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底鋼琴協奏曲《黃河》是誰創作的?

(2007-06-20 13:03:25) 下一個
創作《黃河》鋼琴協奏曲的花邊趣聞 ZT

<黃河鋼琴協奏曲>的一些往事

《黃河》鋼琴協奏曲的誕生
  早在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從中央樂團到中央音樂學院院來看大字報。殷承宗有了鋼琴伴唱《紅燈記》之經驗,便想在「鋼琴革命」的步伐上再邁出新的一步。這時中央音樂學院二樓西牆上,正有陳蓮女士的大字報貼出。(陳蓮於1964年上書毛澤東,獲毛支持,批複「信是寫得好的。」之後,曾由江青接見。)
  陳蓮在此大字報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對她說:「《黃河大合唱》很有氣勢,可以寫成鋼琴協奏曲。」從那次以後,殷承宗便向江青寫信,擬把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改寫為鋼琴協奏曲,江青閱信後批複:「很好。《黃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詞。」光未然的歌詞,當年啟發了冼星海的創作衝動與靈感,今天也同樣自然而然地啟發和萌發《黃河》鋼琴協奏曲創作組成員的想像力和樂思。
  《黃河》創作組的成員,從1969年2月成立之後,始終在不斷地變化。杜鳴心離去之後,殷承宗從中央音樂學院借調了作曲家盛禮洪先生來主持樂隊配器工作。我本人當時在中央音樂學院鋼琴係,專職從事鋼琴教材創作,以往和殷在探索中國鋼琴作品創作方麵,誌向較合,這次他費了不少力氣,把我借調到中央樂團,來與他搭檔。
  許裴星則是剛剛分配到中央樂團工作的年輕鋼琴伴奏演員,曾是殷的學生,殷留他在組內,請他協助一些事務性工作,亦部分地參加創作組的討論。後來幾個月中,青年鋼琴家石叔誠也部分地加入到創作組的活動中,因為他是擔任《黃河》鋼琴協奏曲的B組獨奏演員,了解《黃河》創作意圖,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該作品。他們二位憑年輕人的聰慧敏感,也發表了一些好的意見。不過他們並不擔任任何實際創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組建《黃河》創作組的過程中,又請來另一位女士劉莊。
  到了1969年初夏,《黃河》協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試奏時,請來了李德倫、嚴良昆(《黃河大合唱》的權威指揮家)、杜鳴心和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各聲部長共十餘人。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儲望華擔任第二鋼琴(即樂隊部分)協奏。從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醞釀方案、體驗生活、群眾集體討論以及對第一稿修正的認同之後,進入了整體運作的第二階段,即創作執筆階段。《黃河》鋼琴協奏曲,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四人負責執筆,日夜奮戰。
  《黃河》鋼琴協奏曲的每一個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筆定稿。創作室內抽抽屜、紙簍中數百上千張被廢棄的舊稿譜紙……有集體智慧的凝聚,更有創作者們的汲取、篩選及提煉功夫。
(節錄自澳大利亞亞中文報紙《華聲報》)

李德倫拒絕恢複演出指揮
《黃河大合唱》表現抗戰很有代表性。因曲作者光未然和周總理關係好,江青受不了,有一句話:留曲不留詞。於是就創作協奏曲,搞了一個作品,是現代人寫的,風格是十九世紀中的手法。有的地方像拉赫瑪尼諾夫,有的地方像肖邦, 整個說是俄國味,但不像柴科夫斯基,像格拉祖諾夫。《東方紅》進去了,《國際歌》也進去了,讓行家看起來總是東拚西湊的,沒意思!
定稿的時候,我和於會泳吵起來了。我不主張用《東方紅》,也不主張用《國際歌》。江青支持於會泳,要表現毛主席,表現黨的領導。這叫什麽音樂?
我是這首協奏曲的第一個指揮,還搞了原版錄音,拍了電影。那時候沒辦法,不指揮不 行。“四人幫”垮台後,我也不同意修改它,就拒絕指揮這個作品,這作品別演就完了。
那次去香港演出,我說這個作品可以沒有指揮,可以由石叔誠自己彈自己指揮。
(轉引自北京《愛樂》雜誌編輯對李德倫的訪談)

兩曲《黃河》齊鳴 石叔誠細說緣由
是黃河渾濁浪頭騰空而起,是黃河兩岸的船夫在輕聲吟唱。日前,著名指揮家、鋼琴家石叔誠在西安排演鋼琴協奏曲《黃河》,已經演出過200多場《黃河》的石叔誠,對於每一次演出都像首場演出一樣認真。作為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人員之一,55歲的石叔誠提起《黃河》感慨多多。
1969年他參加《黃河》創作組,當時他還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黃河》是‘文革’中誕生的作品,是江青提出把冼星海《黃河大合唱》改成鋼琴協奏曲,用其曲調,而不用其歌詞。
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過程經江青的審查,加入了《東方紅》《國際歌》等片段。後來,隨著粉碎‘四人幫’,《黃河》已有整整10年在中國銷聲匿跡。”直到1986年,石叔誠在新加坡和中央樂團演奏《黃河》,之後又到香港、澳門進行演出。
這次經曆讓石叔誠重新認識了《黃河》,他說:“中國人每天聽到《東方紅》,一演到那裏就感覺到毛澤東出來了。在海外的聽眾沒有這種感覺,卻能夠體會到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精神。
是聽眾使我認識到作品本身的曆史性。回國以後一定要把這種感覺帶回去,重新把《黃河》拿出來演奏。”這樣,鋼琴協奏曲《黃河》這才開始在國內重新奏響。
也是基於這種認識,中央樂團對《黃河》進行了改編,刪除了當年強硬加入的《東方紅》《國際歌》的片段,新版本1989年完成,1990年由石叔誠首演。
《黃河》的新舊版本至今還存在爭議,許多演奏者演奏的還是原版本。
對此,作為新版執筆的石叔誠說:“《東方紅》的出現隻有短短一分鍾,但那正是全曲最高潮的總結性部分,影響很大。”
“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在作品思想方麵,冼星海原作是歌頌中華民族,《東方紅》的部分為它貼上標簽,把作品的主題思想聯係到中國最後出現了一個毛主席,這不是作品的原意。”
石叔誠又形象地比喻道:“聽眾對音樂作品容易先入為主,這就像是衣服上貼的補釘,看習慣了就以為原本就應該在那,其實那樣並不一定美。”
——自《西安晚報》

2004-3-7 21:02 老唱片
《黃河》鋼琴協奏曲究竟是6人創作,還是4人創作?
讀了雙方的回憶文章,6人創作缺乏充足依據!

簡單說,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殷承宗主要構思,盛禮洪、劉莊、儲望華聯手共同完成,換句大白話說,殷承宗是組織者,出點子,最後拍板的;他們是動手動腦者。

所有的人,基本可以說都是殷承宗請來參加的,主創的是盛禮洪、劉莊、儲望華。主創當然是曲子,不是其他工作的人。

石叔誠與許斐星為什麽不是主創人員?
石叔誠他主要是擔任B角色鋼琴演奏;許斐星是殷承宗的學生,到組裏作些事務工作。他就是許斐平的哥哥,與殷承宗是老鄉,都是廈門鼓浪嶼那個不足2.5平方地方的人。

儲望華回憶,他們曾改編過一二首鋼琴曲,對“黃河”發表過很好的意見,不擔任實際創作工作。

儲望華沒有一二刷子,殷承宗不可能費勁拉他到創作組裏來。上麵已經說明了他的才華。鋼琴獨奏部分由他和殷承宗斟酌,他執筆完成。

盛禮洪是中央音樂學院老師,配器造詣很高,殷承宗請他來主持黃河的樂隊配器,平衡樂隊與鋼琴。

劉莊側重樂曲的架構,同時協助殷承宗負責業務進程等。
2004-3-7 21:34 老唱片
鋼琴協奏曲黃河審查過幾次,第一次是1969年初夏第一稿。試奏請李德倫、杜鳴心和嚴良昆以及中央樂團各聲部的部長來提意見。鋼琴演奏是殷承宗,儲望華用鋼琴代奏樂隊部分。

李德倫提的意見是,傳統奏鳴曲三段結構要打破,沿襲這種框框,不能被中國老百姓接受。

創作組最早在1969年2月組建,原來最理想的創作人杜鳴心調往芭蕾舞團修改音樂,殷承宗出麵借調盛禮洪。

1969年9月,殷承宗請來了劉莊。她是巾幗英豪,才氣逼人,是中央音樂學院的作曲,素有快手之稱,此前她在北京京劇團參加京劇改革工作。由此形成了最後的主創班子,及最後分工。

1969年12月,完成的新稿送江青,於會詠受指派幫助修改,出過一些點子。他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係高才生,江青的文化革命得力助手,原文化部長。

經過這次的修改,《黃水謠》的鋼琴伴奏部分音型,有古典音樂傳統的左手分解和弦,改為雙手模仿古箏音型,樂曲中增加了竹笛等民族樂器,強化了民族風格。
2004-3-7 21:52 老唱片
此後又經曆了一些反複。如江青提出北京軍區某戰士聽了錄音後,建議增加《國際歌》的建議非常好。於是殷承宗電話傳達“緊急指示”,修改曲子。

1970年的某個時間,鋼琴協奏曲黃河最後審查演出在人民大會堂的小禮堂。除了老毛、林彪和陳伯達三人,其他政治局成員全部出席。獲得通過,定稿。

鋼琴獨奏殷承宗,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協奏。儲望華打幻燈字幕,提示音樂的意思。

最後審查定稿的演出時間,石叔誠回憶是1970年2月4日;儲望華回憶是1月1日。地點相同。

儲望華介紹了二件現場趣事:
第一,定音鼓突然爆破。巨大響聲猶如一聲槍響,令在場的每個人心驚肉跳,虛驚一場。

第二,演出結束,周恩來二次高喊:“冼星海複活了!”第一次大家沒聽清楚,他又喊了一聲。
2004-3-7 22:03 老唱片
石叔誠回憶相對比較簡單,他的側重是自己為什麽要修改“潔本黃河”。關於這個修改,不值得一提。

儲望華回憶是創作的真相。

關於作品的風格,儲望華回憶說,“由於《黃河》創作組的每一位成員受的都是西洋古典傳統音樂教育,多人的合作便可能是對某一種藝術混合體的認同。在寫作過程中,我們選擇了拉赫馬尼諾夫、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拉威爾等人的作品,細心聆聽、潛心借鑒。在《黃河》鋼琴協奏曲中,確有不少部分有明顯的模仿痕跡......”
2004-3-7 22:43 老唱片
剛打字滿著呐,不想發個表情符號,一點擊,全丟了,鬱悶!!!
2004-3-7 22:45 老唱片
石叔誠回憶,概括說,他是創作成員之一;盛禮洪、儲望華以及劉莊是主要創作人員。

不打字了,這個程序真是關鍵時刻老出問題!!!
2004-3-7 22:57 meltice
石叔誠的回憶裏明著為許斐星鳴不平,實際上也是替自己叫屈。我想問下老唱片,這件事許斐星後來是否發表過什麽說明?
2004-3-7 23:17 老唱片
沒有看到許斐星的回憶。前麵說了,他是殷承宗的學生,都是鼓浪嶼人,到組裏是幫助殷承宗做事務工作。殷承宗尚且覺得自己功力不夠,請了幾個高手,都有不錯的作品,他是殷承宗的學生,可能比老師水平高嗎?

石叔誠的回憶,說不出他和許斐星對曲子創作做了什麽,出了什麽具體的點子,改了什麽具體的樂段。他說了,劉莊出手的至少有那段竹笛。

剛才打字丟掉很多,不打算再打字了。總之,石叔誠他也說的很清楚,當時創作組的三間套創作室,盛禮洪和儲望華各一間,閑人免進的。大間的有二台鋼琴,是集體用,他偶爾在大間的沙發上過夜。他如果分量很重,可能“偶爾”“在沙發上過夜”麽?

現在,除了石叔誠,他們全部移民國外了。出力的人,殷承宗應該都不會忘記一起登記注冊。
2004-3-7 23:33 meltice
石叔誠和其他一些人的想法可能是,“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當初也出過一把力不是?”:p

那個時代很多的集體創作,集體智慧,後來引發出不少問題。出醜了,互相推卸責任,露臉了,爭相搶功。

記得一個傳聞,說當初中國研製成功人工合成胰島素,其成果本來可以獲諾貝爾獎的。但由於是黨和人民的集體智慧,不可能算到1-2個人頭上,於是就與諾貝爾獎無緣了。傳聞而已,不知是否又一個自我感覺良好。:p
2004-3-7 23:48 老唱片
儲望華的回憶,心態也很平靜,而且是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回憶的,他為此特別說明。主要的關鍵的地方,與石叔誠並無根本分歧,我覺得比較真實可信。

其實很多事情是可以說清楚的。但是,就是有人喜歡這麽沾點光。有本事,自己 創作個大作品啊!

陳鋼在文革寫了很多紅色作品,現在留下來的有幾個?他修改的梁祝,據說也就演出了那麽一輪就淪沒了。現在大家演奏的還是他與何占豪共同創作的譜子。

王洛賓的那些西部民歌,很多搞音樂的不服氣,包括陳鋼在內,都認為不是他的作品,不過是整理而已。行啊,你也來整理整理!後人敬佩誰,今天就可以有答案,不必到明天。

搞個“潔本”《黃河》,確實沒意思。說什麽也不是原來的東西,再好也隻能是贗品。

有能耐,搞一個全新的中國狂想曲鋼琴協奏曲!
2004-3-8 00:17 meltice
中國現在的確非常缺少原創的大型音樂作品。陳鋼那個年紀的作曲者們,早已經不可能寫出什麽來。新一代的譚盾的名聲似乎不小,但不知幾人聽過他的作品。曾經翻過幾本很老(八幾年)的“文匯”(?)月刊,裏麵有劉索拉寫的報告文學式的文章,談到譚盾,葉小剛,瞿小鬆。後麵兩位現在也不知在幹什麽?
2004-3-9 11:14 老唱片
譚盾玩時尚,那個卞祖善不是很善意的奉勸過他,結果好意惹得大家不高興,譚盾更是惱羞成怒!

新春期間,還真看到一個節目,是談流行歌壇的訪談,請了葉小剛做嘉賓,觀點還能接受,如他認為中國的搖滾最好的是崔健,幾乎是不可超越了,但音樂後期製作的太粗糙。港台的他認為那個陳淑樺唱的、製作的都非常高的水平。

瞿小鬆發表在第一期《讀書》上的“音樂雜記”,他在反思音樂學習與創作的迷惑,年前我也提到,值得看看。

倒是那個叫蘇聰的幹什麽去了?他寫的四大唱片公司碟片的特點,似乎沒有並沒有過時!
2004-3-9 11:16 老唱片
看來還的把那天網絡出問題丟了的再打字發出來,自然是為了說明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認定他不是主要創作人員,我們是就鋼琴協奏曲黃河的樂曲來說。我們說的是主要創作人員,當然不包括輔助參與工作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甚至可以認為,修改這個曆史的創作,不僅僅是修改曆史的問題,前提是一個資格的問題。
2004-3-9 11:18 老唱片
石叔誠自己介紹當時的情況,“我們的創作組設在和平裏八區五號樓的一個三居室的公寓內。其中兩間為盛禮洪和儲望華的臥室,閑人免進。大間為創作室,內置兩台鋼琴及一個寫字台,還有一個破兩用沙發,偶爾我在上麵過夜。樂曲的草稿寫的是兩架鋼琴譜,第一鋼琴是獨奏部分,第二鋼琴是樂隊部分。”

前麵已經說了,第一鋼琴是獨奏部分是殷承宗演奏,第二鋼琴的樂隊部分是儲望華擔任演奏的。
2004-3-9 11:20 老唱片
石叔誠回憶,“1969年2月7日中央樂團《黃河》創作組正式成立,殷承宗任組長,成員為杜鳴星、儲望華、許斐星和我”。2月23日李德倫帶對到天津走訪王莘,聽他介紹當年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事情,同行的人就是創作組的幾個。王莘就是那首“五星紅旗”的作曲,周恩來和老江都特別喜歡他的這首歌。

石叔誠回憶說自己為創作成員之一,他把自己列在最後,並非出於謙虛,而且應該是個事實。因為論資排輩是習慣,也是傳統。從年紀與經曆都可以看出,許斐星已經畢業,他則是剛畢業,分配到中央樂團還未了斷音樂學院的關係,換句話說,他是當時“資曆”最淺的一個。
2004-3-9 11:22 老唱片
石叔誠說,“在這個創作班子裏,我和許斐星還是學生,雖有熱情,卻無經驗,隻寫過一些不成樣的小曲子。殷承宗和儲望華都是才華橫溢的,不僅寫出過精彩的獨奏曲,還共同創作過一個頗具新意的小組曲《農村新歌》。可他們也還是鋼琴係的畢業生,非專業作曲家。”

石叔誠眼中,“隻有杜鳴心是一位創作過《魚美人》和《紅色娘子軍》的專業作曲家,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其實,杜鳴心參與吳祖強那個班子一起修改《紅色娘子軍》這是後話,並不是當時。對他這句話的理解,言下之意,殷承宗和儲望華還不夠創作黃河的資本。盛禮洪是杜鳴心推薦給殷承宗的,大家都認可他的創作能力。
2004-3-9 11:28 老唱片
儲望華確實是才華橫溢,這些從他大量的創作作品,可以證明。

當年是因為家庭出生,他隻能報考鋼琴係,不能報作曲係。他的個人誌向始終作曲是第一,也因此造成了他作曲、彈琴,都是好手。
2004-3-9 11:46 老唱片
1969年3月29日創作組到黃河體驗生活。石叔誠說,““記得直到出發當天,殷承宗才通知我去不成了。”“理由是我做為應屆畢業生必須留校參加運動。”“中央音樂學院的工宣隊不同意我去。”

殷承宗的真實態度如何,現在當事人沒有開口,不得而知。但從對待儲望華的積極態度,不難推測二人的分量。儲望華之父親儲安平冤案,是文革中最著名的老毛一手製造的文化人大案件之一,如果不是非常必須,儲望華參與這樣的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難怪儲望華回憶最後政治局審查黃河的時候,他僅僅做一個打幻燈的小角色,最後批準同意是何其艱難。當時如果石叔誠是必須的角色,以殷承宗為儲望華參與穿鑿前後所做的多番努力看,他完全有能耐說服工宣隊以及造反派的。唯一解釋是,他參與也罷,不參與也罷,無關大事。
2004-3-9 11:48 老唱片
有一番話,石叔誠說的很實際,“在那個曆史時期,大家沒有什麽名與利的追求和競爭,能有機會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創作組的成員,包括中途加入進來的劉莊,都是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年輕人,大家的藝術趣味比較接近,相互之間沒有什麽隔閡,爭論起來也沒有什麽顧慮,工作氣氛相當活躍。再加上這個協奏曲屬於改編式的創作,使得集體合作成為可能。”

“殷承宗是創作組的領導,工作由他統籌,方案由他拍板。儲望華自始自終創作在第一線,如果還能找到全部草稿的話,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他的手跡。樂隊部分的配器,則全部由盛禮洪完成。”


至此,鋼琴協奏曲黃河原主創班子,躍然而出,他們就是殷承宗在海外注冊版權的,可以說就是“黃河四人幫”。
2004-3-9 17:57 蚊子
才華橫溢抱負極高的儲安平留下了一個才華橫溢心境恬淡的儲望華。父親怨死,至始至終沒能搞清是何日何地自殺;自己流浪異國他鄉,當年的功苦現今被別人篡篡奪了創作權。
2004-3-9 18:26 meltice
謝謝老唱片詳細講述有關黃河鋼協創作的來龍去脈和中肯的分析。看來六人創作是沒有多少依據的。石叔誠改“潔本黃河”也沒有什麽理由和權利。

儲安平是死是活實際上都不清楚,因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猜測自殺的可能大。唉,那個年頭。蚊子說儲望華“當年的功苦現今被別人篡奪了創作權”似乎屬誤解吧,注冊的四人裏有他的。
2004-3-9 18:59 蚊子
罪過罪過:o
讀文章不夠仔細之過。俺一直以為殷是主中之主。:o
2004-3-12 19:45 老唱片
繼續這個話題。


關於《黃河》鋼琴協奏曲以及他出版發行的CD各版本的介紹,下麵的這一篇文章比較具有代表性,他被到處轉載,不知道原來出處與作者,現轉前麵的一個總說,大家看看大致:


鋼琴協奏曲《黃河》係根據我國著名音樂家洗星海的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黃河大合唱》誕生於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作品以宏偉的氣勢,寄黃河以抒民族偉大情懷,在當時鼓舞了億萬中華兒女奮起反抗日寇入侵的決心,是中國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巨作。

鋼琴協奏曲《黃河》始創於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鋼琴部分由鋼琴家殷承宗主要構思,並與作曲家劉莊、儲望華聯手完成;樂隊配器及總譜執筆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教授盛禮洪。這部作品的問世是藝術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在北京首演。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體現了中國傳統風格,以標題性組曲的形式寫成。今天,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已衝出國門,成為一部在世界範圍內音樂會舞台上經常演出的曲目。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錄音版本很多,先就五個版本的CD唱片做一簡要介紹:

  一、殷承宗和捷克廣播交響樂團合作,艾德裏安·利帕指揮,香港馬可波羅公司出且,唱片號是8.223412,1991年以DDD形式錄音。
  二、石叔誠與中央樂團合作,由石叔誠自己指揮,中國唱片公司與香港寶利金公司聯合出品,唱片號是CCD90/096,1990年以DDD形式錄音。
  三、孔祥東和中央樂團合作,麥家樂(香港)指揮,唱片號是SP3.1G,1992年以DDD形式錄音。
  四、石叔誠和中央樂團合作,胡炳旭指揮,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出品,唱片號是HRP783一2,1990年以DDD形式錄音。
  五、愛潑斯坦〈美〉與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合作,尤金·奧曼迪指揮,美國RCA唱片公司出品,唱片號是8.240158,1974年以MD形式錄音。
  這五個版本的詮釋、演奏均有獨到之處,各有所長……
2004-3-12 19:50 老唱片
這個說明,最主要的部分,與前麵二位當事人的回憶略有出入。特別叫人質疑的是“鋼琴部分由鋼琴家殷承宗主要構思,並與作曲家劉莊、儲望華聯手完成”的說法。與其說是鋼琴家殷承宗主要構思,不如說是江青總體構思!關於這一點,有很多事實,可以佐證。
2004-3-12 19:56 老唱片
鋼琴協奏曲黃河,總是打著“黃河大合唱”的旗號,試圖說明自己的血緣關係。其實,一前一後二個“黃河”,在我的心中,前一個是精品黃河,後一個實質是江青搞的仿製品,動機和目的很明顯,為的是以個人取代民族,以她的私心雜念取代“黃河”,製造混肴。二個“黃河”在不明事理不明真相的國人心中,引起混亂,帶來的影響大不一樣。

隔壁論壇還是有些人為偷換概念的“黃河”大張旗鼓宣揚,根本不提及他們弘揚的是偽造的“黃河”精神。類似這種自以為是、拋開曆史事實的分析黃河,這些年見多不怪。他們憑空想象“黃河”的創作動機,盲目臆測作品的目的和思想,試圖把鋼琴協奏曲黃河與黃河大合唱等量齊觀,真不能不承認,這是文革的餘毒。

好,也看一看這類典型的一種理解:

“黃河鋼琴協奏曲,改編自《黃河大合唱》。它誕生於那個特殊的年代,正值文藝界萬馬齊喑,幾乎舉國上下所有的藝術家集中優勢兵力去搞那幾部作品,在《黃河》裏也傾注了無數心力,以致於作品無論從其思想性、政治性還是藝術性上講,都是出類拔萃的。它沒有全盤西化地按純粹意義上的西洋協奏曲創作,而是別出心裁地采用協奏曲的部分創作手段,為《黃河大合唱》剪了個板兒寸,噴了點兒香水,穿了套西服,打了條領帶,然後套上雙老頭兒鞋,就此粉墨登場。

“經過美容的《黃河大合唱》,樂曲更加生動,更加富有表現力,給聽眾以更多的想象空間。它紮根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音樂的土壤,是土生土長而用洋酒澆灌出的中國協奏曲,卻也開鮮花、結碩果,樹立了中藥西吃、洋為中用的典範,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頁。

“四個樂章黃河鋼琴協奏曲真是一個中不中、洋不洋的東西,但這個混血兒卻有了雜交優勢,稱為協奏曲,卻不依常理,而是獨辟蹊徑,獨樹一幟,最終修成正果,在世界樂壇占有一席之地,倒也算樂林奇事。”
2004-3-12 20:01 老唱片
“在樂曲終曲時揉進東方紅和國際歌是秉承江老太太之意,雖後人多對在樂曲結尾揉進東方紅頗有微詞。但竊以為反對者之意可能在政治上和感情上的因素多一些,這個部分決非一無是處,甚至是天才的創意,簡直可以算是一個點睛之筆,試想在這段高潮中,除了東方紅還有什麽樂段能表現出那種力拔山河、摧枯拉朽般的氣勢,還有什麽能表現出這麽戲劇性的效果,而且以它在全國的知名度,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就如同老柴在他的一八一二中引入馬賽曲一般。如我是作曲者,在尋遍各種題材後,忽然有人送來這包作料,我簡直會欣喜若狂,正是“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已入我懷中”的感受,妙不可言啊。怪不得江老太太早年能憩身文藝界,果然並非浪得虛名。”

“在不諳世事之時,就有幸看到了由殷承宗領銜主奏、中央樂團協奏的演出,雖然是在電視裏,但已深深為其折服,現在那麽喜歡音樂,回想起來,《黃河》真是功不可沒。要說老殷的演繹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看過演出的人絕不會忘記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燒友都說霍洛維茨的演奏有如排山倒海,難有其匹。而老殷的演奏則勢如破木,其演出台型更是豪情萬丈,不僅隨著樂曲的進行而堅毅果敢地點頭哈腰,他那坐著的偉岸身軀也常隨著節奏躍動起來,與樂壇的“體操王子”小澤征爾可稱一時瑜亮,如能搞到當年的發燒錄音,以燒友的金耳朵,當能聽出坐椅在老殷臀下的呻吟之聲(與閨房中的絕不相同),琴鍵在老殷肥碩的十指極速而強有力地敲擊下放聲高歌,也施展出了渾身解數,聽說那架鋼琴在經曆那次筋疲力盡的演出後便大休(修)去了。

“又傳國內最著名的鋼琴廠特地聘請名師,選重料專為其量身訂做了一架結實無比的鋼琴,然經老殷多年磨練,琴鍵上指跡殷然,有如少林寺武僧練功房的地麵雲雲……

“老殷的演奏固然動人心魄,難得是整個樂隊的演奏亦是出盡風頭,與老殷配合得水乳交融,整個演出場麵宏大,氣勢驚人,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聽得人快感一波接著一波,尤其是保衛黃河段,從那鏗鏘有力的演出中,我們分明聽到了戰馬嘶鳴,刀光劍影。到結尾喻示在老毛領導下取得勝利的東方紅旋律出現,更是高潮中的高潮,每次聽完都是熱血沸騰,手心冒汗……

“想黃河鋼琴協奏曲是文革期間創作,必然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要深刻理會時代精神,方能將情緒融會其中,發揮出好的水平,這就需要演奏者經曆過那個時代,而又對它懷有樸素而又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就是傻得可愛的那種),雖飽受其苦而癡心不改,絕不持任何否定心態,這真是太難了。試問現在還有哪位文革的遺老遺少能擔此大任,即使當年參與作曲者,也是磨刀霍霍向黃河,將這一文革能留下來的僅存碩果,抽心扒皮。而演藝界但凡從文革過來的,有幾個不是傷痕累累,即使運動中沒被打倒的,運動後也要被打倒了,即使堅持到最後屹立不倒的,又如何能不懷有刻骨的仇恨,再加上時間殺手的肆虐,就算老殷尚能飯,又如何還能配齊一個能夠重現當年雄風的龐大樂隊,進行一場世紀演出,將那神聖的一刻留在燒友的CD架上?可憐一代名曲,就此湮沒,慘……”
2004-3-12 20:15 老唱片
《黃河大合唱》向來以感情真摯,情緒激昂,氣勢澎湃而感人,他天然有著一種感召力,讓人從黃河的悲怨,黃水的淒涼中驚醒覺悟,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豪情大誌,投身於偉大的抗日救亡之中去。但是鋼琴協奏曲黃河,嚴重歪曲原作的本意與創作精神,把大合唱對民族偉大精神的歌詠,偷換成個人崇拜,改寫為對紅太陽的聖歌,今天還到處宣揚,這是民族的悲哀。
2004-3-12 20:29 老唱片
鋼琴協奏曲黃河最主要的問題是“借題發揮”。

他的出發點和最終結果,都是為了宣傳個人崇拜,不是抗日,更不是民族精神。這是從根本上背離黃河大合唱基本原則和主導精神的要害。

因此,指導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動機,與其說是為了黃河,不如說是為了文革,他實質就是一種政治陰謀,目的是試圖創造一種偷換概念的渠道,製造混亂,達到他們的目的是,把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的精神與個人崇拜、與極左思想結合起來,統一起來。

鋼琴協奏曲黃河中,有的是虛情假意,缺的是真情實感的好音樂;有的是宣傳蠱惑人心的買賣,有的是政治陰謀的企圖。

看看他創作的年代背景,以及真實的故事,不難了解其中“黃河”真實的音樂形象是什麽、抒發的情感又被偷換成了什麽!

冼星海在“保衛黃河”之前,寫了非常成功的女高音、男中音對唱和女聲小組唱,黃河頌,黃河怨,黃河怒,保衛黃河,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可分割。其中黃河的苦難是最主要的,他是民族的苦難,人民的屈辱。

記得文革後,小澤征爾故地重訪,就被郭淑珍演唱的“黃河怨”感動的熱淚盈眶。

當年若大合唱沒有寫出了民族的精神,沒有真實反映這個苦難與屈辱,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哪裏來那麽強烈的共鳴,哪裏的怒吼與激情?
2004-3-12 20:40 老唱片
黃河大合唱是個完整的組合,不能分割來對待。他的核心不應該簡單理解為僅僅是一個“保衛黃河”。如果音樂聽不明白,請注意聽聽光未然寫的歌詞!

大合唱前麵寫了那麽多的苦難,那麽多的悲慘,那麽多的怨憤,這個才是最後激情迸發保衛黃河的基礎,這是很重要很關鍵的,但鋼琴協奏曲黃河卻寥寥幾筆一帶而過,處理十分簡單。

鋼琴協奏曲比大合唱膚淺很多,特別是東方紅與國際歌的引入。今天看來,他的引入確實很荒唐,但在創作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年代,他可謂必然。

說荒唐,是在鋼琴協奏曲的保衛黃河戰役中,把當時國統區的人民全部都排斥。讀一讀真實的曆史,嗬,不難了解到,國統區民眾在大前線與鬼子一比一對拚。如果不是國難當頭,同仇敵愾,國共怎麽可能再次合作?沒有這個合作贏得的機遇,五星紅旗將如何插遍神州大陸!




黃河鋼琴協奏曲(1969-70): I 黃河船夫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1969-70): II 黃河頌






黃河鋼琴協奏曲(1969-70): III 黃河憤






黃河鋼琴協奏曲(1969-70): IV 保衛黃河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