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筆屋

軍旅生涯是我永遠揮之不去的夢 這不僅僅因為我是軍隊大院裏長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經是軍營裏的兵!當兵苦,當兵甚至要犧牲生命、親情、愛情。
個人資料
少壯軍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創係列:聊聊59老夥計(12)恐怖教訓

(2024-06-23 11:41:25) 下一個

(12)

恐怖教訓

 

  駕駛員經過理論考核和數小時的駕駛椅模擬練習之後,真正的實車訓練開始了。

 

  是過限製杆,過限製杆是59坦克駕駛員的基礎科目,與我們在駕校過杆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就是坦克不僅在白晝還要在夜間訓練。而夜間訓練就需要其他乘員與駕駛員配合,幫助看限製杆。限製杆是由2米長的鋼筋加上頂端的小三角紅旗組成,以比坦克略寬的寬度插在行駛道路上。共有4個或者更多限製杆組成一組,在整個駕駛道路上共有七八組,本身道路就複雜,在這基礎上又要不碰倒,確實考驗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坦克夜間駕駛有兩種,一種是開大燈駕駛,一種是夜視儀駕駛。要求在限製杆不遠處放馬燈以示提醒確定位置,要求駕駛員高速接近,慢速通過。一旦坦克壓杆,就需要看管限製杆的將杆扶正,當然考核壓杆就要扣成績。 

可以看到三角旗的標誌杆


  記得那是1977年初春的傍晚,太陽將落,漫天的晚霞映紅了天映紅了地,映紅軍營旁山巒起伏的訓練場。墨綠的59高昂著身管,在落日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威武。駕駛訓練場是專門為坦克駕駛員訓練設計的,有彈坑、塹壕、斷崖、車轍橋、彎道限製路、土嶺等障礙物的設置,綿延數公裏行車路線在山間丘陵中時隱時現。而限製杆訓練包括:直線樁間限製路、S型限製路、雙直角限製路等。這個時候連長下達訓練科目,我們七八個二炮手手裏提著馬燈上了保障車,駕駛員開的很慢,原因就是訓練場經過坦克的無數次碾壓已經變成浮土,一腳踩下去可以沒過膝蓋,在這樣的道路開車,駕駛員如果開的稍快,我們瞬間就會變得灰頭土臉。保障車每到一組限製杆前就放下一個戰友。這時候天漸漸黑下來,馬燈顯得愈發明亮,每一個負責看限製杆的都披著雨衣。雨衣的作用:一是防塵二是防風三是避寒,山區夜間風大特別冷,而訓練結束就要到後半夜4點左右。科目要求我們坐在遠離限製杆50米以上的距離上,這是連長特別提醒,是為了避免發生傷亡事故。為什麽會這樣?因為在以前的訓練中,一個新兵沒有按要求退後限製杆50米,就坐在限製杆附近,晚上駕駛視線不好又有死角,結果被輾進泥土中。後麵訓練的坦克一輛輛跟著前麵履帶印從其身上輾過,訓練結束集合找不到這個戰士,以為回到營房,結果營區根本沒有,於是全團到訓練場找,一直到天亮,才在他執勤的地方找到一灘血泥,很慘!坦克兵對出事故已經是習以為常,我們團每年不出個事故死個人是過不去的。我也曾在這個科目上因為困倦,險些死在坦克履帶下。所以坦克兵天天和機械打交道,傷殘死亡是常有的事。

坦克卷起漫天黃塵


  說起當時的59,最要命的就是夜間駕駛使用的紅外線夜視儀,理論數據是50米,而實際距離30米距離都不到,坦克速度快,稍微反應遲鈍就會發生事故。有些59駕駛員白天是英雄,一到夜間使用夜視儀駕駛就變成狗熊。我的一個戰友,駕駛員出身,提幹為技術員,最後在團參謀長的位置轉業,一次電話聊天,我聊起他夜間駕駛的窘境,他卻矢口否認。看來人都很在意形象,時過境遷就不認了,但是我的記憶力超好,清楚的記得他紅著眼睛罵夜視儀坑他。當時夜視儀技術不過關,加上文革抓革命不促生產,裝配質量差,造成夜視儀中的景物虛幻。特別是在一些不熟悉的道路駕駛,很容易出問題,我們連在一次夜晚連行軍,其中一個坦克駕駛員將炮筒捅進老百姓家中,好在當地老百姓的房子都是土坯房,隻是捅了一個窟窿,火炮沒有受損,這都是當時夜視儀太差造成。現在裝備提升的很快,59D更換成微光夜視儀,夜視距離達到100米,對於駕駛員已經完全夠用,而96、99應該更上一層樓。

 


59坦克紅外線夜視儀

   訓練結束回到連隊,炊事班已經將一鍋熱騰騰香辣可口的肉絲麵做好,一夜的訓練疲勞和寒氣被肉絲麵瞬間化解。炊事班做的實在,放了大量肉絲和蔥花,大家拿起大碗盛得滿滿,稀裏糊嚕的一頓海造,回到宿舍立馬躺倒又是一陣陣呼嚕的海睡,準備迎接明天夜晚的考核。坦克兵訓練非常辛苦,但辛苦快樂著。首先進行的科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