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詩歌:詩人群體,語言,翻譯和創作

(2004-12-01 16:19:38) 下一個
文章來源: 饒舌 於 2004-11-23 19:44:41



中國詩人中絕大多數並不受用原文寫的詩的影響,甚至沒有必要受這種影響。因為詩歌的真正土壤不是語言而是社會文化。閱讀外國詩歌隻是一種借鑒,所有詩人最後寫的是自己的詩歌,他們可能模仿過龐德或者葉芝,但是最終寫出來的是自己的。

中國詩人並不必須做外國詩歌的研究,他們對外國詩歌的了解主要從文學評論和閱讀翻譯作品達到。閱讀原文詩歌是研究人員和文學評論家的事情,他們會選擇性的告訴中國的詩人。中國詩人就是在這種充滿限製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群體。他們從來也不會等到有一天人人都能捧讀原著的時候才開始寫詩,或者才能寫詩。

是詩歌主要不是源於語言,而是源於社會文化。幾個海外詩人個案不能代表中國詩人群體的基本狀態。他們有自己的共同語言,你要用漢語寫詩,你必須了解同時代中國詩人怎麽寫詩,你在了解的時候不自覺地就受到他們的影響。長期生活在海外的人要用中文寫好詩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離開了中文最基本的營養,那就是社會和文化。

有人過於看重語言本身,照這樣的觀點,那些翻譯外國詩的人最懂寫詩了?事實呢,根本不是這樣。翻譯需要的是語言的技能,寫詩是另外的功夫。

功夫永遠在詩外,詩內的功夫相對來說太容易了。如果不是這樣,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個個都能成詩人作家,事實絕對不是這樣。為什麽是那些大學都沒有讀過的人寫出好詩而不是語言文學博士寫出不朽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