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說電影不如小說好看,譬如老三為什麽喜歡靜秋就沒有交代清楚。從電影裏看,除了喜歡她的清純,還有應該是她的文筆,但是太簡略。我看了電影,可是小說隻是看了前麵部分,先說說我的簡單感想。
這部電影表現的據說是說最純潔的戀愛,靜秋純潔嗎?
應該是的。靜秋和我應該幾乎是同一年的高中,所以還是比較有共鳴的,我也寫了
《林場的故事》,其中也有我們那個年代的男女之間的描寫。靜秋對男女之間的事情知道甚少,這不奇怪,很多男的也是糊裏糊塗的,包括我自己。
老三純潔嗎?
不可能。從他的所作所為,說是那個年代的情場老手也不為過,當然也許是因為他接觸了很多的外國文學,還是高幹子弟,他能夠很自如地和女孩子相處。他創造了不少機會和靜秋單獨相處,竟然敢拍結婚照。當然他分寸把握的還行(至少電影裏麵),有些事做了後果會很嚴重的。至於是不是“愛的話說的越容易,變心也越快呢”?已經無法驗證了。不少人覺得老三影片裏表現的這麽愛靜秋是作者太自戀,我想對他來說,愛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享受,覺得還是可以真實的,能夠體會。
最喜歡電影的哪部分?
最喜歡電影裏“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那一段歌舞,太好看了,有力量,有動感,編舞很好,起碼是當時區宣傳隊的水平。專門又去找著看一遍,也許是因為有時代的共鳴,那些個動作還真的很熟悉。
最不喜歡電影的哪部分?
就是老三不辭而別,聽說小說裏麵也是一樣的。其實老三得了白血病以後,不願意和靜秋見麵,並且故意地做了一些事讓靜秋找不到他,這個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可能的,不過我總是覺得不自然,不理解。電影裏的這種類似的熟套情節太多,總是故意讓很簡單的事變成很複雜,我對這類情節一般比較反感。也有不反感的,舉例說,《我的父親母親》故事裏麵的“失約”部分就非常地自然。
電影的畫麵比較灰暗,不像《我的父親母親》,《血色浪漫》等,女孩子會有圍巾什麽的一點紅顏色點綴,給電影加點暖色,也許是為了更有回憶的感覺。最後紅色出來了,也是電影的高潮,不過整個電影的冷色時間太長了點。還有字幕銜接不夠流暢等,就不說了。總起來說這電影值得一看,演員的形象選的都還是不錯的,靜秋的母親演的很好,女主角靜秋我也還是很喜歡的,羞澀甜美,演得也還行,也許是人一般對異性相對來說不那麽挑剔吧!
看出來了,是不是那兩人在床上的時候忍住了,對這個情節你有點不滿意了:)
看來我們年代差得不是太遠,嗬嗬
同意,確實沒有什麽故事,
好在你不是:)
無巧不成書,本也無可非議.但是要合邏輯,要和電影整體協調.張是用國內的所謂"原生態"的自然主義手法,拍攝"史上最純潔的愛情故事".既然如此,就應該自然倒底.
山楂樹是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故事不能編的太弱智.給山楂樹編一個什麽故事不好,非和抗日英雄連在一起,可信嗎?
關於你說的不合邏輯的地方,1.塑料確實少見,就當是紙吧,場景我不記得。2-5你說的太牽強,隊長的小孩“像00後”未免不可,換個燈泡也未免不可,點燈興許是免費的。五分鍾足夠可以有好感,何況不止五分鍾。5.正好在這樹下也沒有什麽不可啊
馮小剛是現在中國最好的導演之一.最起碼他知道觀眾想看什麽,不會故弄玄虛.不是我挑張的毛病,既然他追求生活的真實,那就要仔細挑挑毛病了.
"史上最純的愛情"故事的宣傳是電影海報上印的.
再說說藝術的真實性問題.
藝術的真實性不等於生活的真實性.所以不是純情的少女就非得是沒談過戀愛的處女來演不可.畢竟電影拍攝現場不是生活的真實場景.沒學過表演的人,哪怕她是個天才,也會很拘謹,呆板.大家都知道,好的演員,在表演時,會根據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加入一些演員自己設計的表演,而這往往是戲中最出彩的地方.反之,如果演員如果沒學過表演,就全部需要導演來幫他設計表演,演員隻是單純的按導演要求做動作,演員失去了主動性.表演很難出彩.
藝術的真實性在於和乎事物發生和存在的邏輯.
"山"的電影的前10幾分鍾就有幾處不和邏輯的地方.
1>老三頭上套塑料袋逗隊長家的小女孩玩.在文革前,塑料製品很難見,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哪裏來的塑料製品?
2>隊長的小女孩根本不象農村的小孩.細皮嫩肉,怎麽看怎麽是00後.
既然張打著生活的真實,人物的形象總得和當時的人的氣質接近吧?
3>老三知道靜秋晚上寫東西,就把隊長家的電燈換了個大燈泡.當時中國的農村有電的不多,而且農民掙錢很少, 他們負擔得起那個電費嗎? 更何況這還是老三請客,隊長掏錢,可能嗎? 張藝謀又不是沒去過農村, 他自己應該心裏有數啊.
4>老三和靜秋還不到5分鍾就戀上了,張也沒給個交代為什麽?難道他們吃了什麽春藥不成?
5>電影一開始出現的山楂樹, 故事太假—日本人槍殺抗日英雄,別地不選,非得此樹下不可.你當觀眾全是幼兒園的小孩啊? 而且你看那樹的造型,孤零零地,整個一個黃山迎賓鬆的造型.
還有很多電影中的鏡頭,擺姿勢,人工設計的痕跡太明顯,太學究氣了.這裏就不多說了.
不知道《我的父親母親》是不是在你的一般裏麵,我非常喜歡的片子!
不知道你怎麽改良,期待哦
“史上最純潔”肯定是過了(媒體說的?),“最”是不能隨便用的,不過也許大家的理解是近代中國,或者說從那時到現在,特別是和現在相比,“純潔”絕對是一個賣點,很多年輕人就是沒見過那種愛情的
很喜歡你的博文,建議來這裏的網友也去看看,
嘿嘿嘿,分析得妙!
首先影片的宣傳就很有問題.自稱是"史上最純的愛情"故事,牛皮太大了吧?不知道是不是朱麗葉和羅密歐;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就應該算成"史上次純的愛情"故事了?比較一下"唐山大地震"電影的宣傳,23秒,32年.多含蓄,而且也很能抓住觀眾的好奇.由此可見張的宣傳團隊太爛.
張藝謀總是擺脫不了農民意識.一個模式的成功就要千百次的複製下去."山"和"我的父親和母親"的外景和敘事手法如此相象,節奏緩慢,外景雷同.而且我覺得老謀子在鏡頭的選擇也有退步.找一個毫無表演經驗的人就能表演出純真的愛情也是一種明顯的誤解.如果照此推論,所有的專業演員都該失業.連他這中專業導演也該失業.更何況他是個對愛情不專一的人,怎麽可能導出最純的愛情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