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祖先的流行歌曲

(2007-05-29 12:20:30) 下一個
金嗓子:周璿 - 夜上海




夜上海

曲:陳歌辛 詞:範煙橋 演唱:周璿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
華燈起,車聲聲,歌舞升平。

隻見她,笑臉迎,誰知她內心苦悶。
夜生活,都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曉色朦朧,倦眼惺鬆。
大家歸去,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

換一換新天地,別有一個新環境。
回味著,夜生活,如夢初醒。




紅極一時的悲劇周璿

周旋在亂世?

  周璿,她生前拍攝了四十多部影片,所謂的兩百餘首歌曲流傳了幾十年。在三、四十年代她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代歌星。可是她的身世始終是個謎,動亂時代的腳步為她踏出一條曲折的生活道路,無情的社會又使她無法擺脫坎坷的命運,最後發瘋至死。她在人間不滿四十年。受了近四十年折磨。她在波濤洶湧的時代潮流中掙紮,終於慘遭逆流淹沒,留給人世的隻有一連串的……?

  尋了一輩子的母親?

  “女人屬羊,一世遭殃”,這是一種無聊而又荒誕的說法,在我的朋友圈子裏,有好些個屬羊的女子,都幸福且快樂的生活著。但是這對於肖羊的周璿來說,無疑是道魔法的詛咒,在她的生活中種下種種災難。其中,最大的不幸恐怕就是周璿苦苦探尋了整個生命過程的:“我到底是誰?我的母親在哪裏?”

  周璿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叫做周文鼎,他還有一個大太太,住在虹口,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自己的母親鄺太太花旦出生,是父親的二房。直到有一天,變成傻子的二哥哥來她這裏要零用錢時,無意間露出了一句話:“阿爸不喜歡你!你不是阿爸養的!”周璿從母親驚慌失措的掩飾中覺察到自己或許不是父母親生的。出於讓女兒感激自己的心態,鄺太太告訴周璿,她是自己領來的。 ?

  嫁進周家兩年沒有生養的鄺太太為了有個孩子作伴,也為了周文鼎死後能多分一份家產,到虹口鴨綠江路聯華庵(上海人一般稱作“蓮花庵”)請老師太為她找個被人家扔掉的孩子。後來老師太為她找到了一個尼姑的私生子,鄺太太抱了回來,那個孩子就是周璿。?

  鄺太太的一番話,仿佛一把利劍把周璿那顆純真的心刺得粉碎,使她有生以來受到從未有過的驚訝和震動。她從小到大,一直像所有孩子對待自己親生父母那樣對待阿爸、姆媽,親近他們、信從他們、孝順他們,多麽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溫柔的慈愛和無私的庇護,始終沒有想到,直到今天才知道是受了欺騙,她一下子感到從未有過的茫然、孤獨和空虛。同時也就明白了為什麽阿爸竟忍心要把推入火炕作妓,姆媽又常常把她當作婢女一般冷待和無情。十幾年來,受盡生活的熬煎和折磨,現在又徒然增添抑悒的情緒和難以磨滅的內心創傷。從此,她更加熱愛舞台和銀光燈下的生活,她更加熱愛幫助她的藝術界的兄長大姐們。?

  周璿和夥伴們在舞台上演出救國進步歌劇《野玫瑰》,在終場時,高唱主題曲《民族之光》,明月社的發起人黎錦暉笑著鼓勵她:“小紅,你這一句‘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唱得真好,是你進劇社以來唱得最好的一句。你正好姓周,以後就改名叫周璿吧!”?這個出生後父母取名叫玉芬卻失了姓,以後又因為養母希望她在舞台上能走紅而成為自己的搖錢樹而給養女改名叫“小紅”的女孩子終於有了一個充滿長者的關愛和對自己成績的肯定的名字——周璿。她含著淚,高興地跳了起來:“是嗎?我就叫周璿,叫周璿!”但是新名字給她帶來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阿爸周文鼎給她講了關於她的生世的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他告訴周璿,她的母親不是尼姑,因為鄺太太去蓮花庵領她,看到有一個女人抱 著她。?

  周璿又想起另一件事,一度走投無路的鄺太太曾帶她到蓮花庵暫住,師太告訴鄺太太王芳的生母不是尼姑,因貧窮所迫才把她送人,如今鄺太太既然無力養育就想領回。這件事周璿不知道,但她記得深夜熟睡時,她被鄺太太叫醒,偷偷溜出庵堂,從此再也沒有進過功花庵的門。 周文鼎還表示要邦周璿找回生母。周璿從養父這兒找到了能與生親團聚的可能,而且證明自己不是尼姑的女兒,這對她來說,猶如一個垂死的人有了複生的希望。從此,她將賺來的

  多數交給養父,請他幫自己找母親。?

  周文鼎無休止地敲詐養女,卻並不真的幫她找母親。?1941年,周文鼎被鴉片毒死了,沒有留下任何給養女的交待,臨死還隻想著向養女要錢。?

  周璿像突然跌進了冰窖裏,渾身冰冷,壓製不住一陣陣顫栗。這如同一把利刃,割斷了她和生母的重聚,割破了對未來天倫之樂的憧憬,也割碎了她一顆已經受盡折磨的心。?

  找不到親生母親,無法證實自己的出身是周璿的隱痛,她始終沒有放棄尋找。?

  1945年拍攝的《鳳凰於飛》,恐怕是電視公司為周璿的公開尋母。影片公映後,有幾個自認是周璿的生母,來公司相認,當提出骨肉相認,必須驗血時,都從此避而不見,原來這些人都是為了覬覦一代歌星的聲望和錢財而冒認。影片中,主角合家團聚;生活裏,周璿還是孤淒地默默哀泣。周璿從殷切期望而陷入到絕望之中。?

  在周璿最後的彌留之際,她拉住老友的手,用顫抖而低弱的聲音,無限淒慘地訴說一件她至死不忘的心事:“我是苦命……一直見不到……親生……父母!?”?

  1957年9月22日,周璿懷著未能找到親生父母的終身遺憾,默默地闔上了滿含淚水的雙眼。愛情沒有一個善終?

  嚴華是周璿的第一個丈夫。在閱讀周璿的傳記時,我覺得雖然他們最終分手,但嚴華無疑是她最愛的男人。在他身上,周璿寄托了少女最美好的憧憬;在他身上,周璿找到了父親兄長、朋友、伴侶等很多種感覺。?

  周璿自從進入“明月”後,一直得到嚴華的幫助,他那魁梧的身軀,方正的麵龐,一對感情豐富的眼睛,使周璿感到親切和尊敬,始終把他當作大哥、老師和生活的保護者。他多次幫助自己解決困難,自己對他也逐日產生仰慕之情。?

  “新華歌劇社”解放後,周璿進了“藝華影片公司”,嚴華則要隨“大中華歌舞團”去南洋一帶巡演,離別之際,周璿將一本黑封麵的簿子,踟躍躊著交到嚴華手裏……? 嚴華去南洋巡演,不到一年就急著歸國了,他從周璿的日記中知道了女孩的心意,他急著回來告訴女孩自己的思念與愛情,並要把一對作為信物的訂婚戒,套進兩人的手指上。? 周璿為了愛情,放棄了隨趙丹他們的“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四處巡演的機會,留在上海。不僅,周璿和嚴華在北平結了婚,但婚後的快樂並不持久。緋聞使周璿以為嚴華有了外遇;緋聞又使嚴華誤會妻子另結新歡……冷戰之後的吵鬧,吵鬧過後的周璿毅然出走……當事人雙方的不冷靜,各種媒體不負責任的對兩人的婚變推波助瀾,終於使兩人的婚姻走上不歸路。

  簽離婚協議時,嚴華在浦東大廈一個寫字間裏簽字,周璿在自己住所簽名。一對曾經曆經患難而結合的夫婦,可以在共享幸福的時候,由於本人和社會的各種複雜原因,終於不幸離婚。

  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周璿不碰愛情這個敏感的話題,直到她碰到石揮。周璿早就看過石揮的戲,也在上海劇藝社演出的後台認識了他,他維妙維肖地塑造各種人物,成為周璿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他亦莊亦諧地回敘了自己的經曆,也深深吸引住周璿,成為她生活中難以忘懷的伴侶,但是兩人各自忙於演戲,尤其是周璿,由於過去不幸婚姻的教訓,使她對愛情築起一道無形的心防。兩人見麵時,談話虛虛實實,感情真真假假,在生活中也像在演戲。 直到1946年周璿去港前,兩人依依惜別中才互吐衷情。?

  在香港拍了兩部影片後馬上回滬的周璿,在《夜店》中,與石揮第一次合作。《夜店》一結束,周璿來不及等到公映,大中華就派人要求她速去履行合約。愛情的烈焰使她無法冷靜思考,事業的催促又不讓她慎重斟酌,隻得在臨行前和石揮匆匆訂立婚約,匆匆去港。?

  在香港,周璿不斷聽到身邊的人告訴她石揮對她的愛情日漸下降,甚至還有上海版的小報為證,並不斷慫恿她與石揮分手。這一切如一股冷氣,使周璿複燃的愛情火苗漸漸熄滅。?

  周璿回滬後,與石揮的見麵是客氣而又關心的寒喧,而且中間還夾雜著一個極力反對他倆的事的徐小姐,徐儼然周的代言人,斥責石揮的負心,石揮也以刊物上周璿“決不與圈內人配成佳偶”的話作反問。一陣難堪的沉默,石揮最後長歎一聲,雙手拍膝站起,用《飄》影片中白瑞德向郝思嘉告別的動作,一個旋身離去。一對藝術家的戀史,就這麽匆促,這麽短暫,剛翻開扉頁,封底就匆匆合上。?

  經曆這次情變的周璿心力瘁,一個早已圍在她身邊的叫朱懷德的年輕商人對她更加殷勤,不但四處奔走為周璿介紹醫生治病,而且還時時關心周的積蓄,為她經營,使她得到三倍盈利。 那位好事的徐小姐常常在周璿耳邊訴說朱懷德既懂體貼又有能力,周動心了,1949年春末,到香港後,周璿與朱懷德同居了,朱表示為了不辜周,絕不該在海外草率從事,應在戰爭平定之後,回到上海隆重舉行婚禮。周璿為求愛者的一片真誠打動,將全部積蓄交給朱。朱帶著錢回到上海後,就如黃鶴般杳無 音訊。 1950年,周璿帶著朱懷德走後產下的他們的孩子回到上海,誰知朱懷德麵對周璿懷中的孩子,竟問:“這孩子,恐怕和你自己一樣,是領來的吧?”?

  這出人意外令人驚愕和寒心的否認,也就是否定了周璿對他一片真誠愛情,破滅了周璿對他的信任、希望和幻想。?徹骨的寒冷浸透了周璿,當她拍攝她一生的最後一部作品《和平鴿》時,“驗血”兩個字,像突然的閃電刺破她脆弱的神經,她絕望而痛苦地哭起來,在慘楚的哭聲中不斷哀訴:“是你的骨肉,就是你的骨肉!驗血!驗血!”?她瘋了,從此,整整五年,周璿一直被困在瘋狂的世界中,1957年,周璿的病情才得以好轉,在此期間,她與一直熱誠而殷勤地照顧她的唐先生,日久相處,發生感情,兩人結合,生下一兒。但是這個末年養的屬羊的女人注定是不幸的,同年9月22日,她去世了。?

  時至今日,在海內外還傳播她金噪一般的歌聲,同時,她留在人間的還有三十八年的淒苦人生和一代歌星令人心酸的悲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