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點大眾化的,最通俗的。

(2007-04-28 23:55:59) 下一個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這首鋼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創作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之前的重要作品之,初稿在1875年初寫出,後來在1880年和1893年間,作者又吸引許多演奏家的意見,進行兩次修改才最後定稿。這首鋼琴協奏曲的遭遇,同作者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有很多相似之處,它也不是一開始就能獲得公眾的承認的。原先這部作品題獻給尼古拉·魯賓斯坦,但是平素對音樂藝術界一切有價值的新事物總是十分敏感的魯賓斯坦,這一回對柴科夫斯基在鋼琴協奏曲體裁方麵的第一次嚐試,卻持否定態度。於是,柴科夫斯基把他的題獻一度改為獻給塔涅耶夫,到最後才確定獻給德國鋼琴家封·彪羅(H·Von Bulow,1830-1894)。1875年10月間,當彪羅到美國巡回演出時,在波士頓首次演奏這首作品,獲得很大的成功。同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又相繼演出這部作品,當時才十九歲的塔涅耶夫的鋼琴演奏還得到了作者的很高評價。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協奏曲,但就其構思之宏偉和作品的規模而論,它可以稱為用鋼琴和樂隊演奏的一部交響曲。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熱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點——作者在這裏引用了一些真正的烏克蘭曲調,同時也特別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協奏曲的一些特點,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偉的規模同真誠率直的抒情性的結合。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之豐富,它的主題的多樣和對置,緊張地發展的樂思所具有的內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動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這些特點,使得這首協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廣泛流傳,歐美各國音樂會舞台時常有各種類型的鋼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經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響音樂會曲目,多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魯賓什坦終於也理解到這部作品的優點和價值,並出色地演奏它,從而也使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確立它在音樂會舞台上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承繼並發展了源自貝多芬的協奏曲交響化的進程,他使樂隊在協奏曲中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同生活或大自然等觀感密切相關的形象的發展大都委托它,而關於個人的抒情因素則主要曲獨奏樂器來體現;這兩種力量相互策應,協同動作,從不削弱任何一方。柴科夫斯基采用古典協奏曲的三樂章結構:他讓最交響化的第一樂章起主導作用,用它來確定整部作品的特點;至於第二樂章,乃是交響曲當中兩個樂章——抒情的慢板樂章同詼諧曲樂章的有機結合;而最後樂章則為全曲作出同前麵兩個樂章相適應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第一鋼琴協奏曲》在柴科夫斯基早期的大型作品中,是真正開朗的情緒和樂觀主義的深刻體現,它稱得上是十九世紀俄羅斯鋼琴音樂的一個頂鋒,也是上一世紀歐洲音樂藝術中最有天才的創作之一。 轉貼


Evgeny Kissin and Herbert von Karajan perform Tchaikovsky\'s 1st Piano Concerto.
純正俄國口味,沒有作態,決不輕浮。




Tchaikovsky 1st Piano Concerto 1st mvmt [1 of 2][Kissin]







Tchaikovsky 1st Piano Concerto 1st mvmt [2 of 2][Kissin]







Tchaikovsky 1st Piano Concerto 2nd mvmt [Kissin]







Tchaikovsky 1st Piano Concerto 3rd mvmt [Kissin]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