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太平洋戰爭期間在新幾內亞被解救的中國勞工(續2)

(2009-12-09 05:31:46) 下一個

 
太平洋戰爭期間在新幾內亞被解救的中國勞工(2)

如前所述,1943年盟軍在西南太平洋上對日軍開始進行反攻時,一些被日本軍隊強迫運送到南洋群島做苦工的中國勞工,就得以陸續脫離日本人的奴役,或被解救,或趁機逃出生天,然後為盟軍所獲,或投奔盟軍,從而求得自由。但是,他們並不能由此受到中國政府的救助,而是在當地加入盟軍的真是服務係統,轉而為盟軍服務。他們一直到戰爭結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才陸陸續續被遣返回中國。

下麵的一組照片,反映的就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那些在新幾內亞逃出日本人奴役的中國勞工,繼續留在當地的盟軍陣營裏,為盟軍服務。當然,幹的還是和在日本人手下所幹的一樣:老本行——種菜等。

1943820日,新幾內亞。這是一批華人苦力勞工,他們先是被日本人抓來新幾內亞做苦工,在獲得盟軍解救後,先正在為澳軍第2/9總醫院服務,負責為該院經營一個大型的果菜園,以供應醫院之需。


19451114日,新幾內亞島瓦姆岬(Cape Wom),即靠近維瓦克的地方。這是一批在戰後才獲盟軍解救的中國勞工,正在澳軍第6師特務連的菜園裏工作。當時,整個新幾內亞領地到處都住滿了軍隊,大量生產日常生活所需之蔬菜,無論是軍隊還是其它政府戰時機構諸部門,都給予了很高的重視。通常每個師都會有一個蔬菜連,專門經營一個種滿各種所需蔬菜水果的大農場或種植園。而善於種植的中國人,就顯得很突出了。因此,即使他們剛剛被解救,但等待遣返需要時間,也需要經費,以勞動換取報酬,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當時在亞包作為日軍戰俘勞工被解救、也在等待遣返的中國官兵,實際上也采取這種方式,獲取一些報酬。

19451114日,新幾內亞島瓦姆岬(Cape Wom),即靠近維瓦克的地方。一批在戰後才獲盟軍解救的中國勞工,在澳軍第6師特務連的菜園裏工作合影。他們一邊在醫院檢查身體,一邊種種菜,既為澳軍服務,也為增加自己的營養,以恢複身體,等待最終的遣返。

前麵我們曾經提到,戰時新幾內亞也有許多華人直接參與了澳洲政府主導 各種戰時服務組織,為戰爭服務。下麵的這一張照片,反映的就是這樣的事實。因目前所淘到的此類照片較少,故將其暫時放在下麵。

1944510日,新幾內亞的埃拉海灘。當地的華裔裁縫Archie Pon-Tung(照片中後麵右邊坐在縫紉機旁者)正在軍官俱樂部旁邊的裁縫室裏,指揮當地土著為澳軍趕製服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