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沒有明成祖就沒有大清朝
(2007-05-17 12:27:15)
下一個
沒有明成祖就沒有大清朝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死去。太子朱標的兒子繼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朱棣對典籍的整理也比較重視,編修了《永樂大典》。永樂時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但基本是未見敵蹤,無法鞏固占領的地區。
朱棣對建文帝的舊臣,殘酷***,大肆株連,其殘暴,創下了中國皇帝之最,歎息方孝孺等一幹忠臣良將被無端妄殺。明朝二祖,幾乎殺盡了有骨氣的文人,國家也多出奸佞黍輩了。朱棣的慘無人道的大***,對明一代士人心理上的傷害不容低估,明朝士人中所常見的狹隘易怒、好爭、無節操、不作為、好財等等一係列心態的形成,與朱棣的所作所為是有很大關聯的。明朝後期也有幾個皇帝試圖補救,但都收效甚微,而且到了英宗,還出了於謙那樣的冤獄。雖然封建王朝做忠臣總是很難、很苦,但像明朝需要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卻是從來沒有過的。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在煤山上吊前,居然說,一句“君非亡國之君,臣盡亡國之臣”,讓人完全喪失了對他的好感。再聯想起他永樂老祖宗的所作所為,不是很諷刺嗎?倒也有幾分報應的味道。此外,明成祖僅僅因為宮女與太監的配對就殺了二千多宮女,殘忍曠世無匹。古代隻有“連誅九族”,他竟將方孝儒“連誅十族”,何等殘忍!朱元璋雖然殘忍,但他所作所為全是為保住自家龍脈,對朱家直傳子孫卻仁慈得很,朱棣完全是為自己一個人,人類的自私天性在他身上淋漓盡致地展現。縱觀中國甚至世界三千年政治史, 黑暗 的時候居多。另人感到欣慰的是,即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依然有一批又一批的不畏強權,為了心中所望的中國人,一次又一次挑戰,雖然他們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一樣的結局,付出的都是最大的代價,死亡。或許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經久不熄的原因。
為什麽說沒有明成祖就沒有大清朝呢?兩個方麵,重用宦官與削藩。建文帝宮內的太監在朱棣篡位過程中,幫了很大的忙。“帝禦內臣甚嚴,皆怨望。”建文帝嚴防太監幹政,並且嚴懲冒皇帝名義出外勒索的宦官頭目,使得太監充滿怨毒,紛紛派人到朱棣處示好,告之“金陵空虛”,建議燕軍“乘間疾進”。最後,朱棣得坐帝位。另一方麵,朱棣殘殺方孝儒十族,傷盡了天下讀書人的心,無人願意為朱棣孝名。這樣,朱棣大用太監,李興充當前往暹羅的國使,馬靖鎮甘肅,馬騏鎮交趾。特別是永樂十八年,明祖又開設專由太監負責的東廠,恢複朱元璋本已廢除的錦衣衛,廠衛之禍。宦官於是擁有了出使、專征、監軍、坐鎮、刺探等諸多大權。明朝出名的大太監有,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
明成祖一生不忘他是篡位者,為了別人提防別人來幹他幹的事,進行實行削藩。永樂初,曾先後複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穀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朱棣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幹都司。削藩是有副作用的,這導致東北無強兵守衛,雖然在東北設奴兒幹都司,但卻用女真族太監亦失哈掌管大權。太監貪財重貨,經常騷擾女真各部,這種壓迫,刺激女真各部相互聯合,到明朝中後期,奴兒幹都司不過是一空名,滿族越來越強大,直到最後把明朝推翻。
明成祖不但對建文帝的舊臣殘殺,更對其家屬迫害, 這些無辜的女子都被刺了字,在教坊司被人任意糟踏。 鐵鉉的兩個女兒也被發往教坊司為娼,曾經各賦詩一首,交給鐵鉉往日的一個同官。
其長女詩雲:
教坊脂粉洗鉛華,一片閑心對落花。
舊曲聽來猶有恨,故園歸去已無家。
雲環半挽臨妝鏡,兩淚空流濕絡紗。
今日相逢白司馬,樽前重與訴琵琶。
其次女詩雲:
骨肉相殘產業荒,一身何忍去歸娼!
淚垂玉筋辭官舍,步就金蓮入教坊。
覽鏡自伶傾國色,向人休學倚門妝。
春來雨露寬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