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大金山雷氏三代
《澳華家園》第7集
曆史研究、嘉賓: 粟明鮮
主持、拍攝製作: 韋鋼
導語:從懷揣淘金夢到獲得女王大英帝國勳章和澳洲勳章,
維多利亞州的大金山(Bendigo,華人稱為“品地高”),是19世紀中葉澳大利亞淘金時期最著名淘金聖地之一,吸引了以新寧(台山)、新會、開平、恩平四邑人為主的大批廣東人到此尋夢。
1836年出生的雷道海(Louey O’Hoy),新寧縣和樂村人。1852年起,維多利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廣東後,四邑人率先成群結隊奔赴這裏淘金。在目睹著鄉人同胞前赴後繼前往尋夢、也時有人衣錦還鄉消息傳播的日子裏成長起來的雷道海,便在1861年加入了這一行列。
淘金的日子艱難,但雷道海挺了過來,有了一些積蓄,定居在大金山。1860年代中與其他兩人合股,於該埠卑列治街(Bridge St)262號開設了一家商鋪,名“德源”號。因經營得法,生意蒸蒸日上,他得以在1870年代回國探親,娶親生子,再返澳繼續經商,1882年入籍成為澳洲公民。兩年後,他將在中國娶的二房亞琪帶來澳洲生活,在此生育了六個子女。
經商成功的同時,雷道海也積極參與當地社區活動,熱心公益,逐漸成為當地華人社區領袖。1879年,他以大金山華人社區領袖身份,參與西人組織的委員會,為籌建樂善堂(Benevolent Asylum)和大金山醫院(Bendigo Hospital)籌款,聲望卓著。1887年,大清國湖廣總督張之洞派遣總兵王榮和及候任知府餘雋作為特使,以調查華民商務的名義,到澳洲華僑集中的地區了解僑情。待二位特使於當年七月抵大金山時,雷道海是華人社區歡迎朝廷特使委員會的主要成員,負責接待,並在此後陪同他們前往其它地區考察;他也由此於1889年被清廷賞戴花翎,在當地華人社區中政治地位提升,被同胞尊稱為官員。當20世紀初大金山中華公所成立時,他便成為首任會長,而“德源”號商鋪也在1890年代就已成為他獨家經營的生意,仍用原名,隻是在前麵加個“新”字,叫做“新德源”(Sun Ack Goon)。1918年,他離開澳洲,前往香港居住,二年後在那裏去世。
1894年,當在中國的大房所生長子雷學燊(Que O’Hoy)19歲時,雷道海便將其辦理來澳,進入新德源號協助經營。1903年,雷學燊從父親手中接過了經營權,也由此加入澳籍;此後,他也像父親當年那樣擇機回國探親,娶親生子。1920年,他亦效法父親,將二房瑞玉辦來澳洲,在此生育了五個兒女。在服務社區方麵,雷學燊也跟著父親,亦步亦趨,備受當地尊崇。1920年代之後,他也繼任成為中華公所會長,以及大金山各類籌款委員會的成員。
當1921年澳洲向居澳華人子女開放留學教育後,雷學燊也於1923年將其在中國由大房所生長子雷維森(Jan O’Hoy)辦理來澳留學。1929年,16歲的雷維森回國,繼續求學。1934年,他在21歲時重返澳洲,成為年營業額已過3000多鎊的“新德源”號店員。他在協助父親經營的同時,以其中英文學識服務華洋兩界,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與各項籌款公益活動。在1964年雷學燊去世後,雷維森也成為大金山中華公所的會長。因其長期對社區的貢獻,他在1978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大英帝國勳章(British Empire Medal)。1980年,雷維森去世。
進入1970年代,因雷氏後輩都往其它行業發展,無人繼承經營,新德源號隻得停辦。換言之,在曆經三代經營百年之後,該商行完成了曆史使命。而雷氏三代人努力經營、服務社區、熱心公益、融入當地的百年曆程,則是中國移民構成澳洲多元文化不可分割組成部分的一個真實寫照。更可以說明問題的是,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之際,雷維森的三個異母兄弟分別加入澳洲帝國陸軍和皇家空軍,以主人翁的態度,以盡澳洲國民之責。
新德源號結業了,但其原址仍在,商鋪的許多物品被保留了下來。雷維森最小的異母弟弟雷社源(Dennis O’Hoy)是1938年生,未能趕上跟三個兄長一起參軍保家衛國,但在墨爾本讀完大學,長期擔任工程師服務澳洲,在其退休之後,便積極投入到整理家族新德源號遺產以及大金山華人社區的文化遺產的事業中,以彰顯當地中國先民是如何與其他族裔一起建設、發展、保護及美化這個家園的曆程。經十幾年努力,成就彰著,2016年被澳大利亞總督府宣布獲頒澳洲綜合類勳章中的澳洲成員勳章(AM, The Memb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請看 《澳華家園》7-大金山雷氏三代
視頻鏈接 -
Youtube:
中國大陸觀眾:https://www.bilibili.
澳華家園網站:https://australia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