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賞光與我再遊藏東的壇友們道一句: 祝您吉祥如意,歡迎您到西藏來! 今天咱先一起逛逛藏東國道318,聊聊沿途的人文景致。頭次在風壇發主帖,小弟攝技不佳語句不精之處大家還多包涵。 318國道0公裏(上海市人民廣場)至4452公裏處。 318國道是上海至中尼(泊爾)樟木口岸(2300)的國家級公路,全長5400公裏。該線沿北緯30度一路向西,途中包攬眾多我國最有特色的奇觀異景,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而拉薩(3650)[注:地域(平均海拔)]-林芝(2600)段又被公認為是其中最美的一段。下麵我們就從聖城拉薩出發,去親眼看看這風景獨秀的藏東線。 聖城拉薩,藏文化的中心城市,藏語意為“神聖的土地”。 拉薩河 早晨8點出發。東出拉薩,直至進入米拉山區之前的200公裏,始終有一條清澈如煉的河水在國道北側靜靜與您相伴,這就是藏中的母親河---拉薩河。 大家都知道藏語中稱湖為“錯”,河為“曲”,江為“讚布”。那麽拉薩河自然有他的藏語名稱---吉曲;意為“快樂河”、“幸福河”; 因為正是她,自鬆讚幹布時代起便世代哺育著聖城周邊的藏中百姓。 拉薩河發源於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米拉山(5020),一路向西奔至拉薩城南郊曲水(3500)附近匯入雅魯讚布江。 東出拉薩70公裏,墨竹工卡縣(4000)附近拉薩河河穀,窄處2、3公裏,寬處達6、7公裏。 鬆讚幹布出生地 80公裏處,墨竹工卡縣甲瑪鄉(3900)是鬆讚幹布和阿沛·阿旺晉美的故鄉。在拉薩城籌建時期,也是鬆讚幹布的行營所在。關於鬆讚幹布的一些典故和傳說,我會在以後的帖中再做描述。 墨竹工卡的藏意為“墨青龍向往的中央白色地域”,甲瑪在藏語中為“百裏挑一的富地”。鬆讚幹布既然能出生在這神地中的富地,那縱觀其一生所成就的偉業也就不足為怪了。 清晨的小村十分靜謐,沿此路向前,腳下的登山靴與細沙摩擦出粗糙而紮實的節奏,除了藏區“千錯萬錯”的那些瓊漿撫岸,這算是我最喜歡的聲音了。駐足凝望遠處雪頂,隻有村口隨風微浮的楊樹悉挲在提醒著我,這不單單是一幅畫。 環顧四周,發現右邊的房舍夾道中一個藏族阿媽正提著喂馬的飼料桶好奇地看著我。 “修巴德類,阿瑪啦”,我笑著雙手合十,點頭致意。 阿媽好象有些驚訝,忙放下手中木桶,手在裙擺上抹了一下,微笑著合掌: “嗯抗呣撒,哲西德勒。。。克讓克涅批叭。” “呃。。。碧京內尤米印” “哦,嗬嗬”說著又憨厚地笑著用袖子抹了一下額頭 我走過去看了看她養的馬和牛,沒有犛牛,隻有幾匹矮小的藏青馬和黃牛,都比較瘦,除林芝地區和墨脫(1180)外,西藏牛馬大多如此,主要是高原草甸的供養量不足造成的。匆匆告別阿媽後,出村上車,繼續趕路。 經幡飄舞的鐵索橋。 看著這跨河大橋挺結實的,很多朋友不免要問,麵對西藏這壯麗江河。古時候的藏胞們是怎麽打了那麽多藤索橋的?各種說法不一,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察隅(1900)、墨脫等穀深水急地區流傳的一種方法。大致是山穀兩方百姓事先約好在一塊水急且多旋渦的河段,用長度不等的藤條結成原始索,索末端拴有墜物,一般為石塊。隨著一聲號子“基,尼,塞!”,河兩邊的持索人同時將一根藤索拋入激流中,一左一右交錯入水,間隔不會超過兩米,過幾秒後兩邊隊伍用力一拽,藤索出水,再看那兩塊結索石,早已被湍急的水流旋渦結結實實地繞在了一起,一根索橋的原始龍骨就這麽結成了。之後是再加固還是做其他的,就看當地習慣和需求了。至於水流平穩的地區,曆史上使用犛牛皮筏比較多,藏區極少見羊皮筏。 米拉山口(5013) 離開墨竹工卡兩小時後,海拔一路上升,當路邊山上連低矮灌木都消失了、隻剩下薄薄的草甸時,那就快到米拉山口了,建議初上高原的朋友此時服用些抗反應藥物。這裏就是拉薩和林芝、雅魯讚布江東西氣候帶的分界線,也是川、滇藏線上距離拉薩最近的一座5000米級山峰。 天路 沒等進山口我就讓格桑師傅停了下來,師傅說再往前走走吧,他怕總這樣停會趕不到八一鎮,我說進了山口就再也看不見這景色了,而且肯定有賣紀念品的圍上來;回程是傍晚,也看不見了。一行六人一聽我這麽說,立刻附和“停一下吧師傅”。車沒停穩我就開門跳了下來,跑到路中央,一口深呼吸,寒爽之氣瞬間灌徹脾胃,仿佛迅速洗刷著內外的一切塵垢與雜念。一個字:通透! “對,就是這種感覺”我想,“就是這西藏特有的高原清涼,夢裏都夢見過的沁人心脾,終於又感覺到了。”我仰首閉目,放肆地張開雙臂盡情野嚎“啦啊索!!呃啊秋啦噶!”。 同行旅友問司機我在喊什麽。“我來了,我愛你。”格桑師傅用有些生澀的漢語憨笑著說:“沒有雪的時候,過山口都要喊一聲啦啊索,告訴這個山神我們來了嘛,保個平安。他回來太高興了嘛。” 靜靜的米拉山脈。 山口下,幾頂氈帳外鮮有牛羊,水草並不豐美,也沒有物資儲備的跡象,那他們隻能是做一樣活計的了。。蟲草!春夏之交,正是挖蟲草的好季節。 如果您在五、六月份穿越於西藏的崇山峻嶺之中時突然發現路邊停著幾輛摩托,四周又不見車主蹤影,那八成也是采蟲草的;如果您有大把時間,就可以找個背靜的地方,抱著幹糧在山底下堵他們,傍晚之前他們肯定下來,那時拿到的蟲草絕對不會攙有假貨。我在文末會再簡單介紹一下蟲草。 “甲各江宗” 米拉山的另一個藏語別名,意為“神仙山”。 聚天之靈秀,合地之蒼雄 藏語中稱山為“拉”,岩為“查”。所以我們說唐古拉山,雅魯讚布江、米拉山時,其實都是叫重複了,但有意思的是這種習慣卻沒有在河與湖的翻譯上保留,唐拉昂曲就是 唐拉昂曲,班公錯就是班公錯,從沒聽過唐拉昂河,亦極少聽到班公湖。 米拉山口(5013)的經幡,藏語:隆達。 藏區常提到的經幡有三種:一種懸掛於山口、葬台、河橋;一種纏裹於寺廟前的經柱;另一種懸掛於民居,普遍都是紅黃藍綠白五彩,分別代表火、土、天、水、雲。前兩種全部印有密宗經文、佛像與座騎靈獸,懸於民居的一般隻有中央主幡印有經文。五色經幡還有其他寓意,在藏民心裏,白色代表純潔善良,紅色代表興旺,綠色代表平和,黃色代表博學多才,藍色代表智勇雙全;而從藏族曆史上的天地劃分來說,又有東青、西赤、南黃、北綠的講法,可還少了一樣最純潔的白色象征著哪裏呢?這問題留給您自己試著來回答。 上達天聽 在經幡上寫好父母等長輩的名字,麻煩他幫我將祈禱與祝福掛到了山口之顛,到了可以上達天聰,凡塵不可再染的地方。 拉薩,藏北,後藏,康巴,安多地區的經幡均是五彩,唯獨林芝地區另有特色。一會兒您就會看到。 穿過米拉山頂的318線。 米拉山脈 這裏是拉薩河與尼洋河的共同源頭,雅江五條支流中最重要的兩條自此各奔東西,滋潤著西藏的東西兩方。 錯落有致 開始下山了。藏東地區多泥石流路段,一到雨季便狀況四起,這是加固路邊岩基的一種方法。另一種方法在中尼公路上常見,就是導洪渠從山上下來,在涵洞上橫垮公路直接修到路邊雅江峽穀。 山間村落 從山口下來,山上漸漸有低矮灌木了,也有些村落了。 藏族村落 藏民喜歡鮮豔的顏色,而且總是能夠搭配得與周圍環境相應成趣。在全藏區鄉下能看見很多一片片屋頂顏色相同的村落,開始以為有什麽講究,其實就是隨機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 GOOGLE EARTH 看看。 “過了米拉山,氣候變一番”。 別樣山水 您還記得剛出拉薩時的景色沒?拉薩至米拉山間的拉薩河穀中,水流平緩,多辮狀水態,常可見河心灘;山體渾圓山石鬆懈,覆蓋植被僅是一些稀鬆的內地援建林和灌木叢;而一過米拉山口,東側的尼洋河水則是一路劈山鑿穀,傾流而下;路邊崚峰凸兀怪石嶙峋,各種植被蒼翠其間,如果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植物高度與密度是隨著林芝的臨近而逐漸增長的。 奔騰而下的尼洋河 尼洋河、mini敖包。尼洋河藏語稱尼洋曲,意思是:“仙女的眼淚”。尼洋河發源於米拉山西麓的錯木梁拉山,向東奔騰300公裏至林芝雅魯讚布大峽穀匯入雅江。 中流砥柱 去林芝路上的一景。是一塊背靠神佛山的巨大河心石,相傳為工布地區守護神-工尊德姆的座椅。尼洋河水比較渾濁,應該是上遊剛下過雨。 上麵有紫色的植物,還有拋過去的哈達。(回程拍攝) 工布江達縣城(3600),藏意 “凹地大穀口”。 從米拉山下來東行90公裏左右就是工布江達了,前身是太昭宗和雪巴宗。要進城得先過尼洋河。城內有一條主要街道,川菜館遍布。賣蟲草的也很多。(回程拍攝) 工布江達至林芝的典型景觀。 在工布江達吃過午飯,繼續東行。遠處的山穀中有個小村,風光無限。同行旅友在這裏說“回去都抱怨援藏苦,是不是內地的都不給分配到林芝啊。”一路上抓拍的最大困擾 就是電線杆子。 工布江達地區藏族民居 旁邊有許多台球案子沒拍下來。台球是西藏很普遍的一種娛樂形式,從城市到許多偏僻的鄉裏都能看到。 農家樂 市場經濟無處不在,類似廣告牌上都有個漂亮的藏族大姑娘。從尼洋河引了些水進來,清澈見底。 林芝地區巴河老虎嘴水電站 在離林芝還有80公裏左右的巴河鎮,為了去看一處風景,咱們得拐下318線,開上一條沿巴河修建的東北方向公路。 途中會經過武警部隊正在建設的老虎嘴水電站。沒有他們,日喀則的路還是土路,羊卓壅錯也不會有60公裏柏油盤山路。 剛才從318上下來,就是為了帶您來這裏。 巴鬆錯(3500) 巴鬆錯,藏語意為“三岩湖”,又名措高錯,意為“綠色的湖水”。紅教(寧瑪派)聖湖,湖心島名紮西島。 至精至秀 湖麵偶有單隻或數隻白鶴悠然飛過,掠翅碧葉瓊漿之間,那時景色已與人間天堂別無二致。 前兩年剛修的橋,可能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在作怪,總覺得這樣破壞了些景致,以前都是木筏竹排上島的。 近處的橋上島,遠處的下島。 春頭攜翠 湖南岸有紅教創始人蓮花生大師加持過的“求子洞”,“蓮花生修行洞”。 暑畔提蘭 相傳每年薩葛達瓦節(藏曆四月十五),湖心都會出現一條巨大的白色水帶,當地人說那是格薩爾王的白色哈達。湖西岸有一景點就是“格薩爾王試箭處”。 湖濱小敖包。 六字真言 腦中想著順時針轉動的經筒,隨我念一次這石上真言: 唵(ōng)嘛(má)呢(ní)叭(bā)咪(mī)吽(hōng) 沿橋上島,忽見水底熒光燦燦,以為是寶貝,趕緊用相機當放大鏡搜索,仔細一看原來是環保出現了漏洞。 珠光碧影現瑤台 王母娘娘的魚池子。見此景旁邊一陝西哥們兒可能有點兒情緒失控,正坐橋邊擼胳膊卷袖子要下去摸一條,就聽後邊“嗨!”一嗓子,脖領子一揪,當場就讓巡防給“和諧”了。 棒棒魚 我站在欄邊,魚也不過來,手剛一往包裏掏,就聽水裏呼咉一下子,有幾條恨不得當時就跳上來了。隨後我從包裏拿出一聽拉薩啤,它們又都默默地散了。天天拿這水泡著,魚爺眼裏還真不揉砂子。 錯宗工巴寺轉經樓 島上的寧瑪派寺廟名為錯宗工巴寺,建於唐代。這是經樓,內有一高至屋頂的大轉經筒。外麵懸掛的犛牛毛編的吉祥氈簾,在藏區寺廟非常普遍。冬天防寒夏天抗暑,透過簾子裏麵可以看見外麵,外麵卻看不見裏麵。寺內有一株桃和鬆的連理樹,春天時,桃花與青鬆相映,煞為典雅。氈簾上麵的圖案為吉祥網,吉祥藏八寶“紮西達傑”中的一種。藏語稱為“白背吾”。又有“萬字無邊”、“無邊紐”、“無限紐”等說法,您可以看出它是由佛教“卐”組成的,意為如追隨佛祖,便可網住智慧與覺悟。 佛教“卐”源於何處尚未定論,但我國的武則天在公元693年將其以官方形式定義為“萬”字,意即“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主殿門口還有生殖崇拜圖藤,沒照,嗬。 下島時,雲散了。 此景隻應天上有 宿影凡間又成仙 秋天的時候,千山漫紅,層林盡染,從上至下依此為碧藍的天空、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白楊樹葉和一汪藍綠相間的湖水,又成一副傾世絕景。 湖邊的經幡格式已經改變,全藏區隻有林芝一域如此。 林芝經幡 林芝地區樹木參天,經幡也隨之變化為白色長條,呈豎狀紮在旗杆上,白色布麵印滿經文,密密麻麻立於河穀山尖,遠遠望去,於青山雪頂間翠素相生。風起時,仿若幡林旗海一般讓人慨歎不已。我一直堅信,久居在聚天地靈秀之域的藏胞,對美感的認知是與生俱來的。 林芝地區的新縣城八一鎮(2400) 林芝藏語名“尼池”,意為“太陽的寶座”。 離開巴鬆錯後回到318國道,驅車向東80公裏,咱就到了八一鎮了,距離林芝舊鎮20公裏。廣東省、福建省援建,市中心為深圳大道。幹淨整潔,氣候非常濕潤,不愧為西藏小江南。都說西藏姑娘皮膚不好,這種想法隻要來一次林芝就會被顛覆。格桑師傅說這裏¥1500/平米 的房子和別墅沒有小於150平米的,不過沒機會去驗證。 傍晚的八一鎮,剛下過雨,清爽宜人。八一的生活節奏非常輕鬆悠閑,退休養老的好地方。當晚下踏嶄新的武警森林酒店(☆☆☆),掛牌好象是西藏武警森林總隊培訓基地,各方麵條件則比我在拉薩、日喀則住過的所有三星酒店都優越了許多。尤其洗手間的大水量和熱水溫度,關上門放水不用1分鍾就滿屋蒸氣了。在拉薩三天一直沒洗痛快,這回是逮著了。洗舒服了,晚上再下樓到餐廳叫上一盤辣子雞一盤空心菜什麽的,或叫車去城裏走走逛逛,找個規矩的按摩店鬆鬆筋骨,看看林芝夜色,回到賓館定會安然入睡,為明天的行程打好基礎。
謝謝您的瀏覽,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