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鳥朝鳳》和淺談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

(2007-05-03 11:43:16) 下一個


再現中國傳統音樂的風格——淺談鋼琴獨奏曲《百鳥朝鳳》

新疆蒙古師範學校 梁米婭

《百鳥朝鳳》,最早是一首嗩呐獨奏曲。1973年王建中先生創作了鋼琴曲《百鳥朝鳳》,之後被眾多音樂學習者做為中國鋼琴獨奏曲的代表作之一,進行學習、演奏。
《百鳥朝鳳》是一首極具中國地方戲曲特色的樂曲,無論是曲式結構,和聲織體上,還是調式調性上,都充滿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
樂曲通過一段模仿嗩呐吹奏出主題,通過變奏、加花、生動形象的表現出百鳥爭鳴,眾鳥捧鳳的音樂形象。樂曲急緩相間,形神兼具,情緒積極,句法和氣口都努力追尋民族音樂的韻律。
眾所周知,中國樂曲最大的特點是在調式上具有五聲、六聲性,《百鳥朝鳳》正是體現了這一中國樂曲的最大特點,整首樂曲始終以地方戲曲——河南梆子為曲調主體。充分表現出戲曲的氣韻和聲韻,《百鳥朝鳳》這首樂曲不同於《夕陽蕭鼓》這樣安靜內省的樂曲,它更多的表現出豫劇那種個性鮮明,質樸勁道的特點。因此,我認為這首樂曲的音色就是為曲調服務的,同時,也是曲調的表現形式之一,這首樂曲的力度伸縮性,對比性很強,通過力度的變化,形成音色的對比變化,從而形象地刻劃出百鳥的不同特點,生動的模仿出各異的鳥鳴,充滿詼諧有趣的特色。另外,這首樂曲樂句音色的重音也獨具特色,以民間戲曲為基礎,依據唱腔壓韻彈奏樂句重音,也再度體現出這首樂曲的曲調特色。
我們知道,鋼琴是西洋樂器,它是不帶音腔的樂器,而《百鳥朝鳳》卻在這一西洋樂器上展示出了充滿中國音樂腔體特色的中國樂曲,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令人自豪的創作。樂曲通過大量的單音、雙音、和弦裝飾音,充分展現出嗩呐獨奏時滑音、顫音等一係列表現音腔特色的奏法,因而這也成為這首樂曲演奏技法的一大特點,同時,賦予這首樂曲更鮮明的傳統音樂特色。
另一方麵,《百鳥朝鳳》這首樂曲在音樂結構上完全體現出中國傳統音樂的曲式結構特點,中國樂曲體現的是一種衍展體,它決不是簡單A—B—A結構的運用,中國音樂從無序到有序,無序中有序的曲調結構在這首樂曲中得以充分體現。樂曲四個段落層層遞進,由中庸的引子展開主題,一氣嗬成,正如中國樂曲環環相套,步步發展的特點,這也是這首中國樂曲在曲式結構方麵的“中國特色”。
中國樂曲在寫作上多具主調,複調兩種織體寫法。《百鳥朝鳳》這首樂曲,更多的體現出橫向線條的主調寫法,在和聲織體上,更多的運用了“民族化”的修飾和改良,充分體現出民族音調與特定和聲語言相結合,構成的民族風格與音響。而另一個獨到的特點正是:樂曲的旋律正好隱藏在這種獨特的和聲進行中。如第一段的旋律正是由序進和弦的上方旋律音構成,諸如此類的曲調寫法,在這首樂曲中很多,因而豐富的音響色彩也是貫穿並服務於整個樂曲曲調的,並且更大程度的體現出渾厚質樸,飽滿豐富的民族旋律。再者,樂曲名為《百鳥朝鳳》,即是百鳥,必定是音色各異,然而這首樂曲雖鬧卻不亂,難能可貴的是樂曲鬧中有靜,快中求穩,使得中國文化特有的意境與神韻,通過音樂藝術技巧、奏法的處理,得以更直觀的體現,即使是在尾聲中漸強漸快的進行後,也通過主題局部的陳述再現,使全曲在相當穩重的過程中終止。全曲一氣嗬成,而又回味無窮。這不正是中國傳統音樂氣韻與聲韻的體現嗎?
談及何為中國特色的樂曲,《百鳥朝鳳》不乏可稱為代表作之一。因為,它通過多種民族音樂寫作手法,配以戲曲曲調為主題,運用豐富巧妙的演奏技法,將百鳥爭鳴的歡躍情景栩栩如生的再現了出來,散發出濃鬱的民間情趣的芳香,展示出了中國傳統音樂的魄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