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帖輯錄(2)魯迅、社會批判和社會寬容

(2005-01-30 07:33:03) 下一個


我小時候家裏有幾本魯迅全集,這幅照片是某一集扉頁上搜集的,我印象特別深刻。
後來就一直關心照片裏的那個孩子的發展,當然很失望,奇跡沒有發生。

 

 嗬嗬,還能看到二三十年代罵魯迅的文字。魯迅被那麽多人罵更證明他的偉大了。    
 文章來源: -輪子 於 2005-01-25 19:10:32    
 

  
 對我來說,魯迅是不是作家,是不是偉大的作家根本不重要。他有思想,有見地,有勇氣,把這些齊集一身,被人景仰,比給他十個偉大作家的桂冠還受用。

很多時候被人罵,被很多人罵,是一種超群拔俗的證明。王小波要是跑文學城來寫他的東西,肯定是最被罵的人之一。當時那種社會背景,他那麽寫東西,誰都覺得他是異類。現在當年準備罵他的人,都成了他的景仰者,原因很簡單,就是從眾。那麽多的作家,評論家,讀者叫好了,自己不跟著景仰,那不白癡嗎?

權威必須有距離感,當全國人民把毛澤東當神造的時候,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卻可以跟他賭氣。

總之被承認被接受,承認和接受有很多微妙的東西在裏麵。 


 
你說得也很有道理,中國的後麵一代代人要而且也會活得更輕鬆 不那麽沉重。
     
 文章來源: -輪子 於 2005-01-26 10:12:22     
 

但是魯迅生活的年代是那麽久遠,中國普通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那種社會背景裏生出很具批判性的人是必然的,資本主義早期的一些偉大作家都具有批判性,因為他們對周圍的感覺是那樣的。

即使中國當代作家,文革之後不久的那些人,也極具批判性,跟後來的調侃比起來,他們尖銳得多。

但是,如你所說,這些都要過去,激進的批判都會減弱。社會批評還會存在,方式會改變,會更理性,更建立在實證資料基礎之上,而不是代表不同社會階層利益的文人之間的論戰。

比如一篇新聞報道,它可以沒有任何攻擊性語言,憑借事實和精當的評論就可以起到社會批評的效果。但是仍然有一些文人對社會的批判延續舊時代的做法,比如很多所謂的民運人士,可以完全不顧中國十五年的發展,自說自話的批判這個批判那個。

當生活不那麽嚴苛,社會平等而自由,人壓迫人(中國對農民和民工的壓迫)減少之後,大家說話自然會和緩很多。困苦和壓迫產生敵視和仇恨,很難平心靜氣地說 


 

魯迅的三味書屋和草堂的情境大致如此了吧,這是為那篇文字的配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