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紐老兵憶當年之二:李煥文——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附9)

(2009-08-23 23:29:22) 下一個


【說明:
20098月初赴台灣查找資料,因李煥文先生表示不願意接受訪談,故無法見到其本人。惟在此之前,於巴紐戰俘事件熱炒之際,台灣的退輔會意識到了幸存老兵的重要性,派人對李老先生作了一個訪談,盡管其中有諸多錯謬之處,但作為幸存者之口述資料,仍有極大參考價值。】

巴紐老兵憶當年之二  

   李煥文千辛萬苦 曆劫歸來   

--------------------------------------------------------------------------------
 
1953年,李煥文在海軍台北聯絡處服役時之照片。

    李煥文老先生,民國十二年生於江蘇武進,抗戰時日軍入侵家鄉,於二十八年秋加入地方忠義部隊獨立第二團,楊玉亭團長,與日軍周旋,救助鄉親,一麵聯合國軍抗日,號稱和平軍。

    三十年冬天,忠義部隊被日軍誘騙挾持,解送至南京,再轉到蘇州,每十二人關在一間牢房;李煥文不幸罹患上吐下瀉病,整整一個月,幸好分隊長李鵬麟向看守的警衛力爭,才找來中醫診治。

    後從上海吳淞口,搭日艦經一個月零五天,到澳洲人管理的英屬巴布亞紐幾內亞島,見黑人土著僅以樹葉蔽體;日軍占領後徵調大批戰俘修馬路、蓋機場、挖防空洞。李煥文說,他國戰俘以印度人最多,約五、六千人。

    李老先生表示,忠義部隊和國軍官兵,約一千五百多人,不管是不是正規軍,一律做苦工。在島上四年,生病也不能醫;幾經爭取,才得治些小病。

    美軍自三十二年開始轟炸,島上黑人土著以燒椰殼升煙,暗示此區有戰俘,避免投彈傷及,但戰後才知當初為何很少炸到戰俘營。

    李老先生哽咽地以「不是人過的」,形容當年千辛萬苦的生活。他說,曾有忠義部隊二百人,被調到另一小島做苦力,到抗戰勝利歸營時,隻剩七人。由於物資匱乏,光是一雙俗稱木屜的「木拖板」,一穿就是四年。直到抗戰勝利,美軍發衣服和毯子,生活才漸改善。

    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戰俘成了管理者,日軍反成了俘虜,做了兩年勤務。各國戰俘,先後由其母國派船接回;但我國無船來接,又待了兩年,連日軍都回日本了,在巴紐的國軍才被接返,人數約隻剩七百三十人。

    三十六年八、九月間,船抵廣州,胸前戴著「澳洲返國官兵」布條胸章的同袍,太想家了,一下船,多數人就直接回家了。李老先生表示,因日軍侵略、八年抗戰,不能讀書、工作,不能孝養父母享天倫,如此經曆,難以忘懷。

    返鄉後,因種田生活貧苦,加上八路軍作亂,李老先生又在三十七年加入常州保安部隊,指揮官是張文斌上校。

    三十八年夏,部隊移防定海舟山一年,三十九年五月遷到台灣基隆時,蔣夫人親來迎接,並發給每人五元慰問金;不久,因保安部隊整編而離退。後蒙第二營營長瞿世耕少校引介到海軍,於六月三十日加入海軍兩棲部隊,才有正式的軍籍,起初在台北連絡處擔任傳令,四十三年在小艇大隊二中隊,擔任輪機下士,隊長是戴長青少校。

    四十七年八月十四日在金門料羅灣,李老先生擔任輪機長率五人小艇,隨分隊長龐中尉所率小艇計二艇十一人,運補大、二膽島途中,閃避廈門共軍砲擊時,艇身晃動大太,胯部受到劇烈撞擊,身負重傷,在金門手術後,返台就醫療養,於翌年六月三十日退伍,榮獲「作戰負傷榮譽紀念章」。

    八十年間,李老先生由輔導會安排外住就養,現獨居台北士林,由台北市榮服處負責服務照顧,服務人員平日經常訪視,表達關懷。 

(采訪整理:本刊編輯部) 

原載:台灣榮民文化網榮民園地   

http://epaper.vac.gov.tw/admin/web/print.php?ts_sn=2156&mc_sn=51&tb_sn=5499&show=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