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桂係主皖和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 / 童誌強 周蕙

(2009-03-09 05:38:50) 下一個

桂係主皖和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

童誌強  周蕙

 

    抗日戰爭爆發後,地方派係掌握的軍隊,感於民族危機,紛紛請纓出征。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後,中國民族團結的表現。抗日戰爭時期桂係主持皖政,本文擬以此為背景,對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的始末作一論述。

  李宗仁主皖

    19378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防最高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決定以軍事委員會為抗戰最高統帥部,將全國劃分為5個戰區,其中第三戰區作戰區域為蘇南、浙江和皖南;第五戰區作戰區域為魯南、蘇北和皖北。

    盧溝橋事變後,李宗仁積極宣傳“焦土抗戰”,很快與蔣介石達成和解。在短短2個月之內,就將廣西原來的14個團的常備軍,迅速擴編到48個團,組編為4個軍。桂係部隊陸續調往前線。

  國防會議後,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1112日,李宗仁就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指揮津浦路南段的作戰。桂軍參戰的部隊有第十一、十六、二十一集團軍。

    1938113日,安徽省政府由安慶遷到六安。126日,為了實施戰時軍政統一的原則,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李宗仁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212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省,13日上午在六安行署大禮堂宣誓就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會上,李宗仁發表施政方針,提出“政治與軍事打成一片,政府與人民打成一片”。[1]在《告全省民眾書》中,李宗仁宣稱,熱望全省同胞“不畏敵不輕敵,不怕官不侮官,不怕兵不輕兵”,並表示了堅決鏟除貪官汙吏的決心。[2]李宗仁還發出致全省各機關電,勖以“不苟免、不苟得、不苟安”三事。[3]

    221日,李宗仁在六安黨政聯合紀念周報告會上作了題為《後方治安問題與黨政軍工作人員新精神新生命之創造》的演講,提出了“政治與軍事打成一片,政府與人民打成一片”的施政方針和整頓政紀軍紀,穩定社會秩序,發動民眾的具體措施。他提出要解決目前最切要的社會治安問題,肅清各縣之土匪,“行政組織要合理化”。[4]因戰事緊張,李宗仁於2月底離六安回徐州指揮徐州會戰,所兼安徽省政府主席一職由省民政廳長張義純代理。

    3月中旬,白崇禧受命從武漢赴徐州協助李宗仁部署台兒莊戰役。他在路過六安時,應邀對省會黨政軍全體工作人員作了一個題為《全民動員爭取抗戰勝利》的長篇演講,對安徽省政府、國民黨安徽省黨部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安徽省沒有完成征兵工作任務和強行拉丁的做法提出批評。他要求各級公務人員改變陳舊的高高在上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層,起用青年,強調要進一步做好民眾動員工作和組織工作,鼓勵民眾起來抗日,樹立抗戰必勝的信念。[5]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報告,都強調要依靠和動員人民參戰。19382月成立了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後,李宗仁兼省動委會主任委員,但日常工作由常委兼秘書章乃器代拆代行。章是上海“救國會”七君子之一,被蔣介石逮捕過,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桂係請他來安徽主持動委會工作,後來又讓他當省財政廳長,表現出桂係與蔣介石不同,連七君子中的人物也敢起用。當時在省府各廳處的動委會中,開明進步人士的代表人物有朱蘊山、常藩侯、沈子修、光明甫4位老先生。他們德高望重,都是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黨左派。[6]

    1938519日徐州失守。日軍西進,桂係主力退入大別山區。627日,安徽省政府遷至立煌(今金寨)。武漢會戰期間,蔣介石於61日在漢口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武漢失守後以大別山區為敵後根據地,由桂係第二十一集團軍固守。為使軍政一元化,李宗仁保薦桂係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接替他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19389月底,廖磊開始主持皖政。這時正是武漢失守前夕。廖磊針對安徽民心動蕩的情況,要求民眾“堅定必勝信心,協助軍隊作戰,幫助政府鋤奸”。[7]廖磊於19391月主持擬定並頒布《安徽省戰時施政綱領》,其主要內容包括:“調整各級行政機構”,“切實推行政令,組訓民眾,動員民眾”;“嚴厲執行懲治貪汙豪劣法令,發揮公正廉明之政治風尚,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自由,並清除官僚積習,養成為國家為人民之德性,”;“改善民生……增加抗戰活力”;“一切經濟建設均以適應抗戰及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為中心”;“對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予以充分之保障”;“擴大民眾運動”;“武裝民眾”等等。[8]實施施政綱領,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眾動員等方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廖磊主皖一年,19391023日因病去世。嗣後由李品仙繼任。

  安徽省動委會的成立及沿革

    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簡稱省動委會),是在日軍侵略戰火燃燒到江淮大地和桂係主皖的背景下,由安徽省政府舉辦的動員民眾的組織。安徽省籍國民黨著名左派人朱蘊山在省動委會的建立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京淪陷前夕,董必武、葉劍英在中共辦事處接見了朱蘊山,要其“迅速回安徽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接著,朱蘊山又會見了即將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向他建議組織總動員委員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製勝於疆場。經國民政府批準後,李宗仁乃邀請朱蘊山籌建蘇魯豫皖鄂五省總動員委員會。[9]

    19382月初,第五戰區先後公布了《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組織條例》和《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省分會組織條例》,規定:“本會總會設立於本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定名為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並於本戰區所屬各省設立省分會、縣分會、區分會、鄉鎮分會”,省分會“設立於本戰區各省政府所在地,定名為第五戰區xx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10]

    1938223日,第五戰區動委會安徽省分會在六安召開成立大會,大會推舉省民政廳長張義純(不久他即代理省政府主席)為主任委員。35日,該分會啟用關防,開始辦公。[11]同年3月,安徽省政府公布由章乃器擬稿的《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初步綱要草案》。[12]

    省動委會的組織形式,主要根據第五戰區動委會省分會組織條例規定,設置常務委員會,從常委中推定主任委員綜攬全會事務。據此任命章乃器為秘書代拆代行,下設總務、組織、宣傳、後勤、情報5部,各部的正副部長主要由皖籍社會賢達擔任:總務部長朱蘊山、副部長童漢璋;組織部長沈子修,副部長周新民;宣傳部長光明甫,副部長狄超白;後勤部長常藩侯,副部長朱子帆;情報部長丘國珍,副部長黃賓一。各部的主任幹事和幹事有不少是中共黨員,如張勁夫、許晴、朱凡、史遷等。中共安徽省工委宣傳部長張勁夫擔任省動委會組織部主任幹事。他負責動委會內中共黨的工作。中共安徽省工委利用省動委會這一組織,先後派出一大批共產黨員進入各級動委會工作。他們利用合法身份,積極與國民黨左派和愛國民主人士合作。省動委會成為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組織。

    當時,安徽長江以南在軍事上劃歸第三戰區指揮。為了指導皖南的動員工作,省動委會常委光明甫、朱蘊山等人提議在皖南設立省動委會皖南辦事處,此議經省動委會第7次常委會決議通過,後即擬定了皖南辦事處簡則。193855日,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皖南辦事處在屯溪成立,由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兼主任委員,江瑋、周世箔任副主任委員,就近指導辦理皖南22縣之民眾動員工作。

    同年10月,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穀正綱為了插手皖南的民眾動員工作,以第三戰區名義命令省動委會皖南辦事處於1015日以前結束完畢。1030日,第三戰區皖南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成立,仍以戴戟兼主任,但改由國民黨安徽省黨部主任委員劉真如和金慰農擔任副主任委員。此後,皖南動委會的工作便逐漸處於第三戰區和省黨部的控製之下。

    19389月底,廖磊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並兼省動委會主任委員。為動員民眾支持桂係在大別山敵後抗戰,廖磊對動委會工作機為重視和支持,加強了對各縣動員工作的具體領導,增加了動員工作經費,省動委會機構也得到進一步健全。19391月,省動委會峨設了戰時文化事業委員會和婦女工作委員會,並將經過訓練106的青年大批充實到各級工作團中。在工作團的推動下,各縣動委會相繼建立起來,有條件的區鄉鎮也成立了動員分會。據19397月統計,“區動委會先後組成,已有124所,鄉鎮分會已至798所,其有未呈報者尚不在內”。[13]

    縣動委會主任委員例由各縣縣長兼任,縣動委會設一指導員,由省動委會委派,負責日常工作。區鄉鎮分會指導員由縣動委會聘任。省會遷立煌後,由於地處鄂豫皖三省邊區的中心,省動委會“陸續派有指導員分駐河南之固始、商城,湖北之英山、羅田、黃梅、麻城、瀟水等縣,協助當地政府,發動縣動委會的組織,後於秋間本省幹部不敷分配,乃複全部調回”。[14]

    1939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確定“防共、限共、溶共”方針。桂係在安徽也逐漸轉向反共。廖磊加強對動委會的組織領導,采取多種措施對動委會加緊控製,排擠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將動員工作的重點引向幫助桂係健全基層行政機構。5月,安徽省動委會召開各縣動委會指導員聯席會議。會上,廖磊作了題為《今後動員的展望》的訓詞,他強調:“動員切要遵守由上而下的原則,本著上層的意旨和方法,去動員民眾,組織民眾”。“動員要通過行政機構,在地方要通過保甲基層行政組織”。“動員工作〔已〕是政府領導下進行的,而政府又是國民黨領導的,所以我們已(?)信仰三民主義,奉行抗戰建國綱領,就要站在國民黨的立場”。[15]隨後,廖磊開始排擠章乃器、朱蘊山、周新民等進步人士,調其親信主持省動委會各部室工作。他又以省政府名義電令各縣,規定“縣各級民眾動員機構,應與縣各級行政機構密切配合,一切動員工作,以協助行政進展為主旨,並運用原有工作團組織,分編為各種政治工作隊,受縣長指揮調遣,協助政務實施”。[16]他還下令集中各縣直屬工作團,於大別山脈內圍各縣配合行政,協助政府整編保甲,健全基層行政機構。以後他又把動員工作的中心任務規定為“完納賦稅、鞏固法幣、鏟除奸商”,使民眾動員工作受到諸多限製。為了加強對動員工作的控製,安徽省政府於19395月決定,在各行政督察區設立動員指導辦事處,負責領導並考核各該管區所屬各縣之動員工作,由各區督察專員任動員指導辦事處主任。

    19391023日,廖磊因病去世。1031日,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品仙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認為:他的前任廖磊“秉性過於單純,不能適應當時敵後的複雜政治環境,對共黨分子的興風作浪又無法控製”。[17]言外之意,他來主皖,要一改前轍。為貫徹國民黨反共政策,李品仙自湖北專程赴重慶進謁蔣介石,詳細察告“大別山當前狀況,以往缺失,今後方針”。[18]蔣介石對其建議深表讚許,一一采納,並“給以全權,囑其實行全部反共政策”。[19]

    李品仙以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豫鄂皖邊區遊擊兵團總司令、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安徽省黨部主任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安徽省保安司令、安徽省軍管區司令等多種重要職務,194018日,抵達立煌就職。[20]李品仙抵皖後,極力推行反共政策。他首先將矛頭指向動委會和工作團,下令照國防最高委員會發布的《修正各省市縣動員委員會組織大綱》的規定;徹底改組省動委會。

    126日,李品仙召集省動委會各部門工作人員、省青抗、青年劇團、少宣隊以及立煌縣動委會所有人員訓話,強調“中央有明令,全國動委會須一律改組”。[21]21日,他又發表《告動員工作同誌書》,正式下令改組動委會,調全體工作團和各縣動委會指導員到立煌“受訓”。據《皖報》載,26日,李品仙在國民黨安徽省黨部機關報《皖報》發表談話,“詳示停辦《大別山日報》及改組動委會之原因”。27日,他又指使隨其前來擔任國民黨省黨部委員的親信楊績蓀在《皖報》發表“特約專稿”,題為《動員委員會怎麽動?》,指責動委會工作團的工作是“亂動”,“盲動”,“離心的動”,“脫節的動”,“籠統的動”,“含混的動”,主張動委會“要在本黨主義之下,集中意誌力量,正確的動,而不容有逾越軌範,走入歧途的盲動”。[22]28日,《皖報》又發表題為《省動委會之改組》的社論,稱省動委會之原有工作團勢必取消,原有龐大組織之工作隊員,勢必裁減。[23]在此前後,《皖報》還連續發表《幹部集中訓練之意義》、《動委會遵令改組以後》、《對於動委會改組的認識》、《青年入黨與抗戰建國》等一係列文章,為改組動委會和迫害工作團員製造輿論。

    楊績蓀等人的文章發表後,引起了省動委會和全省動工人員的強烈不滿。因此,他們以省動委會動員工作全體同誌的名義,印發了一篇《給楊績蓀先生的一封關於動員工作商討的公開信》,用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反擊了楊績蓀之流的攻擊。[24]

    為了避免損失,中共中央中原局和鄂豫皖邊區黨委立即發出通知,要求動委會、工作團中的中共黨員號召廣大工作團員拒絕“受訓”,迅速撤離。在中共各級組織的周密安排下,各級動委會、工作團、行政機關、財政係統的進步青年,以及暴露身份的中共黨員共計3000餘人,分批安全地秘密撤退到豫皖蘇邊、皖東、皖東北和皖中新四軍抗日遊擊根據地。其中,較著名的有省動委會總務部副部長童漢璋、省動委會文化事業委員會常委張百川、省參議會女參議員孫以瑾、壽縣縣長何德潤、霍邱縣縣長謝、英山縣動委會指導員魏文伯、桂係第一三八師政治部主任陳超瓊、第一七一師政治部主任洪雪村、秘書李謙純等。他們在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總指揮張雲逸的領導下,積極深入農村,加強基層領導,發動遊擊戰爭,為淮南、淮北、皖江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立煌,省動委會“改組”後,由李品仙兼任省動委會主任委員,再由他聘請25名設計委員,“策劃動員業務之一切事宜”。省動委會原來的5個部縮減為組訓、征調、救濟、宣傳、總務5個股。設計委員們“設計”的結果是:各專區動委會指導處“一律裁撤”,縣以下之區鄉鎮動員分會“一律撤銷”,各種工作團隊集中調訓,“其逾期未到者一律撤銷原職及其組織”。[25]

    由於廣大動工人員的抵製,結果願意去立煌“受訓”者總共僅有縣動委會指導員、各種工作團隊員、各縣鄉鎮分會工作人員以及情報員、其他編餘人員共1227人。

    1940222日,李品仙又密電各縣政府,責令省屬、縣屬工作團員全部按期到立煌受訓。受訓的報名截止日期原定是325日,後延期到31日,並在報上公開威脅,“如再逾期,決不收容”。[26]

    316日,廣西學生軍第二中隊易鳳英等40人聯名致電李宗仁、白崇禧,宣布脫離桂係,“投身新四軍,憚得有抗日救國之自由”。513日,張百川、朱鴻祥等各級動工人員250餘人通電李宗仁、白崇禧,曆數李品仙“縱容腐化落後分子,摧殘熱血進步青年,進攻抗日友軍,封閉進步刊物,一切倒行逆施”,宣告脫離桂係。[27]其餘各縣動委會指導員及工作團長也發表了聯合宣言,嚴正宣告退出動委會。至此,動委會已名存實亡。

    為配合對動委會的“改組”,國民黨安徽省黨部頒發《安徽省各種抗敵協會組織規程》,按此規程將各級民眾抗敵團體劃歸國民黨省、縣黨部領導。到19427月,國民黨國防最高委員會和行政院明令裁撤各省市縣動委會。省動委會於是名實皆亡。

  安徽省動委會的活動

    安徽省戰地動員委員會及其工作團開展了多項抗日民眾動員活動,中共安徽省工委也利用省動委會,“開辟了大別山區八年抗戰中最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28]概括起來,省動委會的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麵:

    ()把大批進步青年匯集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

    南京淪陷前後,大批淪陷區的青年紛紛流亡內地。當時,平津流亡學生,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各種救亡團體,如江都晨鳴社、武進青年抗敵服務團、北平救亡服務團、江都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上海流亡青年內地服務團、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所屬抗敵演劇隊第六隊以及安徽本省各縣流亡青年,大批雲集皖西大別山區。在此前後,一批從陝北公學、延安抗大畢業的學生,也被派到大別山區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李宗仁在到六安就職時,就下令安徽省政府收容本省和蘇魯等省流亡青年1000多人,在六安北大營舉辦鄉鎮人員訓練班,準備結業後分發到鄉鎮工作,以這些新鮮血液取代落後保守的地方封建勢力。省動委會成立後不久,恰逢鄉鎮人員訓練班結業,於是經省政府同意,由省動委會組織部出麵,將這批學員及潢川青年軍團和外地流亡學生組織到工作團內,經過短期培訓編組後分配到安徽省長江以北各縣專門從事民眾動員工作。

    據省動委會19395月統計,“省動委會直屬工作團編組到43個,委托工作團達30個,縣屬團正式呈報者34個。直屬團以20人為定額,委托及縣屬團平均亦每團約20人,合計約為2400餘人之數”。[29]省動委會還在麻埠舉辦4期幹部短訓班和高廟婦女訓練班,培養青年和婦女幹部。此外,全省先後建立起各級各類抗敵協會,這些抗敵協會的成員主要由青年組成。

    19397月統計,全縣性的青抗會計有31個,會員6381人,合計區鄉鎮青抗會和各保青抗小組563個,會員總計33950人。全縣性的農抗會有12個,會員3141人,合計區鄉鎮農抗會和各保農抗小組1664人,會員人數總計26.8萬人。全縣性的工抗會計有16個,會員4754人,合計各區鄉鎮工抗會和各保工抗小組共有76個,會員10482人。全縣性的商抗會計有20個,會員4846人,合計區鄉鎮商抗會和各保商抗小組221個,會員總計30324人。全縣性的婦抗會和各保婦抗小組計有346個,會員總計63283人。全縣性的文抗會組織6個,會員509人,合計區鄉鎮的文抗會14個,會員總計897人。[30]

    各抗敵協會下均設有交通隊、運輸隊,偵察隊、慰勞隊,救護隊以及盤查哨、遞步哨等組織。這些組織在支援前線,救護傷員、運送糧草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

    省動委會以工作團為基本力量,把青年和民眾組織到各類抗敵協會中,深入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團結和培養了大批進步青年,使他們匯集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其中的大部分人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省動委會各級工作團和救亡團體到全省各地後,開展了靈活多樣的抗日宣傳活動。如舉辦訓練班,召開座談會,創辦報紙刊物,開書店,寫標語,演戲,教唱抗日歌曲等等。

    當時,省直屬工作團中唯一的女團長、中共黨員王榕率領第三十一工作團到嶽西農村,白天在田間地頭演講抗戰形勢,教青少年唱抗日歌曲,晚上演抗戰戲劇。抗日救亡的歌聲,喚醒了沉睡的山村。

    1938年一年內,省動委會領導各縣分會舉辦了“民眾總動員宣傳周”、“肅清漢奸宣傳周”、“防空宣傳周”、“雪恥宣傳周”、“兵役宣傳周”。3月中旬,省動委會成立伊始,就在六安舉辦了“動員工作擴大宣傳周”。314日在六安公共體育場召開市民大會,省動委會主要負責人張義純、章乃器等人參加了大會。章乃器和在六安的救亡團體聯合會代表、民眾代表均發表演說。廣西學生軍,皖西工作隊,六安少年宣傳團等團體合唱“救亡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等抗日歌曲。參加大會的人員多達萬人。在合肥地區的直屬第二十三工作團,在石塘舉辦漫畫展覽5天,參觀者超過千人。

    工作團還經常抓住節日前後的時機搞突擊宣傳,取得很好的效果。據六安縣動委會總結,1939年上半年,他們利用各種節日和紀念日,開展了一係列的宣傳活動。如1939年元旦,派各工作團深入農村,以長期抗戰為主題舉行新年宣傳周;配合三八婦女節,通令各區協助婦抗會及婦女工作團擴大舉行紀念;配合“三·一二”孫中山逝世紀念日,進行第二期抗戰擴大宣傳周,中心內容為堅持長期抗戰,實現總理遺教,實施戰時施政綱領;配合“四·四”兒童節,派兒童宣傳隊出動宣傳,並救濟難童;派出宣傳隊協助青抗舉行“五·四”紀念活動;配合“七·七”抗戰2周年紀念,發表宣言和《告農民士兵書》,演戲3日。[31]

    當時,進步作家減克家和姚雪垠以第五戰區戰地記者身份在阜陽動員刊物《淮流》上發表了不少抗日詩文。孟波率領的音樂界救亡團體一行幾十人,也在皖西活動過一段時間。省動委會還專門編印了64開的宣傳手冊,工作團員人手一冊,除了刊登宣傳方針綱要外,從抗日動員宣傳工作的內容到範圍,都給以具體的指導。《宣傳手冊》後麵還刊登了不少由聶耳、光未然、麥新、呂驥、孟波等人作詞配曲的歌曲,如《武裝保衛安徽》、《義勇軍進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等。這些歌曲隨著工作團員的足跡在江淮大地廣為流傳。省動委會創辦了機關刊物《動員月刊》,並在《大別山日報》開辟《全民動員》副刊,在《皖報》開辟《動員周刊》副刊,經常交流各地動員工作的經驗,以推動各地動員工作。

    各級動委會、工作團還在各地成立各種類型的抗敵協會,把各階層的民眾動員和組織起來。據省動委會193910月統計,全省江北地區所組織的各級各類民眾抗敵協會總計有2884個,會員人數總計為40.6萬人。[32]另據中共皖南特委給中共中央的報告,皖南事變前皖南地區各類抗日群眾團體會員也達25萬人。[33]各種宣傳和組織活動,大大激發了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從而使全省的抗日救亡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推動了全省各地的國共合作。

    在皖東北。徐州、蚌埠、宿州淪陷後,原任安徽省第六行政區專員孫伯文離職逃走。1938年秋,安徽省政府任命原六安縣縣長盛子瑾為第六行政區專員兼第五遊擊縱隊司令和泗縣縣長。盛子瑾係黃埔六期生,有一定膽識和愛國思想。他接受任命後很想有一番作為,但又深感在皖東北單槍匹馬,木易打開局麵。為此,他請求省動委會派遣幹部隨其赴皖東北籌建第六專署。中共安徽省工委利用這一機會,通過省動委會秘密派遣中共黨員江上青等一批幹部和省動委會直屬第八工作團隨盛赴皖東北,在專署內建立了中共特別支部,江上青任書記。江上青利用自己專署秘書和第五遊擊縱隊政治部主任的合法身份,推動建立了各縣動委會、工作團,創辦了皖東北日報和軍政幹校。泗縣4個區的區長和相當一部分武裝由此而掌握在中共手中。不久,中共山東分局又派楊純任皖東北特委書記。盛子瑾表示歡迎同八路軍、新四軍合作抗日,八路軍一部於19395月進入皖東北抗戰。彭雪楓亦派張愛萍、劉玉柱於19397月到皖東北,與盛談判達成協議,建立了八路軍、新四軍駐皖東北辦事處,張愛萍、劉玉柱分任正副處長。皖東北出現了團結抗戰的新局麵。

    在皖西北。19387月,安徽省政府任命郭造勳為第七行政區專員兼第十一遊擊縱隊司令。中共皖北特委利用第五戰區政治工作第一隊的合法地位,以“政一隊”的中共黨員為骨幹,在省動委會的推動下,積極支持郭造勳發動第七行政區各縣的民眾動員工作,成立各縣動委會,還成立了由郭造勳兼主任、朱鴻翔(中共阜陽縣委書記)任幹事的第七區民眾動員指導處。在郭造勳的支持下,動員指導處編印了《動員三日刊》、《怒潮》等刊物。郭造勳還在阜陽青抗主辦的《淮上青年》發表由省動委會直屬第三十八工作團團長翟樹生(中共黨員)和省青抗委員曾謀代為起草的,題為《堅持團結,堅持抗戰》的講話。郭部第十一遊擊縱隊和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遊擊支隊一度還達成了“互諒互讓”的抗日協議。

    在皖西南。19383月,安徽省政府任命張節擔任第一行政區專員兼第十三遊擊縱隊司令。在中共太湖中心縣委書記孫毅的支持下,省動委會根據張節的要求,向第一行政區派出省直屬第十四工作團,很快在全區各縣都成立了動委會。張節還向孫毅提出,讓第十四工作團到第十三遊擊縱隊做政治思想工作,成立第十三遊擊縱隊的政工大隊。

    在皖中。1938年秋,經省動委會出麵活動,安徽省政府下令罷免了無為、廬江兩縣反動縣長,並經省動委會推薦,任命了進步人士胡竺冰和翟宗文分別為兩縣縣長。兩縣原縣長擁兵抗命,拒不交任。安徽省政府應準,請新四軍第四支隊派出武裝,護送胡竺冰和翟宗文就任。兩位新縣長上任後,有力地打開了該地區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麵。無為、廬江、和縣、含山等地動委會很快成立。這一帶不久就成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進行皖中敵後抗戰的戰略支點。

    在皖南。安徽省政府於1938415日議決設立皖南行政公署,任命原第十九路軍愛國將領戴戟為行署主任,下轄4個專區和22個縣。該年5月,省動委會派餘華(中共黨員)等人到屯溪,配合戴戟籌劃皖南的民眾動員工作。不久即成立了安徽省民眾總動委會皖南辦事處。皖南辦事處由戴戟兼主任,江、周世綺任副主任,餘華等人負責實際工作。在省動委會指導下,組織了8個省屬工作團,每個縣也成立了縣動委會和縣屬工作團,使皖南各縣出現了生氣勃勃的抗日局麵。

    ()開展民主民生鬥爭。

    安徽省動委會及其工作團,在各地民眾動員工作中,開展了民主民生鬥爭。在動委會和工作團的引導下,不少地區的群眾抗日團體特別是青抗和農抗,發動廣大會員進行了反對貪汙和懲治漢奸親日派的鬥爭。章乃器於193838日被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為安徽省財政廳長後,建議在全省開展鏟除貪汙浪費運動,懲辦貪官汙吏。李宗仁采納了章的建議,以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的名義,宣布對貪汙浪費嚴重和克扣稅款公款的人員,一律按軍紀懲處,結果被各縣截留的稅款得以及時上繳。桂係當局還先後批準槍斃了嶽西縣財委主任蔣柱峰、桐城縣惡霸光香九、合肥縣漢奸郝鳳亭等貪官汙吏和惡霸漢奸。臨泉縣逮捕了抵製動委會工作團的宋集聯保主任劉瑞堂。由中共黨員高奕鼎、楊延藥擔任正副團長的第二十九工作團,乘勢查清了霍山縣諸佛庵保長能海庵、石家河保長秦仲恒、黑石渡保長熊義元敲詐勒索、貪汙稅款的罪證,敦促縣政府逮捕了其中2人,撤職查辦1人。群眾拍手稱快。

    各地動員機構還按照“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調整了某116些捐稅和攤派的不合理現象。由於開展了民主民生鬥爭,在政治上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經濟上減輕了群眾的負擔,有力地激發了民眾的抗日熱情,使安徽全省在抗戰初期的一段時間內呈現出團結抗日、團結改革的政治局麵。

  省動委會內中共黨組織的發展

    省動委會成立後,中共安徽省工委通過工委宣傳部長張勁夫掌握的省動委會組織部,先後派出一批黨員去各縣擔任動委會指導員和工作團長。據張勁夫回憶:“這些指導員絕大多數是地下黨員,少數是靠近黨的進步人士。“工作團員都是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地下黨員大部分在工作團中,以團為單位成立支部……個別團內沒有黨員,但也尊重省動委會地下黨的領導。”“此外,我們還成立了婦女戰地服務團(簡稱婦戰團),由孫以瑾任支書(第一任支書是胡曉鳳),蔣岱燕任團長;還有少年抗日宣傳隊(昊道明同誌負責)等組織。在上述的工作團、婦戰團、少宣隊中,除安徽本地青年外,有從江蘇流亡來的愛國進步青年,如揚州、常州等地來的江上青、金濤等同誌;有文化界流亡人士,如在舒城的柳乃夫、李竹平等同誌;有浙江來的劉保羅、俞仲武等同誌;有上海來的陳穆等同誌;有從皖南來的陳國棟等同誌;還有延安抗大、山東黨組織派來的馮紀新等同誌,以及天津、北平的流亡學生等一大批人。他們當中,經組織介紹的黨員,我們都分到各工作團當團長和縣動委會當指導員,或派往動委會辦的及桂係省政府舉辦的幹訓班當隊長和指導員。有些黨員和靠近黨的進步人士,被派到章乃器的財政廳及各地貨物檢查處(稅收機關)工作。”[34]派到動委會和工作團擔任指導員或工作團長的中共黨員,首先在動委會和工作團內物色對象,發展黨員,建立黨的支部,然後再利用動委會、工作團的合法身份和有利條件,深入基層發展黨員,擴大組織。很短時間內,中共安徽省工委就建立了舒城、六安、太湖、壽縣等中心縣委。當時不少中共縣委機關就隱蔽在動委會或工作團內。廣大工作團員都是具有愛國抗日熱情的進步知識青年,中共黨組織在實際鬥爭中有意識地對他們加以培養,工作團中不少人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大部分縣動委會特別是基層動委會和民眾組織實際上為中共所領導,有的為中共所控製,以致六安、合肥等地的老百姓認為,動委會就是新四軍的機關,動委會幹部就是新四軍的幹部。國民黨19398月的《黨派調查月報》反映:“徑縣為天壽軍[35]所在地。該地各民眾團體在其直接策動下多數成立。由去年3月起至本年3月止,計先後成立群眾團體30多個,名義及其隸屬機關,固有不同,但直接、間接皆為所操縱。”[36]

    中共安徽省工委還利用省動委會選派本黨幹部掌握基層政權,發展武裝。

    日軍進攻安徽時,不少國民黨地方官吏棄職逃跑。一些封建勢力和土匪武裝乘機自封官職,獨立為王。李宗仁主皖後,重新委派了一批縣長。當時一些新縣長上任,都要求省動委會派幹部去協助。中共安徽省工委通過省動委會組織部推薦,派出不少中共黨員去擔任這些縣政府的秘書、科長和區長,如後文瀚任麻埠區區長,楊效椿任六安縣政府軍事科科長。太湖縣4個區就有3個區長是中共黨員。此外,省動委會內,中共黨組織還把思想進步、堅決要求入黨而又具備共產黨員條件的地方政府人員吸收入黨(如霍邱縣縣長謝駁、合肥縣縣長唐曉光等),從而控製了一批地方政權。霍邱縣各抗敵協會在縣動委會的支持下,利用桂係與安徽地方實力派的矛盾,使省政府承認抗敵協會罷免和任命的鄉保長為有效。中共黨員王光宇、張翼中擔任霍邱保甲人員訓練班主任和教員,積極進行教育爭取工作,從中發展了一些共產黨員,一共培訓了600多名保甲人員。曾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的張義純在“視察”後驚呼霍邱完全赤化了。當地一些反共分子也大叫霍邱是大權旁落。

    中共地方組織還在動委會的掩護下建立和發展了一些抗日武裝。如六安第三區的人民抗日自衛軍後備隊,人數300餘人;霍邱縣的人民自衛軍第六支隊,人數將近2000人;嶽西縣第一區的鄉鎮自衛隊長本人就是縣動委會指導員;還有嘉山縣群眾遊擊武裝2000人,也由省政府和省動委會聯合派人前去指導。皖南銅陵、繁昌、南陵一帶動委會則發動農民組織獵戶隊、鋤奸隊,維持地方治安。[37]

注釋:

[1]《安徽政治》創刊號,19382月,原件存安徽省圖書館,第344頁。

[2]《安徽政治》創刊號,19382月,原件存安徽省圖書館,第344頁。

[3]《安徽政治》創刊號,19382月,原件存安徽省圖書館,第344頁。

[4]《安徽政治》創刊號,19382月,原件存安徽省圖書館。

[5]《安徽政治》第34期合刊,1938319日。原件存安徽省圖書館.

[6]張勁夫:《抗戰初期國共合作在安徽的基本過程和概況》,載《第二次國共合作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頁。

[7]《廖主席言論集》,存安徽省圖書館,第8頁。

[8]《安徽省動委會檔案史料選編》,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699頁。

[9]朱蘊山:《關於動委會的一些回憶》,載安徽省社科所曆史室:《安徽革命史研究資料》,1981年第4期。

[10]《安徽省動委會檔案史料選編》,第1517頁。

[11]《安徽政治》第2期,193835日,存安徽省圖書館。

[12]《安徽政治》第2期,,193835日,存安徽省圖書館。

[13]朱子帆:《三年來的本省動員概況》,《動員月刊》1940年第卷第l期,存安徽省檔案館。

[14]朱子帆:《三年來的本省動員概況》,《動員月刊》1940年第卷第1期,存安徽省檔案館。

[15]《大別山日報》,1939515

[16]《大別山日報》,193989日。

[17]《李品仙回憶錄》,台灣中外圖書出版社1975年版,第166頁。

[18]《李品仙回憶錄》,第166頁。

[19]中共中央軍委致八路軍、新四軍領導人電,1940321日,《新四軍文獻》(1),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第676頁。

[20]《大別山日報》,294019日。

[21]《李副司令長官兼主席言論集》第1集,19413月印,存安徽省圖書館。

[22]《皖報》,194027日。

[23]《皖報》,194。年28日。

[24]原件存安徽省檔案館。

[25]朱子帆:《三年來的本省動員概況》,《動員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存安徽省檔案館。

[26]《皖報》,1940331日。

[27]《拂曉報》,1940513日。

[28]張勁夫:《動委會在皖西》,《皖西革命回憶錄》(第二部抗日戰爭時期),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頁。

[29]朱子帆:《三年來的本省動員概況》,《動員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30]以上統計數字,據《安徽省動委會檔案史料選編》,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1頁。

[31]《六安省動委會一年工作總結》,1939年,存安徽省檔案館。

[32]朱子帆:《三年來的本省動員概況》。《動員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33]《皖南特委工作報告》,1941619日。原件存中央檔案館。

[34]張勁夫:《抗戰初期國共合作在安徽的基本過程和概況》,安徽文史集萃之四《抗戰風雲》,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8月版,第4頁。

[35]指新四軍。

[36]原件存安徽省檔案館。

[37]以上統計數字據《中共安徽黨史大事記》,安徽人出版社1991年版。


原載:《抗日戰爭研究》
1994年第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