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揚帆北大講演的三個回帖

(2005-03-14 12:45:06) 下一個

文章來源: -輪子 於 2005-03-12 0 (我的中國)

點擊這裏>>>>楊帆2005年兩會前夕在北京大學演講>>>>  

 

1 鼓掌能說明什麽?這是一篇既無實質內容又缺乏啟發性的演講


通常一個人群裏真正獨立思考的對多百分之五,全場按照兩千人算,隻有一百個有點頭腦,這一百個不鼓掌,依然可以看似全場熱烈鼓掌。

自己去讀這片東西,自己分析。毫無實質內容,也談不上刺激思考。有的人雖然講話沒有實際內容,卻能鼓動人去思考。這篇講話毫無價值。

或者說中國學術界依然在觀念層麵打轉,這是啟蒙時代的特征,現代社會的特征是,任何思想和理念必須走向跟技術和市場結合。思想家降價,技術專家升值的時代。揚帆之流,恰恰跟技術無緣的人物,把公共政策和管理交給這些學者,誰能放心。

中國因此依然十分的落後,經濟學家談起主義,滔滔不絕,但是連一個簡單的模型都設計不出來,這是中國的現實。揚帆之流在2005年還在使用1985年的方式,至少停滯了20年。

北大如果真的為這種報告喝彩(就我的經驗,當年我們鼓掌主要用來嗬倒彩,希望這次也是如此),那麽新一代學者還是沒有希望的一代。

 

2。經濟學模型的發展就是從比擺積木還滑稽的樣式開始的

 

到今天 還很低劣,但是人類是靠這些很低劣的模型加上最睿智的思想家的指導,把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的水平。這兩者缺一不可。

中國不存在一流的經濟學家,有一些經濟學家搬用一流經濟學家理論就可以了,剩下的要積極投入模型創設。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學家主要要做技術的工作,而不是思想的工作。中國的經濟學家沒有足夠能力創設理論,但是還有可能轉譯一流經濟學家的理論和模型。

楊帆這種過氣的經濟學家,正好是既不入流,又不懂技術的淘汰品種,它可以做教授,做博導,但是中國經濟學不需要這種人。他的學生可能成材,因為好學生總是超越導師。但是揚帆,自己是沒戲了。

曾幾何時,何新曾經被作為中國經濟學家的代表,但是,那是曆史的搞笑產物。

林炎誌是一個拿六四賭博的賭徒,但是他輸得一敗塗地。他曾經用類似希特勒的理論來論證政府開槍的合法性,想乘六四好好發一把,是僅次於袁木的賭徒。鄧小平到底是英明的,六四之後把這兩個賭徒打入冷宮,林炎誌曾經被冷凍到國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他怎麽也不曾想過會落到這個境地。隨後被請出京城,到現在中國的困難地區吉林守邊,我想他的政治仕途要終結在那裏了。

時代畢竟不同了,靠政治投機並不一定有好下場。那是正客的政治投機,楊帆要做的是經濟學家的政治投機,同樣不會有好的結局,他對新銳經濟學家的指責,很想當年李穀一因嫉妒給韋唯小鞋穿,結果弄得自己灰頭土臉,畢竟換了人間。


3。他可能說了一些事實,但是並不能改變它總體上是在說廢話

中國學者喜歡上網,上報紙,上電視,上任何非專業的地方,喜歡倡議,喜歡論戰。注意我說的倡議,倡議跟專業性的提供建議和方案不是一回事。通過媒體,以驚人之語散布自己的觀點,以期得到上頭賞識,和垂聽,卻不去發展科學地製定公共政策的製度。論戰很熱鬧,但是,冷靜下來,人群散去,所有的人還是一頭霧水。

中國式的爭論是低效的,因為爭論的準備是低級的---中國人至今喜歡談主義,卻避而不談實踐主義的工具性論題。其實每種主義都有合理和缺陷,考察它們實踐的途徑的時候,會發現大家殊途同歸的機會很大。爭論主義是沒有意義的,也不會有結果的。

揚帆式演講不過是過去時代的遺跡,當這種演講越來越少,中國的學者和學生不在熱衷這類演講的時候,中國的學術界才會變得健康一點。


不管他說了多少的事實,他說的基本上是廢話。如果我再跟你討論的時候告訴我昨天的所有活動,我說的都是事實,但是都是廢話。

我從來沒有看到美國的大學裏有這類奇怪的演講,與其說學術探討不如說為自己賺吆喝,跟學術研究精神背道而馳。北大的網站上會給一些學者一個園地,順便鼓吹它們,這是很搞笑得事情,其實是在利用非學術的影響力來增加這些所謂學者的話語權,這是走私。那些網站根本沒有資格做這種事,破壞了規則。

再看揚帆對林炎誌的獻媚,其實是一個失寵的妃子對一個失寵的太監的同病相憐,他多麽希望中國政治是掌握在林炎誌這種政客手裏,但是這是癡心妄想。這個學者和這個政客事實上已被中國社會唾棄。

揚帆的演講說到底是一種複辟的企圖,那些當年的左派失去了學術上的主導,也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導,但是它們並不願意接受這種事實,隻要有可能,就會嚐試再度抓取主導權,當然這是癡心妄想。

 

 下麵是揚帆講話的鏈接,又快速瀏覽了一遍,吃驚一個教授為了“語不驚人誓不休”,不惜如此幼稚地說話,別說技術含量了,連常識都不顧。


點擊這裏>>>>楊帆2005年兩會前夕在北京大學演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