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製訂討伐閻馮部署與作戰計劃報告
(1930年4月)
蔣中正
閻、馮叛變之企圖與行動
十九年春,唐生智叛逆既平,石友三亦深表悛悔,令調豫東剿匪,以贖前愆。時黃河以南漸告寧定。惟西北軍回據潼、陝,喪師之餘,群龍無首;中央仍本編遣救國救民之策,繼續履行。爰受閻錫山以陸海空軍副司令職權,就近辦理西北軍編遣善後事宜;一麵派兵入粵,協助討桂,以期早奠西南,鬯安大局。詎閻錫山包藏禍心,蓄意謀叛,深懼桂亂蕩平,失其犄角之勢。遽於二十〔十九〕年二月十日發表蒸電,倡禮讓為國謬論,冀要挾中央,鼓惑人心。遂其傾覆政府,破壞統一之野心。舉國嘩然,爭相駁斥。中央鎮靜自處,猶念其據晉有平,貌似老成,或為群小所誤,不惜委曲求全,一再開導,使其反省,無如根性軍閥,文電周旋,卒莫挽救。先是馮玉祥慘敗豫西,閻則迎之入晉,假幽囚之名,而陰相結納。三月五日閻錫山通電,詭稱偕馮出國,一麵資馮軍,實縱之入陝,逆謀既成。僭稱中華民國軍總司令,以馮玉祥、李宗仁副之。烏合匪軍,委以各路司令、指揮等職。騷然肆恣,實行背叛,迨四月五日,中央鑒於逆勢既張,遂下令緝閻,準備討伐。
查閻、馮、李聯合為逆,實力約五十餘萬,加之附逆之雜軍土匪,約近二十萬,為蘇俄張目之赤匪,更於湘、鄂、閩、贛各地乘機蠢動。當十九年四五月之交,逆軍區分為四個方麵軍,李宗仁領第一方麵軍約五六萬人,由廣西分擾湘、粵,馮玉祥領第二方麵軍約二十萬餘人;以張維璽一部出陝南,分窺南陽、襄樊。自率孫良誠三路,由潼、陝東犯洛陽、鄭州,擬從平漢、隴海兩路分窺武漢,徐州。而宋哲元、劉鬱芬等分率陝隴部隊為第一、第二預備軍,傾巢續進,勢尤猖獗。閻逆自兼第三方麵軍約十五萬人,分為四路,以徐永昌指揮一、三兩路經平漢路向陽武、中牟、延津、開封一帶轉進至蘭封、歸德。傅作義指揮第二路由津浦南犯,圖與石友三犄角取魯。石友三領第四方麵軍,約四五萬人,已經渡河,進至東明、臨濮附近,圖犯曹縣、濟寧。另有萬選才、孫殿英、劉桂棠、樊鍾秀、任應歧、王太等部,約十餘萬人,分據歸德、亳州、扶溝、許昌等地,為逆前驅。盧興邦、高桂滋兩部變兵,分據福州、臨沂,與逆遙相呼應。以上為逆軍兵力及企圖行動之大概也。
中央討伐之準備與部署
三月中旬,閻、馮各部紛紛動員,情況大明。除令六、八兩路軍及第四路軍一部繼續討桂外,其餘各軍則以待機姿勢,於津浦路之黃河南岸及徐州、皖北、豫南、鄂西一帶,構成準備陣地,並限期集中如下:
第一路軍:(總指揮陳調元,統轄第二十六軍、新編第二十六師、山東警備旅。)限三月二十八日以前集中濟南附近。
第十五路軍:(總指揮馬鴻逵,統轄第六十四師及騎兵旅、新編第三師。)限三月二十日以前集中兗州、濟寧附近。
第二路軍:(總指揮劉峙,統轄第一、第三、第八各軍及第十一師、騎兵第二師。)限三月二十二日以前分別集中如下:
第一軍之第一、第三兩師在徐州附近,第二師暫在兗州。
第三軍之第七師在宿縣,第十師在渦陽。
第八軍之第五十二師在阜陽,新編第二十一師在太和。
第十一師在蚌埠,騎兵第二師一部沈邱、項城間,一部蚌埠、滁縣間。
第五路軍:(總指揮何成浚,統轄第二、第九、第十、第十三各軍。)限三月二十五日以前分別集中如下:
第二及第十三軍在確山、信陽及武勝關一帶。
第九軍在漯河、西平、駐馬店一帶。
第十軍在棗陽、樊城一帶。
南陽守備軍:(司令楊虎城,轄第十七師)即在南陽附近集中。
襄樊守備軍:(司令範石生,統轄第五十一師、第四十四師)即在襄樊附近集中。
豫西守備軍:(司令嶽維峻,兼轄公秉藩部)即在舞陽及北舞渡附近集中。
三月下旬第十二軍軍長萬選才,第十四師師長劉春榮,屯兵鄭鞏,相繼附逆,而新鄉石友三、亳州孫殿英等部,則圖擾魯西及豫、皖甚亟。時我第三路軍駐紮開封附近,孤軍應付,情勢不易,乃令韓總指揮複矩率部暫退魯西之鄆、曹、濟寧一帶待命。
四月間,中正次第校閱津浦、平津兩路駐軍,親簡軍實,麵申誥誡,同時策定討逆作戰計劃如下:
(一)戰鬥序列:
(二)計劃概要:
本軍基於先求擊破敵之主力,而後乘勢解決餘逆之目的,決以第二軍團由隴海西進,占領歸德、開封一帶。第三軍團同時由平漢方麵出擊,合力攻取鄭州、洛陽。而第一軍團除派第二十六軍掃除魯西渡河之逆部外,餘對津浦路北段及沿黃河南岸暫取佯攻姿勢,相繼驅逐魯北之逆軍。俟豫境逆軍主力擊潰後,即會同各軍團分途並進,協同東北邊防軍肅清河北、陝、甘、晉、察、綏之逆部。
另以陳濟棠部第八路軍朱紹良部、第六軍何健部、第四路一部及劉和鼎、張貞二師,分別解決桂、閩潰軍,以靖後方。
何主任應欽主持武漢行營,就近處理武漢方麵軍事。陳司令紹寬指揮艦隊維護長江之交通。
此次討逆南北兩路戰線,綿亙數千裏,兵員近百萬,對於兵站及交通通信等籌設,尤為艱巨繁雜。但至四五月間,均已次第趕辦齊備,無虞缺乏,此為我軍作戰準備與部署之大概情形也。
〔國民政府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
附:
蔣馮閻各軍兵力位置表
第一款 中央軍
一、中央直轄各部隊及位置 (下表)
隊號及職別 主官姓名 兵力 位置 備 考
第一師 劉 峙 23342 徐州、雙溝、北邳
第二師 顧祝同 17862 蚌埠
第三師 陳繼承 16610 徐州、宿遷、海州、鹽城等處
第五師 熊式輝 15269 蚌埠、懷遠、上海及滬寧線等處
第六師 趙觀濤 14014 信陽、廣水
第七師 王 均 13808 宿州
第八師 毛炳文 17925 封川、江口
第九師 蔣鼎文 23558 漢口
第十師 楊勝治 14600 蚌埠、蒙城
第十一師 陳 誠 16626 蚌埠、滁州、浦鎮等處
第十二師 金漢鼎 15604 吉水、寧都
第十三師 夏鬥寅 18660 漢口、黃麻、武穴等處
第十五師 何 鍵 15597 長沙、衡州、嶽陽、平江等處
第十六師 羅藩瀛 灌陽、龍虎關一帶
第十七師 楊虎城 21298 南陽、內鄉、新野、鄧縣
第十八師 張輝讚 15655 南昌、吉安、樂平等處
第十九師 劉建緒 17035 灌陽、文村、石塘圩一帶
第二十師 孫桐萱 17453 道口
第二十九師 曹福林 15405 一旅在開封,餘在新鄉附近
第四十四師 蕭之楚 11346 襄樊
第四十五師 衛立煌 5171 蚌埠
第四十六師 範熙績 13454 莒縣、諸城、濟寧、濰縣等處
第四十七師 王金鈺 10000 漯河
第四十八師 徐源泉 19593 大部在襄樊,一部在廣水
第五十師 譚道源 15215 開建
第五十一師 範石生 9498 襄樊、光棗、穀鍾等處
第五十二師 葉開鑫 13872 太和
第五十三師 李韞珩 9000 荊門、當陽等處
第五十四師 郝夢齡 18868 漯河、小商橋一帶
第五十五師 阮肇昌 14144 兗州、汶上、滕縣、濟南、諸城等處
第五十六師 劉和鼎 15845 蒲田、永泰等處
第五十七師 餘漢謀 容縣
第六十師 蔡廷楷 南渡、盤古
第六十一師 蔣光鼐 55216 容縣
第六十二師 香翰屏 西山
第六十三師 李敬楊 滕縣、戎圩、梧州
第六十四師 馬鴻逵 15969 濟南
第六十六師 劉茂恩 約萬餘人 焦作附近
新三師 劉珍年 26368 煙台、牟平、蓬萊、黃縣一帶
新五師 公秉藩 5277 舞陽、北舞渡一帶
新二十一師 李雲傑 7875 徐州
新二十二師 羅 霖 4638 鹹寧、陽新、火冶、通山、崇陽等處
新二十五師 戴民權 汝南
新二十六師 陳耀漢 9563 郯城、臨沂一帶
暫一師 張 貞 9245 漳州、饒平、平和等處
暫四師 秦慶霖 11655 皖豫夾界三河去南照集、固始一帶
騎兵第二師 張勵生 4759 蚌埠、明光、臨淮、固鎮、宿州、鳳陽等處
獨三旅 許克祥 梧州
獨七旅 陳光中 5442 大溶江、興安
獨十二旅 彭敬之 4497 武昌
獨十三旅 徐聲鈺 海州
獨十四旅 彭啟彪 7381 宜昌、沙市、石首等處
獨十五旅 唐雲山 4768 新淦、橫岸
獨十六旅 鄧 英 新淦、峽江、分宜、九江等處
新五旅 潘善齋 4843 三河興
獨炮第一團 姚永安 2015 孝感
獨炮第二團 金嶽卿 1014 武漢
獨炮第四團 魯宗敬 1071 漢口
警衛旅 俞濟時 6690 首都。
陝西招撫使 嶽維峻 約三千餘人 天河口、白沙一帶
陝西討逆軍
第一路司令
李雲龍 約二千餘人 兩竹、豐利
鄂陝邊防司令 張 藩 約二千人 鄂西、均鄖一帶
交通兵第一團 華振麟 4149 首都
交通兵第二團 斯 立 1319 首都
鐵甲車司令 蔣鋤歐
湖廣、北平、雲貴、長城、太平、民生、西平、山東、泰山、民權
各甲車
漢口、徐州、浦口、濟南、 開封、鄭州
航空司令 張惠長
航空共分四隊及水麵飛機一隊共五隊
南京、漢口、徐州、濟南、蚌埠、廣州、襄陽
二、東北國防軍各部隊及位置
隊號及職別 主官姓名 兵力 位置 備考
步兵第一旅 王以哲 三團 沈陽
步兵第二旅 丁喜春 三團 打虎山
步兵第三旅 何柱國 三團 朝陽
步兵第四旅 劉翼飛 三團 興陽
步兵第五旅 董英斌 三團 高橋
步兵第六旅 李振唐 三團 昌黎
步兵第七旅 趙維楨 三團 雙城
步兵第八旅 李桂林 三團 長春
步兵第九旅 李 杜 三團 依蘭、同江、富錦
步兵第十旅 張作舟 三團 吉林
東北國防軍,平時以旅為最高單位,旅以下為步兵三團、騎兵一連、通信隊、迫炮一連。團以下為步兵三營、炮一連(六門編成,平曲各半),重機關槍一連,營以下為步兵四連,連以下為三排,內有輕機關槍一排約二支,每連約一百五十人。總計全旅約六七千人
步兵第十二旅 張廷樞 三團 錦縣、雙岔子
步兵第十三旅 吉 興 三團 琿城延吉
步兵第十四旅 徐永和 三團 前所
步兵第十五旅 梁忠甲 三團 滿洲裏
步兵第十六旅 董鳳祥 三團 通遼
步兵第十八旅 丁 超 三團 馬橋河
步兵第十九旅 孫德荃 三團 哈爾套街
步兵第二十旅 黃顯聲 三團 洮南
步兵第二十一旅 趙芷香 三團 綏芬河
步兵第二十二旅 富 春 三團 圍場縣
步兵第二十三旅 馬廷福 三團 臨榆
步兵第二十四旅 黃師嶽 三團 義縣
步兵第二十五旅 孫旭昌 三團 錦西秦皇島
步兵第二十六旅 邢占清 三團 馬橋河
步兵第二十七旅 劉乃昌 三團 廬龍
騎兵第一旅 郭希鵬 三團 開魯
騎兵第二旅 陳誌遠 三團 克山
騎兵第三旅 張樹森 三團 撫寧
騎兵第四旅 常堯臣 三團 農安
騎兵衛兵營 張輔升 一營 遼源
騎兵訓練監設在遼寧,以吳泰來為監長
炮兵第一團 王紹雲 一團 山海關
炮兵第二團 黃永安 一團 兆鎮
炮兵第三團 謝緒哲 一團 兆鎮
炮兵第四團 王和華 一團 錦縣
炮兵第五團 張福山 一團 北鎮
炮兵第六團 及紹嵐 一團 錦縣
炮兵第七團 劉緒東 一團 錦縣
炮兵第八團 張思恭 一團 北鎮
炮兵第九團 樸炳珊 一團 黑省省城
炮兵第十團 穆純昌 一團 長春
炮兵教導團 吳克仁 一團 遼寧
炮兵訓練監設在遼寧,以鄒作華為監長
工兵第一營 周葆全 一營 義縣
工兵第二營 許經緯 一營 大淩河
工兵第三營 徐增祿 一營 巨流河
工兵第四營 王世隆 一營 大淩河
工兵第五營 張質彬 一營 牛頭崖
工兵第六營 袁勳閣 一營 北戴河
工兵第七營 馬龍圖 一營 吉林
工兵第八營 朱煜奎 一營 黑省省城
工兵訓練監設在遼寧,以柏桂林為監長
輜重第一營 宋嶽齡 一營 長春
輜重第二營 韓殿選 一營 黑省省城
憲兵司令部 陳興亞 六隊
三四隊駐遼寧,三
隊駐山海關,五隊
駐吉林,六隊駐黑省
輜重訓練監設在新民,以牛元峰為監長。另設輜重韓部教導隊一隊
臨榆司令衛隊營 一營 山海關
東邊鎮守使衛隊營 袁文彩 一營 山城鎮
副司令公署衛隊營 徐寶珍 一營 沈陽
海防練軍混成營 李振福 一營 營口
探照燈中隊 欒敬孚 一隊 遼寧、東塔
東北航空大隊 徐世英 五隊 遼寧、東塔 附工廠一間
鐵甲車大隊 曹耀章 三列 勾幫子 附材料廠
通信大隊 杜 振 四隊 勾幫子
第二款 逆方軍
一、第一方麵軍各部隊及位置表
隊號及職別 主官姓名 兵力 位置 備考
桂軍
總司令 李宗仁 貴縣
副司令 黃紹竑 貴縣
教導師長 白崇禧 三團約三千餘人 平樂
師 長 楊騰輝 三團約三千餘人 柳州桂林、賀縣一帶
師 長 梁重熙 三團約三千餘人 同上
師 長 許宗武 三團約三千餘人 貴縣一帶
師 長 梁朝璣 三團約三千餘人 一團桂平、二團貴縣
師 長 伍楓桐 未詳
師 長 張貫之 二團約二千餘人 貴寧
張部附逆部隊
師 長 張發奎 三團 貴縣一帶
副師長 李漢魂 未詳 同上
旅 長 莫 雄 未詳 高州附近 莫部係民軍
軍 長 周 瀾 未詳 周本人在南寧
師 長 唐哲明 未詳
旅 長 唐生明 二團 桂林
李 森 一千人 平樂附近
團 長 黃瑞華 二千人 大圩桂林
附記
張桂去歲由粵退桂時總計兵力約三萬餘人。
二、第二方麵軍各部隊及位置表
隊號及職別 主官姓名 兵力 位置 備考
第一路張維璽
第八師 張維璽 約一萬五千餘人 白河、竹溪一帶
第七師 田金凱 同上 紫荊關、西平鎮一帶
第二路孫良誠
第十師 劉汝明 約一萬人 淅川附近
第二十二師 程心明 約一萬五千餘人 潼關、陝州一帶
第一師 梁冠英 同上 同上
第三師 安樹德 約一萬人 同上
第三路龐炳勳
新十四師 龐炳勳 約一萬五千人 鐵嶺、觀音堂、陝州以東
張淩雲 約一萬人 同上
第六師 張自忠 同上 同上
第四路
第十一師 吉鴻昌 約三萬人 鞏縣、洛陽一帶
吉部一團駐
通州、朝邑
第一預備軍
總司令 宋哲元 約六萬人 西安
第三十一師 孫連仲 約三萬人
第二十師 石敬亭 約九千人
第二預備軍
總司令 劉鬱芬
戴清宇 約二萬人 鹹陽以西
趙席聘 同上 同上
第二十八師 馮安邦 約一萬人 同上
新五師 李鬆昆 約八千人 同上
李鬆軒 約二千人 同上
特務師 葛雲龍 約五千人 同上
第二十三師 魏鳳樓 約一萬餘人
馮治安 同上 西安附近
騎兵師 鄭大章 約三千騎
附記
統計該逆部隊約共三十餘萬人,逆師之編製每師三團,每團三營,每營四連,每連步槍百餘支,或七八十支,又每團機關槍六挺,迫擊炮六門
三、第三方麵軍各部隊及位置(下表)
隊號及職別 主官姓名 兵力 位置 備考
第三十三師 孫 楚 步兵三旅計八團約 一萬二千人 順德、大名一帶
第三十五師 楊效歐 同上 陽泉(正太路)
第三十六師 李生逵 同上 天津附近
第三十七師 王靖國 同上 綏遠
第三十八師 李服膺 同上 北平附近
第三十九師 楊耀芳 同上 石家莊
第四十師 關福安 同上 運城附近
第四十一師 張會詔 同上 元氏、槁城
第四十二師 馮鵬翥 同上
第四十三師 傅作義 同上 天津附近
保安第一隊 豐玉璽 步兵三旅六團 北平
保安第二隊 楊澄源 同上 太原
保安第三隊 周士濂 同上 太原
保安第四隊 秦紹觀 同上 保定
衛 隊 旅 杜春沂 三團約四千人
騎兵司令 趙承綬
六旅計十六團,約七千餘騎
1 B順大, 2 B天鎮,3 B 4 B 張垣,5 B 玉原,6 B多倫
炮兵司令 周 玳
山炮十團,每團三十六門,野炮一團,重山炮二團 太原 戰時分撥各師
工兵司令 楊澄源 八營每營三連 太原 同上
輜重兵司令 武藎英 六營每營四連 太原 同上
機關槍團 崔秉忠 二營機槍七十二架 太原 同上
晉綏察憲兵司
李運發 六營 分駐晉綏察
北平憲兵司令 楚溪春 四營 北平
天津憲兵司令 袁慶增 六營 天津
鐵甲車司令 沈桂五 三列 津保一帶 係唐逆生智部收編
山西鐵甲車第一隊 朱乾元 一列 太原石家莊
四、第四方麵軍與其它各部隊及位置表
部別及主官姓名 兵力 位置 備考
石友三部 約四萬餘人 馬牧集、歸德、蘭封一帶
孫殿英部 約二萬五千人 亳州、鹿邑一帶
任應歧部 約一萬餘人 海州、壽州
高桂滋部 未詳 渚城、莒縣
萬選才部 約二萬餘人 洛陽、集作附近
劉春榮部 約一萬餘人 臨潁、許昌一帶
樊鍾秀部 約一萬餘人 襄城、郟縣 焦文曲部屬之
劉桂堂部 約八千人 禹縣
王振部 約一萬餘人 登封、臨汝一帶
(選自《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 5輯第 1編,第226-243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