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毛粉 pk 蔣粉

(2007-05-22 14:24:12) 下一個

毛粉 pk 蔣粉

毛、蔣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紅軍時期,蔣對付幾萬人的中央蘇區紅軍,打了10年沒有搞定。毛搞定蔣的800萬人隻用了3年,哈哈這麽濫的人也有粉絲 甘心當蔣的粉絲,眼睛長到了屁屁上 蔣是地地道道封建皇帝,地主的總代表,最後把皇位傳給兒子,這件事袁世凱也沒有辦到

整個抗日戰爭過程,應該說國民黨軍是有著積極的貢獻的,特別是在正麵戰場與敵的多次大的拚殺,雖然戰績不佳,但是鼓舞了國人之抗戰信心,確實是值得頌揚。可這並不意味著抗戰成了國民黨功勞,更不意味著國民黨如何如何光偉正。實際上還恰恰相反!國民黨蔣該死之窩囊、短視、狹隘和愚蠢被表現的淋漓盡致。作為當時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對倭寇侵占東三省一聲不響拱手讓你,還可以死不要臉的邀請什麽國聯來評斷!!我就納悶了,蔣該死委員長不是很愛國嗎?不是民族英雄嗎?那怎麽把自己的腦袋栓在別人的褲腰帶上去了呢?更可悲的是,國民政府沒有任何對倭寇的硬動作,宣戰更是10年之後的事情了。鬆滬會戰,犧牲了很多士兵,但那是白白犧牲了!!蔣該死委員長的英明指揮讓他們白白送死!更心寒的是還來了個“何梅協定”!讓國人說什麽好呢?
  
  抗戰不力是沒錢沒人嗎?918的時候日本比中國好不了多少,918事變係激進派所為,如果失敗,那是不是會有中國人的那場噩夢還很難說,但很意外,幾十萬東北軍不聲不響的退進了關內,倭寇一下子發大了,得到了資源豐富的東北,可以說日後抗戰之艱苦與倭寇以東北為給養基地有很大關係。可蔣該死委員長慷慨的很啊,送完東北送華北,送了華北送華中,大半個中國送給了倭寇,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更是表現的差強人意。可前線抗戰這麽吃緊的情況下,蔣該死委員長卻用重兵圍剿共產黨紅軍,說蔣積極抗日的人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嗎?

1943底,當華盛頓開始思考是否在中國登陸時,擔任中緬印戰區司令官的史迪威和美國駐華使館的外交官們開始在中國搜集情報。史迪威的軍事參謀戴維斯向他建議,如果想搜集在中國的日軍情報,就一定要到延安去,因為隻有共產黨才有日本的戰俘,也隻有在共產黨的根據地內,才能組織一個地區性氣象情報網,而且,為了營救那些在日本占領區墜落的美軍飛行員,也必須求得共產黨的幫助,因為這些地區有共產黨的遊擊隊。史迪威被迫應召回國,臨行前他這樣評價蔣介石:“他無意建立任何真正的民主製度,或與共產黨組織聯合陣線。他本身是中國統一和真正為抗日而合作的主要障礙。”他還致信朱德,對不能與共產黨軍隊並肩作戰打敗日寇表示遺憾。


今天是大日本帝國支那區了。某組織隻會遊而不JI。抗戰後國民政府痛恨那麽在抗戰中為日作戰的偽軍,解散了東北的100多萬偽軍,而某組織則收編了這些敗類,換了軍裝就成了PLA,可見了,英勇的PLA就靠這些人在東北 ...

台兒莊。
1938年3月15日,日軍第10師團瀨穀支隊(8000人左右)進攻滕縣,拉開了台兒莊戰役的序幕。隨著日軍的猛攻,當天就把駐守在城外的川軍124師打散了。16日,日軍開始攻城,川軍122師王銘章部堅守孤城,而奉李宗仁命前來增援的蔣介石的精銳嫡係湯恩伯部卻在進至距滕縣隻有15公裏的官橋後,36小時按兵不動,坐待 122師全軍覆沒。至17日黃昏,騰縣城破。18日,日軍轉攻湯部,湯的第81軍時駐官橋,忙東撤至嶧縣。日軍繼續南下,在沙溝擊敗湯的第52軍後直撲韓莊,輕而易舉地逼近大運河。此刻,日軍前進方向的台兒莊尚無國民黨的一兵一卒,瀨穀為解除後顧之憂,又於19日北攻嶧縣。湯部的兩個軍5萬餘人又急退至抱犢崮山區避戰。
張老師講到這裏,起身取來紅藍鉛筆。在紙上勾了一幅草圖並解釋道,這是中日 兩軍對陣態勢圖。看著圖,他比比劃劃地說,迄3月15日瀨穀進攻滕縣,國民黨第5戰區在淮河以北有9個軍17個師(不含湯部),但是卻既沒有作戰線,也沒有陣 地,如散沙般分置在津浦路滕縣——蚌埠、隴海路海州——開封兩側的魯南、豫 東、蘇北和皖東北的廣大地區。而蔣介石自1938年1月初率湯恩伯在商丘設置行轅。到台兒莊戰役70多天中,對魯南前線未置可否,疏於備戰,險陷台兒莊於一槍 不發即失落的境地。
所幸的是,瀨穀北攻湯部折回來,用20—22日3天的時間在韓莊集結兵力,做南渡運河的準備。蔣介石才在李宗仁的懇求下,急調在信陽休整的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 (轄兩個軍,約2.5萬人),於19日乘火車連夜趕到台兒莊,利用瀨穀渡運河準備 的三天時間完成了布防。
23日,瀨穀進攻台兒莊,台兒莊戰役正式打響。
張老師在草圖上標出湯部、孫部和瀨穀的位置後,又取出地圖冊,用三角板量出 台兒莊和抱犢崮的距離,說:“你們看,45公裏!瀨穀的指揮位置距台兒莊15公 裏,距抱犢崮30公裏,其進攻正麵,是孫部的2萬餘人;其背後,是湯部的5萬精銳;實為腹背受敵!然而,瀨穀看透了湯恩伯的內心世界,僅以1個步兵大隊(相當於營)監視湯軍,而傾其全力攻打台兒莊。至4月1日,由於孫部的頑強抵抗, 瀨穀傷亡慘重,索性把監視湯軍的1個大隊也轉用於攻打台兒莊。湯恩伯畏敵如虎,噤若寒蟬,始終未敢一動。4月6日,瀨穀在死傷3000餘人後終於退卻,湯軍才 加入戰鬥,截擊瀨穀,但還是被跑掉了3000多名敵人。”
孫連仲心裏清楚這一仗是怎麽打的。當他艱苦戰鬥時曾請求李宗仁:給第2集團軍留幾顆種籽,命令湯部恩伯出擊,李回答:我向湯恩伯多次下命令,他隻聽老蔣 的!……這一仗,孫部傷亡慘萬人,蔣介石不補一兵一卒,反而借機撤銷了他的 42軍的番號,給他隻保留了一個30軍。
難道曆史可以把王銘章、孫連仲他們流的鮮血記到老蔣的功勞簿上嗎?
如果我們的曆史要把一部分愛國的國民黨將士等同於整個的國民黨,豈不是也可 以說“甲午海戰”是清廷對日作戰,徒為後人落下笑柄麽?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4月10日日軍占領豫陝邊界的重陽店,14年中 ,國民黨共喪失國土2753254平方公裏——當時全國麵積11174002平方公裏(含外 蒙);丟掉城市970餘座——全國城市為1200座;拋棄同胞2.57億——全國人口4.5億。在這個曆史時期中,國民黨有退無進,屢戰屢敗,300多個師打了八年,唯有台 兒莊一役獲勝。但是蔣介石卻不願承認這一勝利。

蔣可是連日本侵華的頭號戰犯都無罪釋放,可是為日本做實事啊!還說對日要“以德報怨”,還用說感謝的話嗎?

蔣不賣國,誰賣國啊!蔣不是國賊,誰是國賊!

一、八路軍部分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對比

1、平型關戰鬥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67人,傷94人(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1984年版)

2、廣陽伏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軍千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63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3、晉察冀區反八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7人,傷52人;皇協軍傷亡69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4、三次破襲平漢路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11人,無皇協軍傷亡報告(《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 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6、120師收複晉西北七城戰役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2人,傷51人,皇協軍傷亡101人(《華北治安戰》)

7、易(縣)淶(源)戰鬥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14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40人(《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8、129師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10人,皇協軍傷亡79人(《華北治安戰》)

9、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0、冀中區五次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5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1人,傷65人,皇協軍傷亡99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1、冀南1938年反“掃蕩”
八路戰報: 斃俘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人,傷11人,皇協軍傷亡16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掃蕩”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3、115師陸房突圍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華北治安戰》)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華北治安戰》)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華北治安戰》) [

1940年
18、平西區1940年春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0人,皇協軍傷亡22人(《華北治安戰》)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麵“掃蕩”作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華北治安戰》)

20、抱犢崮山區反“掃蕩”(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蕩”)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華北治安戰》)

21、129師白晉鐵路破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9人,皇協軍傷亡12人(《華北治安戰》)

22、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華北治安戰》)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紗帳”戰役 [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100餘人俘偽軍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39人(《華北治安戰》)

24、百團大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軍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25、太行區1940年秋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44人(《華北治安戰》)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勢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27人,皇協軍傷亡59人(《華北治安戰》)

27、太嶽1940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6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7人,皇協軍傷亡15人(《華北治安戰》)

28、晉西北1940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4人,皇協軍傷亡102人(《華北治安戰》)


二、國軍方麵

1、凇滬會戰
國軍1937年戰報:日軍傷亡6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傷31157人,共計傷亡40672人.

2、太原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2.6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3、南京保衛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76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4、徐州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承認傷亡3.2萬餘人

5、武漢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0萬餘人
日軍戰報:自身傷亡3萬餘人,因病減員6.7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6、隨棗會戰 [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7、棗宜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3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8、南昌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3、上高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病減員60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4、晉南(中條山)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9900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5、第二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也有說4萬)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7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6、第三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傷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7、浙贛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3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17148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8、鄂西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4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9、常德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2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0、豫中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335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1、長衡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6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6萬餘人(雙方數字驚人的相似)(《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2、桂柳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3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1.6萬餘人(《戰史叢書--大本營陸軍部》)

23、緬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9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4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和《支那事變陸軍作戰》,為同一本書,都是日本防衛廳在20世紀60、70年代編寫的,是日本軍事院校的教科書。 以上日方的資料全部來自日本國內。


抗日勝利,國內戰爭接近尾聲,當中共軍隊要跨過長江的時候,斯大林發難了。條件就是要中共不要打過長江,維持南北兩個政府分別自治,走德國、朝鮮等國家的方式。目的就是要中共做他的附屬國。毛澤東當然不同意,另外一個方案就是蒙古獨立,保持中蘇之間有一條緩衝帶。否則將不再支持共產黨,還要長期占領蘇聯紅軍從日本人手裏搶來的黑龍江地區。無奈,毛澤東答應了外蒙獨立。

在毛二十七年的統治下中國從世界第四十七位直落到第一百七四位,在這段時間又讓中國的死敵日本遠遠的超過了中國!免日本對中國的650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是對人民的犯罪!
毛丟掉了蒙古,失去了台灣是中國近代史國土最小的!
毛不但沒有解除任何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還跟蘇聯簽定了不平等條約!
毛大筆一揮長白山的一部分成了金日成的了,克什米爾今天落到印度和巴基斯坦手中,從印度手中奪回的土地又白白的送給了印度!
衝繩我國的領地今天成了日本的主權,導致今天釣魚島和東海問題!大躍進、文革、餓死4000萬人真是磬竹難書!

郭沫若: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外蒙古獨立?

(《人民日報》1950年)

這些歪曲中的另一個例子是關於外蒙古的獨立的。在這一點上我想多說幾句。反動分子企圖煽動某些中國人的大漢族主義的感情,反對外蒙古人民建立自主的人民國家。但是請問。外蒙古附屬於中國的時候,中國人對於外蒙古人民究竟給了些什麽福利呢?難道不是某些中國的侵略主義者,派兵攻入外蒙古,在政治經濟方麵壓迫外蒙古人民,這才激起外蒙古人民脫離中國而獨立的要求嗎?我們自己在封建主義與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之下差不多不能自保,難道一定要強迫外蒙古人民跟著我們殉葬嗎?我們在雙重壓迫之下,稍微有點覺悟的人便知道要求解放,難道外蒙古人民就不應該有點覺悟,不應該有解放的要求嗎?

認真說,倒是外蒙古人民比我們爭氣些,比我們覺悟的早,比我們更清醒地能和社會主義地蘇聯做朋友,因而得到了幫助,而比我們早解放了。我們假如是站在大公無私地立場,我們倒應該向外蒙古人民告罪、向外蒙古人民致敬、向外蒙古人民學習地。更那裏有什麽理由跟在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地後麵,來對蘇聯“憤慨”呢?再請問,由於外蒙古的獨立,在蘇聯方麵究竟得到了些什麽呢?豈不是和我們一樣,僅僅得到了一個鄰邦?

問題應該是——外蒙古脫離了我們之後,外蒙古人民是不是更加幸福了?事實告訴我們,外蒙古人民是更加幸福了。前幾年國民黨政府派到庫侖去監視公民投票的一位姓包的,事畢回重慶,曾經在報上發過談話。“庫侖街頭差不多每家人家都有了無線電。”這是中國國民黨說的話,而且是有報可查的。在得到解放之後,外蒙古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不是都已經充分地提高了嗎?

人民中國和人民蒙古今後應該是親密的兄弟,我們不能夠固執著那種宗主和藩屬的落後觀念了。那是絲毫也不足引為光榮的!

今年四月,我們中國代表團到歐洲去,在捷克的布拉格參加擁護世界和平大會的時候, 外蒙古代表團的團長齊登巴而先生,曾經為我們革命戰爭的輝煌勝利向我們致敬。他說:“日本帝國主義在遠東稱霸的時候,蒙古人民是寢息不安的,今天民主中國做了東方的盟主,我們蒙古人民就可以放心了。”

請看看蒙古朋友們的這種坦白的風度吧。難道我們不應該有同樣坦白的氣概嗎?

以上文字摘自郭沫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四周年紀念日在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對全國的廣播》

長白山天池在民國地圖上屬於中國內湖,離開邊界近百公裏寬,連日本竊取朝鮮時期對此都毫無爭議.
50年代中期,毛萬歲在金日成甜言蜜語請求下,慷慨大度讓出了長白山東端大片土地包括半個天池,以及鴨綠江全部島洲(鴨綠江一共74個島洲,除出海口貼近我方的,其餘72個全部送出).事實上幾百年來所謂將軍峰名稱隻存在50年!偉大送地者(他對幾乎各個鄰國都慷慨大度送地,幾乎凡是曆史紛爭都是中國讓步,連沒有爭議的長白山也退讓,以土地換取友誼)送出這片土地後朝鮮人才改名的,再說"白頭山"這是韓式稱呼.中國人都說長白山,天池和臨近幾個高峰都是中國固有領土.打開民國和日本50年前地圖都沒有疑問!
那次慷慨送地造成地圖界限像被一把利刃插進中國生生切割了一樣的圖形.一個很銳利的三角契型新界限把這片美麗土地割走了.
這讓本來塵埃落定百年毫無疑問的邊界出現猜疑.朝鮮南北都得寸進尺得隴望蜀了. 一月三十一日晚,在第六屆亞冬會短道速滑女子三千米接力賽頒獎儀式上,有韓國運動員在頒獎台上蓄意打出有損中國領土主權的政治性字幅"白頭山是我們的領土"。


在上和中國地圖上屬於中國。如果換一張印度地圖,那片地區是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定居在那裏的印度人比西藏全人口多兩倍。那片土地是一片富饒的九萬多平方公裏。那裏能生長菠蘿香蕉。自然景觀奇異,礦產豐富。那裏擁有西藏的80%的森林資源。那裏占中國土地的1/101。相當於三個台灣`六個北京或者一個江蘇`一個浙江再或者是一個匈牙利`兩個丹麥`三個比利時。它是二戰以來一個國家被另一個國家強行占領的最大的土地。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爆發,曆時一個多月,中國以少量兵力擊退數萬印軍。殲滅印軍8900餘人,繳獲許多武器裝備。我軍傷亡2400餘人。為了高舉和平談判旗幟,促成三項建議實現,1962,11,21。中方宣布從22日中國軍隊主動停火,全線後撤。我軍交還戰俘,和繳獲的東西。沒多久,印軍重新占領該地區。中國未做實質性進展。從當時的意識形態出發,中央力圖扮演第三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陣營,而印度是重要成員。“教訓”一下不礙事,打成不共戴天之仇,對毛澤東的全球戰略和盟主地位就會不利。所以教訓完了,就適可而止,還給了紅蘿卜,但毛給的未免太大了-----九萬平方公裏。可能對毛的胸懷也屬正好。1914年2月,“麥克馬洪線”確定,當時,西藏已經擺脫中國政府控製。西藏一方可能為了得到英國支持而簽訂給後世帶來大問題的條約。1949年,印軍占領西藏南部。中國解放軍剛進入西藏,無法作出實質性反應。有當時印度在國際上支持中國共產黨,中國不好翻臉。當時,印方一切決策有尼赫魯確定,中方有毛澤東確定。

    從鴉片戰爭之後,沙俄在強占中國東北,西北的同時,有處心積慮的霸占外蒙,以實現“黃俄羅斯”夢想,采取了一係列卑鄙的手段。1919年,外蒙共產運動,民族分裂先驅蘇嘿巴坨爾和喬巴山得到蘇俄列寧支持/1931年,庫侖改為烏蘭巴托(紅色勇士城)。南京政府作出多種努力,最終也無濟於事。1945年10月10日到20日,外蒙共集會13000次,舉行投票,共有選票381242張,結果是全部讚同獨立。1946年1月5日,無力回天的南京政府正式公告了外蒙獨立。中國印製的地圖上,西藏南部有一大片地區隻標誌寥寥無幾的城鎮地名。那片土地事實上隻在理論轉


949年底,毛澤東到蘇聯,雖再叁請求與蘇聯簽訂新約,斯大林卻堅持保持舊約,理由是:1945年的《中蘇條約》是根據雅爾達協議的約定而締結的,廢除它可能會為美、英兩國借機否認雅爾達協議中的其他承諾製造口實(例如,日本的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 
1950年,毛澤東又到蘇聯,本打算與斯大林討論黑龍江以北、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土地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斯大林的冷落。中共無可奈何,最終在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時,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分析韓戰的貼子--,我講過,這是中共的致命錯誤)。 
轉貼於 學生大讀書站 http://book.studa.com
1953年,赫魯雪夫上台後,中國與蘇聯交涉,試圖解決包括蒙古的一些曆史遺留問題,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和東北鐵路。當周恩來提出蒙古問題時,遭到了赫魯雪夫的斷然拒絕,中國再次失去了收回外蒙古的機會。 
中國的行動,很快傳到了蒙古人的耳朵--。他們立即行動,通過蘇聯向中國施壓,與中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隨後,中國和蒙古創建了「正式外交關係」。 
1952年,老蔣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華民國,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這就「控蘇案」,第六屆聯合國大會對此予以承認。1953年2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就是至今中華民國版圖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1952年10月13日,老蔣《在中國國民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政治報告》,對外蒙問題有一段深刻的講話,可能有網友對此不為然。但我不這樣認為,我敬佩老蔣坦誠麵對事實的勇氣。 
在外蒙問題上,國民政府有責任,中共也有重大責任。但是給中共下個「出賣了外蒙」的評語,我認為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全麵的。(●作者豔陽天為解放軍上尉,大學文化。)
轉貼於 學生大讀書網 http://book.studa.com

1950-64年中國償還外債和對外援助支出(億元) 
年份    償還外債  對外援助 
1950~55    6.80    12.60 
1956     5.97     4.04 
1957     6.08        4.67 
1958     7.23     2.76 
1959     7.11     3.50 
1960     6.73     3.63 
1961     6.58     5.19 
1962     6.42     8.54 
1963     2.86     9.61 
1964     0.96     12.16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會成立時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拚音方向。”毛澤東的巨大影響力,使得這句話本身便成為了漢字拉丁化至高無上的理論依據。在詹鄞鑫《二十世紀文字改革爭鳴綜述》提到:《光明日報》群眾來信意見綜述提到:文字改革“一家獨鳴”,“已經形成一種壓力,似乎誰要對文字改革表示懷疑,就會被人扣上一頂‘思想落後’的帽子,甚至會被人加上反對中央實行文字改革’的罪名”。當時的一些民主人士也提出文改的工作方法和公布程序問題。據說,“章伯鈞、羅隆基說文字改革沒有經過全國討論,是幾個人關起門來搞的”;羅隆基說“毛主席是讚成拚音化的,這樣讓大家討論就很難發表意見了”(杜鬆壽1957)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陳夢家隻是因為說:“在沒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的宣布漢字的死刑。”“主張拚音的人,不要過於簡單的認為全國大多數的人全讚成拚音,此事還得大家討論,包括反對的人在內。”“文字這東西,關係了我們萬萬千千的人民,關係了子孫百世,千萬要慎重從事。”即被冠以“反對文字改革”的罪名迫害自殺。
    漢字拉丁化曾在陝甘寧邊區試用,最後徹底失敗,但是拉丁派麵對事實卻不敢承認,這就讓人懷疑他們的動機了,是為私利而改革,還是為改革而改革?比如陸誌韋在《五四紀念再談談新文字》(《進步日報》1949-5-4)的文章中說,“在老解放區,拚音文字好象推行不開”,認為“過去的工作可以說是失敗了,至少沒有完全成功”。但文章仍然認為,是漢字的“封建性”阻礙了拚音文字的推廣。這種“封建文字的鎖鏈又是雙重的”,一是“隻許寫文言文”,二是“隻許用方塊漢字,不許用拚音文字”。把推行拚音文字的障礙歸咎於漢字的“封建性”,是受到文字階級性認識的影響。

日本打到中國來了,毛澤東不抗日,也不準別人抗日,首先是1936年的洛川會議上,毛澤東安排紅軍在統一戰線中的統一行動,說“希望大家不要做抗日英雄,保存力量才是根本”,散會以後將軍們牢騷滿腹,說“我們是軍人,在國家危亡關頭,不真正去為國家賣命而處心積慮保存實力,這算什麽?”周恩來也非常不滿,散會後借口去視察黃河前線,不按照老毛的要求去找蔣介石要軍火,使毛澤東大為惱火。

如果這個隻是語言,我們再看行動:彭德懷打了個百團大戰(事前是 毛澤東批準的,因為全國輿論都是說共軍“遊而不擊”,彭不得不打這個仗),毛澤東恨了彭一輩子,在廬山會議上和文革中老是批彭這個事情。毛澤東和汪精衛,哪個更像漢奸?

毛澤東還派了白區工作的潘漢年和日本特務秘密聯係,統一行動,毛澤東當時沒有考慮到自己很快就會贏,所以解放以後就把潘殺人滅了口。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親愛的內蒙古全體民眾們!現在我們是處在全世界大變動的關頭。你們還是甘受日本帝國主義及中國軍閥的宰割,作他們的炮灰而趨滅亡;還是乘機奮起,努力圖強,以爭得至尊的蒙古民族在全世界民族中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
     本政府向你們宣言:
      (一)認為原來內蒙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察哈爾土默特二部,及寧夏三特旗之全域,無論是已改縣治或為草地,均應歸還內蒙人民,作為內蒙古民族之領土,取消熱、察、綏三行省之名稱與實際行政組織,其他任何民族不得占領或借辭剝奪內蒙古民族之土地。
      (二)我們認為內蒙古人民自己才有權利解決自己內部的一切問題,誰也沒有權利用暴力去幹涉內蒙古民族的生活習慣、宗教道德以及其他的一切權利。同時,內蒙古民族可以從心所欲的組織起來,它有權按自主的原則,組織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政府,有權與其他的民族結成聯邦的關係,也有權完全分離起來。總之,民族是至尊的,同時,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
      (三)凡是內蒙古區域的漢、回、藏、滿等民族,應根據民族平等的原則,發展民主主義,使這些民族與蒙古人民受同等的待遇,並有應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及信仰與居住等的自由。
      (四)首先將井嶽秀所占領的把兔灣,與高石秀所占的區域及兩個鹽池,交還內蒙人民,並將長城附近,如寧條梁、安邊、定邊等地劃為商業區域,以發展你我雙方間的貿易。
      (五)我們的工農紅軍遊擊隊或其他的武裝隊伍,絕對沒有向草地進攻的企圖,但你們亦不要允許中國軍閥或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經過草地來向我們進攻,來加速你們自己的滅亡。我們願意彼此締結攻守同盟去打倒我們共同的敵人。
      總之,隻要你們真認識到蒙古民族解放的必要,不願做亡國奴,有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等中國軍閥的決心,那不管你們的領導者是王公貴族或平民,我們都可以給你們以善意的實力的援助。蒙古民族素以饒勇善戰見稱於世,我們相信你們若一旦自覺的組織起來,進行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中國軍閥於內蒙古領域以外,則誰敢謂成吉思汗之子孫為可欺也。請為熟思,並望互派代表以建偉業,則不勝幸甚!謹此宣言。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主席 毛偉人
  


1941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最困難、最危險的時期:半壁河山陷落在日寇之手,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皖南事變”導致國共兩黨內訌。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蘇聯,在4月13日為了“鞏固蘇日兩國間之和平與友好邦交”,在克裏姆林宮與日寇一起簽訂了一個《蘇日中立條約》聯合聲明“蘇聯誓言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和“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中立條約和宣言向全世界一公布,就立刻激起全世界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當然這也引起南京汪精衛偽政權的一片歡呼。
       以宋子文為首的中國政府外交部即刻發表聲明:“查東北四省及外蒙之為中華民國之一部,而為中華民國之領土,無待贅言。中國政府與人民對於第三國間所為妨害中國領土與行政完整之任何約定,決不能承認。”並鄭重聲明:“蘇日兩國公布之共同宣言,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南京汪精衛偽政權歡欣鼓舞,報紙在刊發這一消息時,專門用套紅大字出版,還配以斯大林與日本外相鬆崗洋右並立握手的大照片,聲稱“日蘇條約的成功,是以證明和平運動的正確,將使渝方抗戰之日益失其根據。”
  然而,延安的《解放周刊》發表了題為《蘇日條約的偉大意義》的社論,顛倒是非,歡呼支持。
       民間反應最強烈的是為抗日救國戰鬥不息的“全國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震驚之餘他們立即做出決定:在重慶召開座談會以示抗議。“救國會”的負責人、著名愛國“七君子”中的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相約出席、主持了會議。他們從當時的國際形勢分析:對蘇聯當局的如此行動,無不表示強烈的憤慨。
       座談會上根據大家的討論和意見,公推王造時起草《致斯大林大元帥的信》。
     會後由中共指派周恩來與王造時,沈鈞儒,李公樸,沙千裏說明日蘇友好條約對中國有利,讓其不在信中簽字,沈,李,沙均表示同意,而王造時等人堅持聯合簽名,
    1941年無後顧之憂的日本製定計劃投入近百萬的兵力的一號作戰計劃,欲打通滇緬公路一句消滅國民黨政府。


澤東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在陝北洛川會議上的講話摘要:
  
  “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麵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遊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麵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借口予以推拖,隻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我們中國****人一定要趁著國民黨與日本人拚命撕殺的天賜良機,一定要趁著日本占領中國的大好時機全力壯大,發展自己,一定要抗日勝利後,打敗精疲力盡的國民黨,拿下整個中國。”
   
   “有的人認為我們應該多抗日,才愛國,但那愛的是蔣介石的國,我們中國****人祖國是全世界****人共同的祖國即蘇維埃(蘇聯)。我們****人的方針是,要讓日本軍隊多占地,形成蔣、日、我,三國誌,這樣的形勢對我們才有利,最糟糕的情況不過是日本人占領了全中國,到時候我也還可以借助蘇聯的力量打回來嘛!”
  
  
  “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發展,十分宣傳”。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皇軍”戰報真“神奇


1939年1月,日軍向我冀南根據地發動了十一路圍攻,企圖消滅我冀南八路軍主力。我129師將兵力編為幾個集團,開展反掃蕩鬥爭,其中由陳賡指揮386旅集團,轉到敵人側翼,對敵人進行了多次的襲擊,給敵人沉重的打擊。當時日軍氣焰十分囂張,我每一次對其進行襲擊後,它必會派出部隊,對我軍進行追擊,以圖報複。陳賡掌握這一規律後,決定引誘日軍出擊,對其進行伏擊。他將戰場選在威縣以南的香城固地區。此地地形多沙,不利敵人機動。他以386旅主力設伏,同時於2月7、8、9日連續襲擊威縣守敵,2月10日,被激怒的威縣日軍派出第十師團第四十聯隊以8輛汽車運載一個加強步兵中隊,由大隊長指揮,向威縣以南出擊。當其走到南草場地區,遭到我386旅騎兵連的襲擊,大隊長被打傷,翻譯被擊斃。隨後騎兵連且戰且退,將敵人引入埋伏圈。我軍待敵進入伏擊區後,從三麵向敵進攻,並切斷敵人退路,敵人多次突圍未成,被我軍截為幾段,經4個小時的激戰,日軍被全部殲滅。此戰計斃傷敵大隊長下200餘人,俘8人,繳獲山炮1門,92步兵炮2門,迫擊炮1門,長短槍數十支,我軍傷亡50人。
   
    這一仗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日本方麵的報紙也給了報道,這報道十分精彩,看後令人發笑。據1939年2月16日《滿洲日日新聞》報道:“XX部隊為了遮斷由冀中向南逃竄之殘敵,遂於當日派遣討伐隊由威縣南下,但駛約八基羅米達,即發現龐大之敵人,不幸我於此時陷入重圍,於是岩田中尉首先下車,拔刀率先突擊。唯此時敵彈如雨飛至,汽車著火,子彈亦俱焚盡,不得已各兵乃皆白刃血戰,終於白刃又白刃,血戰又血戰,計與百餘倍之大敵血戰五十餘時,待威縣友軍來援,遂將敵人擊潰,我方死岩田中尉以下將校三名,士兵XXX名。”
   
    看了這篇報道,隻要稍有頭腦,就會發現裏麵破綻重重。首先,它自述日軍被圍地點離威縣僅8公裏,可威縣援軍卻用了50多個小時才趕到,日本人就是用4條腿走路也早該走到了,為什麽會用這麽長時間。其次,日本“皇軍”太神了。在指揮官陣亡,子彈焚盡的情況下,竟然用白刃與百餘倍的八路軍血戰50多個小時,他們是怎麽戰鬥的?他們沒子彈,我們又百倍於他,用棍子也把他們敲死光了,還用打槍嗎?再說兩三天不吃不喝不休息,他們又怎麽將我們擊潰。日本兵真是一群神兵啊。這樣一分析,他們的命運我們稍有點常識就會明白,隻有被殲滅一個結果,不會有其他結果。
   
    最近,有少數人拿著日本人對八路軍作戰的戰報大做文章,看了這篇報道,日本人的戰報的真實性大家就該有所了解了吧。對於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的嘴臉也會看得更清楚了。


“每一個在中國的美國士兵都應當成為民主的活廣告。他應當對他遇到的每一個中國人談論民主。美國官員應當對中國官員談論民主。總之,中國人尊重你們美國人民主的理想。”-------毛澤東.1944年

毛澤東就這樣“實事求是”:
  
  “國民黨不抗日,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抗日勝利後,下山摘桃子”;
  
  “畝產水稻14萬斤”;
  
  “一頭豬養到三萬斤”;
  
  劉少奇是“叛徒,內奸,工賊”;
  
  “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M公:

  一些同誌認為日本人占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人多占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

  ——1959年7月31日廬山常委會上M對彭算曆史總賬。

  ——摘自《M澤東秘書手記:廬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鄭州市農業路73號)。

  在以後的八年抗戰中,他們都忠實的執行了他們的以上決策。所以J公就付出了300萬官兵,200個將軍的犧牲,打了淞滬、南京、台兒莊、太原、武漢、上高、三次長沙、衡陽、雪峰山、常德、滇西、遠征軍、鄂西……這些可歌可泣的殊死戰鬥!在淞滬戰役中,幾乎一天損失一個師!而M則遊而不擊,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消滅日寇一個整團(聯隊)、一次重創日寇一個整旅(支隊)、從未攻克日寇一個整團(聯隊)防守的要地的紀錄——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可以舉例子看看!彭大將軍因為策應正麵戰場而打了一個“百團大戰”,就被批為“過早暴露我軍兵力,招致日寇報複”,從延安批到廬山,最後活活整死!

 M的結論是真理!

  試看:

  知識分子、高級農藝師可以創造出畝產萬斤,甚至13萬斤的糧食,5,000斤的皮棉,120萬斤的紅薯,500斤一棵的白菜嗎?這些成果都是我們的農民創造出來的!叫袁隆平這個什麽“院士”試試看!

知識分子、工程師可以在二年內使1959年的鋼鐵產量趕上英國嗎?不能!這個成果是廣大的農民、工人、城市居民用幾萬、幾十萬個土高爐創造出來的!

所以M主席說“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確實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1957年4月和1959年3月,日本的淺沼曾兩次率領社會黨代表團訪中,期間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毛主席在與淺沼的談話中指出:“日本這樣的偉大民族,當然應該具有獨立和主權。和國民黨時代的中國相比,日本政府基本上不抓人、不殺人,日本軍閥過去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因此中國人民接受了教育。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既不能覺悟,也不會團結起來,這樣一來我們現在還在山裏,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正是因為日本皇軍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已沒有其它出路了,所以才覺悟起來開始武裝鬥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創造了勝利的條件。日本壟斷資本和軍閥給我們做了件‘好事’,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軍閥。”  

  日本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毛主席說  

  日本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支持日本人民偉大的愛國鬥爭》一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我們兩個民族現在是平等了,是兩個偉大的民族。你們這個民族是個很好的民族。日本人,誰要想欺侮他們,我看是不容易的。(同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談話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中日關係要趕快改進。過去我們一般中國人是不喜歡日本人的,現在我們很喜歡你們,看見日本人很高興。是不是你們過去占了便宜而現在吃虧了?你們過去沒有占便宜,現在也沒有吃虧。(同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談話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吵過架、打過仗,這一套可以忘記啦!”  

  中日關係的曆史是很長的,人類幾十萬年以來過著和平的生活,我們的祖先吵過架、打過仗,這一套可以忘記啦!應該忘記,因為那是不愉快的事情,記在我們腦子裏幹什麽呢?(同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談話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已經賠過不是了。不能天天賠不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把我們的關係改變了,剛才已經講到,你們是處於很好的地位,處於理直氣壯的地位。過去你們欠過人家的帳,現在你們不再欠帳了,而是有人欠你們的帳。你們現在很有政治資本,我們也有政治資本,向美國討帳。它欠了我們的帳,這一點,我想我是根本沒有講錯的。你們現在是輕鬆愉快了,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不同了,理由抓在你們手裏,是不是?對不對?對你們過去欠的帳再要來討帳,這是沒有道理的。你們已經賠過不是了。不能天天賠不是,是不是?一個民族成天嘔氣是不好的,這一點,我們很可以諒解。我們是你們的朋友,你們對中國人民看得清楚,不是把你們當作敵人看待,而是當作朋友看待的。(同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談話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五日)  

  “不應由日本人民負責”  

  有人不了解,為什麽中國人和日本人過去打過仗,現在還這樣親密。他們不知道,日本人民同壟斷資本和軍國主義軍閥是不同的。(同日中友好協會訪華代表團、日本民間教育家代表團等日本外賓的談話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  

  過去的戰爭應由壟斷資本、軍國主義政府負責,而不應由日本人民負責。人民為何要負責?如果說人民要負責,那末大家都來反對日本人民,那還得了!事實上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威脅、欺騙、強迫日本人民去當炮灰的。(同日本社會黨國會議員黑田壽男的談話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我們反對美國帝國主義,隻是限於反對帝國主義分子,一定要把美國帝國主義分子同美國人民劃分清楚。這個觀點在我們中國長期搞不清楚,是鬧了幾十年才逐步搞清楚的。在這以前,總認為侵略中國的國家的人都是壞的,這就產生所謂排外的政策。要講搞清楚,還是五四運動以後的事。□□黨成立以後,讀了一點馬克思主義,我們才鬧清楚世界是怎麽一回事,才知道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同參加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的日本各代表團團長和其他日本朋友談話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應該有獨立和主權”  

  像日本這樣偉大的民族應該有獨立和主權。(根據日方記錄,毛在提到日本南鄉三郎曾說要把日本變為中國一個省時講這番話的。毛表示,日本成為中國一省是不可能的。——本文注)(同日本社會黨國會議員黑田壽男的談話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原子彈損害了日本人民”  

  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兩個原子彈,損害了日本人民。因此使美國在世界大部分人民中間的名聲不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政府是強迫日本人民進行侵略戰爭的,但後來起了變化,遭到了美國的原子彈之害,所以日本人民,包括某些政府人士也反對核戰爭。(同參加在日本召開的第十一屆禁止原子彈氫彈世界大會後訪華的外賓談話一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以上文字均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中央文獻研究室合作編輯的《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國民黨不抗日,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抗日勝利後,下山摘桃子,這個是事實,否則怎麽國軍從東北一口氣跑到西南

什麽割讓東北,割讓蒙古,華北自治,美國對中國軍事占領。。。。。。。。。。。。。。。,還整死了幾億中國人,嗬嗬,85%的文盲,這個也是NO1

毛奴,來看看誰先出賣的: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內蒙古人民宣言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親愛的內蒙古全體民眾們!現在我們是處在全世界大變動的關頭。你們還是甘受日本帝國主義及中國軍閥的宰割,作他們的炮灰而趨滅亡;還是乘機奮起,努力圖強,以爭得至尊的蒙古民族在全世界民族中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二者必居其一,望速擇之。野心勃勃、凶焰逼人的日本帝國主義,欲占領全中國,必先占領滿蒙,欲稱霸於全世界,必先占領全中國,這個野蠻計劃,現在已逐步實現,首受其害者,為東三省、華北五省的民眾和內蒙古的整個民族。狡猾卑鄙、口蜜腹劍的日本強盜,正在用各種欺騙手段,假借《大蒙古主義》,來達到占領蒙古的整個土地財富,奴役整個內蒙古人民的目的,它準備把你們的土地作戰場,人民當炮灰,以達到它進攻中國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進攻外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蘇聯,並最後消滅蒙古民族的目的。不信,請看朝鮮、台灣、東三省的人民,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不能有居住、行動、耕種、牧畜的種種自由,一切政治經濟的權限,完全操在日本倭奴之手。再看日本帝國主義者在察哈爾的軍事布防與軍事設備,及興安總署與其他的一切陰謀,便可以了然內蒙古民族達到了空前未有的危機。何況還有恬不知恥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軍閥,不獨自命為宗主國,更進而把內蒙古整個的區域劃為行省,驅逐蒙古民族於黃河以南,陰山以北,更時常指使井嶽秀、高石秀等小軍閥,不斷的占蒙古民族的牧地、鹽池,企圖逐漸消滅蒙古民族,作日本帝國主義的清道夫,加速內蒙古民族之滅亡。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與所有的英勇紅軍,在數年來的英勇戰鬥,無數次的給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軍閥以嚴重的打擊。中國紅軍已經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特別是英勇的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裏的長征,突破了全世界的行軍記錄,勝利的達到了北上抗日預定的計劃。中國紅軍戰鬥的目的,不僅是把全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與軍閥的壓迫之下解放出來,同樣的要為解放其他的弱小民族而鬥爭,首先就是要幫助解決內蒙古民族的問題。我們認為隻有我們同內蒙古民族共同奮鬥,才能很快的打倒我們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及蔣介石;同時相信,內蒙古民族隻有與我們共同戰鬥,才能保存成吉思汗時代的光榮,避免民族的滅亡,走上民族複興的道路,而獲得如土耳其、波蘭、烏克蘭、高加索等民族一樣的獨立與自由。因此,本政府向你們宣言:
  (一)認為原來內蒙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察哈爾土默特二部,及寧夏三特旗之全域,無論是已改縣治或為草地,均應歸還內蒙人民,作為內蒙古民族之領土,取消熱、察、綏三行省之名稱與實際行政組織,其他任何民族不得占領或借辭剝奪內蒙古民族之土地。
  (二)我們認為內蒙古人民自己才有權利解決自己內部的一切問題,誰也沒有權利用暴力去幹涉內蒙古民族的生活習慣、宗教道德以及其他的一切權利。同時,內蒙古民族可以從心所欲的組織起來,它有權按自主的原則,組織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政府,有權與其他的民族結成聯邦的關係,也有權完全分離起來。總之,民族是至尊的,同時,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
  (三)凡是內蒙古區域的漢、回、藏、滿等民族,應根據民族平等的原則,發展民主主義,使這些民族與蒙古人民受同等的待遇,並有應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及信仰與居住等的自由。
  (四)首先將井嶽秀所占領的把兔灣,與高石秀所占的區域及兩個鹽池,交還內蒙人民,並將長城附近,如寧條梁、安邊、定邊等地劃為商業區域,以發展你我雙方間的貿易。
  (五)我們的工農紅軍遊擊隊或其他的武裝隊伍,絕對沒有向草地進攻的企圖,但你們亦不要允許中國軍閥或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經過草地來向我們進攻,來加速你們自己的滅亡。我們願意彼此締結攻守同盟去打倒我們共同的敵人。
  總之,隻要你們真認識到蒙古民族解放的必要,不願做亡國奴,有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等中國軍閥的決心,那不管你們的領導者是王公貴族或平民,我們都可以給你們以善意的實力的援助。蒙古民族素以饒勇善戰見稱於世,我們相信你們若一旦自覺的組織起來,進行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中國軍閥於內蒙古領域以外,則誰敢謂成吉思汗之子孫為可欺也。請為熟思,並望互派代表以建偉業,則不勝幸甚!謹此宣言。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主席 毛澤東


蔣的“寧亡於日,勿亡於共”不更說明蔣不抗日,也不讓別人抗日!

怎麽蔣軍到1945年8月還沒主動出擊收複一座城市啊!

殲滅那麽多日軍有多大用?成建製殲滅了幾支日軍部隊啊!

消極防禦,等日軍自己死哦~~~~

國軍抗日基本上是防禦,1941年後就是坐等抗戰勝利


由於解放區軍民長期的浴血奮戰和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的卓有成效的建設,為大反攻準備了相當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敵後解放區戰場處於打擊日寇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據點,淪陷區的大中城市、鐵路、公路交通線均在敵後戰場的包圍和控製之下。從1943年秋起,敵後解放區戰場轉入恢複再發展,並向日軍占領的城鎮和交通線展開在時間上先後不一,地域上此起彼伏,規模上由局部攻勢向全麵反攻過渡,作戰形式融運動戰、陣地戰和遊擊戰於一體,這一犬牙交錯獨具中國特色的戰略反攻形態,迫使侵華日軍無法再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往太平洋戰場,從而支援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軍的戰略反攻。對這一點,連當時日本華北方麵軍也不得不承認:中共軍隊“為了策應盟國方麵的攻勢,在軍事、政治、思想各方麵,再次開始積極的行動,並得到多數民眾的同情,從而迅速擴大了勢力”;“目前共軍乘中國方麵的力量薄弱,活動漸趨激烈”,並叫囂“為了適應大東亞決戰的要求,迅速消滅中共勢力,乃是當前急務”。(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華北治安戰》下,第340―343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945年,敵後解放區戰場不斷擴大對日軍攻勢作戰的規模,同時以一部主力向河南、湘粵贛邊、蘇浙皖邊進軍,開辟新區。經過1945年的春季、夏季大規模攻勢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共收複縣城70餘座,殲滅日偽軍40餘萬人,基本上掃清了敵後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把日偽軍壓縮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此時,侵華日軍69%和偽軍95%的兵力,仍為敵後解放區戰場所抗擊,而國民黨正麵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是日軍31%和偽軍5%的兵力而已。這正如日本曆史學家們所指出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中共部隊以及它所領導的民兵遊擊隊,已經代替國民黨軍而成長為抗戰的主力了。事實上,這一時期的國民黨軍幾乎是退出了抗日戰線而主要從事反共,同時還相繼出現了投降者,因此,日軍的作戰完全以消滅解放區和‘掃蕩’共產軍為目標了。”(日本曆史學研究會編《太平洋戰爭史》第4卷第44頁。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由於敵後解放區軍民積極對日作戰,至1945年春夏,根據地發展到19塊,人口9550餘萬人,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發展到91萬餘人,民兵發展到220餘萬人,為最後戰勝日本侵略者創造了堅實的條件。杜魯門在回憶錄中曾寫道:中國抗戰後期,“蔣介石的權力隻及於西南一隅”,長江以北連“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假如我們讓日本人立即放下他們的武器,並且向海邊開去,那末整個中國就將會被共產黨人拿過去”。(杜魯門著《杜魯門回憶錄》第2卷第72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4年版)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同時進軍我國東北。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配合蘇軍和其他盟軍作戰,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10日―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出七道命令,命各解放區部隊向本區一切敵占交通要道城鎮展開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隨即向華北、華中和華南日軍占領的主要交通線及城鎮據點展開猛烈攻擊,發起了強大的戰略反攻,打擊和牽製了日軍駐關內的大量軍隊,使其不能支援東北關東軍,從而保障了蘇聯紅軍殲滅關東軍的遠東戰役的勝利進行。同時,八路軍和新四軍各以一部兵力迅速挺進東北,同東北抗日聯軍一起,配合蘇軍作戰,迅速解放了東北全境。由於日偽軍在蔣介石的命令下拒不向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繳械投降,致使敵後解放區軍民的大反攻作戰,一直持續到日本早已投降的1946年初。據不完全統計,自8月9日至12月底,我軍共殲敵35萬餘人,攻克縣城以上城市250餘座,繳獲長短槍24萬餘支,輕重機槍5000餘挺,各種炮1300餘門,收複國土31.5萬平方公裏,解放人口1800餘萬,取得了戰略反攻的重大勝利。

國軍的戰略反攻在哪裏?

戳穿與“洛川會議”有關的謊言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製訂製定全麵抗戰路線和我軍戰略方針的會議。會議初步確定了八路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國的抗戰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麵的全民族的抗戰。要求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站在抗戰的最前線,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會議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十大綱領是:(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四)改革政治機構;(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十)抗日的民族團結。這是實行全麵抗戰路線的綱領。
  洛川會議製訂的這些方針路線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都得到了應用和驗證,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因此,可以說,洛川會議是一次很重要很關鍵的會議,也是一次高瞻遠矚的會議。
  ×××
  可是網絡上一直以來流傳著一些所謂洛川會議的謊言,這些謠言說,共產黨除了公開發布的這些抗日綱領之外,還有另外確定了一套所謂內部的方針路線。而這套內部的,則是坐山觀虎鬥,企圖利用倭寇和國民黨互相削弱,而保存實力發展自己雲雲。
  這些謠言其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捏造的張聞天同誌的發言,一部分是歪曲毛澤東同誌的講話。這些謠言經過網絡上形形色色的右右們的一再輾轉流傳,同時不斷篡改,又有了許多版本。
  不過追查下去就可以發現,這些謠言的源頭是出在一條叫戴晴的GG身上。戴晴好像是條老右右了。這個謠言是造在她寫的《國共紛爭》裏的。因此戳穿這一點,也就足以橫掃這一片了。
  本來我是沒有興趣去戳穿這個謠言的,因為我根本不關心共產黨的領導人的腦子裏曾經轉過什麽秘密的念頭,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共產黨在八年抗戰中的的確確是做到了她所公開發布的這些抗日綱領。因此這個謠言之荒謬已經不證自明。
  不過春節了,閑著也是閑著,我就戳著玩玩吧。
  ×××
  關於張聞天的講話,戴晴是這樣寫的:
  “
  1937年的洛川會議,是以張聞天的報告開場的。由於為人的清正和後來所遭受的磨難,張聞天今天已被奉為偉大的“革命家”、“理論家”等等。惟獨這份報告,不見收入他的文集,不知編者認為無關緊要,還是有意為賢者諱。
  在他的形勢報告裏,不乏對於蔣介石在過去的十年如何仇視共黨、如何背信棄義的指斥;以及“自己同誌”在近期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評說──這都是我們在日後的史書裏讀過無數遍的。有趣的是他最後提出的一個的議案。他建議,在這樣的局麵下,中國共產黨應該學列寧,學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聰明絕頂的“一箭雙雕”:讓侵略者與統治者兩敗俱傷的策略。具體到中國麽,就是坐看蔣介石與日本帝國主義廝殺,最後勝利歸人民。
  ”
  戴晴說得有模有樣的。
  看看,共產黨肯定有什麽見不得人的東西,否則怎麽不敢把張聞天的發言列出來給大家看看?
  共產黨對於國民黨暴政懷恨在心,這就是共產黨這樣做的原因,難道不是嗎?
  再說了,戴晴說列寧導師都這麽教導了,中國共產黨有樣學樣也是有可能的。
  看來這個謠言似乎無可挑剔嘍?
  ×××
  不幸的是,我手頭恰好有張聞天在洛川會議上的報告和發言。
  我的這個材料也並不是來自於什麽秘密渠道,我們人類和那些改不了的GG不同,我們不善於製造“內幕”。為什麽要製造“內幕”呢?無非是因為“內幕”無法驗證,打著“內幕”“真相”為幌子,愛怎麽造謠就可以怎麽造謠。無非是這個好處嘛。我的這些材料來自於公開的出版物,1993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張聞天文集》第二卷。第338-342頁是張聞天在洛川會議上的發言,第343-349頁是張聞天在洛川會議上所做的政治報告。這是大家可以驗證的,事實上,網絡上可以找到這個文集的影印PDF。我就是從網絡上DOWN的。
  我看完這個材料,我不得不說,戴晴的的確確是個信口開河的小人。
  ×××
  戴晴說,“1937年的洛川會議,是以張聞天的報告開場的。”
  洛川會議從8月22日至8月25日,做報告的兩個人,毛澤東做了軍事和國共關係報告,張聞天做了政治報告。
  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參加會議的雖然有23個中共的高級領導人,當時隻有毛澤東和張聞天留在中央,其餘都是會議前才集中起來的,因此報告由毛澤東和張聞天分擔寫是正常的。當時還沒有毛澤東思想這一說,毛澤東是遵義會議後從軍事三人小組開始重新上台的,軍事被視為其所長。而張聞天則是留蘇學生,公認的理論家。因此由毛澤東負責軍事報告,張聞天負責政治報告,是合理的安排。
  但是問題在於,是毛澤東先做報告(8月22日),而後張聞天(8月24日)。因此洛川會議絕不是什麽“以張聞天的報告開場的。”這首先就說明戴晴在扯淡。
  ×××
  戴晴又說,“在他的形勢報告裏,不乏對於蔣介石在過去的十年如何仇視共黨、如何背信棄義的指斥;以及‘自己同誌’在近期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評說”。彷佛洛川會議是一個訴苦大會似的。彷佛洛川會議是毛澤東安排好的,首先由張聞天煽動起共產黨各領導人對蔣介石的仇恨,然後順理成章地提出保存實力的內部路線似的。
  但是,很糟糕,我不論在張聞天的發言裏,還是在張聞天的報告裏,都沒有找到這個內容。
  張聞天的確在報告裏提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失掉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相信人家。我們隻是在抗戰問題上與人家聯合,而內部是有矛盾的。”但這句話的前麵一句是認為,“但另一方麵也要防止右的尾巴主義、投降主義的傾向。要認清我們有保持獨立組織和批評的自由。”因此這句話隻是提醒黨內要保持獨立性,而不是指責蔣介石國民黨一定如何如何。這個批評也根本不是敵對的,發言裏說得非常清楚,“包括批評國民黨平津失敗的教訓,善意地批評他不好的地方。”“目前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態度雖有基本轉變,但合作還隻是初步成功,並沒有完全成功,完全成功還要有相當時期。總之,我們對國民黨的態度是:好的讚揚,壞的批評。”
  事實上,張聞天對蔣介石國民黨所報的態度,與其說是怨毒仇恨,不如說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還指望國民黨會有“轉變”,現在雖然沒有“完全成功”轉變,但相信“相當時期”之後會“完全成功”。他雖然認為中國共產黨要保持獨立性,堅持批評,但是他心目中中國共產黨的角色,用今天的話說,那叫“建設性的反對黨”。
  張聞天甚至提到“至於參加政府問題是有一定條件的,共同抗日救國,允許共產黨公開與發動群眾,而且歡迎我們參加。參加政府就是參加內閣,參加行政院,而這是要負責任的,現在來看還沒有到這一步。最近南京召集的國防會議,我們是應參加的。因為我們讚成抗日,而且是我們的部隊受其調動。我們就要爭取拿出我們的主張去當教練。”
  張聞天認為隻要國民黨真的抗日救國了,共產黨應該參加政府,而且願意承擔政府在抗戰建國問題上的責任。
  通觀張聞天的報告和發言,我找不到一個字是關於十年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6)的回憶的,更談不上戴晴所謂的怨毒仇恨的態度雲雲。相反,我倒是覺得張聞天對蔣介石國民黨抱有幻想,對閻錫山等地方軍閥抱有幻想,甚至提出了在閻錫山地區不擴軍以“尊重”閻錫山的主張!按照張聞天的這個思路,共軍除了在陝甘寧擴軍,在別的地方就沒有辦法擴軍了,因為要“尊重”蔣介石要“尊重”各地方軍閥。這樣還怎麽堅持抗戰啊!
  至於戴晴捏造的所謂張聞天的“有趣的是他最後提出的一個的議案。”所謂“一箭雙雕”的議案,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事實上,張聞天在發言裏最後提出的是加強黨內團結,在報告裏最後提出的是,要爭取抗戰的領導權,這個領導權的爭取,也隻是通過以正確的主張吸引群眾,團結國民黨的左派和中派(張聞天認為蔣介石是中派,哈哈!),來實現的,而根本不存在所謂利用倭寇削弱國民黨雲雲。張聞天的不論發言,還是政治報告,根本找不到“一箭雙雕”四個字(真佩服戴晴居然把這四個字加上引號,彷佛是張聞天的原話引用似的),也沒有任何內容可以歸納為這四個字!
  總的來看,張聞天,準確地說,是當年的那一代共產黨人,對於蔣介石的國民黨的性質認識不清。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是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工農階級的革命聯盟。清共分共之後,蔣介石的國民黨,已經蛻變為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的聯盟。四大家族代表著英美派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雖然一度跟著蔣介石反共,但是在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裏始終隻是個點綴,他們的利益並沒有得到尊重。可是張聞天那一代共產黨人卻把蔣介石的國民黨當作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把蔣介石看作資產階級的中派,造成了判斷上的失誤。他們幻想著還能象第一次國共合作那樣把國民黨改造為一個革命聯盟,而在聯盟中由共產黨掌握領導權。
  這也反映了當年共產黨的不成熟,還不善於把馬克思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教條地照搬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鬥爭的理論,而沒有把握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階級情況複雜,不僅有工農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還有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掌握政權的是得到帝國主義支持的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而不是民族資產階級。

當然,我這麽說,某些右右是不服的。他們會叫囂道:“匣中劍!你怎麽肯定你看到的這兩個材料是張聞天的原稿,難道不可能被共產黨篡改過?!一定是共產黨覺得見不得人,把張聞天的‘一箭雙雕’刪除了!!!”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不過有一個最大的漏洞,戴晴一開始就露餡了。事實上,我在找到我現在手頭這份材料之前,我就很清楚戴晴在撒謊在恬不知恥地造謠,因為我當時就發現這有個無法自圓其說的破綻。我之所以找材料,隻是為了最後的驗證。
  什麽破綻呢?
  破綻在於,戴晴為了造謠誹謗共產黨,為了加強自己的說服力,它捏造了所謂“中國共產黨應該學列寧,學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聰明絕頂的‘一箭雙雕’:讓侵略者與統治者兩敗俱傷的策略。”
  但是,這裏錯了。
  戴晴顯然缺乏,甚至根本沒有最起碼的曆史知識。事實上,這條戴晴在造謠中露出這麽大的破綻我都覺得奇怪,戴晴小時候,不應該沒看過列寧選集,或者列寧全集啊?如果它有看過,它應該清楚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采取的是什麽態度什麽立場,怎麽可能會有一箭雙雕之計呢?還是聰明絕頂之計?雖然列寧的確是個禿頭:)
  《列寧全集》第二十六卷起,自1914年7月(6月28日,塞爾維亞人刺殺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隨後迅速升級,各大國陸續卷入,戰爭全麵爆發)起的文章都清清楚楚地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從一開始就在譴責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從來沒有支持過戰爭。
  事實上,俄國杜馬(當時是第四屆杜馬)在7月26日表決時,所有的各黨各派都地宣布支持沙皇,隻有布爾什維克,雖然隻有6名代表,卻做著徒勞的抗爭,公開反對帝國主義掠奪戰爭,拒絕投票表決戰爭預算,並退出大廳。為此,這6名布爾什維克黨人付出的代價就是被沙皇政府以“叛國罪”逮捕,終身流放西伯利亞!俄國共產黨人就是這樣奮不顧身地不計成敗地要製止戰爭!而列寧更是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著名口號。(沒有想到戴晴竟低能到連這個口號都不知道!)
  非常清楚,列寧和俄國共產黨人,絕沒有從戰爭中漁利的打算,相反,他們盡最大的努力製止這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爭奪世界霸權的肮髒戰爭,希望能把各國人民從戰爭的苦難裏解救出來。
  從來就沒有這樣的自觸黴頭的“一箭雙雕”之計吧?列寧和俄國共產黨人公開地堅決地反對戰爭,結果是自己首先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迫害。我們實在無從理解,這還怎麽可能“一箭雙雕”?這種和中國抗戰完全無法比照的情況,這種“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一貫立場,又怎麽能被“具體到中國麽,就是坐看蔣介石與日本帝國主義廝殺,最後勝利歸人民。”?
  戴晴自己是個肮髒無恥低能的小人,它不熟悉曆史,胡扯八蛋這是可能的。人家張聞天可是留蘇學生,必修的一門課就是聯共(布)黨史,必讀的《列寧全集》,如果說張聞天會愚蠢到從列寧那裏找出“聰明絕頂”的“一箭雙雕”之計,還“具體到中國”雲雲,這怎麽可能?!
  隻有一個解釋,這一切不過是這條戴晴的捏造!
  ×××
  戴晴又接著歪曲道:
  “
  毛澤東接著發言,支持張聞天見解,提出“實際策略”;強調一定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堅持遊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麵衝突,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遊擊”,通過這樣的辦法“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遊擊根據地”。至於政府方麵一再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雖然不可以完全不理會,但要“維持絕對獨立自主,完全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行事。南京的任何命令,都要先報告延安聽候處置。凡不利於八路軍的,要以各種借口予以推托。”
  ”
  這幾句話是否毛澤東的原話我無從驗證,因為我找不到毛澤東當年的發言記錄。不過這幾句話即使屬實,也不能說明什麽。把戴晴之流所添加的連接去掉,這幾句話的第一層的意思是“堅持遊擊戰爭”,這是後來為實踐所證明了的正確的戰略戰術;第二層的意思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抗日嘛,當然要越戰越強,隻有不斷繳獲敵人壯大自己,才能持久抗戰,假如越戰越弱,豈非要葬送民族抗戰大業?第三層的意思是“在敵人後方”“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這就更沒有問題了,我們共產黨人抗戰當然是要解放敵後淪陷區以建立根據地嘛,總不見不建立抗日根據地,卻如蔣介石指使投敵的曲線救國軍那樣建立太君主子的維持會新民會不成?第四層的意思,保持“獨立自主”,這也是沒有問題的,從曆史教訓和後來的抗戰實踐看,隻有共產黨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才能更有力地壓製國民黨蔣介石的賣國活動,才能避免國民黨蔣介石如1927年那樣再次叛變人民再次投降帝國主義,才能避免使民族抗戰事業遭到損失,這是完全合理的要求。
  某些賤胚右右必然會跳出來打斷說,匣中劍!你漏了這一句,“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這句話說明共產黨從來就不抗日!至少不是真心抗日!
  嗯,這句話需要單獨澄清。這句話經常被形形色色的右右,包括一些成名的教授所引用,以證明共產黨的不抗日。這句話如果離開了當年的實際情況,的確容易產生誤解,容易被右右們加以歪曲利用。因此我這裏有必要向大家點明一下右右們歪曲的關鍵在哪裏了。
  這個關鍵就是“前線”二字。
  關鍵就在於,共產黨這裏提到的“前線”是指國軍正在潰敗的正麵戰場的戰線!對於打遊擊戰的共軍來說,共軍自己是沒有“前線”可言的,充其量有前方,有敵後,卻沒有一條固定的戰線可以稱為“前線”。這裏的“前線”隻能是指國軍正在潰敗的正麵戰場的戰線!
  洛川會議上激烈爭論的一個中心議題正是共軍在抗戰中要采取什麽戰略戰術。彭德懷林彪等認為共軍可以打運動戰,甚至可以打陣地戰。而毛澤東則認為應該以遊擊戰為主。當毛澤東疾呼“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的時候,他的意思是共軍不應該加入國軍正在潰敗的正麵戰場的戰線去打那種陣地戰。
  顯然這裏爭論的隻是如何打擊倭寇,以何種戰術打擊倭寇,而絕非打不打倭寇。事實上,戴晴也無法否認毛澤東說得清清楚楚的“堅持遊擊戰爭”。
  雖然今天蔣粉們千方百計地貶低遊擊戰,因為抗戰中的國軍的遊擊戰打得很差,可是在當年,共軍遊擊戰的戰績卻是無法否認的。國民黨一方麵汙蔑共軍“遊而不擊”,一方麵卻很羨慕共軍,不但請共產黨人來傳授遊擊戰術,辦了南嶽訓練班,而且還成立了冀察和魯蘇兩個遊擊戰區,並要求其他各戰區以約三分之一的兵力,擔任敵占區的遊擊。但是,日本人承認的,“國民黨係統軍隊的政治工作和遊擊戰,與中共方麵相比較,則相形見拙,不夠熟練和妥善。”(《華北治安戰》上冊201頁),根本原因呢,是因為,國民黨“遊擊隊的政治領導者,也不具備依靠人民力量建立根據地的技術和經驗。想在一個晚上,把不慣於與農民互相協力的舊式軍官,變為能得到群眾信賴和支援的民主主義者,是不可能的。”(斯諾語,《華北治安戰》上冊201頁)。遊擊戰要求組織人民武裝人民和人民利益高度一致,而騎在人民頭上的國民黨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顯然,共產黨拒絕加入國軍正在潰敗的戰線拿著大刀片打陣地戰,而堅持獨立自主的遊擊戰,這不等於共產黨不抗日。


 


現在有個問題,為什麽共產黨不願意加入正麵戰場呢?固然共產黨得民心,打遊擊戰是拿手好戲,可加入正麵戰場的“前線”進行陣地戰也是抗日工作需要嘛。彭德懷林彪不是也都認為共軍可以打“前線”陣地戰嗎?
  彭德懷在洛川會議上的確是認為共軍可以對倭寇打運動戰、陣地戰,彭德懷甚至提到,如果國民黨肯把嫡係部隊的裝備給共軍裝備二十萬人的話,倭寇包打。這句話也是沒有錯的。毛澤東後來在1945年4月的共產黨七大上也說過這句話。
  1945年4月時,共軍已達91萬人,47萬條槍,已經今非昔比了,可是子彈仍然嚴重不足,繳獲子彈比繳獲槍支困難,打死倭寇繳獲槍的時候,子彈可經常是已經剩沒幾發了。更關鍵的是重武器不足。連擲彈筒算在內,1945年4月時,共軍也隻有900多件重武器。這比起國民黨嫡係部隊20萬的裝備可差遠了,所以毛澤東仍然發出這樣的感慨。1945年4月的共軍已經在到處反攻,成片拔除據點,解放一個又一個縣城,毛澤東這時描著“集中幾萬步槍打北平”的目標,可是重武器嚴重不足成了進行陣地戰攻堅戰的巨大障礙。
  而當彭德懷在洛川會議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共軍的裝備更提不上。當年共軍可連一件重武器都沒有,1937年當閻錫山晉綏軍在倭寇麵前潰逃時丟了一門炮被共軍揀了,於是才有了第一門炮。不要說炮了,就算槍都遠遠不夠,即使到1937年底,共軍已經在華北連戰連捷,聲威遠揚,大量地方武裝慕名加入共軍,得到不少民間槍支,急劇擴大到10萬人,槍支數也大大增加了以後,也才隻有2萬支槍。也就是說,洛川會議之時,陝北共軍雖然有近四萬人,可隻有不到2萬支槍,正如許多回憶錄裏提到的,共軍是拿著大刀片開赴抗日前線的,有數的幾支槍,還是在十年土地革命戰爭中已經磨平了膛線已經打不準的那一種。
  因此彭德懷的這句話是沒有錯的,沒有錯的前提是“如果”。問題就在於,這隻是“如果”。國民黨是打死都不會去裝備共軍的,更不要說拿嫡係部隊的裝備去裝備共軍。這既然隻是“如果”,那麽共軍就不應該去加入國軍正在潰敗的“前線”去打陣地戰。
  某些右右企圖把毛澤東的遊擊戰的建議歪曲是不抗日,但是我卻恰恰以為,非要強迫忠勇將士拿著大刀片呆在“前線”遭受倭寇優勢炮火的屠殺,這才是有類於漢奸的行徑,隻有一小撮太君主子豢養的漢奸才會這麽熱衷於以敵之長攻我之短,以屠殺我國抗日健兒消耗我國抗日戰力為榮為樂!
  既然共軍的裝備不適合陣地戰,既然遊擊戰是共軍的拿手好戲,那麽共軍進行遊擊戰是當然最合乎民族利益的選擇。何況蔣介石的嫡係何止二十萬?本來他們就該包打倭寇的,不曉得為什麽既然有這麽多裝備精良的嫡係,卻還非要拉著大刀片共軍在“前線”呢?我們需要追究的是,為什麽蔣介石非但不能包打倭寇,反而一潰千裏,而且還不肯把裝備讓給那些能打倭寇願意到最艱苦的敵後抗戰的英雄呢,甚至還要在背後配合太君主子插抗日部隊一刀。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共軍不是采取遊擊戰術,不是獨立自主深入最艱苦的敵後,收複淪陷區解放那裏的人民建立抗日根據地,而是很聽蔣介石的話,去加入國軍正在潰敗的“前線”。那麽會怎樣?
  結果不外乎三種。
  第一種結果是“前線”一潰千裏,劉峙湯恩伯等國民黨長腿將軍溜走了,而共軍也跟著撤退,於是蔣介石國民黨開動宣傳機器,宣稱共軍畏敵如鼠,甚至汙蔑共軍叛變通敵,否則為什麽要撤退?甚至調集大軍圍攻消滅共軍,通敵叛軍嘛,當然應該消滅。當然,蔣介石國民黨是絕不會追究自己嫡係劉峙湯恩伯部的一潰千裏的,雖然以裝備人員而言,他們才應該是正麵戰場潰敗的主要責任人。
  第二種結果是“前線”一潰千裏,劉峙湯恩伯等國民黨長腿將軍溜走了,而共軍不撤,堅持打下去。結果是大刀片共軍在優勢倭寇優勢炮火的圍攻下失敗。於是達到了蔣介石在事變之初就策劃的利用抗戰借刀殺人將共軍削弱五分之二的目的。甚至可能超額完成蔣介石的這個目標。可是對於民族抗戰事業的貢獻,那就微乎其微了。
  第三種結果是“前線”一潰千裏,劉峙湯恩伯等國民黨長腿將軍溜走了,可是共軍不但不撤,堅持打下去,而且居然挺住了,就像皖南新四軍那樣堅守正麵戰線,五保繁昌,屢挫凶鋒,那又如何呢?那就更糟。人家劉峙湯恩伯都溜了,你共產黨居然拿著大刀片守住了,蔣介石國民黨不給你扣個叛軍帽子消滅掉,他們以後還怎麽做人?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共產黨守住了,挽狂瀾於既倒,立下了那麽大的功勳,應該國民黨不至於這麽下流這麽無恥吧?
  但是皖南新四軍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皖南新四軍多規矩,多老實?國民黨劃定的幾十公裏的防區,於是項英就老老實實地蹲在裏麵,連追擊倭寇進入淪陷區,都會遭到國民黨顧祝同冷欣之流的追查,而項英也去解釋也去保證。地方武裝慕名要求加入新四軍,項英也不敢收,別的同誌收了,項英還要解散掉。都規規矩矩到這個份上了,以為國民黨找不到茬了。又如何呢?人家國民黨還不是一樣有條件要幹,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嗎?
  人家幹這個多內行!看看這個,“任皖南方麵進剿隊,應於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秘密推進至南陵、涇縣、茂林村、銅山徐、小河口、水東濯、包村、喬木灣、錢家橋、丫山鎮之線,扼要構築工事,確取聯係,對匪區嚴密警戒,隨時防止匪軍乘隙逃竄,並防其以各個擊破之手段集其主力向我反攻。攻擊開始後,兩翼軍協力先進出南陵戴家會,峽山口之線,爾後向北壓迫,務於長江南岸殲滅之。”這是什麽?這是《剿滅黃河以南匪軍作戰計劃》經蔣批準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於12月下旬密令所部分途向皖南新四軍駐地集結包圍,構築碉堡,準備“徹底肅清”“
匪巢”,由第三十二集團軍製定的《進剿匪軍計劃》。


有些改不了的賤胚汙蔑新四軍在茂林的失敗是新四軍擅自脫離防地襲擊友軍雲雲,可是按照蔣介石顧祝同上官雲相部署的這麽周密看,就算新四軍不走茂林,走那裏都是一樣的,隻要新四軍按照蔣介石的命令轉移離開皖南,就必然會在某處碰上早就構築好堅固陣地的蔣軍,然後自然就成了襲擊友軍的叛軍。蔣介石國民黨是絕不會給你新四軍一個“乘隙”轉移的機會的!新四軍注定是一支遵守蔣介石命令轉移走進包圍圈的“叛軍”!注定要成全顧祝同上官雲相們立下一樁值得太君主子拍手稱快的“赫赫戰果武運長久”的!
  總之,共產黨如果不是堅持獨立自主的遊擊戰,而是按照蔣介石國民黨的安排去加入國軍正在潰敗的“前線”,結果無非是上麵三種。這三種結果顯然沒有一種是我們中國人的運氣,倒是倭寇及其豢養的一小撮改不了吃屎的漢奸們(我可沒有說蔣粉,蔣粉們千萬不要對號入座!)的運氣。
  ×××
  剖析至此,戴晴的這個謠言已經就像一個老***一樣,被戳得千瘡百孔了。不過我願意在此再深入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共軍為什麽出兵比較遲的問題。共產黨早在七七事業一發生,就立即發出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可是為什麽直到8月22日到25日才召開洛川會議,9月2日才出兵呢?
  這裏我首先請大家注意一點,就是直到8月22日,恰恰是在洛川會議前,蔣介石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副總指揮。在這之前蔣介石雖然幾次催共軍出動,卻拒絕給共軍一個番號,拒絕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我請問大家,在這種情況下,共軍有辦法出動嗎?當共產黨仍然是“匪黨”,共軍仍然“匪軍”,隨時可能遭到國民黨蔣介石圍攻屠殺的情況下,共軍能和國軍,且必然是絕對優勢兵力和絕對優勢火力的國軍,一起作戰嗎?
  事實是,紅軍改編問題上國共雙方的矛盾在於,國民黨蔣介石企圖吞並共軍,企圖把共軍分散使用,企圖把紅軍置於正麵戰場借刀殺人,而共產黨方麵則要求獨立自主的指揮,要求把紅軍作為戰略遊擊隊來使用。蔣介石國民黨直到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形勢逼人,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最終和共產黨達成協議:朱德、彭德懷為八路軍正、副總指揮;主力紅軍充任戰略遊擊隊,執行側麵戰、協助友軍、擾亂與鉗製日軍大部並消滅一部的作戰任務。
  顯然,在紅軍改編問題上念念不忘謀求自己私利,企圖借刀殺人鏟除異己的國民黨蔣介石必須對共軍的出動延遲負全部責任。而紅軍自8月22日收到改編命令(25日正式發布)到9月2日出發僅用10天時間就完成可全部準備,包括開了個洛川會議,全體領導人共同討論了有關政略和戰略,其行動是十分迅速的。
  ×××
  可能還會有人舉出些別的證據企圖證明共產黨未用全力。
  比如,8月1日,洛甫(張聞天)、毛澤東致周恩來、博古、林伯渠電:“(甲)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遊擊戰爭,而不是陣地戰,也不是集中作戰,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縛,隻有如此才能發揮紅軍特長,給日寇以相當打擊。(乙)依上述原則,在開始階段,紅軍以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為適宜,兵力過大,不能發揮遊擊戰,而易受敵人的集中打擊,其餘兵力依戰爭發展,逐漸使用之。”
  又比如,張聞天8月22日在洛川會議上的發言,“作戰方麵主要是遊擊戰爭,總的是:賺錢則來,不賺錢不幹。力量的使用也是如此,要穩重點,我們可以宣言全部出動,但先出多少要看各方麵情況,在有利時繼續出兵。須知,紅軍的影響並不靠出得快來決定。我們也不要為群眾的熱情所支配,而要看清革命的基本利益!要能打勝仗,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做出模範才能最後提高信仰!”
  當然,右右們在引用時是否會像我這麽完整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裏我請大家注意一點,那就是當時的戰局發展。
  1937年7月30日平津淪陷,8月7日,倭軍進攻南口,27日湯恩伯棄守南口。9月14日,倭寇南下攻擊涿縣保定附近的國軍,9月24日保定“撤守”。我點出這些時間點,隻是說明一點,當毛澤東和張聞天,當共產黨領袖們在洛川確定出兵規模的時候,華北倭寇隻是剛剛占領了平津,關東軍一部正在出察北。
  對於認為有二十萬蔣軍嫡係裝備就能包打倭寇的共軍將領們來說,滿以為四十萬國軍多少能在南口和平漢路津浦路北段守一段時間的,他們並沒有想到,僅僅幾次“接觸”戰,四十萬國軍竟然就“自動向南撤退”(黎東方《細說抗戰》語),使得大片國土千裏江山轉眼間淪陷。不但共軍將領沒有想到,蔣介石自己也沒有想到,事實上,蔣介石給共軍劃的戰區是察、綏。
  因此共軍考慮初步出兵規模時,實際僅僅考慮初步在察綏開展遊擊戰的問題。而察綏能部署多少遊擊戰兵力呢?綏遠有傅作義部頂著,倭寇在抗戰中占領了綏東。倭寇全麵抗戰前就和蔣介石政府一起夾擊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占領了察東,隨後1935年通過簽訂的秦德純土肥原賣國協議,又侵占了察北。綏東、察北、察東主要是蒙疆,地廣人稀,共軍在八年抗戰中確實深入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遊擊戰爭,如著名的綏遠大青山騎兵支隊,但是這一地區不可能部署大的遊擊兵力卻是事實。而除此之外就是一個小小的察南10縣之地,滿打滿算,10縣之地又需要部署多少兵力開展遊擊戰呢?共軍出動三分一,也就是八路軍的一個師,萬把人,這是多了還是少了呢?
  正如毛澤東指出的,“在開始階段,紅軍以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為適宜,兵力過大,不能發揮遊擊戰,而易受敵人的集中打擊,其餘兵力依戰爭發展,逐漸使用之。”在戰爭的開始階段,在察南充其量展開三分一的兵力,隻怕還太多。隻有當“戰爭發展”,倭寇繼續深入國土的時候,共軍才有必要進一步增兵。
  如果我們再想一想共軍的三個師後來分布在晉察冀綏熱遼豫魯八省這樣廣大的土地上,而又以晉冀魯豫為重點,那麽在共產黨領袖原先設想的“開始階段”,在察綏一隅,該布置多少共軍進行遊擊戰爭,是多還是少,那是根本不會有疑問的。
  因此這些證據並不能證明共產黨在抗戰中未用全力,或者曾經打算保存實力。因為當這個時期決定出兵規模的時候,戰局的發展還沒有到共軍必須全力以赴的地步。誰也沒有想到,任何人都想不到,四十萬國軍僅僅幾次“接觸”戰就會“自動向南撤退”,以至於戰爭的開始階段結束得那麽快!這與其說證明了共軍如何如何,不如說,恰恰證明了國民黨是怎樣抗日的。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由於國民黨軍政上層的腐敗無能,由於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怯懦畏敵保存實力,以至於一觸即潰一潰千裏,戰爭的開始階段結束得遠比共產黨領袖們預料得快。當共軍出兵的九月初,倭寇已經威脅山西,山西的戰略位置可稱得上是華北脊梁,因此共軍出兵並不是按照原先設想的先出三分一,而是一開始就全力以赴保衛山西。三個師的共軍掃數投入山西戰場,在山西建立抗日根據地之後又從這裏逐步挺進華北各省,直至深入冀熱遼地區。而留在陝北以防不測的僅僅是改編後的編外人員約六千人,防的是當時部署在周圍的國民黨軍十個師。隻是當後來國共關係日益險惡,胡宗南集團麋集四十萬之眾威脅陝甘寧的情況下,共產黨才被迫從前方抽回少量部隊以策萬全,如在南泥灣開荒的三五九旅就是後來撤回的。少量到什麽地步呢?我們都知道,當1947年胡宗南進犯延安的時候,彭總手下也就隻有兩萬多人。
  ×××
  至此,戴晴之流散布的這些謠言,這些歪曲已經沒有什麽進一步反駁的必要了。
  我最後列出一段網絡上搜索到的謠言升級版,請大家注意這段謠言和戴晴的謠言原始版本的區別。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講話:“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麵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遊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麵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借口予以推拖,隻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

  這個升級版的謠言和戴晴原始版謠言的區別在於:戴晴在毛澤東的原話之外,添了些自己的鬼話,但是鬼話和原話還是界限分明的,界限就是引號。原話帶有引號,而添的鬼話沒有。而在升級版裏則把這些都打入引號裏,全部列為毛澤東說的,並且做了些改動以通順。
  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舉這個例子,是想給大家演示一下右右們謠言是怎麽捏造怎樣升級的。通過這樣不斷地添入新的“注釋”,不斷把自己的“注釋”納入所謂“講話”原話裏,最終的謠言裏還有幾個字是毛澤東原話,原話又處於怎樣的語境,就根本無從捉摸了。這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像這些升級版的所謂“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的講話”,如果要說能說明什麽的話,那麽隻能說明一小撮右右是怎樣地肮髒無恥下賤!
  我生也有涯,想到居然要浪費我寶貴的生命來戳穿這些肮髒的賤胚右右們散布的沒完沒了的低級到可笑的謠言,雖然我雅量非常,可難免有厭惡之感。
  豈其馬上破賊手,隻能屠狗掛羊頭,一笑:)
  

問問你廬山會議是誰把彭總的百團大戰,也定為一項罪名的?是誰和彭總算舊帳?是誰在廬山會議有重申了自己不抵抗的正確性?廬山會議的記錄還在,是你等奴才能掩蓋的了的?

1、會議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鼓動提綱。十大綱領是:(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四)改革政治機構;(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十)抗日的民族團結。這是實行全麵抗戰路線的綱領。
--------本來也說通過了十大綱領,這能證明毛沒發表消極抗日的言論?

2、戴晴說,“1937年的洛川會議,是以張聞天的報告開場的。”洛川會議從8月22日至8月25日,做報告的兩個人,毛澤東做了軍事和國共關係報告,張聞天做了政治報告。
  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參加會議的雖然有23個中共的高級領導人,當時隻有毛澤東和張聞天留在中央,其餘都是會議前才集中起來的,因此報告由毛澤東和張聞天分擔寫是正常的。當時還沒有毛澤東思想這一說,毛澤東是遵義會議後從軍事三人小組開始重新上台的,軍事被視為其所長。而張聞天則是留蘇學生,公認的理論家。因此由毛澤東負責軍事報告,張聞天負責政治報告,是合理的安排。
  但是問題在於,是毛澤東先做報告(8月22日),而後張聞天(8月24日)。因此洛川會議絕不是什麽“以張聞天的報告開場的。”這首先就說明戴晴在扯淡。
----------連誰主持的會議,會議的議程安排都不知道,還來駁別人?丟人。

3、戴晴又說,“在他的形勢報告裏,不乏對於蔣介石在過去的十年如何仇視共黨、如何背信棄義的指斥;以及‘自己同誌’在近期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的評說”。彷佛洛川會議是一個訴苦大會似的。彷佛洛川會議是毛澤東安排好的,首先由張聞天煽動起共產黨各領導人對蔣介石的仇恨,然後順理成章地提出保存實力的內部路線似的。
  但是,很糟糕,我不論在張聞天的發言裏,還是在張聞天的報告裏,都沒有找到這個內容。
  張聞天的確在報告裏提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失掉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相信人家。我們隻是在抗戰問題上與人家聯合,而內部是有矛盾的。”但這句話的前麵一句是認為,“但另一方麵也要防止右的尾巴主義、投降主義的傾向。要認清我們有保持獨立組織和批評的自由。”因此這句話隻是提醒黨內要保持獨立性,而不是指責蔣介石國民黨一定如何如何。這個批評也根本不是敵對的,發言裏說得非常清楚,“包括批評國民黨平津失敗的教訓,善意地批評他不好的地方。”“目前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態度雖有基本轉變,但合作還隻是初步成功,並沒有完全成功,完全成功還要有相當時期。總之,我們對國民黨的態度是:好的讚揚,壞的批評。”
----------沒看出來兩者有多大的區別?都是提防對方。

4、事實上,張聞天對蔣介石國民黨所報的態度,與其說是怨毒仇恨,不如說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還指望國民黨會有“轉變”,現在雖然沒有“完全成功”轉變,但相信“相當時期”之後會“完全成功”。他雖然認為中國共產黨要保持獨立性,堅持批評,但是他心目中中國共產黨的角色,用今天的話說,那叫“建設性的反對黨”。
--------純粹主觀臆測。

5、通觀張聞天的報告和發言,我找不到一個字是關於十年土地革命戰爭(1927-1936)的回憶的,更談不上戴晴所謂的怨毒仇恨的態度雲雲。相反,我倒是覺得張聞天對蔣介石國民黨抱有幻想,對閻錫山等地方軍閥抱有幻想,甚至提出了在閻錫山地區不擴軍以“尊重”閻錫山的主張!按照張聞天的這個思路,共軍除了在陝甘寧擴軍,在別的地方就沒有辦法擴軍了,因為要“尊重”蔣介石要“尊重”各地方軍閥。這樣還怎麽堅持抗戰啊!
  至於戴晴捏造的所謂張聞天的“有趣的是他最後提出的一個的議案。”所謂“一箭雙雕”的議案,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事實上,張聞天在發言裏最後提出的是加強黨內團結,在報告裏最後提出的是,要爭取抗戰的領導權,這個領導權的爭取,也隻是通過以正確的主張吸引群眾,團結國民黨的左派和中派(張聞天認為蔣介石是中派,哈哈!),來實現的,而根本不存在所謂利用倭寇削弱國民黨雲雲。張聞天的不論發言,還是政治報告,根本找不到“一箭雙雕”四個字(真佩服戴晴居然把這四個字加上引號,彷佛是張聞天的原話引用似的),也沒有任何內容可以歸納為這四個字!
----------不要臉,所謂的通觀不就是“我的這些材料來自於公開的出版物,1993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張聞天文集》第二卷。”嗎?這一本書就稱通觀,也不怕人笑話。

6、 當然,我這麽說,某些右右是不服的。他們會叫囂道:“匣中劍!你怎麽肯定你看到的這兩個材料是張聞天的原稿,難道不可能被共產黨篡改過?!一定是共產黨覺得見不得人,把張聞天的‘一箭雙雕’刪除了!!!”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自己先扇了自己一巴掌。

7、什麽破綻呢?
  破綻在於,戴晴為了造謠誹謗共產黨,為了加強自己的說服力,它捏造了所謂“中國共產黨應該學列寧,學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聰明絕頂的‘一箭雙雕’:讓侵略者與統治者兩敗俱傷的策略。”
  但是,這裏錯了。
  戴晴顯然缺乏,甚至根本沒有最起碼的曆史知識。事實上,這條戴晴在造謠中露出這麽大的破綻我都覺得奇怪,戴晴小時候,不應該沒看過列寧選集,或者列寧全集啊?如果它有看過,它應該清楚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采取的是什麽態度什麽立場,怎麽可能會有一箭雙雕之計呢?還是聰明絕頂之計?雖然列寧的確是個禿頭:)
  《列寧全集》第二十六卷起,自1914年7月(6月28日,塞爾維亞人刺殺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7月23日,奧匈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隨後迅速升級,各大國陸續卷入,戰爭全麵爆發)起的文章都清清楚楚地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從一開始就在譴責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從來沒有支持過戰爭。
----------又犯前麵的錯誤了,《列寧全集》能證明一切。

8、 戴晴又接著歪曲道:
---------文革手法,先扣帽子,再打棍子,無恥。

9、毛澤東接著發言,支持張聞天見解,提出“實際策略”;強調一定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堅持遊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麵衝突,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遊擊”,通過這樣的辦法“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抗日遊擊根據地”。至於政府方麵一再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雖然不可以完全不理會,但要“維持絕對獨立自主,完全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行事。南京的任何命令,都要先報告延安聽候處置。凡不利於八路軍的,要以各種借口予以推托。”
  ”
  這幾句話是否毛澤東的原話我無從驗證,因為我找不到毛澤東當年的發言記錄。不過這幾句話即使屬實,也不能說明什麽。把戴晴之流所添加的連接去掉,這幾句話的第一層的意思是“堅持遊擊戰爭”,這是後來為實踐所證明了的正確的戰略戰術;第二層的意思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抗日嘛,當然要越戰越強,隻有不斷繳獲敵人壯大自己,才能持久抗戰,假如越戰越弱,豈非要葬送民族抗戰大業?第三層的意思是“在敵人後方”“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這就更沒有問題了,我們共產黨人抗戰當然是要解放敵後淪陷區以建立根據地嘛,總不見不建立抗日根據地,卻如蔣介石指使投敵的曲線救國軍那樣建立太君主子的維持會新民會不成?第四層的意思,保持“獨立自主”,這也是沒有問題的,從曆史教訓和後來的抗戰實踐看,隻有共產黨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才能更有力地壓製國民黨蔣介石的賣國活動,才能避免國民黨蔣介石如1927年那樣再次叛變人民再次投降帝國主義,才能避免使民族抗戰事業遭到損失,這是完全合理的要求。
----------連著幾句話都無法驗證,就敢來批對方?後麵的解釋完全是對言論的美化。

10、這個關鍵就是“前線”二字。
  關鍵就在於,共產黨這裏提到的“前線”是指國軍正在潰敗的正麵戰場的戰線!對於打遊擊戰的共軍來說,共軍自己是沒有“前線”可言的,充其量有前方,有敵後,卻沒有一條固定的戰線可以稱為“前線”。這裏的“前線”隻能是指國軍正在潰敗的正麵戰場的戰線!
--------徹頭徹尾的不抵抗言論,還好意思發出來,誰不知道後方安全,都到後方,戰區百姓怎麽辦?

11、1945年4月時,共軍已達91萬人,47萬條槍,已經今非昔比了,可是子彈仍然嚴重不足,繳獲子彈比繳獲槍支困難,打死倭寇繳獲槍的時候,子彈可經常是已經剩沒幾發了。更關鍵的是重武器不足。連擲彈筒算在內,1945年4月時,共軍也隻有900多件重武器。這比起國民黨嫡係部隊20萬的裝備可差遠了,所以毛澤東仍然發出這樣的感慨。1945年4月的共軍已經在到處反攻,成片拔除據點,解放一個又一個縣城,毛澤東這時描著“集中幾萬步槍打北平”的目標,可是重武器嚴重不足成了進行陣地戰攻堅戰的巨大障礙。
  而當彭德懷在洛川會議上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共軍的裝備更提不上。當年共軍可連一件重武器都沒有,1937年當閻錫山晉綏軍在倭寇麵前潰逃時丟了一門炮被共軍揀了,於是才有了第一門炮。不要說炮了,就算槍都遠遠不夠,即使到1937年底,共軍已經在華北連戰連捷,聲威遠揚,大量地方武裝慕名加入共軍,得到不少民間槍支,急劇擴大到10萬人,槍支數也大大增加了以後,也才隻有2萬支槍。也就是說,洛川會議之時,陝北共軍雖然有近四萬人,可隻有不到2萬支槍,正如許多回憶錄裏提到的,共軍是拿著大刀片開赴抗日前線的,有數的幾支槍,還是在十年土地革命戰爭中已經磨平了膛線已經打不準的那一種。
-----------武器落後是不抵抗的借口?國軍相對於日軍也落後,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借口?解放戰爭怎麽不這樣想?

總體看來無非是給被駁的人添加佐證而已,毛奴還以為有了謊言,就能戰勝真理呢!尤其那個沒大腦的家夥。


毛奴什麽都不知道,就會盲目崇拜,再給你們看看:

12月21日,毛澤東出席了蘇方在蘇聯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斯大林70歲壽辰的慶祝大會。會上有13個國家代表致祝詞。毛澤東是第一個致祝詞的外國元首。他在祝詞中對斯大林的曆史功勳作出高度評價之後說,中國人民在反抗壓迫者的艱苦鬥爭中,深切地感覺到斯大林同誌的友誼的重要性。毛澤東的講話受到熱烈歡迎,全場三次起立長時間鼓掌。

記錄上清楚的顯示,有一頭豬是第一個致祝詞的外國元首。

你的鄧少主們早就入美國籍了。開放的話,第一個死的是你們鄧狗。

聽說你們的華主子,是你毛主子的私生長子,是和一個村姑生的,十六大還要恢複毛姓?是不是真的?我覺得這是緋聞,一定是緋聞。

1957年11月毛澤東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出席了11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又出席了16日至19日舉行的64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在18日會議上的講話中,毛澤東提出:中國在政治上、人口上是個大國,從經濟上說還是個小國。我們想努力,我們非常熱心工作,要把中國變成一個真正的大國。赫魯曉夫同誌告訴我們,15年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

我寫這段不是回複你這個豬頭,是為了引出下一段

 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資料,從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的時間裏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達6.5%;而同期世界的增長速度是3%,美國是4.3%,日本是6.7%,英、法、意還低於美國。這就是說中國的發展速度是世界同期的2倍多,遠遠高於美、英、法、意等,與處於高增長期的日本差不多。從主要產品的產量看,50年代初中國都排在世界工業國家的大後麵,而到了1978年鋼產量就超過了英、法、意,成為繼美、蘇、日之後的第四位國家;石油由過去有名的“貧油大國”而一躍成為基本上自給的世界“第八產油大國”。其他如:原煤躍居第三位;棉紗產量躍居第一位,發電量躍居第七位,糧食產量躍居第二位,棉花產量躍居第三位等。事實充分說明,從50年代以來的中國的一直是迅速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曆史,而關鍵性的建設大都在文革期間。中國同西方國家的差距從沒有拉大,而是逐漸縮小。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以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一、二百年的路程。
  70年代,西方國家進入新~輪的經濟危機,美蘇兩霸冷戰不斷升級,西方國家經濟發展普遍趨緩,但這時中國在“備戰”的拉動下投資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據韓德強《中外對比五十年》中提供的材料,1965年至1985年西方國家GDP年均增長率是、:美國1.34%,英國1.6%,西德2.7%,日本4.7%。其他亞洲有關國家和地區是:新加坡7.6%,韓國6.6%,香港6.1%,印度1.7%。而同期中國是7.49%。可以看出其中除了新加坡、韓國、香港與中國速度接近之外,西方發達國家和印度等都遠遠低於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