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壇友糾正王小波一文細節的致謝和補充觀點---戲班子理論

(2004-12-07 10:04:06) 下一個
文章來源: 饒舌 於 2004-12-07 10:01:31 謝謝糾正,有意思的事從你的版本我聯想到戲班子理論 文章來源: 饒舌 於 2004-12-07 09:59:39 (轉自70) 首先謝謝你的糾正,有很多讀者關心正確的年表。但是我在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極力地保持當初的印象和記憶。我可以用goodle搜索正式的年表,但是我沒有那麽做。在我講述我的理由的時候,我先引入社會學裏的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戲班子理論。 這個理論大致如此:絕大多數人在前台看角色,那些主角都是光彩照人的,很多人會誤以為,演員本身的全部生活內容是那樣的。但是戲班子內部的人總是在後台看演員,他們經常看到,演員從前台下來之後的生活內容。 這個戲班子是一個模型,對於作家,公開發表,在媒體麵前的曝露,就是前台,而離開作品和媒體,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內容,就是後台。介入他日常生活任何一部分的人都成了戲班子內部的人,他們有機會從後台看到他的生活的另一個側麵。 現在我可以講述我為什麽不去查驗正式發表的年表。也許它的某些記載比我更準確,也許它的很多記載已經潤飾過了,即使正式發表的版本百分之百地準確,把它放到當時的情境裏又不準確了。事實是,我們一直不清楚他就讀的學校,差不多的感覺是他沒有取得學位(碩士或博士?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美國學校學位授予的體係)。有一點疑惑,碩士學位任教,一般三年以後才有申請講師的資格,王小波一直在做講師的事情,但是那個曾幾製度未必會給他相應的職稱。 所以把曆史推向當年的模糊不清,夾雜錯訛的背景,至少對我表達自己的推測,感覺等等時候更真實,一旦我去查驗了正式的年表,我提供的就是前台的信息,而不是後台的所見。 再次謝謝糾正,也請讀者對我的可能存在錯訛的敘述給與理解。 其實這篇東西最想說的是,每個人從默默無聞到成功的曆程都是差不多的,每個已經成功的人都在黯淡與燦爛之間掙紮過。對名人成功有如此的理解,可能有助於自己的成功。如果以為,名人所有的生活內容就是前台所見,還在台下的人,隻有絕望到自殺的份,在登台之前,我們每個人是那麽黯然無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