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胡漢民政治生涯之一頁
伯 矢
▲ 代帥時代的威嚴
胡漢民為國民黨元老派之一,當辛亥革命光複之初,所謂民黨四都督者,胡氏其一也。在中山左右,人材輩出,而胡氏尤以沉著見著。民十三,中山在粵北伐之際,親自督師韶關,後方要務,概委胡氏留守辦理。十三年冬,中山北上,於是胡氏由留守而晉為代帥之尊,在廣州大有中山第二之慨。此時中山左右人材,文有廖仲愷汪精衞張繼謝持等,武有許崇智楊希閔劉震寰等,而文武雙全者,有譚延闓等,而胡氏之能獨得代帥頭銜者,蓋在中山未北上前,胡既為留守,總攬一切,中山北上以後,為駕輕就熟計,自以胡氏代帥為宜,如易其人,反易引起政治糾紛也。
▲ 中山逝後之變化
但世事如白雲蒼狗,政治變化,亦猶是也。中山北上以後,未幾即病故北京,於是廣州政局,不能不發生變化矣。是時廣州軍隊東征雖獲勝利,而內部反側,逐漸抬頭,蓋楊希閔劉震寰之輩,本係投機軍閥,雖在國民黨旗幟之下,而實際對於國民黨主義,並無絲毫信仰。中山在日,尚可予此輩以人格感化,至少使他們還有所顧忌,但是中山逝世以後,他們就成了武鄉侯死後的魏延,開始叛變了。在楊劉肅清以後,國民政府成立,胡氏雖然不致如楊劉之被驅逐,而已失去了代帥之尊,降為次等人物了。
▲ 主席落選的原因
廣州國民政府,係七月一日成立。汪精衞被推舉為國府主席,照當時新規定的政治製度,國民政府主席是最高的行政長官,是一國的元首,其地位與中山生前所任之大元帥同。事前一般預料,以為國民政府主席,必須胡漢民無疑,蓋胡氏既尊靠為代帥,則主席一職,自然舍胡莫屬也。即退一步,縱使胡氏不能當選,亦決輪不到汪氏,蓋汪氏在黨,以清高見著,從不任政治要職,故一般人亦決不會想到元首之尊,由汪氏任之也。胡氏在事前亦以為主席一職,必可由其擔任無疑,但結果竟名落孫山,不僅主席之職不能得,且連五個國民政府常委中,亦不能得一席,僅得一與其性質不符之外交部長。此在胡氏,實屬意想不到。其實胡氏之不能當選,亦意中事。蓋胡氏本人,在黨內曆史雖深,但因其城府太深,為一般同誌所猜忌。中山在日,尚可駕馭胡氏,及中山逝世,胡氏既無實力,又不得同誌信仰,自難獨據高位。當時最得同誌擁護者,即廖仲愷氏,故廖氏實為國府主席之最適當人物。但廖氏本人,雅不願就此,蓋廖氏注重實際工作,非徒好虛名者。胡氏既不得同誌信仰,廖氏又不願出馬,故主席一職,乃為汪精衞所得。
▲ 廖胡交惡之由來
當國民政府成立之初,內部糾紛迭起,最重要者,即為『廖胡交惡』。蓋當時國民政府主席雖屬汪精衞,但在政治上居最重要地位者,實為廖仲愷。胡氏之被推為外交部長,亦係廖氏之意。蓋胡係政治家而非外交家,胡氏生平未曾辦過一件外交案件,胡氏決非不知,廖氏之所以推胡任外長者,實欲暗示胡氏,自動去職也。無如胡氏閱世甚深,胸中自有十萬甲兵,精知國府當局,不滿於己,而仍安之若素,歡然就外長戰,此事實出廖氏意外,但廖胡間之惡戚,因是日深矣。時胡氏不僅與廖交惡,與戴季陶尤若冰炭之不相容。胡戴交惡,尚在中山未死之時,故在十四年二月間,廣州中央即決定將戴季陶與汪精衞對調——時戴本任中央宣傳部長,汪本任中央上海執行部常委,為解除胡戴衝突起見,故將戴調往上海。戴氏既不在粵,與胡氏自可避免直接衝突。唯廖胡之間,終因政見不同, 感情益惡,未幾,而惠州會館之流血慘劇發生矣。
▲ 中央黨部前之慘劇
廖胡交惡,既如上述,唯此時廖氏頗有權力,胡氏對廖,亦莫可奈何也。時外報謠傳胡氏另有企圖,將不利於廣州當局,尤不利於廖氏,不久,廖仲愷即於八月二十日在越秀北路惠州會館中央黨部前被刺身死。與廖氏同時遇難者,尚有監察院委員陳秋霖,廖氏之被刺,顯然為帝國主義及其工具之一種陰謀,而胡漢民之弟胡毅生,實為主要凶首之一。其餘凶首朱卓文林直勉等,皆所謂胡係人物也。故當時胡氏實處於嫌疑地位。
▲ 關於省港大罷工
廖氏之被刺,與省港罷工有極大關係,蓋帝國主義以廖氏為主持省港罷工之要人,故恨廖刺骨,胡毅生朱卓文之刺廖,雖有其本身的政治背景,而另一麵實受帝國主義之嗾使。至胡氏本人,對於省港罷工,素持反對態度,在彼之意,以為國民政府應盡力與國內反革命派搏鬥,不宜與帝國主義失和,換言之,胡氏此時,實抱不反對帝國主義主張,而對於廖氏之堅持省港罷工,尤為不滿。胡氏既身為外交部長,與香港政府關係,自覺密切,此與廖案亦不無相當關係也。
▲ 屈留黃埔的真相
廖案發生以後,即證實胡弟毅生等實為主謀,故胡氏頗不自安。廣州當軸,亦以胡氏處境艱苦,為避免反革命起見,特請其赴黃埔長洲要塞司令部暫為休息並派兵保護,以免不測。因此外間即謠傳胡氏被廣州當局扣留,羈禁於黃埔,實非事實也。
▲ 感不安出洋考察
胡氏雖在當局保護之下,安居長洲要塞司令部內,然於心究有不安,故呈請中央政治會議,要求出洋考察。中央政治會議立即核準,胡氏乃於廖案發生不久,悄然去國,作海外遊矣。
▲ 解釋國民黨使命
胡氏出洋考察,首至莫斯科。胡氏為反共健將,對於蘇聯政製,自然表示不滿,而社會主義尤為彼所反對,但既至俄境,環境如此,亦不容胡氏表示真實態度。故胡氏內心雖極力反共,而表麵上不得不極力表示左傾,彼在莫斯科十月紀念日大會上演說,解釋國民黨之性質,中國國民黨之使命,在於完成由國民革命過渡到社會革命的工作。並說明三民主義革命之目的,與蘇聯十月革命原是一樣雲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胡氏至莫斯科,其言論行動,已一反其原來主張矣。
▲ 二屆大會之當選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十五年一月一日在廣州舉行。時胡氏尚遠遊海外,不能參加。在大會上,關於胡漢民當選與否,頗費周折,大會中CP黨團,最初決定不選胡氏,但第三國際觀察胡氏在蘇聯言論行動,認為十分左傾,故命令中國共產黨必須選胡氏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故大會選舉,結果胡氏得票不少,當選國民黨二屆中委。在第一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上,且被推任為中央工人部長。此係譚平山所提出,蓋共黨明知胡氏對工人運動工作,極不相宜,而必推彼為工人部長者,實有深意在焉。
▲ 返國問題之波折
胡氏因避災而出洋考察,原定半年可以歸國,三月二十日中山艦案發生後,胡氏滿以為可以返國矣,無如尚為當局擋駕。直至十七年寧漢分裂之前夜,始有機會回國,寧漢分裂,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後,胡氏始得複出任黨國要職焉。
原載《現代史料》第二集(上海:海天出版社,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