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個景:《星條旗》和《星條旗永不落》

(2007-07-04 17:22:40) 下一個


《星條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h,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 perilous fight,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 streaming?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由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詞,美國作曲家約翰·菲力浦·蘇薩(John Philip Sousa,1854-1932)作曲。

1814年在美國1812年戰爭中,詩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在巴爾的摩目睹了英軍對麥克亨利堡的進攻,和美軍的英勇抵抗。1814年9月13日淩晨,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過炮火的硝煙,看到一麵美國國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風飄揚,他被這景像深深感動,隨手在一封信的背後寫下了幾行詩。第二天,他把詩稿送給法官尼科爾遜(Nicholson),得到大力讚賞,並建議用一首當時非常流行的曲子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的“To Anacreon in Heaven”做為配曲,同時取歌名為“星條旗之歌”(The Star Spangled Banner),這首歌深受美國人民的喜愛,很快就傳遍全國。1931年被正式定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國歌。

雖然有四組歌詞,但實務上幾乎隻唱第一組歌詞,不唱其他歌詞,尤其是第三組帶有反英情緒的歌詞。而蘇沙的著名進行曲星條旗進行曲經常被誤認為是美國國歌,是不正確的。



美國愛國樂曲:《星條旗永不落》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



又名《星條旗永遠飄揚》,是“進行曲之王”蘇薩最著名的代表作,創作於1897年(另一說1896年),管樂合奏曲。這首進行曲充分發揮銅管樂隊的表現功能,以磅礴的氣勢和熱烈的情緒歌頌自己的國家和軍隊。就音樂而言,是頗有鼓動力的。

  音樂在降E大調、2/2拍子快速的引子之後,出現了雄壯奮進的旋律。隨後出現舒展明快的第一主題,先由木管聲部弱奏,並立即由以長號為主的銅管樂器強奏而出。隨後,音樂進入降A大調,第二主題流暢歡快,由木管樂器主奏。在長號的雄壯的過渡之後,音樂第二次進入第二主題,並有短笛作裝飾性的演奏。當音樂第三次進入第二主題時,情緒飽滿而高漲,低音聲部響起長號的對位旋律,同第一主題和短笛演奏的曲調相重疊,進入高潮,在異常熱烈的情緒中結尾。轉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