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也有可愛的一麵
(2007-05-13 21:13:42)
下一個
匈奴人也有可愛的一麵 張騫這個間諜被匈奴人抓到以後,要是按漢人的德性,早就被砍掉腦袋了,但是匈奴人隻是罵了他一頓,責問他為什麽你們漢人這麽不守信義,還給他討了老婆,生了兒子,gcd優待俘虜也沒有這麽優待過。 張騫第二次又被抓到時,匈奴人還是沒殺他,所以他還能夠活著把情報帶回去然後回頭來攻打匈奴,不然我們也不知道曆史上還有這麽一個人。 蘇武據說是受了很大的虐待,不過也就是匈奴人把他趕到了一個遠一點的地方,還怕他餓死了,還給他提供牛羊放牧,這要是換了漢人,為了讓對方低頭,什麽拷打折磨的手段都用上了。 李廣那個孫子李陵,跑到匈奴去以後,匈奴人很敬重他,單於還把女兒都嫁給他了,漢人未必有此胸懷。同時期的漢人卻經常幹殺害俘虜的事情。比如李廣就曾經殺掉了幾百個被誘降的羌人,以至於有人說他運氣不好升不了官就是因為遭了報應。 漢人除了殘忍,狡詐以外,最大的毛病大概就是不守信用了,少數民族的人往往都覺得漢人特虛偽,好吹牛,不守信用,出爾反爾,而遊牧民族很看重人的信用,所以難以產生對漢人的尊重。 蘇武(前140年—前60年),中國西漢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曆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這期間,投降匈奴的李陵也多次勸說其投降,都遭到蘇武拒絕。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官至典屬國。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張騫出使西域圖,唐代初期(618年到714年)繪製張騫(前195年-前114年),西元前2世紀,西漢成固人(今陜西城固縣)。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第一次出使前139年 (漢建元四年),張騫率100多誌願人員,出使西域的大月氏國,打算與月氏人結盟來對付匈奴人。三十多年前,匈奴人曾殺月氏王並以其頭為飲器,迫使月氏部落放棄甘肅,穿過戈壁沙漠,遷往遙遠的康居。張騫等人從隴西 (今甘肅)往媯水 (今阿姆河一帶,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流域出發,中途遭匈奴俘虜,當時匈奴的首領單於沒有照例殺掉他們,而是將他們秘密監禁起來,還讓張騫娶了匈奴夫人,甚至還生了幾個小孩。但張騫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節身份,始終保留著使節的象征——“漢節”,等待完成漢武帝交付他們使命。前129年,張騫和隨從堂邑父兩人逃出了匈奴的控製,取道車師國(今新疆吐魯番盆地),進入焉耆,接著沿塔裏木河西行,經龜茲國 (今新疆庫車東)、疏勒國 (今新疆喀什)等地,翻越蔥嶺,到達大宛 (Ferghana,今費爾幹納盆地),這裏,離他們出發地有6000公裏之遙。在這裏,他們看到了汗血馬,大宛國王歡迎中國的使節,並派人做向導,幫助張騫等人到達了月氏人所在地——媯水流域 (烏滸水,Oxus)的康居 (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這裏土地肥沃,民眾生活安樂,月氏人無意聯合漢朝來對付宿敵匈奴。張騫在附近的大夏國看到了"邛竹杖"、"蜀布" (都是中國四川的特產),當地人稱這些來自"身毒" (印度)。前128年 (漢元朔元年),張騫啟程回國,此時他已經搜集了絲綢之路腹地的大量資料,包括大宛、大夏 (巴克特裏亞)、康居 (索格狄亞納)等。為避免再次被匈奴俘虜,張騫繞遠路從蔥嶺、沿昆侖山北麓而行,經莎車、於闐 (今新疆和田)、鄯善 (今新疆若羌),但不幸又被匈奴擒獲。前126年,匈奴單於死去,張騫乘機帶著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逃脫,終於回到了中國。100多人的使團,生還的隻有兩人,漢武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張騫開拓的這一條路線,也就是今日的絲路中線,主要在天山南麓。征戰前123年 (漢元朔六年),張騫隨西漢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得勝,封為博望侯。前121年 (漢元狩二年),張騫與李廣一同到右北平攻打匈奴,但因延誤軍期 (李廣被圍、張騫的軍隊隔天才到,因趕路勞累而沒有追擊匈奴),原本要被處決,他用博望侯的爵位贖罪,最後被貶為庶人;李廣也因此役而功過相抵。第二次出使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再度出使西域,執行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的外交政策,隨行人員約300,牛羊以萬計,絲綢、漆器、玉器和銅器等貴重物品成千上萬。張騫平安抵達伊犁盆地的烏孫國,烏孫王昆莫歡迎張騫的來訪,並收下了豐厚的禮物,但當時烏孫國已經分裂,而且烏孫人對漢朝還不了解,所以張騫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複。此後,張騫派遣副使,對烏孫周邊地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於闐、扜彌 (今新疆於田克裏雅河東)等進行外交活動。前115年 (漢元鼎2年),張騫啟程回國,並帶著數十位來漢朝探路的烏孫國使者,以及數十匹烏孫良馬。張騫被封為"大行" ,位列九卿。隔年 (前114年),張騫去世。漢武帝為了紀念他,將日後奉派往西域的使節都改稱為博望侯。 張騫出使西域行程曆史上王國之間的交往,大部分都不是出於什麽友誼,而是勢力的重組。張騫兩次出使的外交成果,與他所帶的禮品和原本的期待相比,相差甚遠,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漢武帝對“天馬”的渴望。在偏於封閉自保的傳統社會,張騫的出使,在民族交流史上開辟了新紀元,被譽為"鑿空"的行動。西域諸國從此呈現在中原人的視野中,東西方的商人們紛紛沿著張騫探出的道路往來貿易,成就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張騫在危難中不失氣節,更是讓後人稱道。參考《史記·大宛列傳》 《漢書·張騫列傳》 《海市蜃樓中的帝國 絲綢之路上的人,神與神話》 喀什維吾爾出版社 2005年1月 ISBN 7-5373-1329-6 Tom.com張騫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