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為什麽要先殺張作霖

(2007-05-17 15:13:43) 下一個

日本人為什麽要先殺張作霖

日本人為什麽要先殺張作霖,說得樂觀一點是日本人自知打不過(注意,是日本打不過)說得謙虛點是沒有把握打敗東北軍(還不是全中國軍)最起碼是兩敗俱傷。當時日本根本沒有滅亡中國的實力,日本在東北經營了六年,攫取了大量的(包括鐵、煤等戰略)資源,也從蔣的退讓、懦弱中孳生了野心,才敢、才能問鼎中原。如果不是為了東北的資源,依軍力(強者速戰速決)更應該以海軍(陸戰隊)從京津中央突破,畢其功於一役。炮擊北大營(關東軍600人)完全是試探性進攻。正是蔣的姑息養奸,養虎貽患,才釀成中華慘禍。蔣在政治上錯誤估計,軍事上指揮失當(禦敵於國門之外是最起碼的戰略,你看看人家——就是打敗你的毛指揮——兵發朝鮮,軍力懸殊,戰和——從政治上是戰勝——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留下千古絕唱。擋不住了你還可以節節抵抗,困獸猶鬥,最後——玉碎)道義方麵更是失盡民心。

日本在得到東北後都幹了什麽:
   全國最大的沈陽兵工廠和製炮廠連同19.5萬餘支步槍,5500挺機關槍,1650餘門大炮,5300餘門迫擊炮,260餘架飛機,幾十艘軍艦,上百輛新式坦克以及大批的彈藥、器械、醫藥、物資等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據統計,僅9月18日一夜之間,沈陽損失即達138億元之多。可以說大煙鬼子逃跑將軍張學良是現代中國第一大漢奸。
   日本對東北工業資源的掠奪是多方麵的,但其重點是掠奪戰略物資,特別是鋼鐵、煤炭和液體燃料等等。
   1931 年以後,日本從東北掠奪的生鐵數量大幅度增加。據偽滿統計,1931年為54.2 萬噸,占日本進口總數的71%;1932 年為82.2 萬噸,占進口的83%;1933 年為95.3 萬噸,占進口的81%;1934 年為114.9 萬噸,占進口的77%。日本對東北生鐵和鋼的掠奪,主要集中在屬於滿鐵的鞍山製鐵所和屬於財閥大倉係統的本溪鋼鐵廠。他們所掠奪的生鐵,除了在東北就地製造軍火外,很大一部分被運到日本國內八幡等地製造殺人武器。
   日本對東北煤炭的掠奪在“九•一八”以前就處於壟斷地位。“九•一八”後,日本從東北掠奪煤炭逐年增加:1932 年為1703 萬多噸,1933 年為1885 萬餘噸,1934 年為 2055萬多噸,1935 年為 3127 萬餘噸,1936 年為 4214 萬多噸,1937 年達5266萬餘噸。在日本進口煤中,東北煤占70~85%。特別是撫順煤,日本稱它為“工業煤絕好典型”,完全用於重點地區和部門,但其價格卻低於日本煤的十幾倍!
   日本對中國東北石油資源的掠奪是全麵性的,其中包括天然石油、頁岩油和人造石油。在這些資源中掠奪最為突出的是撫順的頁岩油。“九•一八”後,通過不斷擴建頁岩油廠逐步提高了生產能力。1931 年生產粗油16.3 萬噸,1935 年增至74 萬多噸,1936 年計劃達到87萬噸左右。
   日本對東北農業的掠奪,除了移民霸占土地外,還大量掠奪農產品,特別是大豆和玉米等。“九•一八”事變前5 年,東北平均每年向日本輸出大豆三品(大豆、豆餅、豆油)1163 萬噸,占大豆三品總輸出的60%。“九•一八”以後,日本壟斷資本“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等,以壓低價格等手段掠奪東北糧食,運到日本和世界各地牟取暴利。1934 年東北運往日本的玉米價值1290 多萬元,占總輸出的68%。1936 年至1937 年,東北每年平均向日本輸出大豆三品1182 萬噸,占總輸出的64%。

就說東北實力不足以抗戰,那你張學良為什麽把銀庫,兵工廠,飛機.....都留給日本人了? 恐怕沒有張少帥的慷慨饋贈.日本也不至於就能那麽早發動對中國的全麵戰爭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