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 Fur elise
zt:
《致愛麗斯》,不用提很多人就耳熟能詳。這裏介紹幾句,權當贅言。樂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810年所作,發表於他去世後40年。他在樂譜上親筆寫有“為紀念愛麗斯而作,1810年4月27日”,但至今亦無法考證到有愛麗絲其人與他有關;可能是他的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被誤譯成愛麗絲。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音樂之大成,開浪漫樂派之先河的偉大作曲家,但有些器樂小品同他的那些大手筆相比,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同樣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鋼琴小品《致愛麗絲》就是這方麵的典型。貝多芬一生沒有結過婚,但他卻一直在為甜蜜的愛情而不懈地追求著,《致愛麗絲》的創作就包含了這樣一個富於浪漫色彩的故事:當貝多芬年近40歲時,他曾帶過一個名叫特蕾澤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此時的貝多芬心情非常蕩漾,於是寫下了一首鋼琴小品送給了這位學生,並在樂譜上題上了“獻給特
蕾澤”,後來,這份樂譜一直就留在了特蕾澤那裏。貝多芬逝世後,在他的作品目錄中也沒有這個曲目,直到40年以後,德國音樂家諾爾為寫貝多芬的撰記,在整理特蕾澤的遺物中才發現了這個手稿,但在發表這個樂譜時,卻把“特蕾澤”筆誤為“愛麗絲”,待要澄清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人們已接受了《致愛麗絲》。當然這並不最重要,我們可以理解為貝多芬歸根結底要獻給的是崇高的“愛情”,是人類所有善良的女性。
作為—首最為世人喜愛經典鋼琴小品。在這首《致愛麗絲》中,貝多芬基於了一個淳樸而親切的主題,把愛麗斯溫柔、美麗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樂曲以小回旋曲式寫成,旋律清新流暢,使人聯想起少女的天真和純潔。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貝多芬有許多親切的話語正在向愛麗斯訴說,後半部分聽起來好象二人在親切地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