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真實的“雙槍老太婆”,解放後被處決!

(2007-05-15 10:27:19) 下一個
真實的“雙槍老太婆”,解放後被處決!
字體變小 字體變大

趙洪文國(1881年—1950年),遼寧省岫岩縣哨子河鄉滿洲紅旗溝人,滿族,夫姓趙,本名洪文國,乃抗日戰士趙侗之母,人稱“趙老太”,無黨無派。在13年抗日戰爭中,編入八路軍,曾組織多場遊擊戰,家族為國捐軀者30餘人。二戰後因反共立場,被中國****軍法處死。

        1929年趙老太開始籌辦小學,試圖讓家鄉孩子摘掉文盲的帽子,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氣節的人,以實現富國強民的理想,免受外夷欺淩。1932年春,“九一八”事變,趙老太太年近花甲,但愛國激情不減,不僅變賣家產充作抗日經費,還帶領全家為義勇軍服務,將自己的家成為抗日軍的指揮所和交通站。同時恢複戰亂解散的趙家堡子小學,在三子趙侗的幫助下,堅持教授國語的教材,抵製日本奴化教育,教育少年兒童熱愛祖國,決不去做亡國奴,使趙家堡子小學的師生成為抗日的先鋒。不久苗可秀於家鄉本溪安排好親人後,亦來到趙老太太家中,與趙侗共同參加鄧鐵梅組織抗日武裝。1933年白君實、劉壯飛等來到趙家,在趙老太太和二兒子趙連俊的幫助下於,組建抗日“別動隊”,趙侗、趙偉離開鄧部,正式成立“別動隊”。翌年苗可秀離開鄧部返回趙家,根據抗日形勢的需要,共同協商將“別動隊”改組,於同年2月成立“少年鐵血軍”。趙老太太,負責購買保存槍支彈藥,安排鐵血軍的重要軍事會議,收集日偽情報等等。很快的隊伍發展到基本部隊500名,其中大學生占十分之二,師中學生占十分之五,小學生占十分之二,農民占十分之一。因此被當地百姓稱為學生軍,“用黑鐵赤血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複東北,振興中國。”19342月,日軍得知趙家為少年鐵血軍中樞,將趙家16間房屋全部焚燒,30年積累的家產毀於一旦,但趙老太太並未屈服,同年3月赴大孤山等地購買印刷機,在自己籌辦的趙家堡子小學組織學生印刷抗日宣傳品,然後與兒媳王全一等,潛入鳳城、岫岩、莊河、孤山等縣城,以少年鐵血軍的名義張貼散發,一時民氣大作,日偽甚為惶恐。19348月,日寇再次突襲趙家堡子,將趙老太太一家六口抓進監牢,株連的趙氏家族和鄉親300多人。趙老太太麵對日寇的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兩個月後,敵人無奈,報請關東軍司令部擬秘密執行死刑。臨刑前趙老太太在鐵血軍的配合下機智假釋出獄,並解救出株連鄉親。隨後趙老太太攜年邁丈夫及年幼子女潛往北平,在東北救國會的幫助下,籌集軍火,聯絡抗日義士,支援少年鐵血軍。193512月,鐵血軍由遼南一隅,漸次發展到遼東、熱河各地,隊伍發展到11個方麵軍11000勇士。趙侗以鐵血軍領導人為班底,成立了中國第一民眾抗日自救政府“遼南臨時政府”,公選鐵血軍總司令趙侗兼任政府總裁。概略計算,遼南少年鐵血軍各路連年大小戰役300餘次,殺敵在4000餘,俘日偽軍警2000餘名。19365月,為壯大鐵血軍,增強抗敵力量,趙老太太的幫助赴北平的趙侗爭取關內各界愛國團體和人士支援,籌集武器、彈藥,由海道運往東北。然而,由於日寇封鎖進入東北水陸交通,加之當時全民抗戰尚未開始,籌集軍火的計劃多次受挫。19371月,趙老太太與趙侗和戰友得知日寇準備進犯熱河,侵占河北,決定在北平組織武裝起義,抗擊日寇。義舉得到杜月笙、史笙賡、沈鴻烈、馬占山、張學良諸位先生的熱心捐助,以及東北救亡總會的支持。隨後從東北調來的優秀軍事幹部匯聚趙老太太北平寓所,分布到晉察冀各地進行秘密活動,考察地形,調查民槍,聯絡平西民團,發展群眾基礎。初步計劃起義部隊由河北向熱河推進,殺回家鄉與少年鐵血軍會師。趙老太太開始了緊張的購買運輸軍火,招募運送遊擊隊員等等準備工作。1937720日,趙老太太與趙侗和戰友24人在北平臨時寓所焚香發誓,而後分兩路於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義,組織建立“華北國民抗日軍”。打響了華北民眾抗日的第一槍,攻破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解救包括著名共產黨領導人在內的千餘名犯人,在全國首次擊落日機一架,激起國內外震動。隊伍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基本部隊有9個支隊,外圍6個支隊的遊擊隊伍,分別駐防在平郊、靈源、懷淶、熱河等地,總共計25000人左右。八路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書信邀請,將國民抗日軍收編為第八路集團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侗任司令。19379月,趙老太太南下武漢,一麵宣傳抗戰,爭取後方各界給予軍火支援,一麵率領東北青年和兩個女兒去河南太行山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籌建抗日光複軍,當時太行山百姓響應者上萬之眾。經過整編後,趙老太太派遣光複軍先遣隊北上,準備打通敵後通道,與河北國民抗日軍和東北少年鐵血軍聯絡,形成貫穿南北的敵後遊擊戰線。1991年出版的《人民之戰中》再次披露了趙洪文國為遊擊隊購買運輸軍火和趙侗將軍在河北組建抗日遊擊隊的曆史。19389月間,趙老太太應邀去廣州、香港、南洋各地,從事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受到著名愛國實業家陳嘉庚等南亞華僑的熱烈歡迎,為抗日募集巨額經費和大批物資。在香港與宋慶齡、何香凝的婦女界名流組織火炬遊行,宣傳抗戰,激發了海外華僑的抗日愛國熱情,其場麵壯觀感人。19389月下旬,趙侗由北平取道天津,乘船南下到香港與趙老太太會麵。翌年1月,蔣介石邀請趙老太太和趙侗到戰時首府重慶,一時間重慶市萬人空巷,歡迎場麵空前熱烈。著名劇作家的吳祖光以趙侗和戰友苗可秀舉義抗日為題材的處女作《鳳凰城》,由此而轟動大後方。趙氏一家奮勇抗戰的紀錄片開始拍攝。19393月,趙老太太亦謝絕了國府贈送的汽車洋房,同時也謝絕了一些社會名流奉勸趙侗將軍和戰友們留在後方休養生息或出國深造。趙氏母子二人與東北抗戰的老戰友再次招募選拔東北愛國知識青年,組織晉察冀遊擊縱隊。趙侗被國府任總司令,少將軍銜,再度率領幹部隊伍200人分兩批由重慶赴黃河再度北上,計劃與河北、遼南抗日軍舊部會合,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19399月,國府軍政兩部的部長何應欽和張治中以及婦女指導委員會的指導長宋美齡聯合聘請趙老太太為全國義務兵役宣傳指導員。先應川北的南充、達縣等十幾個縣的約請,前往宣傳抗日,開始了曆時兩年,奔波百餘市縣的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當地群眾在趙老太太一家抗戰七年的英勇事跡影響下,掀起自願報名參軍抗日的熱潮。 193912月下旬至19401月間,趙侗率部北進途中,於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處的陳莊,突遭偷襲壯烈犧牲,時年僅28歲,國府追授中將軍銜。同時犧牲的還有趙老太太的三女兒趙理智,年僅20歲,她曾在抗日戰場上死裏逃生,被譽為少年巾幗英雄,轟動武漢三鎮。19433月,趙老太太與東北同鄉國民黨中將王達,向國府申請批準挑選部分智勇雙全、熟悉遊擊戰術的得力幹部,深入湖北武漢一代的敵人心髒,使敵人腹背受敵,牽製業已攻到貴州獨山,進而圍困四川的日寇主力部隊。趙老太太再次將自己的子女送往敵後戰場。1945年,814日,抗戰勝利的前一天,趙老太太的丈夫客死異鄉。爾後,趙老太太主動辭去國府軍政兩部和婦女指導委員會等職務,解甲歸田,前往北平。在北平她不顧年邁病弱,四處尋找抗日軍烈屬,然後上下求助,奔波千裏,獨自一人冒數九嚴冬,曆時多月,帶領抗日軍烈屬返回東北。回東北後,趙老太太棄武從商,在丹東和沈陽籌辦加工廠,試圖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抗日軍烈屬生活出路。無奈內戰驟起,和平建家園希望破滅,趙老太太返北平隱居。19494月,趙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托,組織冀熱遼邊區遊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駐足重慶,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征糧”暴動,提出“趕走共產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遊擊區,抵抗進川的解放軍,阻止國民黨十六兵團起義,槍殺解放軍談判代表,圍攻占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19502月趙老太太被捕,拒不投降,認為解放軍“挑燈撥火,誘惑忠良。”周恩來曾為之說情,免其死罪,但西南軍區軍法處仍判處死刑,時年已70歲。抗日戰爭幸存的四子趙連中亦被處決,時年25歲,他的妻子和孩子由毛澤東親筆批示予以釋放。13年的血與火,直至抗戰勝利,趙氏家族為國捐軀30餘人。

1950年兵敗被捕,周恩來曾為之說情,但仍被西南軍區軍法處仍判處死刑。 時年70歲。

  

  

  

  

  

  

  

  

  

  “保衛大武漢”非常時期,趙老太太發表《對於目前局勢的幾點意見》,奔走呼號全民抗戰,身體力行收複國土,引起國內外重視。國際著名記者斯諾、愛潑斯坦以及反戰同盟成員綠川英子等多次采訪趙洪文國,合影留念並多次發表文章,向國際反法西斯陣營宣傳趙老太太,專門介紹其抗戰事跡。其中愛波斯坦在

  

  國民政府為表彰趙老太太為創建抗日遊擊隊做出的貢獻,尊她為:“遊擊隊之母”。一些報刊撰文說,蔣介石與腰插雙槍的趙老太太合影留念,並且結拜為兄妹。蔣夫人宋美齡在三八年婦女節發表文章,稱趙老太太為“全國婦女之楷模”“民族的母親”,把她比作孟母、嶽母。宋慶齡、何香凝、宋靄齡、朱光珍、史良等婦女界名流也紛紛題詞讚趙老太太為:“女中模範。”“母教救國。”“求中華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趙老太太頑強抗敵的精神做領導先鋒。”

  馮玉祥將軍與趙老太太成為摯友,讚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愛國人士陶行知先生和著名作家謝冰心女士共同編著了《趙老太太》一書,並寫詩讚道:“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著名作家茅盾在贈送趙老太太的條幅上抒發感慨:“是新中國賢母的典型,亦是新中國新女性的良師,耽於享樂的後生對之應當愧死。”著名法學家黃右昌先生在《題贈趙母》中有這樣的詩句:“氣概黃河三萬裏,名開青史五千年,聞風可使懦夫立,抗建相期猛著鞭。”國際知名記者和國際評論家宋慶齡的好友金仲華說:“聽斯諾先生談趙老太的故事,北平劫獄西山報信,一個老婦人衝破了敵人重重警戒線,一個中學生正領導遊擊隊,我以為是個神話,見了趙老太南來,遊星島日報,登六層樓台健步如飛,我相信了這個現實,趙老太和趙侗,象征著我們持久抗戰中一個遊擊的新階段,願中國的母親都學趙母,願中國的男兒都學趙侗。我們祝願趙母直到抗戰的最後勝利。”

  

  

  

  趙老太太在極度悲傷之際,依然奔波四川百餘市縣,為徹底杜絕強行征兵,抓壯丁等的惡習,向國府爭取應征抗日青年的榮譽和待遇,呼籲國府注重優撫抗日軍烈屬,掀起了自下而上的優撫軍烈屬愛國運動。又將子女和僥幸生還的戰友送往軍事院校培訓,為重新組織東北和華北抗日舊部繼續抗戰做準備。

  

  

  

  趙老太太和趙侗將軍一家,由組建的少年鐵血軍開始,毀家紓難,由北退南,屢挫屢戰,前仆後繼,曆經

image

 

趙侗(1912年—1939年),原名趙連秀,一作趙同,滿族,中華民國時期抗日將領,遼寧岫岩人。 趙1931年考入東北大學物理係,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趙參加學生運動,南下南京,參與反對不抵抗政策的遊行。珍珠橋慘案發生後對國民政府失去信心,與苗可秀等人前往北平組織“東北學生軍”。 1932年,趙在母親趙洪文國的支持下,毀家紓難,參加鄧鐵梅部義勇軍,成功說服李子融、劉景文等人同鄧合作。1934年2月1日,與苗可秀等離開鄧部,獨立成立少年鐵血軍。不久,在日軍的圍剿下,鄧鐵梅犧牲,少年鐵血軍遂成為遼寧南部主要抗日力量。1934年,日軍抓捕了趙的父母,威逼其投降,被拒絕,後趙以手中的漢奸薑人傑與其交換。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被捕犧牲。

1936年1月25日,趙組織“遼南臨時政府”,被公推為政府總裁,並與朝鮮革命軍開展合作。其後,趙赴北平為鐵血軍尋求內地支援。不久,鐵血軍在遼南運轉困難,其骨幹紛紛南下北平。七七事變後,日本占領北平,趙遂決定在北平西山起義,計劃以五台山為根據地打擊日軍。7月20日,趙及高鵬、紀廷謝等24人在清華大學起出藏匿武器,在昌平起義。9月5日,定軍隊名稱為國民抗日軍,在北京南郊開展遊擊戰。 1937年12月25日,在楊成武等人的牽線搭橋下,國民抗日軍宣布加入八路軍,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出任司令員。但是不久之後中國****先後發展其副手高鵬、紀廷謝成為黨員,卻拒絕了趙的申請,趙遂對****產生猜疑之心。1938年秋,趙率10餘人離隊,另起爐灶組建了一支200餘人的隊伍,但不久即垮掉。 年底,趙自天津潛往香港與其母趙洪文國會合,取道廣西、雲南至重慶,沿途受到當地民眾的廣泛歡迎。1939年1月,受到蔣介石接見,入國民黨第一期將官訓練班學習。畢業後被委任為“華北國民抗日軍司令”,奉命返回華北重新組織遊擊隊。 1939年秋,趙同率300餘人,配長短武器和2部電台,不顧威脅北上敵後,途中遭到伏擊,在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的陳莊附近戰死。關於伏擊者的身份一直並不清楚,但近年來有材料顯示,極可能是八路軍的部隊。

 

 

附:老舍死亡之迷

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看到一個文章,題目是:"馮雪峰被批鬥 毛澤東:就是要他痛苦", 馮雪峰是文藝理論家和魯迅研究專家,參加過長征。中共建政之後,馮雪峰出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第一任社長和總編輯。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批判《紅樓夢》的風暴中,馮雪峰卻首當其衝,後來又被劃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死去。馮雪峰1955年被批判時,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周揚向毛澤東反映馮雪峰受了批評很痛苦時,毛澤東說:“我就是要他痛苦!” 

這個文章有個回貼:“從整馮雪峰等人的經曆看,許多的老幹部、老作家文革中受到衝擊,他們自身也是難辭其咎。你用什麽手段對付別人,自然也有人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你。”。  我部分同意這個觀點,確實一些平反的老幹部在文革時被整治不冤枉,比如陳錫同就成了一個大貪汙犯。但是,也有忠於毛路線的,也自身難免,下麵就仔細說說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稱他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說他“是中國當代的‘人傑’”;政府授過他“人民藝術家”稱號;朱光潛認為他的小說屈指可數……。是的,《駱駝祥子》暢銷美國,《茶館》震動歐洲,老舍在世界文學中自有他的地位。人們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了解他的經曆、性情、思想、人格……。這就需要傳記:他傳、自傳,不止一種。老舍創作三百多萬字的小說,四十二部戲劇,約三百首舊體詩等。老舍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他的作品多為悲劇,作品的語言以北京方言為主,風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這兩部作品現已列入中國初高中語文必讀書目,和大學中文專業必讀書目。《茶館》也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高中華文文學必修的作品。舒乙等人認為老舍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對滿族的隱含的、深沉的、難以言語的真摯的感情。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以上的文學作品,文革期間亦漏失了一些尚未發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鬱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鬱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老舍出生於北京一個貧苦旗人家庭。一歲半喪父,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於1918年畢業。

1918年至1924年間先後任京師公立第17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現方家胡同小學)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北京一中教員。在此期間,老舍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他說:“‘五四’給了我一個新的心靈,也給了我一個新的文學語言。……感謝‘五四’,它叫我變成了作家。”1921年起老舍在北京基督教倫敦會缸瓦市堂的英文夜校學習並參加宗教服務。1922年接受洗禮。同年在南開中學的一次講演中他說:“為了民主政治,為了國民的共同福利,我們每個人須負起兩個十字架——耶穌隻負起一個:為破壞、鏟除舊的惡習,積弊,與像大煙癮那樣有毒的文化,我們必須預備犧牲,負起一架十字架。同時,因為創造新的社會與文化,我們也須準備犧牲,再負起一架十字架。”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華語學係任華語講師,教導英國人認識中國的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業餘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1929年夏季,離英,途經新加坡並滯留半年,在華僑中學任教,並開始創作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老舍先後任教於濟南的齊魯大學和青島的山東大學。其間創作了《貓城記》、《離婚》、《老舍幽默詩文集》、《駱駝祥子》、《文學概論講義》等作品。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老舍離別家小奔赴國難。1938年初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於武漢成立,老舍被推為常務理事和總務部主任,同年隨文協遷到重慶。自此主持文協工作直至抗戰勝利。抗戰期間老舍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為抗日做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運用各種文學體裁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抗戰結束後,老舍於1946年3月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在美國寫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2月應周恩來委托文藝界之邀回到北京。回國後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自1950年起老舍寫下了以話劇《龍須溝》為代表的大量文藝作品反映人民的新生活,歌頌共產黨。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同時期創作的話劇《茶館》是體現老舍文學語言藝術的巔峰之作。

1962年開始,許多文藝作品遭到批判,老舍停止了《正紅旗下》的創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領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回國後,將旅日見聞寫成長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開信》,但沒有獲準發表,老舍隻得被迫停筆。此後老舍試圖參加文藝工作隊,想通過寫快板、相聲等,來宣傳計劃生育、科學種田,也未獲批準。1966年春季,老舍獨自前往北京郊區順義縣以養豬而聞名的陳各莊,跟那裏的農民生活在一起,準備寫科學養豬的快板。

江青批鬥:“老舍每天早上要吃一個雞蛋,是一個資產階級作家”,自此,老舍由“文藝工作者”轉變為“反革命份子”。1966年8月23日,老舍等29人被紅衛兵捆綁之後,整批帶往國子監孔廟批鬥,在震天的“打倒反革命份子”口號聲中,跪著被輪番毆打3小時,期間老舍因不滿身上所掛的“反革命份子”字樣,而稍有反抗,被斥為“現行反革命”,被繼續毒打至深夜,而後又抓到派出所去交由警方訊問。晚間,遍體鱗傷的老舍,在妻兒的作保之下,終於被接回家,第二天要求繼續到警察單位報到。第二天,老舍沒前往派出所,獨自前往太平湖,在那裏不吃不喝坐了一整天,深夜時刻,"投湖自殺"。同日,老舍家聚集來了許多紅衛兵,老舍之子舒乙在恐懼當中,偷偷從家中後門逃走,手中拿著父親的血襯衫,找周恩來請求保護。25日清晨,老舍的屍體被發現。26日,舒乙拿著北京市文聯開出的死亡證明:“我父舒舍予自絕於人民,特此證明”,老舍遺體得以火化,按照“上麵”的規定,不準留骨灰。

 

從鄭實的“浩然訪談錄”看中國某些知識分子不光彩的一麵:

鄭實:1966年8月23日紅衛兵衝擊北京市文聯,批鬥了一大批文人作家,導致老舍自殺。請你談談當時的情況。

  浩然: 關於老舍之死,你是第一個找我談的。其他任何人沒和我談過,大家眾說紛紜,不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

鄭:有一種說法:當時文聯造反派存在派係鬥爭,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所以叫來了女八吵紅衛兵,是嗎?

  浩:不是,是去找的侯文正。找女八中的原因是因為文化局要蕭軍勞動,蕭軍不服,他們便想找人來幫助鎮壓蕭軍。當時我正在辦公室裏寫材料,不是寫大字報那種東西,聽到有人告訴我,侯文正帶著紅衛兵進了院子,大喊大叫讓人們到院子裏集合。

  鄭:當時文聯的人有什麽反應?

  浩:我看見楊沫因為害怕高血壓複發,癱在屋裏。在門口我遇到了草明,她也是非常害怕。我還記得她當時緊張地抓住我的手,問怎麽辦。我告訴她趕快躲起來,她“嗖”地一下就跑了。

  鄭:老舍這時在什麽地方?

  浩:在院子裏。在這之前他吐血住了院。他打電話給我,說要來參加群眾運動。鄭:他當時是抱著積極的態度要來文聯參加運動,還是有點被迫不情願來?

  浩:很積極。我不希望他來。因為情況很亂。萬一老舍出什麽事,是很嚴重的。但他堅持要來。

鄭:他們是外麵來的,也認識老舍嗎?

浩:不認識。但老舍在孔廟受傷了,頭上包著水袖,身上還有血,看著挺新鮮的。等老舍下了車,他身上掛著牌子,那些人就知道了。

  鄭:他們又接著鬥老舍了嗎?

浩:對,讓他站在高台階上。紅衛兵不知道他有什麽問題,隻知道有這麽個人。這時草明出來說:我揭發,老舍把《駱駝祥子》的版稅賣給美國人,不要人民幣要美金。大夥兒一聽就嚷:讓他把牌子舉起來!紅衛兵從他頭上摘牌子,這時老舍打了紅衛兵。

  鄭:關於這點有一種說法,老舍自己從脖子上摘牌子,是想扔在地上,結果砸了紅衛兵的腳,是這樣嗎?

  浩:不是。印象中大概紅衛兵摘牌子時弄疼了他,所以他摘下牌子向身邊的一個紅衛兵打去。這時天已經黑了。

  鄭:老舍打了紅衛兵,肯定會引起更厲害的批鬥?

  浩:對,人們都喊起來,往上圍。這時候我就很緊張。但身邊沒有我們的人,都是看熱鬧的,我也不好說什麽。一著急我就說:他打了紅衛兵,是反革命,把他抓起來。

 鄭:您在《金光大道》、《豔陽天》中所描寫的農村經濟模式今天已經不存在了,您認為今天的新模式比您所寫的進步了嗎?

  浩:(笑)真說不清楚了。現在形勢變化很大。人們總要追求光明,追求幸福,這也是一種方式吧。經過實踐證明以前的做法不對了,要走新的路子,試著來吧。

 鄭:現在對您有些非議,主要是認為您應當對過去作品中歌頌現在已經過時了的東西表示悔過。但您認為您當時是真誠的,不願悔過。但無論您的願望多麽真誠,那段曆史畢竟造成了這樣多的慘劇。那麽像老舍之死這樣的悲劇的直接或間接責任者是否應當悔過呢?

  浩:(歎氣)比如草明,我認為她的確加劇了這件事,是犯了大錯誤。但是現在要算她個人的賬,怎麽……

  鄭:您認為她的動機不是要害老舍,但事實上的確這樣,她是應當有個說法吧?

  浩:是應當有個說法。老舍的事情發生之後,我寫了個材料交上去。

  鄭:您當時的職務是?

浩:文聯革委會副主任,正主任是個長期病號。

  鄭:也就是說您是最主要的負責人。老舍死後有沒有追究這件事?

  浩:沒有。

  鄭:那您為什麽要打報告呢?

  浩:我覺得有必要把事情說清楚。

  鄭:您的報告交上去有回音嗎?

  浩:沒有。沒有人再問我這件事。

  鄭:事情過去這麽多年了,您現在對老舍這件事有什麽感想?

  浩:太久了,我已經淡忘了。
  鄭:您當時為了保護老舍,叫來了派出所的人。但當時他已經受了很多罪,您為什麽沒早想起這個辦法呢?

  浩:當時太亂。也巧了,他正好那天來,如果再晚一天就不會碰到這件事了。我不讓他來,他非要來。

  鄭:他為什麽非去?

  浩:要積極參加群眾運動。

  鄭:現在有人要求您懺悔,您表示拒絕,為什麽?

  浩:要求我用現在眼光看那時候,不可能。我隻能慢慢回憶,但回不去了。

 

       《天津日報》刊登了宋安娜等三人對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的訪談錄——《關於老舍之死》。“文革”初期擔任北京文聯革委會主任的浩然如是說:“老舍夫人聽到老舍自殺的消息後,反應冷淡,說死了就死了唄!”  舒乙說:浩然在說謊!實際上是浩然心裏有鬼!想掩飾他個人的責任。老舍在投湖的前一天受到紅衛兵的摧殘和侮辱,當晚是我母親把他從派出所接回家的,為他脫下了血跡斑斑的上衣。投湖辭世,後事也是母親和我操辦的。老舍失蹤,母親讓我去找周總理。盡管天氣炎熱,我還是把父親的血衣穿在裏麵,連夜趕到國務院,一位接待我的軍官看了血衣。回家後,就接到總理辦公室的電話,說總理已知道了此事,他非常著急,將派人盡力尋找先生。家屬對先生焦急的程度,絕不像浩然所講的那樣。另外,浩然還提到草明說老舍把《駱駝祥子》的版稅賣給了美國人,得了美金。於是導致了紅衛兵對老舍的迫害。當時年輕的中學生,以為拿了差不多就是接受了美帝的肮髒錢;他們哪裏知道,解放前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作家,稿酬不拿美元,難道要拿蔣介石的坑害了幾億中國人的該死的金元券嗎?那時還沒有人民幣呢。

  舒乙認為對老舍之死,可以采取兩種態度,一是沉默,二是懺悔。作為革委會主任,浩然的責任,他怎麽一點兒也不談?反說家屬麻木;我們要控訴他,甚至要起訴他!他用造謠的方式,無恥地攻擊95歲的老舍夫人。作為家屬,我們很寬容,我現在原諒草明,她已經老了。但浩然和浩然們(這個複數詞——“們”,舒乙用得好,真切而傳神),沒有任何自譴的能力,他們對這場民族大劫難,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向上一推了事;這已成了一個可悲的通病。

        最早寫紀念老舍之死文章的不是中國人,而是1967年由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寫的《蟋蟀葫蘆》(文潔若譯)。中國最早寫懷念老舍文章的是在12年之後的1979年底,巴金在香港《大公報》上發表的《隨想錄》。巴金說:“日本朋友和日本作家,似乎比我們更重視老舍的悲劇式的死亡,他們比我們更痛惜這個巨大的損失。為老舍昭雪平反的骨灰安放儀式一直拖到1978年6月才舉行,而且骨灰盒裏也沒有骨灰。甚至在1977年上半年還不見誰出來公開替死者鳴冤叫屈。”巴老還在《老舍之死》的代序中說,老舍的死是值得尊敬的行為!也可以說這是“士可殺不可辱”,是中國知識分子有骨氣的表現!  《蟋蟀葫蘆》中有一段話講得耐人尋味,水上勉說:“中國封建貴族設專人飼養蟋蟀,並且以蟋蟀之間互相殘忍的惡鬥死咬,來解悶取樂。”
  中國作家裏,有沒有靠別人的鮮血和生命,或解悶取樂,或博得虛名,或保存自己,從而進行政治賭博的偽幣犯呢?我不敢妄斷。因為曆史檔案,尚未解密。但像康生、姚文元那樣的職業殺手和金棍子,梁效、羅思鼎那樣被江青豢養的禦用文人,中國知識分子是以家破人亡的血和淚來領教其殘忍和獸性的。江青的寵臣和給他寫效忠信和勸進表的人,早已解密,其尊姓大名,白紙黑字,賴是賴不掉的。不過這些人的作品,幾乎都是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的那點小聰明,都在誣隱、投機、告密和整人的心束中用得幹幹淨淨,等到動手創作時,江郎才盡了。他們還沒有一邊出傑作,一邊充當劊子手那個本領。 

 

老舍和浩然們的作品誰更強?  

老舍的良知、幽默、情趣、京味兒、語言和勤奮……特別是那可親可愛的平民骨氣, 例如丁二爺、常四爺、老趙……他筆下的警察,也多是穿官家衣服的善良的平民,令人由衷歎服!他一再叮囑新鳳霞給發配到北大荒的吳祖光寫信,充滿了豪俠氣和人情味。風格即人。像《茶館》那樣的經典,浩然們有幾人能寫得出來?  曆史是無情的最高審判長。時間這個最公正的大法官,最終自會作出判斷:老舍和浩然們的作品,看誰在曆史上站得住?假幣可以趁機猖獗於一時,甚至打敗真幣。但1979年初,在王府井新華書店,我親眼看到浩然的成堆的大部頭著作,是用大卡車運走的。不知是哪個單位集體搶購拿回去活學活用呢,還是運往造紙廠作紙漿?我也不想打聽……

 

老舍的死亡之迷,自殺?他殺?

台灣作家薑穆先生說,“他一直認為老舍先生之死是他殺所致,理由有三:一、他死後腹中無水;二、腳下無泥;三、鞋襪都在岸上,結論是他並非投水自殺,而是被謀殺之後將屍體運來擺在了太平湖邊。”   

從醫學的角度上看,明顯是他殺而非自殺。後兩點可以爭論,但溺水之人怎麽會沒有腹水?到底是誰殺了老舍?已經成了曆史之迷。

個人推測,一是因為老舍當時大有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可能,後來被日本人拿走了。如果老舍真的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這對文革極左人士的反帝口號無疑是個沉重打擊。諾貝爾獎除了水平外,確實有西方操縱在裏麵,就如聯合國或者奧斯卡影片獎一樣,西方有這個動機,老舍的文學水平有非常出色。二是滿漢民族問題,極左人士首先是民族主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大漢族主義者,不希望滿族人老舍獲得殊榮,正如當今網上轟轟烈烈的討伐滿清類似。 個人認為第一種可能最大。

 

曆史玩弄老舍

從老舍的經曆看,他一直緊跟毛的一切政策和號召,積極參與當時的整治運動。60年代初期,老舍先生是北京市的全國人大代表。有一年的人大代表會上,適逢大會中間休息,老舍先生下了主席台到休息室去,過了一會兒,他看到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同誌等領袖們也走進了休息室,老舍先生以為他們要商量事,起身想躲開,毛主席卻把他叫住了,說:“一起坐一坐,說說你們滿族人。”於是,大家圍坐成一圈,開始談論起來。毛主席一開口便說,滿族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對中華民族大家庭做出過偉大貢獻。他還說,清朝開始的幾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主席這一番議論,還有周總理、少奇等同誌的插話,使老舍先生大為驚訝。

毛親自接見老舍, 老舍很激動,回到家中,他便說他完全換了腦子,換了眼睛。要知道,老舍直到50歲從不在正式場合說自己是滿族,滿族在毛時代是封建和落後的代表。聽了毛主席對滿族和康熙皇帝的評價後,他開始著手寫表現滿族人民的作品,如曆史劇《神拳》、長篇小說《正紅旗下》等。

但是文革風暴突然席卷中華大地,做為封建代表的滿族人老舍,被特殊照顧也就在意料之中。到底多少無辜的人死於這場突發的浩劫,沒有統計數字。

文革雖然有千般不好,文革反儒教的功勞還是應該得到肯定的,1966年秋,“文革”破“四舊”,杭州的嶽飛墓遭到破壞,嶽飛是地主階級的代表,秦檜等四跪像不知去向,大概是被扔到西湖了。遺憾的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修複嶽飛墓、廟,曆時一年竣工,現在的鐵跪像為1979年根據河南湯陰嶽飛廟的鐵跪像重鑄。更讓人遺憾的是,儒教再次有成為國教的勢頭。儒教對中國文化的損害,遠遠大於文革。

 

 

 

遊擊隊打遊擊隊, 雙槍老太婆兒子趙侗被伏背後的真相
 
14159

 

本文試圖分析當年抗日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兒子趙侗被伏擊背後的真相. 由於可能涉及到國共敵後遊擊隊之間的相互鬥爭和中共遊擊隊內部的殘殺,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相關的資料並不容易找到。目前的資料全來自於網上的信息,且文章出處和內容真實性有待查證。僅供政治曆史和軍事愛好者探討之用。希望從事相關領域的人士加以討論和指正。

八路軍老戰士的回憶----蔣匪的挺進隊被全殲

據說出自葉長庚回憶錄(此出處有待查證)


一九四二年春,在我代理四分區司令員期間,靈壽境內忽然出現了一支特別隊伍,約有五六百人,穿的是國民黨軍隊服裝,裝備也很精良,雖然沒有重武器,每人卻配有清一色的一支德國造短槍和一支衝鋒槍,衝鋒槍一個連射就是一梭子二十五發子彈,每人配備十梭子子彈。

這支隊伍大搖大擺,毫無顧忌地往北開進。當時,蔣介石正到處製造反共摩擦,準備投-降,在這種時候,一支國民黨部隊突然出現在八路軍抗日根據地裏,不得不防。

我們正在警覺地注視著這支國民黨部隊的動向之時,它竟大模大樣地來到我們四分區住地,一位自稱是隊長的找到我,從口袋裏掏出一張公函說;“我們是國民政府從重慶派來的‘北上抗日挺進隊’,奉蔣委員長的指令,到山海關一帶進行抗日活動,尚請貴軍進行配合,提供方便!”。

我接過公函一看,上麵果然蓋有國民政府國防部的大印,上寫,“茲有‘北上抗日挺進隊’由重慶出發抵山海關,沿途各部準予放行,不得阻攔…”。

這位隊長離開以後,我腦子裏連連劃起問號來。在日本侵略者的武力進攻和政治誘降之下,蔣介石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連續發動了兩次反共高潮,打擊堅決抗日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為什麽在這時卻忽然間派出一支幾百人的小隊伍,遠自重慶,孤零零地竄到我根據地來“抗日”呢?隻怕抗日是假,破壞抗日是真。我越想越覺得這裏麵肯定大有名堂!

這支所謂“北上抗日挺進隊”的陰謀活動,其實早在中共中央的掌握之中。正當我們對它的行動產生極大懷疑的時候,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親自給我打來電話,說這支“挺進隊”大多數都是東北人,全部都是經過國民黨訓練的特-務人員。他們打著“北上抗日”的幌子,其目的是打入抗日根據地,搞秘密特-務活動,實際上是專門破壞我八路軍抗日的一支別動隊。聶司令員還告訴我:“周思來同誌從重慶給毛主席拍來電報,揭露了這支‘挺進隊’的陰謀活勸。毛主席給軍區下了命令,一定要清除這股隱患。軍區已做出堅決把這股‘挺進隊’全部、幹淨、秘密消滅掉的部署。”並要求我們嚴密監視這股“挺進隊的動向。

聶司令打來電話的當天下午,晉察冀軍區即給四分區打來一封秘密電報,命令四分區五團、軍區騎兵團、特-務團、一二O師七一五團,連夜開赴靈壽以北岔頭一線,圍殲“挺進隊”。電報上強調指出:“務予全殲,不使漏網!”。

傍晚時分,我軍各部連夜急行軍,往岔頭附近的山上集結。我帶領四分區五團及暫時劃歸四分區指揮的騎兵團、特-務團,人不出聲,馬不嘶鳴,往岔頭迸逼。進入山區後,隊伍分成幾路,沿著山間崎嶇的小路,奔向各自的埋伏地點。

岔頭,顧名思義,是兩條路口交接的地方,一條經慈裕至靈壽,一條經口頭至行店。這裏,峰嶺重疊,溝壑交錯,兩條道路由東北和東南方向蜿蜒而來,在岔頭匯合後,形成一條寬闊的大路,爬過一段陡坡,便進入一塊凹地,凹地一帶排列著四條大山溝,每條溝裏都長滿了齊腰深雜草和灌木叢,是十分理想的隱蔽伏擊陣地。當年,日軍水源師團在這裏遭到慘敗,如今,假抗日、真反共的“挺進隊”,必定也會遭到同樣下場,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第二天清一早,我和騎兵團團長蔡順禮、特務團團長鄭維山同誌,站在山坡的樹林中,用望遠鏡觀察,隻見山下的公路靜靜的躺在那裏,象一條灰白色的帶子;山穀的早晨,如此寧靜,聽不到人聲,聽不到戰馬嘶鳴,隻有雀鳥歌唱,溪流潺潺。誰會想到,這裏會埋伏著幾千鋤奸的精兵!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鄭維山同誌笑著說:“部隊隱蔽得很好,‘挺進隊’要是從公路上走,那才叫磨道裏截驢——沒跑!”我們都舒心地笑了。

不大一會,接到情報,“挺進隊”在岔頭吃過早飯,已經出發。果然,不大一會,他們就在公路上出現了,一個個歪帽敞衣,大背著衝鋒槍,短槍吊在屁股後麵,晃裏晃蕩的,象一群散兵遊勇,稀稀拉拉,行不成行,隊不成伍,趕羊似的往前走。這樣的一支兵不象兵,民不象民的隊伍,他們能去打日本侵略者?那才活見鬼哩!

所謂的“挺進隊”大模大樣地走進了凹地,他們估計在這八路軍的根據地裏,不會碰到日本人惹麻煩,因此而毫無戒備,有的邊走邊哼著黃色小調,有的還抬起頭來往山上觀景呢!

正在這時,伏擊戰鬥打響了。寂靜的山嶺間,突然響起密集的槍聲,子彈從蒿草雜樹叢中嗖嗖地飛出去,手榴彈爆炸聲,喊殺聲,馬嘶鳴聲,震得山嶽顫抖。“挺進隊”遭此猝然打擊,頓時驚慌失措,有的還沒來得及摘下槍來,就被擊中去見了閻王,剩下的紛紛散開,占據公路邊的地形,進行頑固抵抗。“挺進隊”的火力倒也很猛,清一色的衝鋒槍打連發,“咕咕咕…”象刮起一陣陣旋風,但終究是他們在明處,我們在暗處,戰鬥進行一個多小時,“挺進隊”己被殺傷大半。這支隊伍畢竟是經過訓練的特務,有一定戰鬥力,他們一麵抵抗,一麵集中力量,邊打邊退,打算突圍。

然而,他們早已陷於我軍重重包圍之中,插翅難逃,被全殲的時機到了。我們四分區第五團在南,七一六團、特-務團居中,騎兵團的勇士們飛身跨上戰馬,舉起寒光閃亮的戰刀,高喊殺聲,躍上公路,從北往南,一陣追殺。公路上,奮疾的馬蹄,騰起灰蒙蒙的塵土,仿佛一股狂風,猛然而至,戰士們揮舞戰刀,左劈右砍,來往激戰了幾個回合,“挺進隊”全部、幹淨被消滅。蔣介石破壞抗日苦心經營的別動隊,就這樣結束了它的命運。

葉長庚

葉長庚(1903—1986),原名葉樟根,桐廬百江鎮馮家村人。家境貧苦,8歲替人牧牛,12歲起打零工。1926年6月,為本村陳姓地主當腳夫去廣東韶關,就地參加國民革命軍,隨軍北伐。1929年投奔工農紅軍,193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嗣後曆任紅五軍軍部特務隊機槍大隊大隊長、紅八軍四師二團團長、贛南獨立十二師師長、湘贛軍區代參謀長等職。經曆了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和二萬五千裏長征。曾受到中央軍委的嘉獎,榮獲蘇維埃政府頒發的三級獎章和十年英勇善戰紀念章。

  抗日戰爭時期,長庚任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晉察冀第五專署民兵部部長等職。1938年,帶領17名幹部,在晉察冀開展9個縣的地方工作,指揮部隊和遊擊隊痛殲日偽軍,被軍分區黨委授予“模範黨員”的稱號。1945年4月,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

  1945年10月,長庚任黑龍江省軍區司令員,從年底至翌年,指揮剿匪鬥爭,先後消滅土匪3萬餘人,全省局麵得到穩定。1949年1月,為做好起義部隊的工作,毛澤東主席親簽手令,委派長庚擔任五十軍副軍長,做好起義部隊的整訓工作。不久,揮戈西南,在四川資陽殲滅國民黨軍千餘,俘萬餘;在解放重慶、成都等重大戰役中,擔任主攻,均預期完成作戰任務。

  解放後,長庚先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江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政協江西省第四屆常務委員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衝擊。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不顧年老多病,撰寫了長達17萬字的革命回憶錄。

  長庚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身經百戰,負傷10餘處。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1月,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關於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兒子趙侗之死, 在與趙洪文國有關的文章中都沒有說清楚. 根據現有所知的信息, 趙侗領導的抗日武裝國民抗日軍受八路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書信邀請,收編為第八路集團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侗任司令。這時趙洪文國趙侗兩母子與中共的關係無疑是密切和良好的.為何到了後來,雙方的關係卻變成了"1949年4月,趙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托,組織冀熱遼邊區遊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駐足重慶,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征糧”暴動,提出“趕走共產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遊擊區,抵抗進川的解放軍,阻止國民黨十六兵團起義,槍殺解放軍談判代表,圍攻占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 相關文章並沒有分析兩方麵關係轉變的過程.在現在能找到的對趙洪文國事跡描述最詳細的網文<<揭秘中國遊擊隊祖母:傳說中的雙槍老太婆>>中是這樣寫的:"1939年12月下旬至1940年1月間,趙侗率部北進途中,於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處的陳莊,突遭偷襲壯烈犧牲,時年僅28歲,國府追授中將軍銜。同時犧牲的還有趙老太太的三女兒趙理智,年僅20歲,她曾在抗日戰場上死裏逃生,被譽為少年巾幗英雄,轟動武漢三鎮。" 網上能找到的相關信息還有以下一段話:"據說目前中共方麵對此最權威的說法是1983年出版的《聶榮臻回憶錄》。回憶錄寫道:趙 侗 這 個 人 很 狂 妄 , 一 直 想 要 脫 離 遊 擊 隊 , 他 同 國 民 黨 的 關 係 拉 得 很 緊 。 聶 榮 臻 多 次 做 過 趙 侗 的 工 作 , 但 是 趙 侗 總 有 二 心 。 他 本 人 後 來 還 帶 了 10來 個 人 逃 跑 , 後 來 跑 到 重 慶 , 國 民 黨 政 府 好 不 容 易 在 敵 後 找 到 這 樣 一 個 一 心 投 靠 他 們 的 人 物 , 於 是 大 肆 吹 噓 他 , 又 是 給 他 下 “ 委 任 狀 ” , 又 是 給 他 配 電 台 、 密 碼 和 各 種 新 式 武 器 , 派 他 回 華 北 來 , 同 共 產 黨 爭 地 盤 , 搞 摩 擦 , 破 壞 我 黨 建 立 的 敵 後 根 據 地 。 1940年 初 , 他 回 來 的 時 候 , 走 到 石 家 莊 以 北 的 一 個 地 方 , 正 好 碰 上 從 冀 中 回 晉 西 北 的 一 二 0師 部 隊 , 就 在 那 裏 打 了 一 仗 , 戰 鬥 中 把 他 連 同 他 帶 的 隊 伍 全 部 消 滅 了 。"

還有一篇網上的文章提到:

"2005年出版的《八路軍老戰士口述實錄》有一篇史進前的回憶文章,對聶、楊的回憶做了印證,並且介紹了消滅趙侗的經過。其中有幾處可以說首次披露。1、消滅趙侗前,賀龍征求了聶的意見,聶的意見是徹底消滅(聶在回憶錄中未提此事)。2、參戰部隊不僅有賀龍部,也有晉察冀部隊。3、確定了一個不留的原則,打完後一個一個檢查。4、後來發現仍有一人逃掉,跑回東北。但史的回憶沒有提到消滅趙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也沒提跑掉的人名字是什麽。"


網上能找到的網友對此事件的分析:

"我認為葉長庚回憶錄裏描寫的這段戰鬥就是消滅趙侗的戰鬥。

一、戰鬥都發生在河北靈壽縣境內的陳莊附近。

二、120師715團、716團和晉察冀軍區的部隊都參加了戰鬥,這和史進前的回憶錄是一致的。

三、這支“挺進隊”也是從重慶來到華北“抗戰”,且多由東北人人組成。

四、晉察冀軍區做出"堅決把這股‘挺進隊’全部、幹淨、秘密消滅掉的部署”與史進前“一個活的不要”的回憶是相符的。

葉的回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一個是時間,葉回憶是1942年,這肯定有誤,應為1940年。因為120師已於1940年1月回防晉西北,根本未再在平山、靈壽一帶駐防。再查,1942年,也未見有重慶派往華北的部隊和晉察冀軍區消滅重慶“國軍”的記載。

還有就是“挺進隊”人數。葉回憶說約五六百人,也是一個大概的數,不排除記憶有誤。
另外,葉開頭寫命令“一二O師七一五團,連夜開赴靈壽以北岔頭一線”,後又寫716團參戰,我認為715團可能是716團的筆誤,716團參戰的可能性最大,因為716團就駐紮在岔頭附近。

葉在回憶錄的後記裏寫道,他寫回憶錄時已年逾80,且未與當事人核對,難免有疏漏。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支“挺進隊”就是趙侗的部隊。"

 


揭秘中國遊擊隊祖母:傳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圖)


http://www.nen.com.cn 2006-04-14 06:01:08 東北新聞網
  

 

如今有許多人被後人稱之為抗日時期的雙槍老太婆,但仔細推敲其年齡,抗日時期還是個不知醜俊的少女,何以被時人稱之為老太婆?不免疑惑抗日戰爭時期是否有這樣一個真實人物。查閱史料,方知抗日戰爭時期真有一位老太太,時年已六十餘,被稱為遊擊隊之母,又有稱之為遊擊隊之祖母,當時影響很大,民間稱之為雙槍老太婆。

  洪文國(1881——1950),女,滿族,夫姓趙,本名洪文國,遼寧省岫岩縣哨子河鄉紅旗溝人,抗日英雄趙侗之母,人稱“趙老太”,無黨無派。抗日戰爭時期她屢挫屢戰,參與組織創建了遼南“少年鐵血軍”、河北“國民抗日軍”、河南“太行山光複軍”以及“ 晉察冀遊擊縱隊”,被譽為“遊擊隊之母”“民族之母”,民間稱之為“雙槍老太婆”,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解放戰爭後期,趙洪文國組織 “中國國民反共救國軍 ” ,成立“晉熱遼邊區第二 綏靖總指揮部”,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征糧”暴動,打出“趕走共產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遊擊區,阻止國民黨軍隊起義,率部分國民黨軍隊和民眾組織與解放軍對峙,1950年被捕。時年70歲。

  趙老太太,14歲目睹了日本侵犯東三省,23歲親曆日俄戰爭,因而她自幼對侵略者懷有仇恨心裏。於是,在家業興旺後,1929年開始籌辦小學,試圖讓家鄉孩子摘掉文盲的帽子,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氣節的人,以實現富國強民的理想,免受外夷欺淩。

  1932年春,“九一八”事變後,趙侗由北平回故鄉組織抗日義勇軍。此時趙老太太雖年近花甲,但愛國激情不減,不僅變賣家產充作抗日經費,還帶領全家為義勇軍服務,將自己的家成為抗日軍的指揮所和交通站。同時恢複戰亂解散的趙家堡子小學,在三子趙侗的幫助下,堅持教授國語的教材,抵製日本奴化教育,教育少年兒童熱愛祖國,決不去做亡國奴,使趙家堡子小學的師生成為抗日的先鋒。不久苗可秀於家鄉本溪安排好親人後,亦來到趙老太太家中,與趙侗共同參加鄧鐵梅組織抗日武裝。

  1933年白君實、劉壯飛等來到趙家,在趙老太太和二兒子趙連俊的幫助下於,組建抗日“別動隊”,趙侗、趙偉離開鄧部,正式成立“別動隊”。翌年苗可秀離開鄧部返回趙家,根據抗日形勢的需要,共同協商將“別動隊”改組,於同年2月成立“少年鐵血軍”。趙老太太,負責購買保存槍支彈藥,安排鐵血軍的重要軍事會議,收集日偽情報等等。很快的隊伍發展到基本部隊500名,其中大學生占十分之二,師中學生占十分之五,小學生占十分之二,農民占十分之一。因此被當地百姓稱為學生軍,“用黑鐵赤血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複東北,振興中國。”

  1934年2月,日軍得知趙家為少年鐵血軍中樞,將趙家16間房屋全部焚燒,30年積累的家產毀於一旦,但趙老太太並未屈服,同年3月赴大孤山等地購買印刷機,在自己籌辦的趙家堡子小學組織學生印刷抗日宣傳品,然後與兒媳王全一等,潛入鳳城、岫岩、莊河、孤山等縣城,以少年鐵血軍的名義張貼散發,一時民氣大作,日偽甚為惶恐。

  1934年8月,日寇再次突襲趙家堡子,將趙老太太一家六口抓進監牢,株連的趙氏家族和鄉親300多人。趙老太太麵對日寇的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兩個月後,敵人無奈,報請關東軍司令部擬秘密執行死刑。臨刑前趙老太太在鐵血軍的配合下機智假釋出獄,並解救出株連鄉親。隨後找老太太攜年邁丈夫及年幼子女潛往北平,在東北救國會的幫助下,籌集軍火,聯絡抗日義士,支援少年鐵血軍。

  1935年12月,鐵血軍由遼南一隅,漸次發展到遼東、熱河各地,隊伍發展到11個方麵軍11000勇士。趙侗以鐵血軍領導人為班底,成立了中國第一民眾抗日自救政府“遼南臨時政府”,公選鐵血軍總司令趙侗兼任政府總裁。概略計算,遼南少年鐵血軍各路連年大小戰役300餘次,殺敵在4000餘,俘日偽軍警2000餘名。

1936年5月,為壯大鐵血軍,增強抗敵力量,趙老太太的幫助赴北平的趙侗爭取關內各界愛國團體和人士支援,籌集武器、彈藥,由海道運往東北。然而,由於日寇封鎖進入東北水陸交通,加之當時全民抗戰尚未開始,籌集軍火的計劃多次受挫。

  1937 年1月,趙老太太與趙侗和戰友得知日寇準備進犯熱河,侵占河北,決定在北平組織武裝起義,抗擊日寇。義舉得到杜月笙、史笙賡、沈鴻烈、馬占山、張學良諸位先生的熱心捐助,以及東北救亡總會的支持。隨後從東北調來的優秀軍事幹部匯聚趙老太太北平寓所,分布到晉察冀各地進行秘密活動,考察地形,調查民槍,聯絡平西民團,發展群眾基礎。初步計劃起義部隊由河北向熱河推進,殺回家鄉與少年鐵血軍會師。趙老太太開始了緊張的購買運輸軍火,招募運送遊擊隊員等等準備工作。

  1937年7月20日,趙老太太與趙侗和戰友24人在北平臨時寓所焚香發誓,而後分兩路於深夜出城,在城郊西南白羊城起義,組織建立“華北國民抗日軍”。打響了華北民眾抗日的第一槍,攻破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解救包括著名共產黨領導人在內的千餘名犯人,在全國首次擊落日機一架,激起國內外震動。隊伍迅速發展成為擁有基本部隊有9個支隊,外圍6個支隊的遊擊隊伍,分別駐防在平郊、靈源、懷淶、熱河等地,總共計25000人左右。八路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書信邀請,將國民抗日軍收編為第八路集團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侗任司令。

  1937 年9月,趙老太太南下武漢,一麵宣傳抗戰,爭取後方各界給予軍火支援,一麵率領東北青年和兩個女兒去河南太行山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籌建抗日光複軍,當時太行山百姓響應者上萬之眾。經過整編後,趙老太太派遣光複軍先遣隊北上,準備打通敵後通道,與河北國民抗日軍和東北少年鐵血軍聯絡,形成貫穿南北的敵後遊擊戰線。

  “保衛大武漢”非常時期,趙老太太發表《對於目前局勢的幾點意見》,奔走呼號全民抗戰,身體力行收複國土,引起國內外重視。國際著名記者斯諾、愛潑斯坦以及反戰同盟成員綠川英子等多次采訪趙洪文國,合影留念並多次發表文章,向國際反法西斯陣營宣傳趙老太太,專門介紹其抗戰事跡。其中愛波斯坦在1991年出版的《人民之戰中》再次披露了趙洪文國為遊擊隊購買運輸軍火和趙侗將軍在河北組建抗日遊擊隊的曆史。

  1938 年9月間,趙老太太應邀去廣州、香港、南洋各地,從事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受到著名愛國實業家陳嘉庚等南亞華僑的熱烈歡迎,為抗日募集巨額經費和大批物資。在香港與宋慶齡、何香凝的婦女界名流組織火炬遊/行,宣傳抗/戰,激發了海外華僑的抗日愛國熱情,其場麵壯觀感人。

  國民政府為表彰趙老太太為創建抗日遊擊隊做出的貢獻,尊她為:“遊擊隊之母”。一些報刊撰文說,蔣介石與腰插雙槍的趙老太太合影留念,並且結拜為兄妹。蔣夫人宋美齡在三八年婦女節發表文章,稱趙老太太為“全國婦女之楷模”“民族的母親”,把她比作孟母、嶽母。宋慶齡、何香凝、宋靄齡、朱光珍、史良等婦女界名流也紛紛題詞讚趙老太太為:“女中模範。”“母教救國。”“求中華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趙老太太頑強抗敵的精神做領導先鋒。”

  馮玉祥將軍與趙老太太成為摯友,讚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愛國人士陶行知先生和著名作家謝冰心女士共同編著了《趙老太太》一書,並寫詩讚道:“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著名作家茅盾在贈送趙老太太的條幅上抒發感慨:“是新中國賢母的典型,亦是新中國新女性的良師,耽於享樂的後生對之應當愧死。”著名法學家黃右昌先生在《題贈趙母》中有這樣的詩句:“氣概黃河三萬裏,名開青史五千年,聞風可使懦夫立,抗建相期猛著鞭。” 國際知名記者和國際評論家宋慶齡的好友金仲華說:“聽斯諾先生談趙老太的故事,北平劫獄西山報信,一個老婦人衝破了敵人重重警戒線,一個中學生正領導遊擊隊,我以為是個神話,見了趙老太南來,遊星島日報,登六層樓台健步如飛,我相信了這個現實,趙老太和趙侗,象征著我們持久抗戰中一個遊擊的新階段,願中國的母親都學趙母,願中國的男兒都學趙侗。我們祝願趙母直到抗戰的最後勝利。”

  1938年9月下旬,趙侗由北平取道天津,乘船南下到香港與趙老太太會麵。翌年1月,蔣介石邀請趙老太太和趙侗到戰時首府重慶,一時間重慶市萬人空巷,歡迎場麵空前熱烈。著名劇作家的吳祖光以趙侗和戰友苗可秀舉義抗日為題材的處女作《鳳凰城》,由此而轟動大後方。趙氏一家奮勇抗戰的紀錄片開始拍攝。

  1939年3月,趙老太太亦謝絕了國府贈送的汽車洋房,同時也謝絕了一些社會名流奉勸趙侗將軍和戰友們留在後方休養生息或出國深造。趙氏母子二人與東北抗戰的老戰友再次招募選拔東北愛國知識青年,組織晉察冀遊擊縱隊。趙侗被國府任總司令,少將軍銜,再度率領幹部隊伍200人分兩批由重慶赴黃河再度北上,計劃與河北、遼南抗日軍舊部會合,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

  1939年9月,國府軍政兩部的部長何應欽和張治中以及婦女指導委員會的指導長宋美齡聯合聘請趙老太太為全國義務兵役宣傳指導員。先應川北的南充、達縣等十幾個縣的約請,前往宣傳抗日,開始了曆時兩年,奔波百餘市縣的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當地群眾在趙老太太一家抗戰七年的英勇事跡影響下,掀起自願報名參軍抗日的熱潮。

  1939年12月下旬至1940年1月間,趙侗率部北進途中,於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處的陳莊,突遭偷襲壯烈犧牲,時年僅28歲,國府追授中將軍銜。同時犧牲的還有趙老太太的三女兒趙理智,年僅20歲,她曾在抗日戰場上死裏逃生,被譽為少年巾幗英雄,轟動武漢三鎮。

  趙老太太在極度悲傷之際,依然奔波四川百餘市縣,為徹底杜絕強行征兵,抓壯丁等的惡習,向國府爭取應征抗日青年的榮譽和待遇,呼籲國府注重優撫抗日軍烈屬,掀起了自下而上的優撫軍烈屬愛國運動。又將子女和僥幸生還的戰友送往軍事院校培訓,為重新組織東北和華北抗日舊部繼續抗戰做準備。

  1943年3月,趙老太太與東北同鄉國民黨中將王達,向國府申請批準挑選部分智勇雙全、熟悉遊擊戰術的得力幹部,深入湖北武漢一代的敵人心髒,使敵人腹背受敵,牽製業已攻到貴州獨山,進而圍困四川的日寇主力部隊。趙老太太再次將自己的子女送往敵後戰場。

  1945年,8月14日,抗戰勝利的前一天,趙老太太的丈夫客死異鄉。爾後,趙老太太主動辭去國府軍政兩部和婦女指導委員會等職務,解甲歸田,前往北平。在北平她不顧年邁病弱,四處尋找抗日軍烈屬,然後上下求助,奔波千裏,獨自一人冒數九嚴冬,曆時多月,帶領抗日軍烈屬返回東北。回東北後,趙老太太棄武從商,在丹東和沈陽籌辦加工廠,試圖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抗日軍烈屬生活出路。無奈內戰驟起,和平建家園希望破滅,趙老太太返北平隱居。

  1949年4月,趙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托,組織冀熱遼邊區遊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駐足重慶,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征糧”暴動,提出“趕走共產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遊擊區,抵抗進川的解放軍,阻止國民黨十六兵團起義,槍殺解放軍談判代表,圍攻占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 1950年2月趙老太太被捕,拒不投降,認為解放軍“挑燈撥火,誘惑忠良。”周恩來曾為之說情,免其死罪,但西南軍區軍法處仍判處死刑,時年已70歲。抗日戰爭幸存的四子趙連中亦被處決,時年25歲,他的妻子和孩子由毛澤東親筆批示予以釋放。

  趙老太太和趙侗將軍一家,由組建的少年鐵血軍開始,毀家紓難,由北退南,屢挫屢戰,前仆後繼,曆經13年的血與火,直至抗戰勝利,趙氏家族為國捐軀30餘人。 





cavebear   應該是鄧小平決定處決的 
鄧的性格有剛愎自用的一麵,主政西南的時候,就是他自己說了算,毛的話想聽就聽。
鄧的政策,對小生產者比較寬容,對舊勢力鎮壓很堅決,對有組織的就是一個字: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