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一粟的博客

投資是一門藝術,投資是一所永遠的學校。股海一粟第一次接觸到股票還是在1988年,那時候上海隻有老八股,沒有正規的交易所。。。那一年股海一粟隻有10歲。
正文

我的股市人生 (Part Twelve) --- (原創)

(2008-08-04 13:13:31) 下一個
我的股市人生(Part Twelve)

時間真是過得快,不知不覺距離寫完上一篇股市人生已經有10個月了。在這期間因為疲於應付總也忙不完的雜碎小事,也就給自己找了個理由能拖則拖。不想一拖就拖了快一年,正應了錢鶴灘的那首《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除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

當然華爾街可沒有歇著,從去年8月到現在的一年裏可謂是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從老牌投行Bear Stearns垮台到Fed在很短 的時間裏降息325個基點 到將近 5000億 美元的銀行資本灰飛湮滅。有人說經曆了這場暴風雨後的華爾街已經不是以前的那條街了。甚至於有人擔心那條街上的大佬們以後的生計問題。這我想好像有點杞人憂天吧,因為100多年前的一位大佬早就一針見血的替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好像是這麽說地:”Wall Street never changes. The pockets change, the stocks change, but Wall Street never changes because human nature never changes…”一句話,人性使然。

所以說這次Credit Crunch不是華爾街的第一次,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遠的就不提了,就拿最近這二三十年來說華爾街就經曆過幾次比較大的危機:80年代中發生的拉美債券危機使得華爾街的那幫大佬們從理論上講都已經Belly Up了 – 和今天一樣,Write-Down的資產已經比銀行的資本金還要多。但是誰都知道銀行體係講到底就是一個信用體係,如果全國都發生擠兌情況的話那麽估計美國也就和現在的津巴布韋差不多了。可是怎麽樣解決這個資不抵債的問題呢?Congress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相比之下如今伯博士所用的那些招數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也就是時間療傷法 --- 允許那些資不抵債的銀行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逐步Write-Down。結果華爾街的那幫大佬用了五六年的時間緩過了氣,算是躲過一劫。

不過傷疤還沒好華爾街的那幫大佬又按耐不住了,這回輪到那些Savings and loan也就是我們以前說的城鄉信用社登場了。其實如果把現在的次貸危機和當時的S&L危機比較一下,會發現曆史是驚人的相似:同樣都是監管不力造成放貸泛濫,進一步引發Real Estate Bubble,最後Bubble破裂,全民買單。那場危機的後果是超過700家的信用社破產,直接壞賬官方數據是超過1600億美元,而民間估計則為超過5000億美元。當時的花旗銀行一度跌到8美元一股,最後幸得沙特王子慧眼識寶,購入15%的股份才得以起死回生。很多銀行的股票在那一輪下跌中都跌去了70%以上,一直到95,96年才慢慢恢複元氣。

經曆了這兩次折騰,華爾街尋找和製造新的泡沫的步伐卻沒有半點放慢。終於在上一個千年快要結束的最後兩年創造了近代金融史上最大的泡沫 --- 科技股泡沫。當納斯達克從5000點一路狂瀉,當超過8萬億美元的財富雲消霧散,當很多投資者捶胸頓足發誓這輩子再也不碰股票,華爾街又在靜悄悄的開發下一個Bubble,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經曆的這個所謂證券化(Securitization)Bubble --- 數以百萬億美元計的衍生產品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在華爾街的各個角落裏快速的生根發芽。當然數以百億計的利潤每年也源源滾滾的流入了那些大佬的口袋。隻不過華爾街這次也玩了稍微大了一點,結果把自己也給搭了進去。

談到現在這個Securitization Bubble, 我在寫前麵幾篇股市人生的時候也提到過。當然我才疏學淺,不像人家John Paulson抓準機會反而還狂撈一筆。幾年前我在讀Math Finance研究生的時候做的課題就是CDO的Pricing Methodology以及Modeling。CDO這玩意兒通俗點說就是你有10隻爛柿子,如果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它還是10隻爛柿子。可10隻爛柿子在華爾街的眼裏就成了金子了。華爾街的那幫大佬把10個柿子拆成3堆,每堆套上不同的包裝然後貼上不同的標簽 。有意思的是經過華爾街這麽一倒騰,原來賣不出去的這10隻爛柿子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被一搶而空。基本上華爾街在04到06年這三年裏大概包裝了價值20000億美元的爛柿子 --- 現在估計那幫大佬們還在回味那段美好的賣柿子的日子。

扯遠了,本來是要寫自己的東西,後來變成了寫人家怎麽賣柿子了。我這一年當中當然也沒完全閑著,忙裏偷閑看了些東西。什麽東西呢?從97年到01年的Barron’s。前文提到過,本人是從02年正式接觸美股,前麵的曆史隻能通過多看點東西來彌補了。希望可能的話,花個七八年的時間把1924年以來每一期的Barron都給找來讀一下。多讀點東西比看盤要好,這可不是我說的,是老巴說的。5月份參加老巴年會時,他說他平均一天要看11個小時的文章,聽得我頓時對他的敬仰指數上漲10000點。實在是自歎弗如啊(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