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拉赫馬尼諾夫: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2007-04-28 22:49:37) 下一個
拉赫馬尼諾夫(Serger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 和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謝爾蓋.瓦西裏耶維奇.拉赫馬尼諾夫是俄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生於諾夫戈羅德省奧捏格莊一個貴族家庭。自幼跟母親學習鋼琴。1883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在茲威列夫鋼琴班學習,後又跟亞曆山大.伊裏奇。濟羅齊學習鋼琴。同時跟塔涅耶夫赫阿連斯基學習作曲。1891年和1892年分別在鋼琴班和作曲班畢業。畢業創作為獨幕歌劇《阿列科》。他在九十年代末,結識了夏裏亞賓,並與契可夫、列夫.托爾斯泰和高爾基有密切往來。1897年任莫斯科俄羅斯歌劇院任指揮,還在大劇院任過指揮。1904年指揮過歌劇《伊凡.蘇薩寧》、水仙女》、《鮑裏斯.戈東諾夫》和《黑桃皇後》的演出。1917年離開祖國,喬居美國直至逝世.他的創作,繼承和發展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及強力集團各作曲家的現實主義藝術傳統,作品有鮮明德人民性.

他可以一晚上記住一部名作,在一個月之後將它完整地演奏出來,或視譜即奏,並能毫不費勁地迅速記譜。除了他想當傑出的作曲能力和鋼琴大師演奏技巧外,
他同樣有嫻熟技巧的指揮才華。

  拉赫馬尼諾夫於1913年一月到八月間創作了《降B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同年12月在莫斯科親自首演了這部作品。1931年,很可能是受新古典主義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影響,他徹底的修改了這部作品。這部作品的結構規模龐大,在浪漫主義鋼琴奏鳴曲作品中享有牢固的地位。這是一首飽含深情且熱情洋溢,既有冥想的氣質又有些狂野,有著獨一無二的俄羅斯風格的作品。這部作品炫技的難度令人瞠目結舌,似乎要求演奏家多長幾根手指才可以應付過來。

  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降B小調的和聲色彩為中心,表現了鍾聲的特點,主題可能表現了人類慘淡的命運。

  第二樂章從寧靜的沉思一直發展到狂熱的激情,然後消失在E大調無與倫比的美麗結束。最後一個樂章以急速下行的彈奏開始,並以一個狂熱的華爾茲旋律為主導。最後整首奏鳴曲以升B大調勝利的輝煌結束。

  對於這部作品,拉赫馬尼諾夫說道:“我想讓我的音樂簡單而直接地訴說我作曲時的內心感受。如果那裏有愛、痛苦或悲傷,也可能是宗教的虔誠,這些情感成為我作品中的一部分,並且它會變得同樣美麗、痛苦、悲傷或虔誠。因為作曲就像是呼吸和吃飯一樣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作曲是為了給我的思想以表達的機會。”



轉貼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 mvt. 1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 mvt. 2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 mvt. 3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