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德爾鬆的《芬加爾岩洞》

(2007-05-01 07:20:10) 下一個


Felix Mendelssohn Bartoldy: Ouverture The Fingal’s Cave Op.26

門德爾鬆的《芬加爾岩洞》 轉帖

一位二十歲的年輕藝術家漫步在蘇格蘭的西海岸.

一片寧靜、湛藍的海,遙與天接。微風送來銀色浪花的微笑。當波濤與礁岩親切擁抱時,那進濺的飛沫,發出歡騰的呼喚……

壯美的海景吸引著藝術家。但是,斯塔法小島上的芬加爾大山洞更撥動了他的心弦。

芬加爾山洞宏偉高大,象巨人張開的大口吞吐著碧藍的海水。在它那高達三十米、寬約七十米的洞穴裏,聳立著根根大理石一般的岩石柱,它們象衛士一樣,守護著這個被漫無涯際海水包圍的宮殿。在宮殿裏,晶亮著珍珠的水,溫柔地落下,發出美妙的口聲;宮殿外,驚濤湧至,與石岩撞擊,發出震撼天地的雷鳴……

這壯觀的氣象,與芬加爾這個命名又是結合得那樣貼切。芬加爾是西歐克勒特民間傳說中的一位英雄。據說,他的)L子奧西安,是愛爾蘭南部傳奇式的英雄,同時又是吟唱詩人。他的作品記述了蘇格蘭的曆史、自然和關於他的父親芬加爾的傳說。奧西安對大海變幻奇景的描寫,以及對戰鬥中陣亡英雄的匯歌與悼念。曾經吸引過不少藝術家。歌德名作《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奧西安的崇仰者。

歌德與年輕的音樂家門德爾鬆有著密切的往來。作曲家在魏瑪寫信給父親,說過;“每天晚上我都要給他(歌德)一彈奏巴赫、海頓、莫紮特,一直到我們現代音樂家的音樂。”關手蘇格蘭的美妙風光和芬加爾的傳說,以及奧西安的詩作,也成為他們的話題,這些與門德爾鬆的漫遊及新作誕生。不無關係。

1829年8月,門德爾鬆漫遊了蘇格蘭,並留連於通造聞名的赫布裏底群島。

在美麗奇妙的海島上,他漫步、沉思。碧澄純淨的水的世界,使他想起自己剛剛遊覽過的令人驚異的岩洞,耳畔溢出一段段描畫著他的無限暢快心境的旋律……

用二十一小節的曲譜記述下他漫遊的感受,作為信件寄給了姐姐。這段旋律,後來成為門德爾鬆以芬加爾山洞為題的一首新的交響序曲的第一主題。

1830一年,初冬。門德爾鬆在羅馬寫完一首題為《為一個孤寂的小島麵寫的序曲》,簡稱《孤島》。後來,這首序曲又多次修改、易名。直至1835年出版時,才定名為《芬加爾岩洞》序曲,“赫布裏底”的名稱也依然保留下來。《芬加爾岩洞》序曲是門德爾鬆用細膩的詩的筆觸寫的一篇。“音樂遊記”。

翻開序曲總譜,那起伏的主題旋律,猶如蘇格蘭海岸洶洶的碧波,奏響了序曲的第一主題。芬加爾岩洞回響的海濤聲灌耳撲來:

這支波蕩起伏的旋律,由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它固定地、有律動地起落,模進。它的形態和音響,與海浪湧退的景象,與潮水拍擊礁岩的景象,多麽相象!這不斷高漲的充滿生命力的音響,不也是二十歲年輕藝術家激蕩心潮的美妙回聲麽?

壯觀響海景,雄峙的巨岩!那麽。赫布裏底群島中的孤島斯塔法又在哪裏?……

遠處,傳來木管輕微的聲波。它飄手在跌宕起落的浪潮之中,孤寂、空曠、荒漠而略帶部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