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歐美防疫沒有結束沒有勝利 中國防疫隻有勝利沒有結束

(2022-04-14 02:03:22) 下一個

《“盡銳出戰”,這辭有多不吉利》

海上 l 鈍生 吾道書院 2022-04-06 12:27

 

前幾天各大頭條頻繁出現“盡銳出戰”這個詞,看得我有點發懵。用平常的眼光看,這四個字都太常見,意思似乎也很明白,無需解釋,無非就是拿出最精銳的力量,打一場決定性的大仗。對嗎?

 

不對。起碼不全對。

 

其實這是個成語,而且是很冷僻的成語,冷僻到什麽程度?查了一下,手邊還算權威的工具書《辭海》《漢大成語大詞典》《中國典故大詞典》都沒收——

?

 

網上,比如百度百科,倒是有解釋,但語焉不詳,那種解釋,在我看還不如不解釋。不過它倒是指出了原典,循此可以輕鬆明白成語的原義——

?
?

 

這是發生在魏晉南北朝“後秦” 暴君符生時期的一個故事,講起來還有點“三國”味——

 

話說

占據隴西的姚襄率羌、胡人,聚眾二萬七千,反(前)秦。秦國君符生派手下三員大將,苻黃眉、符堅、鄧羌率步騎兩軍共一萬五千前往討伐。姚襄深溝高壘,固守不戰。鄧羌在軍事會議上對主將符黃眉分析道:“被箭傷過的鳥聽到虛彈弓的聲音也會從樹上跌落。姚襄之前被桓溫、張平擊敗過好多次,他的軍隊'銳氣'其實已經喪失殆盡(銳氣喪矣)。他現在固守不戰,是一種窮途末路缺少戰力的表現。但是我知道,姚襄這個人性格又過剛且狠,比較容易被同樣剛猛的方式挑動激怒,如果我們高擂戰鼓,長驅直入,抵其壘下,他必然憤而出戰,這時就可以一戰拿下他!”

 

符黃眉同意鄧羌的分析,並設計而行。

 

鄧羌率三千騎兵,直接駐紮在了姚襄營壘門前。麵對這種完全不把姚將軍放在眼裏的蔑視行徑,姚襄果然大怒,於是不顧一切地聚集僅有的最後一點銳氣(盡銳)勉力出戰。鄧羌避其銳氣,假裝不敵,引騎而退,姚襄不知是計,追到一個叫三元的地方,鄧羌回過馬來,擋住了精力銳氣又消耗了大半的姚軍,不多時,埋伏已久的符黃眉和苻堅,各領一支生力軍出場,形成合圍之勢,開始了對姚襄疲憊之師的絞殺,力斬姚於馬下,最終以俘虜了姚部所有殘兵而得意洋洋地班師回朝……

 

故事就是這麽一個故事,都來自上麵的《晉書》,我隻是“白話”了一下。如果我沒有“白話”錯誤,那就可以看出,“盡銳出戰”這個從字麵上看去很猛很威的一個成語,當我們知道了他背後的來龍去脈,就能理解“盡”是什麽意思,也就知道這整個成語,其實有多晦氣了。

 

顯然,“盡”是指一支疲憊之師,銳氣已快耗完,不幸在一個被敵軍洞悉了心理缺陷的將軍帶領下,憑借一時意氣衝動,搜“盡”軍中最後的餘勇而形成的最後一點“銳”氣,而勉強“出戰”,結果導致全軍盡墨。

 

這是一個有關剛愎自用、頭腦發熱、自不量力者如何一步步中計,如何一步步崩潰的故事。這也是一個悲壯的故事,姚襄一怒,代價不僅是自己的頭顱,還有二萬七千條精壯漢子……

 

“盡銳出戰”——鼓起餘勇,孤注一擲。這是最簡單直白的解釋吧。哎!聽起來確實不像是個好詞呢。各路秀才們:慎用吧。起碼不要誤用,特別是生僻的辭。你拽一回辭,領導丟幾回臉?

 

當然,作為一個理科生,我對自己的解釋是沒有絕對把握的,最後的定論,還是要聽語文老師的。

 

其實最後都要聽政治老師的………
 
最後的定論,還是要聽領導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