兩塊靴狀漢代廁所造型畫像石,其上用陰線刻手法刻畫有樓房,常青樹和幾何紋圖案,這一兩千多年前的坐便已不亞於現代裝飾豪華的坐便池。
  當然,這種廁所並非普遍,漢代較為普遍的廁所樣式為與豬圈相連,以使養豬、積肥並重。《漢書·武王子傳》“廁中豕群出,壞大官灶”,就證實了漢代廁所的這一特點。還有,東漢魏晉時的隨葬冥器,鄭州後莊王199號墓出土的漢代與廁所相聯的灰陶豬圈,徐州十裏鋪姑墩出土的東漢晚期的廁所與豬圈,均可證實,這種豬圈與廁所相聯,飼養豬兼及積肥,已作為一種較為標準的生活方式,在漢代普遍實行開來……
  與漢代互相映照的是《夢粱錄》中臨安的那種有專人收集糞便的方式: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隻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這叫“傾腳頭”。這些“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或有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到官府訴訟。這種專人管理,由專人收集糞便,專倒一處的方式,已具有了行業的性質,這也是公共廁所的一種。由於公共廁所建設、管理得好,宋代城市衛生潔是聞名於世的,有所謂“花光滿路”之譽。可並不是每個朝代的公共廁所事業,都是建設、管理得好的。明清北京大街上公共廁所就非常少,以至有“京師無廁”之稱。明代王思任在《文飯小品》中曾繪聲繪色作賦道:“愁京邸街巷作溷,每昧爽而攬衣。不難隨地宴享,報苦無處起居。”
  清代佚名《燕京雜記》說:北京的公共廁所,入者必須交錢。故人都當道中便溺,婦女也都當街倒便器,加之牛溲馬尿,有增無減,重汙疊穢,觸處皆聞。夏仁虎《舊京瑣記》也說:行人便溺多在路途,雖有厲害的官吏懲治,但頹風不可挽,有的官員也在道上便溺。至清末時,這種狀況略有改觀。北京各街遍修廁所,不準隨意便溺。備有車輛,裝載糞便,以搖鈴為號。《京華百二竹枝詞》中專有詩歌詠這一公共廁所事業:
  糞盈牆側土盈街,當日難將兩眼開。
  廁所已修容便溺,搖鈴又見穢車來。
  從宏觀角度觀察,明清南方的公共衛生要強於北方,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有過這樣的評論。公共廁所的建設、管理得好,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明末清初佚名者所作小說《掘新坑慳鬼成財主》,通過湖州烏程縣鄉村的公共廁所建設、管理,就反映出了這樣的一麵:
  一是清代城市廁所較多。穆太公就是因為到城裏去,見道旁都有“糞坑”,才動了腦筋,做廁所生意的。在他看來,“倒強似做別樣生意”!
  二是鄉村廁所也非常規範。穆太公請了瓦匠,“把門前三間屋掘成三個大坑,每一個坑都砌起小牆隔斷,牆上又粉起來,忙到城中親戚人家,討了無數詩畫鬥方貼在這糞屋壁上”,他又請了一位鎮上教書先生,為這個廁所題了個不倫不類的“齒爵堂”名字。
  三是廁所生意也要做廣告。穆太公怕眾人不曉得他所砌的廁所,又求教書先生寫了百十張“報條”四方貼起,上麵寫著:穆家噴香新坑,奉求遠近君子下顧,本宅願貼草紙。
  四是廁所還需美觀、方便。穆太公將廁所“粉得像雪洞一般,比鄉間人臥室還不同些”。鄉間人便後揩屁股,“用慣了稻草瓦片”,穆太公便配上現成的“草紙”,加上他開的廁所“壁上花花綠綠,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連那女流也來上糞坑,穆太公便又蓋起了一間女廁所。
  五是廁所的糞便可以出售。明末清初的《沈氏農書》就有去杭州買人糞的記錄,穆太公賣糞正可互證:一時種田的莊戶,都在他家來躉買,每擔是價銀一錢,更有挑柴、運米、擔油來兌換的。
  六是廁所文明已經形成。“那些大男小婦,就如點卯一般,魚貫而入,不住穿梭走動”,穆太公每天“五更便起,給放草紙,連吃飯也沒工夫”。這使人感受到明清之際鄉村開化習氣的吹拂。
  這如同張宗法在《三農紀》中論述如何造好廁所一樣:“忌當前門、後門及屋棟柱,不可近灶、近井。……出入當諱,掃治潔淨。”
  細細地立規矩,定章法,清代已將廁所的建設,當成居家講究、宅之美觀的標準。以上所敘隻是平民廁所概觀。若轉換視點,看一看貴族廁所則又是另一番風光。在這方麵較為突出的是魏晉時期的數則軼聞。如《世說新語》載:
  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箸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劉寔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大床,茵蓐其麗,兩婢持錦香囊。寔遽反走,即謂崇曰:“向誤入卿室內。”崇曰:“是廁耳。”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幹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
  《洛陽伽藍記》載:“陳宛盛其居,上廁,上術湯盥手,槐板覆敞糞穴,為都城第一。”
  《襄陽記》載:“劉香和如廁,從香煙上過。”貴族擁有的經濟優勢,使其使用的廁所也富麗無比。
  《雲林遺事》記明代貴族的廁所,建成高樓式樣,下設木格,中實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一童子在旁邊將糞便移去,根本聞不到臭氣。這倒是對廁所建設的一個貢獻。
  廁所對貴族來說,並非是單純的排泄髒物,在政治方麵也起到過作用。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列舉了許多這樣的故事:
  漢文居灞北,臨廁使慎夫人鼓瑟;晉侯食麥脹,如廁陷而卒;趙襄子如廁執豫讓,高祖鴻門會如廁召樊噲,金日如廁擒莽何羅,範雎佯死置廁中,陶侃如廁見朱衣,沈慶之夢鹵簿入廁中,崔浩焚經投廁中,蒯盟孔悝於廁,曹植戒露頂入廁,等等。呂後切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名為“人彘”。宋話本《拗相公》描寫王安石是在“坑廁土牆上”見到八句詩後受到刺激。這都使廁所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廁所也有其明快的一麵。左思創作《三都賦》,就將筆硯置廁所中進行。歐陽修則常在廁所上讀書。更為重要的是紫姑神,劉敬叔《異苑》記載:
  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雲: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於廁邊或豬欄邊迎之。
  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補充道:“亦必須淨潔。”
  沈括《夢溪筆談》則說:“迎紫姑廁神,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之。”
  實際上這是人們通過樹立廁所之神,寄托一種不可歧視廁所的作用,要保持其潔淨的美好心境。所以祭祀紫姑廁神,成為婦女的專職,進行占卜、求吉、求蠶桑豐收等,成為正月裏一項具有喜慶色彩的活動。使人可以與此生發具有同等意義聯想的是在元代大都市民之家,小孩的便器是“溺葫蘆”。這是對廁所的一種變化,揭示出我們的古人,是很注意廁所以外的便器的設計和創造的。清代曹庭棟《養生隨筆》就專門提出:
  老年夜少寐,不免頻起小便,便壺實為至要。製以瓷與錫,俱嫌取攜頗重,惟鉛可極薄為之,但質輕又易傾覆,或須邊直底平,規圓而扁,即能平穩。大便用圊桶,坐略久,即覺腰腿俱酸,坐低而無倚故也。須將環椅於椅麵開一孔,孔大小如桶,鋪以絮墊,亦有孔如椅麵,桶即承其下,坐既安然,並杜穢氣。
  《山居清供》曰:
  截大竹整節,以製便壺,半邊微削,令平作底,底加以漆,更截小竹作口,提手亦用竹片黏連。又有擇葫蘆扁瓢,中灌桐油浸透。製同於竹,此俱質輕而具樸野之意,似亦可取。再大便用環椅如前式,下密鑲板,另構鬥室,著壁安置,壁後鑿穴,作抽替承之。
  當然,最高級的還是應推帝王將相的便器。他們的便器又稱“虎子”或“伏虎”,有的用玉製作,有的用七寶裝成,珠光寶氣,價值連城。這些帝王的便器無論從製造技術還是新奇、質量諸方麵,都未能超過慈禧太後的檀香木便器。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中記載它的具體形狀:外邊刻著一條大壁虎。啊呀!這條大壁虎,刻得不用說有多好看了。它好像碰到什麽獵物要進行捕捉一樣,四隻爪子狠狠地抓著地,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條腿;身上有隱隱的鱗,仿佛都張起來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氣,活像一個扁平的大葫蘆,這正好作官房的肚子;尾巴緊緊地卷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後把手。壁虎頭翹起來,向後微仰著,緊貼在官房肚子上,下頷稍稍凸出,和後邊的尾巴正好是平行地位,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正好作為前麵的把手。壁虎頭往後扭著,兩眼向上注視著騎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張開一條縫,縫內恰好可以銜著手紙!兩隻眼睛鑲著紅紅的不知叫什麽的寶石,閃亮閃亮的。整個官房比瓷盆略高一些,可以騎在上麵。官房的口是略長的橢圓形,有蓋,蓋的正中臥著一條螭虎,作為提手。……我不知有多少次看著老太後騎在上麵,用手紙逗著大壁虎玩。大壁虎的肚裏,是香木的細末,要幹鬆而蓬蓬著,便物下墜後,立即滾入香木末裏,被香木包起來,根本看不見髒東西,當然更不會有什麽惡氣味了。這種便器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使用一次,在感覺上不啻於一次美好的享受,但這種享受隻能專屬一個人。這種在便溺時也要保持天下第一的尊嚴和極舒適的享用姿態,也是封建王朝典章製度的一個突出特點。


 

 

 

死得最窩囊的帝王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在東晉簡文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簡文帝於公元372年7月病死後,他於同日繼位。改元“寧康”。他剛繼位時,隻有10歲,由褚太後聽政。但簡文帝喪事剛辦完,忽然有個叫盧栗的人率領幾百人殺入雲龍門,聲稱要奉海西公司馬奕回宮複位,這夥人直衝入朝堂和內宮,大砍大殺,幸好禁衛軍及時趕到,鎮壓了這場未遂政變。不久,一代權臣桓溫入都,合朝震驚,又怕他來奪帝位,但沒過多久,桓溫就病死,使東晉王朝又度過了一個危機。
   司馬曜在位期間,由司馬道子和桓溫之子桓玄當政,所以他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整天在宮中享樂,朝政荒蕪.
   公元396年9月的一天,司馬曜在宮內青暑殿中與寵愛的張貴人一起飲酒。他狂飲不止,並硬要張貴人再陪他對飲。張貴人已酒足,難以再飲,極力辭謝。司馬曜覺得很沒麵子,便開玩笑說:“你今天如敢違抗君命,拒不從飲,朕可要定你的罪!”張貴人一時火起,恃寵起身頂撞說:“妾偏偏不飲,看陛下定妾什麽罪!”司馬曜醉眼朦朧,起身冷笑說:“你用不著嘴硬。你已年近三十,因改廢黜了。朕有的是年輕貌美的佳人,難道少了你一個不成??”說到這裏,又大口嘔吐,噴得張貴人滿頭都是。左右太監慌忙把司馬曜扶入寢宮,讓他上床,昏睡過去。
   張貴人自從得寵以來,恃寵生驕,從來沒有受過如此訓斥,羞辱。她又妒忌成性,平日最擔心司馬曜再寵愛別人,廢棄自己。這時,想到自己容貌將衰,司馬曜已經厭棄,一時又氣又恨,頓時起了殺心。她換衣洗臉後,召來心腹宮女,命令她謀害司馬曜。宮女不敢答應,她厲聲威脅要殺死宮女,宮女隻好偷偷溜進司馬曜寢宮,見司馬曜酒醉後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的臉麵,再搬來重物壓在他身上,司馬曜掙紮一番,最終被活活悶死。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做為天下至尊,隻因酒後一句戲言而遭殺身之禍,真是千古奇聞啊!

 

 

 

 

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是東晉孝武帝司馬矅。

這位老哥跟大多數皇帝一樣,沉迷於聲色,成天摟著嬪妃喝酒。一次喝醉了,跟寵妃張貴人吵架,注意,是吵架,不是皇帝訓斥妃子,而是皇帝和妃子你一句我一句對罵的吵架。最後司馬同學給惹急了,甩出一句賭氣的話:“俺不理你了!俺那麽多妃子,俺找別人去!”說完,倒頭呼呼大睡了。

還在那兒清醒著的張貴人開始琢磨了,老家夥要不理我了?找別人去,那哪兒能行?!現在我這麽年輕美貌,你就不理我了,那將來等我老了,還有好日子過啊?!越想越氣,越想越不妙,最後,張女士一咬牙,一狠心,招來幾個宮女,搬了幾床大被子,三下五除二,把還在香甜睡夢中的司馬同學給活活捂死了。

可憐純真的司馬同學,為了小兩口拌嘴的這麽一句氣話,丟了幾輩子才修來的一條皇帝命。

據說,史上死得最離奇的,是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姬。

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一代國君,上了年紀,多少有點老年病。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膩味了,跟國君說,您老咧,活不過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了,姬老先生一聽當然不痛快了,到了當年新麥子下來的時候,把算命的招來,捧著飯碗說:你看,你說朕活不到吃新麥子,朕這就吃給你看!不過,你得先給朕死,誰叫你算得不準!說罷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頭子端起飯碗,剛要吃,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說,不成,朕得先去上趟茅房,說著放下碗出去了。左右侍從左等右等,飯都涼了,還不見國君回來,咋回事呢?私下分頭去找,宮裏哪兒都找不到,最後,在茅房發現了姬老先生,原來掉進了糞坑裏,已然薨了……

後來有人讚揚說,姬老先生是第一個殉難於廁所的帝王……

一向以文筆簡潔有力著稱的《左傳》,僅用了一句話描寫這一事件:“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不記得誰問過我了,什麽叫傻缺?我說,好像就是傻冒加缺心眼兒吧。我覺著,以下兩位可以競爭死得最傻缺的皇帝……

一位是秦國的君王泰武王贏蕩。其實這位國君多好的前途啊,17歲即位,年輕有為,秦國也國勢鼎盛,諸侯皆懼。哪兒哪兒都好,就是有點傻缺,喜歡跟人家比力氣,見什麽都不服不吝,尤其看不得大玩意。23歲那年外出,看見人家洛陽的大鼎,較上勁了,聽說姓孟的大力士能舉起來,非說自己也能舉起來,結果還真舉起來了,可是沒抗住,掉下來砸斷了大腿,擱著當時醫療條件也差點,沒過兩天就死在洛陽了。

另一位最傻缺獎的候選人,不是帝王,但是怎麽說也是金枝玉葉呀,漢武帝的兒子,名頭夠響的吧,廣陵王劉胥。這位劉同學也是好胚子,天生的身強體壯,勇力過人。可是您再能耐,也不能喜歡這麽變態的活動吧。劉同學不愛金銀美女,就喜歡跟狗熊打架。據說他在自己的封地裏有一個很大的熊苑,裏麵豢養著棕熊,灰熊,黑熊,馬來熊,白熊……總之,劉同學成天啥也不幹,就琢磨著怎麽跟熊掐架,還為此請了老師。隔三差五的,進熊苑去揪出一隻熊來一頓胖揍,英雄啊!不過呢,英雄也有失手的時候,終於有一天,劉同學遇著厲害熊了,打著打著,被狗熊給撓死了……

你說堂堂漢武帝,多英明天縱啊,怎麽生這麽個寶貝兒子……

大家認為,贏同學和劉同學,誰更配得上最傻缺獎呢,俺比較心儀劉同學哦……

嗯,故事講到這裏,我們也該總結總結了,學習曆史嘛,就是要以史為鑒,我們學到了什麽呢?我以為,有以下幾點是我們今後一定要借鑒的:

1.小兩口吵架,不要說氣話;

2.算命的說點什麽,還是要當真的;

3.舉重是危險運動,沒受過專業訓練,千萬別嚐試;

4.人是掐不過野獸的,尤其是狗熊,不到生死關頭,千萬別逞能;

5.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上廁所,尤其是去便便,可千萬不能著急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