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從1999年朱鎔基訪問美國的消氣之旅開始,西方媒體報道的中國洲際導彈的數目一直是20幾枚,好像10多年來中國人什麽事都沒有幹,就枕著那20幾枚導彈沉睡過來的。真可謂是中國洲際導彈失去的10年。
中國到底有多少枚洲際導彈?TG就是不說,任你隨便瞎猜去吧。不過可以通過觀察中國的航天發射能力來估算洲際導彈的生產能力。發射任何一顆衛星或航天器都需要一枚運載火箭。洲際導彈隻需要繞地球半圈就可以打擊全球任意目標了。任何一枚能夠發射航天器的運載火箭都可以使航天器圍繞地球轉圈圈,所以所有運載火箭的打擊能力都超過洲際導彈。2011年中國將發射20多個航天器,就是說將有20多枚運載火箭生產出來。洲際導彈的生產工藝應該不會高於運載火箭,因此大批量的生產能力是可靠的。戰時體製下每年生產數百枚洲際導彈的能力是絕對可以保證的。和平年代國家並不需要超過安全需要的過量庫存,因為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庫存很快就會過時並需要銷毀的。
至於核彈頭數量,關鍵的關鍵是武器級核原料的生產能力有多大。相信經過40多年的發展誰都不需要懷疑中國的核原料生產能力了。隻要有核原料庫存,隨時製造出數千枚原子彈來並不是什麽難事。美蘇在冷戰時裝配了上萬枚原子彈,結果蘇聯垮台後俄羅斯沒有錢拆卸淘汰的原子彈,還得靠美國援助資金才能拆解。原子彈氫彈也是有保質期的,過期不用就得回爐翻新。中國保持1000枚以內的核彈頭應該是足以保證最低安全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