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不是投降派及魯迅對《水滸》的真實評論
—— [春天的驚雷]批判之五
驚雷所引關於《水滸》的談話,與驚雷對談話的解讀,是矛盾的,而且,談話本身也是自相矛盾、概念混亂的,對魯迅的引用,也是不符原意,斷章取義的。
批判“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意思是主張“反皇帝”。然而,16年前,又說:“盡管海瑞罵了皇帝,但是他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的。我們應當提倡海瑞這樣一片忠誠而又剛直不阿,直言敢諫的精神。”這裏,又提倡對皇帝“一片忠誠”。那麽,到底是應該“反皇帝”,還是應該對皇帝“忠心耿耿”呢?
一麵說宋江是“投降派”,一麵又說“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既然宋江本屬於地主階級,又如何談得上是投降派?屬於某一階級的人,隻能向敵對階級投降,怎麽能向本階級投降?
驚雷在解讀中也說,談話是“對革命、建設中有人可能‘投降’資本主義、接受資本主義‘招安’的預見”。不知這“有人”是什麽樣的人?是資本家“投降”資本主義嗎?
驚雷提出請“某些老共產黨人自我檢審一下”,是否“在當年高舉過社會主義旗幟,而今卻信仰資本主義”,如果是,就是“宋江式的人物”。這又和談話矛盾。如果真是“宋江式的人物”,不就應該是共產黨人投降社會主義,資本家投降資本主義,而不是共產黨人投降資本主義嗎?
宋江又怎麽搞“修正主義”?修正主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馬克思本人生於1818年,而《水滸》說的是1119-1122年的事,近700年後,馬克思才出生,宋江如何反得到馬克思主義?
談話引用魯迅評《水滸》的話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但魯迅根本沒有談話提及的許多觀點。
談話中說,“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投降”。
但是,魯迅並不認為這是一支“農民起義隊伍”,而認為這是一幫“強盜”,是“賊”,所舉的“強盜”的例子,恰恰是被談話認為“是好的,不願投降”的李逵。這段話就在談話引的魯迅的話的前麵,被談話避開了,現予複原——
“‘俠’字漸消,強盜起了,但也是俠之流,他們的旗幟是‘替天行道’。他們所反對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們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將相。李逵劫法場時,掄起板斧來排頭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談話把“這支農民起義隊伍”分成“不好,投降”的領袖和“好的,不願投降”的李逵、吳用、三阮兩派。但魯迅卻認為,《水滸》一百零八將,統統是“宋江派”。
金聖歎把《水滸》砍掉二十多回,另外編寫了一個“驚噩夢”的結局,說盧俊義夢見知州“嵇叔夜”擊潰了梁山隊伍,並殺絕梁山一百零八人。魯迅將“嵇叔夜”此舉稱作“殺盡宋江們”(《南腔北調集·談金聖歎》),就是明證。
而且,魯迅認為,“宋江們”是“敗則為賊”的“流寇”,是“流著之王”,而皇帝則是“成則為王”的“坐寇”,是“不流之賊”。既然一百零八將和皇帝本屬同類,當然也就不存在是否“投降”的問題。
我索性把《談金聖歎》一文中這段文字及之後的內容全部照錄於下,大家自己去看魯迅的本意吧——
“自稱得到古本,亂改《西廂》字句的案子且不說罷,單是截去《水滸》的後小半,夢想有一個‘嵇叔夜’來殺盡宋江們,也就昏庸得可以。雖說因為痛恨流寇的緣故,但他是究竟近於官紳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對於流寇,隻痛恨著一半:不在於‘寇’,而在於‘流’。
“百姓固然怕流寇,也很怕‘流官’。記得民元革命以後,我在故鄉,不知怎地縣知事常常掉換了。每一掉換,農民們便愁苦著相告道:‘怎麽好呢?又換了一隻空肚鴨來了!’
“他們雖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難填’的古訓,卻很明白‘成則為王,敗則為賊’的成語,賊者,流著之王,王者,不流之賊也,要說得簡單一點,那就是‘坐寇’。
“中國百姓一向自稱‘蟻民’,現在為便於譬喻起見,姑升為牛罷,鐵騎一過,茹毛飲血,蹄骨狼藉,倘可避免,他們自然是總想避免的,但如果肯放任他們自齧野草,苟延殘喘,擠出乳來將這些‘坐寇’喂得飽飽的,後來能夠比較的不複狼吞虎咽,則他們就以為如天之福。
“所區別的隻在‘流’與‘坐’,卻並不在‘寇’與‘王’。試翻明末的野史,就知道北京民心的不安,在李自成入京的時候,是不及他出京之際的利害的。
“宋江據有山寨,雖打家劫舍,而劫富濟貧,金聖歎卻道應該在童貫高俅輩的爪牙之前,一個個俯首受縛,他們想不懂。所以《水滸傳》縱然成了斷尾巴蜻蜓,鄉下人卻還要看《武鬆獨手擒方臘》這些戲。
“不過這還是先前的事,現在似乎又有了新的經驗了。聽說四川有一隻民謠,大略是‘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的意思。汽車飛艇,價值既遠過於大轎馬車,租界和外國銀行,也是海通以來新添的物事,不但剃盡毛發,就是刮盡筋肉,也永遠填不滿的。正無怪小百姓將‘坐寇’之可怕,放在‘流寇’之上了。
“事實既然教給了這些,僅存的路,就當然使他們想到了自己的力量。”
思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