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聖誕乘郵輪到加勒比海,行駛在一望無際、啥也看不見的海上。
正在9樓的百肥吃東西呢,突然聽見一陣小小的騷動,大家紛紛站起來朝著窗口叫"哇",抬頭一看,窗外的景色瞬間變成了這樣,像變戲法一樣。到波多黎各了!
這裏我們原來飛來過,玩了一周後又在這裏上了郵輪。堡壘的景色在郵輪上看和在陸地上很不一樣的感覺,更加壯觀。
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的聖胡安(San Juan),是波多黎各的首都,融合了古老的風情,迷人的海灘、色彩斑斕的建築及現代化的都市於一體,這裏悠久的曆史,著名的的熒光沙灘,椰林搖曳的時光和碎浪追逐的腳印都很讓人難忘。
不過當時住的度假村還在,但名字早改了。舊城中心的酒店的名字也從Sheraton Old San Juan改成了Hotel Rumbao,Tribute Portfolio。
波多黎各(Puerto Rico)是個麵積不到一萬平方公裏的加勒比海群島,和美國大陸並不相連,是美國的一個邦 (Commonwealth)。
邦(Commonwealth)這個詞源自John Locke和Thomas Hobbes等政治哲學家使用的傳統英語術語。描述的是一個為其成員的共同利益或福祉而非殖民勢力的財富而存在的社區。州是受較大政府監管的行政區劃。而邦是為共同利益而聯合起來的獨立政治實體。美國有4個州是邦,它們分別是肯塔基,馬薩諸塞,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州。州和邦這兩個術語有時可以互換使用。
邦也可以指美國的一個非建製領地(unincorporated territory),有自己的憲法,並且與聯邦政府有著緊密的關係。美國目前有兩個這樣的邦,波多黎各邦就是其中之一。
稍微回顧一下波多黎各的曆史。波多黎各在八千多年前就有古人類居住,最初的波多黎各人是從南美洲來的印第安人。
1493年11月,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達波多黎各,將此地命名為“聖胡安島”,1508年,西班牙人開始在這裏建立殖民地,後來改名為波多黎各 (意即富裕之港)。
16世紀中葉,西班牙開始從非洲運來奴隸,種植甘蔗和咖啡。1873年,奴隸製被廢除了。隨著西班牙國力衰退和美國國力的逐漸上升,世界局勢有了很大的變化。
1898年,美國在當時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哈瓦那港的軍艦緬因號被炸毀,因此向西班牙宣戰,美西戰爭(Spanish American War)爆發。美國海軍的實力遠遠超過西班牙海軍,在幾乎一麵倒的海戰中,西班牙海軍投降。
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 一次世界大戰美國遠征軍總司令John Joseph Pershing,美國空軍之父William Lendrum "Billy" Mitchell,二戰期間總統的參謀長William Daniel Leahy等都參加了這場戰爭。 整個戰爭中,美軍戰亡人數僅為385人,無怪乎有一位美國人說:“曆史上還沒有任何戰爭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以如此小的損失,取得如此輝煌的成果。”
西班牙戰敗後,西班牙不得不讓古巴獨立,並轉讓給美國很多殖民地,包括菲律賓、波多黎各和老爸原來經常出差的關島。美西戰爭顯示美國成為世界一流的強國。
1900年,美國通過了"The Foraker Act",在波多黎各建立了正式的政府,包括美國任命的總督,和兩個議院。
1917年,美國國會又通過"The Jones Act",波多黎各成為美國領土,波多黎各居民成為美國公民。
1952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自由邦的地位,波多黎各實現自治,但在外交、國防、關稅等方麵受美國的控製。
波多黎各在美國中的地位一直是一個複雜而又敏感的問題。波多黎各人,不交聯邦所得稅,也沒有選舉美國總統的權利。但相比美國50個州,波多黎各獲得的美國聯邦政府的撥款也較少。 最初,不少波多黎各人追求從美國獨立,但在1967年、1993年、1998年的地位公投中,獨立選項的支持率均不足4.5%。
近年來,波多黎各經濟形勢惡化,政府債務高築,家庭收入遠遠低於美國本土最窮的密西西比州,失業率則高於美國所有的州。 因此,更多的波多黎各人想公投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擁有和美國50個州人民擁有的同樣的權利。2012年,2017年,2020年,2024年多次公投的結果是多數波多黎各人希望加入美國成為第51個州,但加入美國的申請也沒有被美國國會批準,目前波多黎各依然維持著美國自由邦的地位。
不好意思,曆史扯多了,再回過頭來寫遊記。
郵輪停靠在老聖胡安(Old San Juan),城市的心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西班牙帝國在美洲的戰略要地,聖胡安兩座大名鼎鼎的堡壘Castillo San Felipe del Morro莫羅(El Morro)和Castillo San Cristóbal在曆史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也都是聖胡安最標誌性的景點。
從郵輪下來,82度溫度不算高,但感覺很悶熱,大概是因為這裏潮濕的緣故,原本想走到莫羅堡壘,挺近的,但太陽也死曬,最後還是叫了Uber到El Morro,開始了我們這次的探索之旅。
其實這一片地方上次就來過,還是挺熟悉的:臨海,開闊的視野,非常大,修剪得很好的草坪,旁邊還有個公墓。不少的遊客。風很大,把旁邊遊客的白裙子吹得鼓鼓的,像個白色的氣球。當地的孩子們在放風箏。遊客們有的坐在草地上野餐。一片祥和的氣氛。很難想象幾天後這裏的一片漆黑。。。。
下午也就是四點來鍾的時候,城市管理公園的車就過來了,開到堡壘下的那間小房子,準備鎖門,剛開始我還以為他們是警察呢。小房子裏麵有廁所。這時正好有遊客過來,想上洗手間,人家回答:關了,楞是沒讓上。
臨近的一個海邊公墓(Santa Maria Magdalena de Pazzis Cemetery)甚為顯眼,坐落在一個避風的低地,安葬了很多名人,墓園裏的雕塑精美絕倫、規模宏大,寄托著對故人的哀思。
每次去,都喜歡到這裏站立片刻。這裏也經常是波多黎各明信片上的鏡頭。
城堡的上空飄揚著三麵旗,分別是美國國旗,波多黎各區旗,和西班牙軍旗,顯示了波多黎各對曆史各個階段的尊重。
爬到頂,站在宏偉的堡壘上,麵對浩瀚的大海和綿延的海岸線,似乎都能感受到曾經海上的緊張氣氛,不禁生出對曆史的敬畏。
城堡是為防禦海上進攻於18世紀,由西班牙工程師Matías de Alcántara負責設計,目的是加強聖胡安的防禦係統,保護港口免受英國、法國和海盜的襲擊。它的牆體厚重,結構堅固,能夠承受來自海上的猛烈炮火。堡壘內設有炮台、瞭望塔和防禦工事,和能夠容納大量士兵的駐軍設施。1779年,英國曾試圖進攻聖胡安,但這座堡壘的堅固防線幫助西班牙守住了這座城市。
第二座重要的堡壘是Castillo San Cristóbal,於1589年由西班牙工程師Juan de Sebastián主建,目的是防禦來自陸地的侵略。
它是為了拱衛El Morro而於1771年建造的,是聖胡安防禦體係中唯一主要以防禦陸地進攻為目標設計的戰略工事。
堡壘的角塔是著名網紅打卡景點。角塔孤懸在堡外臨海峭壁上,塔內僅容得下一人回旋周轉,四麵狹長的瞭望口視野極佳。
堡壘建設過程跨越了近兩個世紀,是整個美洲最大的西班牙防禦堡壘之一,建築風格和布局反映了西班牙在防禦策略上的不斷進化,是西班牙軍事建築的傑出代表,見證了西班牙帝國在加勒比地區的輝煌與衰落。如今,它們依然佇立在聖胡安的海岸線上,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到這裏來了解這座城市及其在大西洋曆史中的重要地位。
漫步在像電影裏場景、鋪著石板路的街道,四周都是色彩斑斕的西班牙建築,房屋像調色板上的色塊,紅、藍、黃、綠交織在一起,瞬間,人人都成了畫中人。
走累了,街邊和餐館到處都是Piña colada,歇一下,喝一杯。
與鳥共舞
河邊的公園裏,掛著彩帶,紅紅綠綠的,有不少聖誕的裝飾。
好多的鴿子,你走過去,它們就會飛到你的頭上,手臂上。怕鴿子在我頭上幹壞事,和她們一樣地尖叫著。
又給上次和我們一起來的女兒錄了視頻,以喚起她兒時的記憶,這次去了好幾個加勒比的國家,讓她猜是哪裏?人家一看就說Puerto Rico!
聖胡安給人一種既古老又充滿活力的獨特體驗,城市的美麗,當地居民的熱情,讓我們戀戀不舍地說再見。
後記:我們的郵輪離開幾天後的12月31日,波多黎各電網發生重大故障,全島近90%地區無電可用,近130萬人受影響,原來的老同事跟我說,她全家回波多黎各和父母一起過節,沒想到過了一個摸黑的跨年。當地的居民怨聲載道。也感歎幸好我們在那裏的時候沒有遭遇停電。。。。
謝謝美麗的禾兒謬讚,這裏好悶熱,正好可以穿短褲:)
菲兒又換了套新裝,嗯,活潑,青春,朝氣蓬勃。:)
我最近聽的是Simu Liu的 自傳:)
喚起我美好回憶。古堡,彩色樓….充滿了故事。”,太同意了!
曆史背景很詳盡,我補課了。
喚起我美好回憶。古堡,彩色樓….充滿了故事。
祝美菲兒周末愉快!
謝謝分享。波多黎各基礎建設落後美國本土一大截,和夏威夷的狀況很不一樣,但也許是聯邦政府投資不夠,因為不是一個州。幾年前的颶風,造成島上很久停電,讓百姓怨聲載道。 恐怕最後的解決方式就是讓波多黎各變成第51個州。。。。
“菲兒那張草地上的背影照,美出了新高度!“ 是哦是哦,輝蘑菇的留言也是自帶輝光啊!
謝謝菲兒寓教於樂的精彩遊記,受益菲淺!
=======================
讚圓導金句。多謝鼓勵,哈哈哈!:)
===================
謝謝蘑菇親,我前一篇發了有好多天了,哈哈。蘑菇也去過呀,握手!我們大概是2015年去的,女兒還小學呢。那裏確實是陽光燦爛,記得還吃炸芒果,Mofongo(芋頭炸的)。謝謝蘑菇盛讚!:):)
哈哈哈,謝謝藍山兄謬讚。:)
波多黎各也有不少美麗的海灘,但它的人文和是美國一部分的特征於其它加勒比海島國是不能相比的,總的發展也比那些島國好出不少。
網上讀菲兒的遊輪遊記,生動的文字,美麗的圖畫,讓人感覺,象是跟著菲兒在一起旅遊,是前腳跟著後腳的那種。:)如果是in-person地跟著,感受肯定又大不一樣。:):)
從未去過波多黎各,從畫麵上看,海島的海景的確很美。但對波多黎各的印象不佳,好象在美國人中,波多黎各的口碑也不佳。幾年前一場大的颶風,摧毀了波多黎各很多基礎設施。幾個月後到了那一年的聖誕節,很多地方還沒有電。最後沒辦法,央求美國陸軍工程兵團(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開到那裏,幫助他們重建一些土木工程。俺在加拿大讀書時,認識一位來自哥倫比亞的同學,他後來輾轉到波多黎各當教授(現已在美)。將近二十年前的一個夏天,俺們在一個workshop 相遇。第一天,workshop的主辦人一個個介紹學員,在介紹俺同學時,把他來自的地名波多黎各,故意怪聲怪調地發音,連俺至今都覺得不舒服。:)
去年大選前的最後幾天裏,一個支持Trump的comedian,用極其侮辱的字眼形容波多黎各。所有這些元素,大概奠定了波多黎各入不了美國的基礎。好象美國人和中國人不一樣,不是見soil就眼開。:)
對不起菲兒,信馬由韁,亂說一通。:)
======================
我們原來在那裏住了一周,和當地的居民的互動比這次要多一些。感覺他們和其它Hispanic類似,更加樂觀和豪放一些。 無論是不是周末,晚上大街上音樂一放,大家就舞起來了。年紀大一些的人英語不太行,年輕人幾乎100%會講英語,我也認識幾個波多黎各人來美國大陸發展的,都過得還不錯。老同事和大學的同學(美國人)結了婚,生活習慣啥的和美國人沒啥區別,好像就是對老人更關心一點,孩子教育得也很好。
“菲兒那張草地上的背影照,美出了新高度!“ 是哦是哦,輝蘑菇的留言也是自帶輝光啊!
謝謝菲兒寓教於樂的精彩遊記,受益菲淺!
你們好幸運,沒趕上停電,不然也要黑燈瞎火跨年。
美菲兒一個輪船遊寫出這麽多精彩遊記,才女!
我一直以為那裏就是海灘呢,還有這麽多好玩的地方(8千年!),太棒了!謝謝介紹。
波多黎各停電似乎是家常便飯。我女兒的室友是那邊來的,很好的女孩子,很快在美國找到工作,看來他們的教育也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