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宗靈修神學-論愛人如己

(2007-07-18 06:54:53) 下一個
改革宗靈修神學-論愛人如己


原著:布雷克 翻譯:王誌勇


上帝就是愛,他愛世人。在自然界中,他向所有的人啟示了他的愛,在恩典之約中,他向他所揀選的人啟示了他的愛。在上帝的律法中,他要求要有愛,他的律法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愛的對象是上帝和他人。正是為了這一目的,律法被記載在兩塊石版上。在第一塊石版上,記載了我們應當如何表達我們對上帝的愛,應當用什麽方式。在第二塊石版上,記載了我們應當如何表達我們對鄰人的愛,應當用什麽方式。我們現在要探討的是後者。

愛就是上帝的兒女那種情投意合的心境,是上帝所作的工,因此,他們的心渴望與鄰人有和諧的關係,尋求他們的福利以及自己的益處。

愛是情投意合。在所有的美德中,愛是最卓越的,最純潔的,最令人歡喜的;愛是一種心靈的狀態。思想、言語及其他的活動本身都不是愛——盡管這些行為可能是源自於愛——因為在沒有愛的情況下,這些行為也可能發生。毋寧說,心靈本然的傾向就是愛,愛的傾向是心靈所固有的。人的心靈徹底為愛所浸透,它在愛得喜樂。在人感到厭惡、憤怒、遺憾的時候,心靈中也會有些活動,即使這些活動沒有罪,所生發的是某種程度的憂傷。然而,從其本質而言,愛是光芒四射的,愛是令人感到甜蜜的,愛是令人愉悅的,而且,愛的傾向越是強烈,它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就越是強大,它的甜蜜程度也隨之加深。

愛的主體,或者說愛的寶座,位於上帝兒女的心中。在墮落之後,人的本性“是可恨的,又彼此相恨”(多3:3)。他仍然有愛的能力,因為這是人類的特征;但是,他所專注的是錯誤的目標,所使用的方式也是錯誤的,由此他的愛就被扭曲了。墮落之後,人非常地愛自己,他隻愛那些能夠給他帶來快樂的。對於那些不能使他快樂,或由有礙於他的快樂的,他就滿心憎惡。一個尚未歸正的人,不是真正愛人如己的人;然而,重生改變了上帝兒女的心,因此,他們開始以正確的方式來愛周圍的人。重生使人按照上帝的形象改變,基督在他們裏麵成形。既然上帝就是愛,那麽一個與上帝的生命有份的人,自然也會有愛——也就是說,他在多大程度上與上帝的生命有份,他的愛就有多大程度。歌羅西教會的信徒們對眾聖徒很有愛心(西1:4),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們“蒙了上帝的教訓,叫他們彼此相愛”(帖前4:9)。心靈是所有美德最根本的中心,對於愛心而言亦是如此。“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生出來的”(提前1:5)。既然上帝的形象住在人的心裏,同樣地,愛也住在人的心裏。然而,愛不再潛伏在認信中,因為如果內心在燃燒,火焰也一定會噴射到外麵來。

愛的對象就是我們的鄰舍;也就是說,我們的血管裏流著同樣的血,我們都源自於同一個始祖亞當。我們應該把人當作目前就具有上帝形象的人,當作人,當作處於未歸正狀態中的罪人。而且,我們能夠區分各種不同的關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戚,還有陌生人。他們都是愛的對象。當我們把罪人視為罪人時,情況就由例外了;但是,總體上而言,作為人類,他們一直都是被愛的對象——我們不僅是要善待他們,而且還要愛他們,如此就讓我們的愛心表達出來。因為有各種類型的鄰居,我們與他們的關係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向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也因人而異。


1.愛的本質

愛的實質就在於:從本質上而言,愛是關係性的。人是社會性的存有,他渴望與同伴聯係、交流。從這方麵來講,我們可以認為愛是:

(1)獨有的想與人建立友誼的願望。假如一個人獨自生活在世界上,或是自己生活在一個孤島上,斷絕了見到人,聽到人的聲音的一切盼望,那麽,他就是生不如死。

(2)慈愛。有的人生活中也許發生過一些事情,這些事可能會或一定會阻止我們與他建立親密的友誼。受到攔阻不能與別人建立友誼是很悲哀的,但是,我們仍可希望這些阻礙被除去——希望他能夠歸正,或者某種特定的罪(那種妨礙屬靈的交通,常使我們有受汙染的危險的罪)不要在他身上表現得太強烈。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愛他,那種與他交往的願望仍然存在。我們應該一心一意地在肉體和靈魂兩方麵都善待他,當他成功時與他一同歡喜,當他失意時與他一同憂傷。保羅就是這樣愛以色列人的——在他們還不信真理,抵擋真理的時候——按照肉體來說:“弟兄們,我心裏所願的,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羅10:1)。因此,我們甚至必須要愛我們的仇敵——那些敵視我們,憎恨我們的人(太5:44)。

(3)友善;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完全與鄰居互相分享喜悅、愉快和幸福,那就是友善。上帝是我們愛的主要對象,也是我們最卓越的對象。我們愛那些與上帝有某些相似之處的人,這種愛源自於對上帝的愛。這種相似之處越多,這種愛也就越強烈。除此之外,上帝吩咐我們去愛,上帝之所以賜予我們這樣的誡命,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其中找到快樂。盡管天使比這個世界上的人更象上帝,卻沒有資格作我們的鄰居——因此,我們不必那樣愛他們。因此,友善之愛源自對上帝的愛,也源自樂於遵從上帝之愛。有愛心的人,會歡歡喜喜地致力於這樣的愛:“凡愛生他之上帝的,也必愛從上帝生的”(約壹5:1)。這種愛不僅表現在對那些已經重生之人的尊敬上,而且也表現在使自己與他們聯合的努力上。愛的本性就是要建立這樣的聯合。因此使徒把愛心稱作“聯絡全德的”(西3:14),在《歌羅西書》第二章二節中,他說:“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關於早期的教會中的愛心,聖經是這樣寫的:“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徒4:32)。基督為此而禱告:“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麵,我在你裏麵,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麵”(約17:21)。這種友善之愛,隻存在於信徒之間,因為他們彼此之間都相信:上帝愛他們,他們也愛上帝。這種愛被稱做弟兄之愛:“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來13:1)。這並不是說,敬虔的人隻愛敬虔的人,而是說,要行出這樣的友善之愛,隻有在信徒之間才會找到理由。在其他的人中找不到這種愛的基礎,所以敬虔的人也不會以這種方式去愛他們。盡管如此,他們以慈愛之愛去愛那些未重生的人,尋求他們的福利,去做能夠為他們而做的一切,但在與他們交往時,他們仍然表現與敬虔之人的不相容和不同之處。使徒並沒有讓我們僅限於愛敬虔的人,我們的愛也必須延伸到其他的人。“……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後1:7)。無論何時,當有愛心時,它都會向每一個可以找到可愛之處的對象表現出來,或者向那些上帝吩咐在某種程度上當去愛的對象表現出來。


2.愛的起源

上帝是愛的起源。這種聖潔的火花不會在我們裏麵自發地點燃,而是由上帝在我們心中點燃。因此,他被稱做仁愛和平的上帝(林後13:11)。聖靈創作了愛:“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加5:22)。帖撒羅尼迦人“蒙了上帝的教訓彼此相愛”(帖前4:9)。聖靈按照上帝的形象重生了敬虔的人,使他們在上帝聖潔的本性上有份,賜給他們一個新的性情,使他們能夠去愛人。作為重生的人,他們一抬起明亮了的雙眼,他們——在上帝的聖麵光照之下——就看見了上帝是全然可愛的。他們新得到的愛人的性情,立刻向可愛的上帝操練起來;他們愛上帝,因為上帝先愛他們(約壹4:19)。敬虔的人不僅認識他們自己裏麵的聖靈,而且也認識別人裏麵的聖靈。他們明辨那些人是誰,誰在某種程度上象上帝並愛上帝——還有上帝愛誰及上帝不愛誰。因此,他們的愛心被這些人吸引,並向這些人表達他們的愛。敬虔的人與這些人一同喜樂,渴望與他們有親密的聯絡。他們的心在彼此的團契中歡喜快樂。而且,因為他們已經被重生,象他們以往的樣式,所以他們新生的愛心還被所有他們遇見的人所吸引。見到這些人正行進在毀滅之路上,敬虔的人心中憂傷,因著愛心,他們尋求要把這些人領上正確的道路。他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到那些人身體上的痛苦,並且願意幫助他們。當看見那些人好轉後,他們為之歡喜;他們對每個人都友好慈善。


3.愛的果效或表現

愛的果效或表現是多重的,各式各樣的,這是由於愛的對象的特性以及我們與它的關係導致的。他們都繼續遵行第二塊法版上加給我們的責任。“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象那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愛是不加害於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13:8—10)。

思想愛的表現,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愛產生的動機和源泉。正如我們前麵所記述的,這是關乎心靈的事,因此,這種愛是誠實的,真心實意的,熱烈的。“你們就當用清潔的心彼此切實相愛”(彼前1:22)。

(2)實施愛的方式:應該是真心真意的支持。不是源自內心的愛是虛假的,沒有愛的心靈是無果之樹。支持必須是友善的:“總而言之……你們要存慈憐謙卑的心”(注2……,也就是說,“要友善”)(彼前3:8)。我們的話語不應該是生硬的,而應是和善的,有智慧的,令人愉快的:“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象用鹽調和”(西4:6)。我們的行為必須是信實的,堅定的:“我們相愛,不要隻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

(3)一個人愛別人的程度就是他愛自己的程度。正如一個人衷心、真誠、樂意、忠心地愛自己一樣,他也應該這樣正確地去愛別人。“你們要愛人如己”(雅2:8)。

(4)實施愛的具體行為是關於靈魂或肉體的。當思想到靈魂時,我們應當為彼此禱告(羅10:1),用救恩彼此教導(徒18:26),彼此勸勉(來3:13),彼此指摘,免得互相擔罪(未19:17),互相安慰(帖前5:14)。當思想到肉體時,我們應當喂飽饑餓的人,給口渴的人水喝,給赤身露體的人衣穿,看顧生病的人,留宿作客旅的人,幫助困惑的人,以言語或行為來支持他(太25:35—36)。這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一章三節所指的“因愛心所受的勞苦”。


4.在亞當的本性中與生俱來的愛

亞當的人類本性在被造時就被賦予了對鄰人之愛;墮落之後,上帝重申了要愛人如己的誡命。他在西乃山上頒布的律法中重申了這條誡命,他寫在第二塊法版上:“你們要愛人如己”(太22:39)。這也是先知和使徒們的告誡(未19:18,34;申10:19)。把這條誡命刻在你的心裏——不僅把它當作你的義務,而且鞭策你去履行你的責任:“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約13:34)。正是主耶穌自己,親自為我們作出了愛的榜樣,他也命令我們要這樣做。因此,我們必須把這條誡命牢記在心裏。“我把它賜給你們”;“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我這樣吩咐你們”(約15:17);“愛弟兄要彼此親熱”(羅12:10);“務要尊敬人”(彼前2:17);“相愛如弟兄”(彼前3:8);“親愛的弟兄啊,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應當彼此相愛”(約壹4:11)。


5.缺乏愛心的證據

每個人不僅可以從上述的探討中確知自己的責任,他還可以對照著看清楚自己是多麽的缺乏愛心,或者他與這些標準是多麽的接近。我們前麵已經表明過,所有對鄰舍的愛,都是源自於在耶穌基督裏對上帝的愛,因此,那些從上帝生的人,按信心來說,他們在基督裏與上帝聯合了,他們愛上帝,把他當作重新和好了的天父,隻有這些人才會正確地去愛他們的鄰舍。並且,這些是他們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愛的對象,那些從上帝而生的人,他們在上帝聖潔的本性上有份,蒙上帝所愛,也愛上帝。我們前麵已經表明,通過對這種傾向的推理,他們把愛延伸到所有的人,所有的那些和他們有共同起源的人——盡管他們沒有上帝的形象,盡管不能用親密之愛和聯絡之愛來愛他們。不過,他們可以用友愛來愛他們,渴望善待他們,保護他們免受傷害,但因為本質不同,所以要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這樣的光照中省察你自己,看一看你是否能通過這個測驗。可以肯定地說,下麵所列舉的這些人沒有愛心:

(1)不愛上帝的人。所有未曾歸正的人都處於這種光景之中,本書第十四章中已經揭露了他們的本性。如果我們不愛上帝,那麽我們就不可能愛那些與上帝相似的人,因為他們身上有一些上帝的特性。“我們若愛上帝,又遵守他的誡命,從此就知道我們愛上帝的兒女”(約壹5:2)。與之相反的論點是:不愛上帝的人也不愛他的兒女。

(2)那些為了錯誤的理由用錯誤的觀點來愛敬虔之人的人。未必會有尚未歸正的人愛敬虔的人這樣的事,但即使有這樣的愛,也並不是因為敬虔的人是蒙上帝所愛的,他們愛上帝,愛耶穌,他們具有上帝的形象。毋寧說,未歸正的人之所以愛敬虔的人,是因為他們是一起長大的,誌趣相投,他們的某些天性是可取的令人愉快的,能帶給他們一些好處或暫時的利益,在他們的服務或作為上誠實信實,愛他們可以得到愛的回報,榮譽,尊敬。在自然狀態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可取的。但是,如果敬虔的人讓他們的光照在人前,因此使未歸正的人受到責備,感到羞愧,如果因著上帝形象的美德,敬虔的人比他們更優秀,那麽他們本質上的差異就顯而易見了。接下來,著就會引發內心的反對,悄悄的厭惡,避免相伴,直至憎恨和敵對。由此,這些應該能夠證實:他們實際上並不愛敬虔的人。

(3)那些對於敬虔的人,平民和不敬虔的人不加區分的人,對其中任何一種人都沒有愛心(是的,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沒有愛心),他們自己活著而且為自己活著;他們隻尋求自己的榮耀,益處和快樂;他們不關心別人;他們的心對任何人都是冷漠的,沒有自然之愛。他們隻愛自己和那些給他們帶來益處的人。

(4)那些貪愛世界——即眼目的情欲,肉體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的人以及那些和他們同心協力的人。在他們的眼中,敬虔的人是被人蔑視的一群。相反的,他們尊崇那些侍奉世界的人,那些人是他們的酒肉朋友,他們在空虛、愚蠢、空談、賭博、狂歡、奸淫、跳舞和自誇中自得其樂。這些就是他們親近的人,他們喜歡跟這樣的人在一起。因為這些人貪愛這個世界,所以他們必然不愛那些敬虔的人,而是恨惡他們。“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麵了”(約壹2:15)。

(5)那些不僅在心中恨惡敬虔的人,並且因憎恨而逼迫他們的人。這些人蔑視敬虔的人,輕蔑地談論他們,嘲笑他們,避免與他們為伴,毀謗他們,設計陷害他們,逼迫他們;如果敬虔的人身處逆境或遭遇意外,他們就引以為樂——他們在這些事情中尋找樂趣,仿佛他們戰勝了一個敵人似的。

所有的這類人,如果他們在這樣的光照中注意一下這些事情,反省一下他們自己——也就是說,那些具有自然品格的人,以及那些世俗的人和假冒偽善的人——那麽他們就會確信,他們並不愛敬虔的人,因此,他們對別人根本沒有真正的愛。


6.缺乏真愛的後果

很多人不關心這一點,他們會說:“確實,我既不愛他們,不想去愛他們,也不想被他們愛。這跟你有什麽關係?這影響誰了?”我的回答是:這確實影響你了。

(1)你不是從上帝生的:“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約壹4:8)。如果你說:“我的的確確是愛上帝的。”那麽約翰會說你在撒謊:“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怎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呢?”(約壹4:20)。並且,如果你不愛上帝,那你就是被詛咒的。

(2)你不是一個基督徒,在基督的苦難上沒份,與基督無關。那麽,你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你就沒有上帝,沒有盼望(弗2:12)。如果你回答說:“我真的是基督徒,因為我已經受洗了,我吃過聖餐,並且我是作為一個基督徒而活著的。”那麽我這樣回答你:“你在說謊,你在自欺欺人,因為如果你真的是基督徒,你就會愛那些基督所愛的人和愛基督的人。”因為這是基督徒的一個明顯的特征:“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如果你沒有愛心,那你就不是基督的門徒。

(3)你所有的行為,不論它們看起來多麽卓越,都是毫無價值的,因為它們缺乏愛心。如果你愛上帝,你也就會愛上帝的兒女。那麽你就會有聖靈,有屬靈的生命,有天堂的特性,關於你的一切都會具有不同的性質。但是,因為你缺乏愛心,一切都是毫無生氣的,你所做的工作都隻是些沒有意義的工作,這些是不會蒙上帝悅納的。“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就算不得什麽……這些都與我無益”(林前13:1—3)。請仔細看一看,一切都是由愛決定的,你這樣缺乏愛心的人就一無所有了。你所行的隻有罪惡,這隻能加重你的審判;如果你就在這樣的光景中死去,這些就是你將永遠沉淪的確據。因此,認清你所處的罪惡光景吧——既是現在的也是將來的——讓這一切促使你思考吧,讓這一切促使你逃離現在的可怕光景,來到主耶穌麵前請求饒恕吧。


7.敬虔之人愛心的缺乏及其原因

見到自然人沒有愛心令人擔憂,但是,參照使徒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所談到的愛心,經過仔細觀察之後發現,即使敬虔的人也如此缺乏愛心,這更加令人憂傷。

而且,如果仔細考察許多真正重生了的人的行為,他們中有多少人沒有達到這樣的標準啊!確實如此:他們愛那些敬虔的人,因為上帝愛他們,還因為他們在基督裏麵愛上帝。從這方麵來講,他們的心是與那些敬虔的人聯絡在一起的——除外所有其他的人。他們尊重敬虔的人,他們的心與他們同在,當他們認識到了敬虔的人最重要的本質時,就歡喜;但是,當談到他們的行為時,就顯得他們的愛心是那麽的微弱。他們把愛心留給自己,仿佛別人都是陌生人一般,或者他們隻與一個或幾個人團契,忽略了其他的人。如果一個敬虔的人犯了錯誤,他們立刻就會懷疑他是否真的敬虔。如果他被認為是我們的挑戰,而他又沒有按照我們所希望的去做,那麽,不愉快,憤怒,衝突和背後中傷就開始出現了,每個人都給他一副冷麵孔——仿佛他們的靈命不是源自同一個聖靈似的。當談到那些未歸正的人,哪裏有對他們真心真意的愛呢?哪裏還有人為他們的幸運而快樂,為他們的不幸而憂傷呢?哪裏還有為他們屬靈的和肉體的福利而進行的操練呢?

我們確實應該考察一下,為什麽在敬虔的人中如此缺乏愛心,以便每個人都被激發起來,除去他在自己身上所找到的缺乏愛心的原因,促使他在愛的操練中進步。缺乏愛心是因為:

(1)缺乏與上帝的交流。上帝就是愛,與上帝交流會使我們在愛心中長進。我們就會表現出更多上帝的本性,內心有更豐富的愛,這種愛自身會更強烈地向外流露出來。如果你的心指責你缺乏愛,那麽立刻轉向原因,認清那就是遠離上帝的結果——因為愛必須是發自這個源泉的。

(2)對目前的狀態缺乏確信,沒有注意並認識到我們處在恩典之下。我們的信心軟弱,屈服於死亡和冷漠,沒有溫柔地活著。相反的,罪占了上風,我們不敢把自己當作上帝的兒女。因此,即使我們尊敬其他的高尚的靈魂,我們卻既沒有勇氣跟他們相伴,分享彼此的喜樂,也不能在與他們的團契中歡喜。

(3)已經屈從於世界及其中的情欲所導致的昏睡狀態。因為他們的愛心強烈的向世界和情欲的方向表現出來,結果他們對敬虔的人及其他人的愛心就越來越少。當他們追求屬世的情欲受到阻礙時,這點殘存的愛心也很容易被征服。

(4)認識到大多數真理的教授是未歸正的,或者誤以為某人應當是已經歸正了的,但後來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表現得好像自己犯了罪,不應該去愛那些表麵敬虔而實際並非如此的人——好像我們除了敬虔的人以外,不應該愛其他的人似的。但事實是,隻要是合理的,隻要存在最小的可能性,我們就應當以弟兄之愛去愛這些人,當這種可能性消失了時,我們以強烈的友愛去愛他們,這是更偉大的美德。

(5)敬虔的人過分隱藏自己,沒有讓他們的光照在人前。因此,人們不認識他們,或者,盡管他們內心有充足的恩典,但人們隻見到了一點點。相互之間的愛隻有很少的表現,因此一個信徒的恩典和愛心沒有點燃另一個信徒。

(6)敬虔的人當眾犯罪之後,內心雖然非常痛悔,卻並沒有表現出來。如果他們願意表現出他們的痛悔,那麽他們的愛心不但不會受到阻擋,反而會大大增強。

(7)過分地表現出對自我之愛,渴望自己的愛得到回報,或者堅持別人應該先愛我們;相反的,我們必須采取主動,愛人而不求回報。


8.愛的操練帶來各樣的益處

你的愛心如此微小——顯示出來的就更微乎其微了,這應該使你的靈魂深處感到憂傷。這是不蒙上帝喜悅的,剝奪了你和眾人的祝福,使敬虔的人和敬虔遭受到毀謗,阻擋了很多人歸正,冒犯了那些心中充滿愛的初信徒,這是導致教會衰退的原因。

因此,努力使你的愛心加增,變得更加火熱,請允許我的勸勉在這方麵幫助你複興。

首先,你所有的關係都強烈促使你要操練弟兄之愛;當信徒反思這個關係時,他就會被挑旺起來,強烈地去愛人。為此目的,請仔細思想:

(1)上帝是你的天父,也是所有信徒的天父;他愛你也愛他們。難道這一點不能挑旺我們對彼此的愛心嗎(約壹4:11)?

(2)主耶穌並不以稱呼你和他們弟兄為恥,既愛你也愛他們。因此,“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弗5:2)。你們是同一個聖靈的殿,他住在你們所有的人裏麵,你們所有的人是靠他活著,他產生愛心(加5:22)。因此,我們禱告“祈求聖靈的愛”(羅15:30),你不要阻擋他愛的運作;相反的,順從他,你會有豐豐足足的愛

(3)難道你們不是在同一個聖禮上有份嗎?“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林前10:17);“這樣的人……在你們的愛席上與你們同吃”(猶12)。因此,難道這種親密的關係還不能挑旺你的愛心嗎?既然我們是兄弟,同作上帝的兒女,主耶穌把我們從愛中拯救出來,又有聖靈住在我們裏麵,我們被同一個聖禮聯絡起來,那麽,讓我們用兄弟之愛熱烈地彼此相愛吧!

第二,上帝格外喜悅他的兒女互相之間的愛。這是屬世父母的喜樂;因此,我們的天父也喜悅他的兒女互相之間的愛。耶穌在其中歡喜,天使也在其中快樂。天父和基督住在這樣的人中間並祝福他們:“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133:1,3)。

第三,兄弟之愛的操練是最有裨益的。

(1)兄弟之愛為教會添光增彩;所有缺乏這種愛的人會因此認識她。“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約13:35)。他為眾信徒贏得尊重。當信徒雖然人數眾多,但卻同心合意時,“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百姓卻尊重他們”(徒5:13)

(2)正如一隻蠟燭點燃另一隻一樣,一個信徒的愛心也會點燃另一個信徒的愛心,這樣,每個人都變得活潑有生氣了。看見一個龐大的教會充滿了燦爛的光輝,這是一種喜樂,但這遠不及見到眾信徒充滿了這樣的愛心的喜樂。是的,這會成為一種方式,借此很多人被吸引到教會來,尚未歸正的人因此歸正,初信的人因此而長進,退後的人得到堅固。

(3)那些有愛心的人會經曆一種特殊的喜樂。愛人比被愛更有喜樂。喜樂是他的力量;他避免了很多陷阱,脫離了很多極易使人信心軟弱的掙紮,勇敢地前進。

(4)對於弟兄的愛,使有愛心的人確信他處於恩典之中,因為他對某個人的愛,是因為上帝在他裏麵;因為上帝愛他,所以他更愛上帝——若有人愛上帝,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林前8:3)。

再者,因為這種愛是獻給具有同樣信仰的人的,因此有這樣的共同點,愛尋求和諧。因為這樣的人的愛心是獻給和他自己相象的人,他追求與那些愛上帝並被上帝所愛的人聯合,他自己也是處於這種狀態之中,否則,他不會追求以此為基礎的團契。同時,他也因此確信他愛上帝——這是他常常思索的事。“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出死入生了”(約壹3:14)。

第四,互相的愛能夠達到使彼此鼓勵的目的。同種的動物常常走在一起;在一個陌生的國家,來自同一個國度的的人通常都會住在一起。屬世的人尚且通過互相之間的愛來彼此鼓勵;難道敬虔的人不應該這樣做嗎?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既不能找到幫助,也不能找到安慰,因為這個世界恨惡他們。他們也不在這個世界上尋求幫助和安慰,因為他們恨惡這個世界。那麽現在應該怎麽做呢?他們每個人都要在世界上孤單地生活嗎?不,因著上帝的美善,他們能夠具有更真心真意的愛,彼此之間具有更親密更穩定的友誼,遠勝於在這個世界上所能找到的。彼此之間的愛給了他們極大的鼓勵,以致於即使沒有其它的愛,他們也能活得很好。這種愛服從於彼此之間的幫助,支持,安慰,鼓勵,同情,以及一切他們期望從人身上得到的。


9.關於合宜的愛心操練的指導

看起來,我探討各種關於愛心的論證,是做的完全沒有必要的鼓勵工作——就象光需要推薦,火需要合理的辯論才能變得更令人愉快一樣。僅僅提及愛就足夠鼓勵你的。開始肩負起這樣的使命把,它會使你感到更甜蜜。

(1)讓愛從你開始做起,不要等待別人來先做第一步。即使你是敬虔的人中最小的一個,孩子的愛是甜蜜的,它甚至能夠點燃成人的愛。

(2)不要尋求愛的回報;但是,如果你收到了回報,不要讓它在你這裏結束。相反的,要為所受到的更新和鼓勵而感謝主。如果你沒有收到愛的回報,不要因此受到打擾或妨礙,因為你本是不配被愛的。你被允許去愛人,並且能夠愛人,這就足夠了。

(3)要高度尊重別人身上所擁有的恩典。不要懷疑,而是很快把它當作真實的來接受。有些人身上的恩典是非常微弱的,把未歸正的人當作敬虔的人來愛,對你並沒有傷害。愛人如己難道不是你的願望和責任嗎?

(4)千萬不要讓別人的過犯和墮落阻擋你的愛心,因為即使偉大的恩典也可能與嚴重的敗壞並存——當恩典微弱的時候,這顯得多麽真實啊。關於這些過犯,你不知道別人有多大的掙紮,他們私下裏有多少憂傷,他們用多少眼淚和禱告來祈求饒恕。

(5)用你的麵容,話語和完全的行動來表示你的愛——即使心中是冷淡的。當我們做了我們當做的事,盡管我們心中還有掙紮,即使我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也不是假冒偽善。當我們做這些事時,我們的心會越來越投入。但是,想要做出一副敬虔的外表,心中所想的卻是完全不同的,這是假冒偽善。表現出愛,能夠增加我們心中的愛。

(6)允許你心中的光和恩典照耀在人前,即使它是如此的微弱。向人顯明它,你也要這樣行事為人,你這樣做不是為自己尋求榮耀,而是因為上帝命令你這樣做,以便使別人能夠有機會操練愛的美德。

(7)要多多的向主禱告,因為主是愛的源泉。憑著你自己,或你的力量,你既不能獲得這種愛,也不能增加這種愛。如果你這樣做了,上帝會賜給你更多的恩典,使你成長,直到他把你接到永恒的榮耀中的完全的愛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