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2007-04-24 21:45:48) 下一個


J.S. Bach - Toccata und Fuge BWV 565 played by Hans-Andre Stamm







ZT
巴赫----德國作曲家,是古典主義前葉巴羅克時期的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鋼琴曲、管弦樂曲等音樂作品。其作品體裁廣泛多樣,對歐洲各國的音樂,尤其是複調音樂有深遠影響,被譽為“歐洲音樂之父”。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作於1708-1717年。首語言華麗,氣魄宏偉,充滿悲劇性的《d小調管風琴托卡塔與賦格》是巴赫世俗性管風琴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如標題所示,它包括托卡他和賦格兩個部分.托卡他是一種節奏緊湊,快速觸鍵的富於技巧性的鍵盤器樂曲,始於十六世紀的意大利.A 加布裏埃利的托卡他隻是和弦與音階的交錯進行,以梅魯洛為代表的托卡他,則由自由即興的段落和賦格段互相交替而成.巴赫等人的托卡他繼承了梅魯洛的傳統, 處理成自由發揮的段落和複調段落相交替的多段結構.此曲一開始就以靈活的鍵音與厚重的琴管發出一種聖喻般的莊嚴和悲劇性的籲問,極富戲劇性.由此而展開的悲壯的音流,給人以遼闊空靈的感覺.接著便是三段相對完整的音樂,前兩段是主題的自由變奏,第三段是音樂素材的整體綜合與發展.這三段音樂情緒一段比一段高漲,到了托卡他的尾聲達到最高潮.樂曲的第二大部分一賦格曲是極富特色的,在這裏幾乎看不到巴赫賦格曲所特有的旋律線嚴謹,複雜的交織,代之以對主題材料的多樣化的自由展開,使賦格曲代有這一形式少有的即興風格.顯然,巴赫這樣處理是為了使賦格曲能與托卡他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仔細聆聽就會發現,賦格曲的主題也是從前麵的托卡他中引伸而來的,在尾聲中,托卡他與賦格曲這兩部分的內在聯係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並且,使音樂的材料得到進一步的總結和概括.全曲在由輝煌的走句,渾厚的音響所營造的悲壯的氣氛中結束.在《d小調管風琴托卡塔與賦格》中,巴赫使宗教世界的耶穌受難與現實中人的痛苦得到悲壯地統一,讓救贖的犧牲精神與對幸福的孜孜希求水乳交融,在那建築式的音響群落裏,你能感到一種具有曆史厚度的悲壯的熱情,敏銳的呼吸和聖潔的冥想.

下麵請分別欣賞多種不同手法詮釋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J.S.Bach traned by Leopold Stokowski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565. Conducted by Wolfgang Sawallisch(1923-)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at the Minato-Mirai Hall, Yokohama, Japan, in May, 1999.










KATSARIS Bach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trans. 鋼琴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MIDI 迷笛








Toccata und Fuge in d-Moll - Viktor Romanko 巴楊









Toccata and Fugue d minor - Accordion 手風琴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