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麽名畫傑作我們總看不順眼?甚至倒胃口

(2005-05-13 19:48:16) 下一個

包括你我在內的大多數人,永遠沒有足夠的知識來評斷傑作    
 文章來源: -輪子 於 2005-05-09 16:18:36   
 
 
 
 我們對畫作的評價受美術評論和重大美術事件的影響,隻有長期跟蹤美術評論和美術事件的那些人(畫家,評論家,畫商為主體)可以比較透徹地理解一個作品為什麽叫作傑作。普通人隻接受既成的價值體係,很難逾越它。比如中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現代派繪畫是被禁絕的,所以,那時候大家隻知道古典主義和所謂的現實主義繪畫。其它一概被人為是醜的,甚至是頹廢的。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全體的價值觀都徹底改變了,現代派繪畫成為倍受推崇的繪畫形式。但是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並沒有大量介紹和推崇現代繪畫,結果在美術專業人士和普通受眾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差距。普通人至今看不慣畢加索,甚至凡高。當然,年輕的一代,或者受美術熏陶多一點的人,漸漸會把自己沉浸在新的價值體係之內,結果他們對現代繪畫的感知就有所不同,可以漸漸擺脫傳統的審美觀點。但是一般人很難達到論斷傑作的分上。傑作之所以是傑作,就是因為它超越了普通人的審美方式。

最近我們看到了關於畫作的激烈的爭論,根本在於不同審美價值的衝突。關於藝術作品爭論是有一些原則的,一是不能以題材,樣式本身來評斷作品,任何題材和樣式都可能出現傑作;二是,對畫作應該在美術的範圍內評論,而不應該把美術之外的因素參雜進來,如果這麽做,就是典型的文革遺風,那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貓頭鷹可以被誣蔑為仇視社會主義,這就是把美術之外的因素放到了美術評論中來。

好像離題了,但是,我看最近的爭論想說這些。

有人在此轉了一個貼,內容是譏笑那些崇尚凡高的人,認為崇尚凡高未必真懂鑒賞,提出德庫寧才是值得崇尚的畫家。以下是回帖

 

普通人的個人好惡絕對不可能成為藝術作品的標尺,但是    
 文章來源: -輪子 於 2005-05-09 16:43:21   
 
 
 
 那些舉足輕重的畫家,評論家,或者畫商的“個人好惡”肯定影響美術事件。不同之處在於,那些舉足輕重角色的個人好惡已經充分了解並且考量了流行的趨勢。

作者個人可以喜歡德庫寧,但是不應該把這種好惡當作驚世駭俗的行為,你特別喜歡這個人,並且以此宣稱自己不俗,但是別人不會搭理你。其實即使這種喜歡,也是在別人構造好的價值體係裏的微調,他最多敢宣稱德庫寧是天才,他不敢宣稱哪個中國畫家是天才。但是法國的畫商卻從圓明園的畫家裏找到了一個上得了台麵的中國畫家。

我想說的是,普通人喜歡德庫寧和喜歡凡高一樣,都是一種追尋。如果喜歡凡高就是俗不可耐的畫,喜歡德庫寧也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