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見多不怪的原因,人們往往對自己周圍的景色就沒有特別的注意,下次爭取係統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武漢。這些主要是妻子拍的武漢大學的照片,圖書館遠景:
“老齋舍”應該是武大最有名的地方之一了,這裏路旁有一排櫻花樹,三到四月的時候櫻花盛開特別漂亮。現在這裏叫“櫻園”,當年住過的地方宿舍正麵,左邊,下麵,側麵等,嗬嗬
數學係還是在老地方,隻不過改成數學統計係:
旁邊往下走一點是原來的計算機係,也是數學係上課的地方:
當年的小路仍然鬱鬱蔥蔥:
未來的大學生:
偶爾發現這個,永久自行車,牌子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不像古董哦:
武大圖書館,在齋舍的頂部,度過了多少個日夜:
從圖書館頂層望去:
遠處是原來水院的高樓,現在是武大的:
旁邊的牆上也變成了畫廊。注意畫廊裏武大的正門上從右到左寫的“學大漢武立國”,這個鏈接
~“學大汗,武立國”~裏有個故事:
圖書館裏麵:
原來的外語係現在是法學係,還有個“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這名字有點嚇人:
以前吃飯的食堂也有名字了,廣告也不少:
這條去食堂的路上是見“校友”的好地方,隻是伊人容顏依稀,音訊全無:
食堂裏麵很幹淨:
如今的武大校友:
校園美景:
以前學校裏的路從來都不知道有名字:
李四光石像,新建的。李四光一九二八年為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委員長:
周邊的水利水電學院,武測等現在都是武大的了:
照片比較淩亂,整理出來發現還很多,也給自己一個美好的回憶,謝謝欣賞!
後記1:除了櫻園,還有桂園,楓園(研究生),梅園。這是網上找到文章關於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建造經過~,很有趣!
齋字號真是雅: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謝謝好照片!
好象外景都有些朦朧了,哈!
看來是位帥哥了,嗬嗬!我當時心目中的女神應該是有好幾位吧:)
李四光是選址,勘探地形的
那些小獸,也不知老美咋弄懂得,俺是一竅不通
先報個到
謝謝分享
(還有,看了樓上說研究生算不算校友,當然算啦。我讀大學的時候,有個女碩士生做助教,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女神。。。。。那時侯對住楓園的研究生,充滿無限向往)
這麽多喜歡武大的朋友在文學城,沒想到。
你父親一聽就是老知識分子,用詞和我們不同,謝謝分享!
我的父親畢業於武大(解放前)。我的表兄(我舅舅的兒子)也畢業於武大(80年考上的)。我父親在我年幼時就去世(我生於1971年),可我的家人親戚聚會時經常談起我的父親。我到國外來讀書後,記得有一年放假回國,我的這位表兄與我談起我的父親,說他在武大時常與我的父親通信(我父親83年去世),說他畢業後因工作關係,多年間搬遷多個城市,很多信件都沒有保存,但唯有我父親給他在武大寄去的第一封信他至今仍保存著。我當即讓他找出來與我複印一份,他答應了下來。可是他因工務繁忙,沒能即時記得給我複印,待我收到後已是一個多月後了,還是他的秘書寄的。當我展開這封兩頁紙的家信(落款日期為1980年9月20日),看到我父親漂亮的字跡,心情是很有意思的。看了您的帖子後,我突然被提醒起了我的父親以及他的那封信的複印件,就又從我的身份文件夾裏拿出這封信來,重讀了一遍,還是覺得很有意思。現逐字(除隱去人名)打印這封信的第一段(因其中提及解放前和51年的武大),如下:
xx侄:
你念書尚未見你字跡和文句,今天收到你武漢來信,很興奮!字跡端正大方,文句通順,理智上可從高考成績中表達出來,你的前程不可限量。解放前的武漢三鎮,我甚熟絡,解放後51年在中南大區財政部糧食幹部學校擔任會計顧問時曾數次帶我的學生到武昌珞珈山,我的母校武大參觀,那時武大美景如舊,神韻未減。……
歡迎校友!查武大曆史發現,這幾個學校原來就是武大分出去的,現在是回歸了,哈哈
(申明:咱是被武大給兼並過去的,非正宗,好遺憾!)
以前研究生也是住那個地方,記得去東湖經過兩排筆直水杉的林蔭道,不知還在不在?
1928年8月6日,國民政府大學院聘任李四光、王星拱、張難先、石瑛、葉雅各、麥煥章為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委員。委員長李四光是地質學家、秘書葉雅各是林學家,對武昌郊外的地理環境比較熟悉。葉雅各認為“武昌東湖一帶是最適宜的大學校址,其天然風景不唯國內各校舍所無,即國外大學亦所罕有”。經全體委員實地考察後,1928年11月確定以武昌城外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遠離鬧市的羅家山(又名落駕山)、獅子山一帶為新校址。依據了國外著名大學校園的理想模式,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疏遠相地選址理念。李四光和葉雅各推薦開爾斯(F.H.Kales)擔任新校舍建築工程師,並赴上海邀請來開爾斯。
開爾斯是美國人。
希望明年或者後年能夠回去一次。
不是說是李四光設計的嗎?
以洪卿體育館和9,13體育場為中軸線。工學院和行政樓都是軸對稱的。獅子山和火石山也是遙遙相對的。
校舍的設計師,不是中國人,好像是個美國人。
建築物中西風格完美結合,為人稱道。
你說的太對了!當年我們在那個過道上住過,條件非常差,。。不好的咱就不說了,。。“和武大的曆史在一起。”我特別喜歡這一句!現在回憶還是很幸福的:)
說實話,當年的住宿條件不算好。多數是四個人擠在一間不到15平米的小屋裏。不少人羨慕桂園的大房間,亮堂、關鍵是不潮濕啊。我到畢業那年才是兩個人share一間較小的宿舍。不過讓我回頭再來,我還是願意住在櫻園,和武大的曆史在一起。
當年的小操場也是放電影的地方,講機器人的美國片“未來世界”現在還記得,那片小樹林好像比原來更茂密了,還不知那是“情人坡”。。
我出來時(82)也沒有啥楓園,梅園,櫻園的,今年才知道了櫻園。
不知下麵哪個網友說的,我真的是校內一條路名都不知。幾年前也回去看過,武大真的還是很漂亮,還很幽靜,很多地方比以前漂亮多了!
當然是校友了,那研究生宿舍我也住過的,
我住梅園2舍。
不知我能否算校友。 我是85級的研究生。在楓園(新研究生宿舍)住了3年。那3年,是最愜意的3年。
謝謝分享照片!
妻子和我是同學,都是武漢大學七七級數學係的,歡迎大家來丁莊秀園做客!
嗯,心跳加劇,往日的時光忽然被推到眼前。
老櫻園圖書館的燈光還是有點晃人的說
握手,校友好!
當然是 2 元,200元一餐(一個菜)夠奢侈了:)
一並謝謝 forget1 校友,有機會來玩哦,
好快,還在整理呢!
看來是校友了,握手,嗬嗬!
收藏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